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職業(yè)判斷是審計職業(yè)的精髓,是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為實現審計目標,憑借自身的經驗、知識以及職業(yè)敏感,依據審計準則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通過比較、分析、識別等方法,對審計事項所做的估計、選擇及斷定。
有一定審計經驗的審計人員,他的大腦中儲存著以往的審計案例以及累積的實踐經驗,在某個審計環(huán)境中不自覺的會出現直覺,這種直覺是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和豐富經驗積累的體現。例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某企業(yè)時,發(fā)現其資金流與業(yè)務信息不匹配,企業(yè)銀行賬期初、期末余額與銀行對賬單期初期末余額一致,但賬面利息收入較少,與銀行存款余額不成比例,直覺暗示這里或許有問題。通過核實,該單位近三年來在不同的銀行,不斷開戶、銷戶,將資金進行定期存款,存款利息不入賬,形成“小金庫”,這種賬外設賬對國家、社會及個人危害極大,不僅侵占了國有資產,而且讓個別領導干部走上貪污腐敗的不歸路。
比較法是對一事物以及和其相聯(lián)系的其他事物,通過分析、對比以認識其本質以及差異點、共同點的方法。例如,對財務報表的審計是一個重復性的工作,每年內容非常相近,審計人員一般借鑒以往的工作經驗及審計結果,通過查看比較分析判斷被審單位的財務報表是否按照公認的會計原則和統(tǒng)一的會計制度編制、是否遵循一貫性會計原則、被審單位的各種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公正地反映了它在某個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等,比較其相同和不同的情況,作出被審計單位的控制風險水平的判斷。
我們在審計業(yè)務中利用開發(fā)的審計軟件,或者利用Foxpro、Excle等數據庫、電子表格常規(guī)軟件中的一些功能,幫助審計人員計算、復核、分析審計數據,特別是嵌入審計程序采集數據技術,幫助審計人員短時間內全方面采集到審計關心的數據,不僅節(jié)約審計時間、提高效率、增加準確性還減輕了審計人員的工作量。例如:審計署駐GZ特派員辦事處在對某國有銀行YY省分行進行年度資產負債表及信貸資產質量審計中,發(fā)現14家關聯(lián)企業(yè)聯(lián)合騙貸3億多元,就是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得到的結果。
此外,審計判斷的方法還有程序化法、演繹法、歸納法、層次分析法等等,這些審計判斷方法在審計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審計職業(yè)道德中,誠信是職業(yè)的基礎,獨立性是審計職業(yè)的靈魂,失去了誠信、丟失了獨立性審計就會失去公眾對其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審計存在的價值。獨立性一定是實質上的獨立性,而不是形式上的獨立性。例如: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不可以是近親關系、不能存在直接的經濟利益關系、或可能成為雇傭關系等等。拋開其他因素而言,這就是審計人員實質上的獨立性,因為只有在獨立性的基礎上,審計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中才能保持不偏不依的態(tài)度,才能做出正確的職業(yè)判斷。另外,是否遵循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的職業(yè)道德也影響著審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
審計是一項注重鑒證的活動,審計鑒證的對象雖然以會計信息為主,但在會計信息的背后是一個復雜的經濟組織,這個組織與社會環(huán)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還有經營活動的連續(xù)性,使得審計人員要對該組織在某一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和某一特定時期的經營成果產生的懷疑要通過自身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結合自己的審計經驗做出判斷。
會計信息很多時候是經過選擇、分類、整合、加工之后才呈現給使用者的,在經歷一系列的過程之后有些信息的內容會被相關人員主動或者無意的更改,造成在審計時得到信息會出現偏差甚至部分信息缺失。當信息出現缺失時,會影響審計人員職業(yè)判斷的方向,因此產生一定的判斷漏洞。所以更全面準確的會計信息,是正確判斷審計事項的保證。審計人員制定審計方法、審計程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執(zhí)行的好壞。例如,企業(yè)內部控制執(zhí)行的好,那么各部門提供的信息質量可信度就高、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就強,審計判斷風險就小,反之,會給審計工作帶來困難,增加審計判斷的難度和風險。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1211號——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第一章第五條: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是一個連續(xù)和動態(tài)收集、更新與分析信息的過程,貫徹于整個審計的終始。所以注冊會計師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謹慎,合理運用職業(yè)判斷,對審計風險、重要性進行評估。但是哪些是特別風險、重要性水平為多少,審計人員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判斷,制定并實施相應的審計程序,以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實施方案前,審計人員要根據審前調查所掌握的情況進行識別、評估、判斷,來確定審計的重點,確保審計目標的實現。如,被審單位是自收自支事業(yè)單位,承擔省級三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審前調查發(fā)現,該單位內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財務報表顯示單位經營收入較低,管理費用支出較大,所以制定審計計劃時,將重點放在省級項目支出是否被擠占挪用方面,合理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審計風險的可接受水平,這樣既保證審計工作質量又節(jié)約了審計時間。
審計也要進行成本效益的核算,審計人員不可能長時間停留在一個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所以在任何一次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首先對相關事項要進行職業(yè)判斷,例如,通過審計談話掌握一些被審單位的信息,對這些信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對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會計信息進行核實,對不相符的信息要有一個判斷,并作為重點審計。審計人員曾經對一個全額事業(yè)單位進行預算執(zhí)行審計時,審計談話中得到信息是單位編制30人,在崗人員25人,但單位提供的工資表中實際發(fā)放人數28人,審計人員初步判斷該單位有吃空餉人員,通過進一步核實,結果證明審計人員的審計判斷是正確的,5年時間三人共吃空餉98萬元。雖然審計人員不是被審計單位內部人員,但是由于正確的審計判斷,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發(fā)現了問題,堵塞了漏洞。
在審計工作完成后,對審計意見形成決定之前,審計機構通常要與被審計單位召開溝通會,在溝通會上審計人員要報告本次審計發(fā)現的問題,并說明及提出建議,被審計單位提出陳訴和申辯,最后,雙方達成一致,這時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提出的申辯要做出判斷,例如,審計結果某企業(yè)存在偷稅行為,但被審單位申辯企業(yè)不熟悉稅法,屬于無意漏稅。審計人員對審計證據要做出正確判斷,否則,被審計單位試圖以舞弊的手段達到特殊的目的或獲得更多利益,而審計人員被審計單位誤導,不能確認虛假的信息,就必須承擔責任。
審計人員在執(zhí)行審計任務時,不是掌握多少理論知識,不僅僅是對審計準則的遵循,就能完成審計目標,而是能隨時對遇到的問題、環(huán)境及情況作出判斷和決策。當然,審計人員也不能主觀輕率的作出判斷,并固化在大腦中,這樣會造成偏面、歪曲事實的審計結論,也就失去審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