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濃妝淡抹總相宜

2021-02-03 03:52范悅
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 2021年9期
關(guān)鍵詞:妝容化妝婦女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中國女性化妝的習慣在夏、商、西周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中國歷史上有“宮內(nèi)三千粉黛齊梳妝,宮墻外現(xiàn)桃花溪”的盛況,說的是宮內(nèi)的女子將一河水都洗成了胭脂色,可見她們當時用了不少化妝品。

她們將赤鐵礦(圖1)磨成粉末涂抹在臉上,裝扮自己。到了夏、商、周代,化妝粉被發(fā)明出來,這種化妝粉與原始社會不同,它是紅棗汁凝固后做成的,由于這種染料對皮膚的刺激比較小,因此在商紂王時代非常受歡迎。女子們將這些純天然的“花粉”涂抹在臉上,襯托出她們的容貌,當時最流行的妝容是“桃花妝”。到了秦代,宮中的女子在臉上涂紅、描畫眉毛已經(jīng)很普遍了。漢代開始出現(xiàn)專門從事化妝品制作的人,這大概可以算是“化妝品工業(yè)”的起源了。

一、唐代女子的基本妝容

到了唐代,婦女的化妝水平已經(jīng)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代仕女的面部妝飾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化妝的順序也是十分繁瑣,包括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涂唇脂幾個步驟。此時她們的審美標準也從清雅秀麗向雍容華貴過渡。

1.養(yǎng)顏增白敷鉛粉

化妝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敷粉。據(jù)記載,妝粉的發(fā)現(xiàn)和應(yīng)用可能在周代之前就出現(xiàn)了。最早的妝粉是以大米或粟米研磨成粉末,然后經(jīng)過反復淘洗,把米粉浸泡、過濾、磨漿、干燥,制成粉餅。(圖2)古人制作的這種粉餅比我們今天用的鉛粉更勝一籌,它沒有任何副作用,不過其增白功效和光澤度也不如鉛粉。秦漢時期,隨著煉丹技術(shù)的成熟,鉛粉應(yīng)運而生。到了唐代,婦女不僅在臉部擦白粉,就連頸部和胸部都會擦涂白粉。貞觀之后,伴隨唐朝的合蕃政策,開始流行將紅褐色的粉涂在臉上的妝容,叫“赭面”,當時還曾盛行一時。

2.濃妝淡抹胭脂紅

唐朝時流行妝紅,跟我們今天化妝非常類似,就是先敷白粉,再涂胭脂,相當于現(xiàn)在涂腮紅的方法。胭脂俗稱紅藍花,用它制成膏或粉,化妝時先施白粉,然后將胭脂在手心調(diào)勻,擦在兩頰,猶如一抹斜陽。妝紅的顏色也依據(jù)深淺、范圍變化多樣,有的只涂抹在雙頰,有的幾乎將滿臉涂紅。如這件美人花鳥圖絹畫(圖3),畫面中有兩位女子,左側(cè)仕女呈行走之姿,高髻扎花,闊眉,額描花鈿,雙頰抹緋紅,杏仁嘴,上穿淡綠色雞心領(lǐng)上衣,下著紅地印花長裙,外披白帛。右側(cè)仕女身形較小,身穿圓領(lǐng)長袍,腰間系帶,內(nèi)穿暈裥長褲,腳穿圓口立幫麻底鞋。

3.變換多樣青黛眉

唐代女子流行畫眉,到了唐代鼎盛時期,女子在日常生活中每日必不可少的化妝步驟就是畫眉。就連以“素面朝天”聞名的虢國夫人,雖然不涂脂粉,但眉是一定會畫的。唐朝婦女黛眉名目很多,當時的婦女常常將原來的眉毛剃去,然后用一種燒焦的柳條或礦石制成的青黑顏料畫上各種形狀,被稱為黛眉。1985年溫宿包孜東71號墓出土了漢代的石眉筆、眉石(圖4)眉筆長9.4厘米,眉石長3.6厘米,寬3.3厘米,厚2.1厘米,藏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石眉筆依靠磨制而成,呈短粗錐體,一端鉆有系孔。眉石為黑色顏料石,石眉筆和眉石均有鉆孔,用以系繩,便于攜帶。眉筆和眉石是古代西域女子用于修飾眉毛的主要用具,她們通常用眉筆直接描畫眉形。眉形一般初唐時以“細眉”為主,中唐以闊眉為主,晚唐則又多為細眉,這時期多種眉形并存,主要變化集中在長短、粗細、曲直和濃淡等幾個方面。畫眉方式也有“掃黛”和“熏墨”兩種方式,豐富的眉妝與當時的風尚及婦女的社會地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如唐代畫家周舫的《簪花仕女圖卷》(圖5)中的女性形象,是先在面部涂了薄薄一層脂粉,眉型則是“蛾翅眉”(又稱桂葉眉),既像蛾子的翅膀、又像桂葉的形狀。

4.千嬌百媚飾花鈿

唐代國富民強,女性在原有妝容的基礎(chǔ)上,部分延續(xù)了前代的妝容,如花鈿這種面飾?;ㄢ氁步谢ㄗ踊蛎淖?。是將各種花樣貼在眉心的一種裝飾。制作花鈿的材料有翠羽、金箔片、黑光紙、魚鰓骨、螺鈿殼、茶油花餅等物。通?;ㄢ毜念伾珪伤牟馁|(zhì)決定,但是,古代的女子有時也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將圖案改成其他顏色。貼花鈿所用的膠是一種產(chǎn)自于北方、用魚鰾制成的呵膠[1],這種膠黏性強,易粘易卸。關(guān)于它的起源眾說紛紜,雖然花鈿起源很早,卻并不是唐代首創(chuàng),據(jù)《中華古今注》記載:“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宮人梳仙髻貼五色花子?!边@里面提到的“花子”指的就是花鈿,說明在秦代就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花鈿妝了,但那時的式樣相對比較簡單。也有一種說法是花鈿起源于南朝宋武帝時期,傳說宋武帝的壽陽公主在臺階下昏昏欲睡時,天上落下的梅花瓣落在了她的額頭和臉頰上,三天才洗去。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唐中宗時,上官婉兒因激怒武則天而被用刀刺面,刺面后為了掩蓋刀痕而用貼花妝飾。以上三種說法雖然都無法準確說出花鈿的起源,但是由此足以看出女性對面妝獨特的追求。

如這件1972年出土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吐魯番阿斯塔那201號唐墓的彩繪推磨女俑(圖6),雖然為勞動婦女,但我們從她的妝容可以看出,當時的勞動婦女也非常細致地描畫了妝容。

5.面靨嫵媚點妝容

面靨,又稱妝靨。靨指面頰上的酒窩,因此,面靨一般指古代婦女施于兩側(cè)酒窩處的一種妝飾,是用丹或墨在臉頰上點點兒。古老的面靨名稱叫“的”(也稱“勺”)。描畫的方法除了在酒窩處點“的”之外,面靨的形狀也不局限于圓點,而是各種花樣、質(zhì)地均有。有錢幣狀的,稱為“錢點”;有的形狀像成熟的杏子,稱為“杏靨”;還有制成各種花卉的形狀的,被稱為“花靨”。如這件絹衣彩繪女舞木俑(圖7),1973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舞女頭部為木塑彩繪,身軀以木柱支撐,胳膊用紙捻制成,呈侍立恭候狀。發(fā)束高髻,頭微向左側(cè)。面部描繪花鈿,嘴角兩側(cè)畫有面靨。身著團花錦上衣、黃地白花絹制披肩。下穿紅、黃相間豎條曳地長裙。五代歐陽炯《女冠子》詞中云:“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指婦女五代時期,面靨妝飾發(fā)展迅速,女性常以茶油花子做成大小不一的花鳥圖案,貼的滿臉皆是,這種面妝樣式在北方并未流行。根據(jù)史料記載,這種化妝品的產(chǎn)地在廣西,是用油脂做成的,平時放在小的鈿鏤銀盒內(nèi),用時將其取出,呵氣加熱,就可以按照需要貼在臉上,顏色有紅色、黃色、粉色、白色、黑色等。

6.一抹斜紅傍臉斜

唐代婦女在面頰上盛行“斜紅”妝飾,斜紅裝也稱“酒暈妝”、胭脂妝。據(jù)傳,三國魏文帝時,有一名叫薛夜來的宮女,深得文帝的歡心。有一次,薛夜來不小心撞在了水晶屏風上,痊愈后臉頰上留下了傷痕,但文帝覺得別有一番美感,由此其他宮女也紛紛效仿用燕支[2]在臉上畫上類似的血痕,這種妝容后來被稱為“曉霞妝”,發(fā)展到后來,就演變成唐朝時期一種特殊的妝式——斜紅。如這件紅衣舞女壁畫(圖8),畫中舞女頭梳高髻,面部兩頰畫有斜紅,上身穿敞胸窄袖衫,下著紅白長褶裙,手執(zhí)披帛,舒展雙臂,緩步起舞。

由此可見,斜紅其實是一種“缺陷美”。

7.一點朱唇展風情

中國古代女子點唇的歷史由來已久。從秦代開始,就有文人的詩句中對點唇有所描述,到了漢代,人們在朱砂里摻入適量的動物脂膏,制成唇脂,這種唇脂不僅防水,還能防止嘴唇干裂,涂抹在嘴唇上又增加了色彩,成為了最理想的化妝品。中國古代女子點唇的樣式,一般以嬌小濃艷為美,俗稱“櫻桃小口”,其實這只是一個概稱,自漢代到清代,唇形的變化不下幾十種,特別是晚唐時期,流行的唇形樣式最多,有名稱的點唇樣式有淡紅心、猩猩暈、眉花奴、石榴嬌、露珠兒等……樣式繁多。也正是由于唇脂的顏色都具有較強的覆蓋能力,才能把這點唇的美感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二、唐代女子流行的妝容

唐代在宮中流行的面妝,不僅流傳到各地,民間婦女也爭相效仿,形成了風靡一時的流行妝容,比如:啼妝、三白妝等。

1.啼妝

唐朝末年流行的啼妝,是將面部涂成紅褐色,嘴唇涂上厚厚的烏膏,雙眉畫作八字,看起來就像啼哭的樣子。唐代宮中女子啼妝的流行,源于楊貴妃曾發(fā)梳墮馬髻,臉做啼妝,她們認為貴妃集寵愛與權(quán)貴于一身,因此紛紛效仿,這種妝容從開元天寶年間直到德宗貞元末年,流行了四十余年。

2.三白妝

三白妝是晚唐時期婦女的妝容,主要在額頭、鼻梁、下巴等三個部分涂抹白粉,使臉部具有立體感。這種妝容從晚唐時期一直延續(xù)到了五代。

三、時代背景對唐代妝容的影響

女性的裝扮往往是社會風貌的縮影,女性的妝容也與當時的社會風尚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唐代社會女子爭相解時勢,競逐新妝,出現(xiàn)階段性的流行妝容,妝容的風格也從唐初女子的樸素、大氣到盛唐的奢華、富麗再到中晚唐時期的夸張和追求個性。這些變化不僅表現(xiàn)在審美層面,也來自婦女的精神需求以及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

1.國力、經(jīng)濟對女性妝容的影響

女性的妝容在當時的審美文化中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孕育和蛻變的過程與特定時期的物質(zhì)生產(chǎn)水平緊密相連。隋代的婦女的裝扮比較樸素,到了唐代初期,由于剛剛經(jīng)歷改朝換代的沖擊,百業(yè)待興、百廢待舉,人們忙于恢復生產(chǎn),無暇裝點打扮。隨著國力強盛,女性更為重視自身的梳妝打扮,所以更加追求富麗華美。

2.外來文化對女性妝容的影響

唐代對外交流頻繁,外來物質(zhì)交流活絡(luò),交往的國家甚多,社會風氣開放。因此,此時女性妝飾大都別出心裁、標新立異。在唐代不少的文獻記載里都有女子在面部涂抹赭妝的記載,這種赭面妝則是來自吐蕃習俗的妝樣,赭石則是一種礦石,土人在赭石中加入丹砂后呈現(xiàn)紅偏紫的顏色,婦女將這種類似赤褐色的顏色涂抹在兩頰,這種胡化的妝容是通邊境互市、商業(yè)貿(mào)易以及人口流動等將妝容的信息帶入到唐廷內(nèi)地,成為了當時跨文化的流行妝容。

3.貿(mào)易的發(fā)達對女性妝容的影響

隨著對外貿(mào)易的興盛,加之唐代紡織技術(shù)的發(fā)展,從而帶動了顏料市場的貿(mào)易,從而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特別是這個時期在敦煌等地區(qū)出現(xiàn)了顏料的市場交易,有專門從事顏料貿(mào)易的商人,將高級的化妝品,如胡粉、石青等異域用來化妝的原材料以及妝容信息帶入中原,不僅使唐代女性化妝材料更為豐富,妝容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唐代流行的白妝,妝粉是以白色米粉或胡粉為主,白粉是中國自古以來有之的,而胡粉則是產(chǎn)自中亞及龜茲地區(qū)。這些胡粉是由專門從事顏料和藥材貿(mào)易的商人帶入中原的,可以看到,貿(mào)易的發(fā)達直接影響了唐代女子的妝容。

4.男性審美與女性妝容

雖然唐代女性的社會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在以男性統(tǒng)治者為權(quán)力中心的唐代社會,男性的審美趣味依然占據(jù)主導。女性為了博取異性歡心,濃妝艷抹,競相冶容,相互模仿。一些官宦婦女或是具有一定權(quán)勢的女子,她們?yōu)榱苏宫F(xiàn)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斷創(chuàng)造新奇的發(fā)式和面妝。當時有文獻記載楊貴妃曾涂抹大面積胭脂的紅妝裝扮,宮中曾一度風靡。據(jù)傳,唐玄宗也曾十分關(guān)注宮女的眉妝式樣,他曾命畫工畫了《十眉圖》,這足以看出男性的審美對當時女性妝容的影響。

綜上所述,唐代是個開放的朝代,在這種開放的社會風氣之下,婦女們對美的追求是比較自由的。再加之唐代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女性身處胡漢交融的社會風氣中,女性妝容也發(fā)生著變化,她們不斷更新化妝技巧,促使化妝產(chǎn)品“推陳出新”。唐代女性妝容的變化充分反映出了當時的審美趣味和社會發(fā)展狀況。而當代的女性同唐代的女性一樣凸顯自我、追求個性,在用妝容塑造形象時,也體現(xiàn)出了獨具一格的一面,如煙熏妝、貓眼妝、透明妝等,這些時髦新潮的妝容體現(xiàn)出了當時女性性格獨立、個性張揚的一面。

注釋:

[1]“呵膠”是古代婦女用以粘貼“花鈿”的膠。此物一經(jīng)呵氣便發(fā)黏,黏合力很強,可用來粘箭羽。故名“呵膠”。如果要卸下花鈿,只須對其呵氣,蘸上少量唾液,便可取下。

[2]燕支,指胭脂,一種紅色的顏料,婦女通常用作化妝品。

參考文獻:

[1]李芽.中國歷代女子妝容[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2019.12重?。?/p>

[2]劉悅.女性化妝史話[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3]游麗云.唐代仕女妝容文化探微[M].新北:稻鄉(xiāng)出版社,2015.

[4]李秀蓮.中國化妝史概說[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5]李浩.從唐代仕女畫看唐代婦女妝飾制度[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5(04):174-175.

[6]朱圓圓.紅妝黛眉—唐代仕女畫面妝解讀[D].青島科技大學,2016.

[7]范強.論唐代女子的面妝及發(fā)式[J].裝飾,2005(03):22-23.

作者簡介:范悅,中國國家博物館。

猜你喜歡
妝容化妝婦女
生命的化妝
生命的化妝
出席場合就要“隆重華麗”的妝容
當代婦女的工作
拯救妝容的“小棒子”
走偏鋒 暗黑哥特妝容AB面
少女的化妝
艷陽下的水感妝容
婦女的腳變大了
婦女應(yīng)注意“自行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