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歷史、現(xiàn)狀以及塑造因素

2021-01-29 11:49:30賈海龍
社會科學家 2021年1期
關鍵詞:對外經貿締約國勞工

賈海龍

(華南理工大學 法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發(fā)達國家推動經貿協(xié)定納入勞工條款的一個重要初衷是利用市場開放作為誘餌(胡蘿卜),而利用爭端解決程序和貿易制裁作為強制手段(大棒),推動發(fā)展中國家提高勞工標準。①司法化爭端解決程序具有強制性、由第三方主導、以法律為準繩的特點,與之相對的是政治性或外交性的爭端解決程序,其特點是選擇性、第三方不參與或有限參與,以利益及實力決定結果。以美國和歐盟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在多邊貿易體系中試圖納入勞工條款沒有獲得成功,但在雙邊及區(qū)域性經貿制度中取得了成功。[1]從1990年代后期至今,發(fā)達國家主導簽訂的雙邊或區(qū)域性自由貿易協(xié)定、投資協(xié)定以及貿易投資綜合性經濟協(xié)定大多包含了勞工條款。因而,經貿與勞工問題在眾多區(qū)域性與雙邊性經貿條約中的“掛鉤”成為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相關研究方興未艾。[2]但是,國內相關研究卻存在重視美國而忽視歐盟的情況,或錯誤地認為歐盟與美國無實質性區(qū)別。

歐盟通過對外經貿條約推動發(fā)展中國家提高勞工標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以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末尾為界限,可以分為早期發(fā)展的歷史階段和當前階段。在早期歷史階段,歐盟就表現(xiàn)得與美國不同,沒有像美國那么積極地將勞工條款寫進經貿協(xié)定中。首先,在條約規(guī)定的實體勞工保護義務方面,歐盟對外經貿條約納入的勞工條款很少涉及核心勞工標準,也很少為發(fā)展中締約國國內的一般勞動條件(核心勞工標準之外的勞工標準)提出保護目標,并且對于發(fā)展中締約國的國內勞動法執(zhí)法也關注較晚。其次,在勞動爭端解決程序與執(zhí)行手段方面,歐盟對外經貿條約提供的程序雖然存在司法化的傾向,但基本上未使用貿易制裁作為最后爭端解決結果強制執(zhí)行的手段。在當前階段,歐盟對于通過經貿條約納入勞工條款,既有與美國相似的做法,但在重要方面與美國的差別卻表現(xiàn)得愈加明顯。首先,歐盟對外經貿條約納入的勞工條款在實體勞工標準方面與美國有所接近,要求締約國遵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下簡稱ILO)核心勞工標準,但同時發(fā)展了體面勞動的規(guī)范,內容廣泛,包括核心勞工標準、一般勞動條件、社會保障和社會對話四個方面。其次,在涉及勞工爭端解決程序與執(zhí)行手段方面,歐盟與美國徹底分道揚鑣,甚至告別自己早期的零星實踐,將勞工爭端解決程序去司法化,并明確拒絕使用貿易制裁為手段來強制執(zhí)行勞工條款。歐盟對外經貿協(xié)定納入勞工條款在兩個階段的發(fā)展,雖然有一定的變化,但也能體現(xiàn)其政策的逐漸清晰化,即逐漸摒棄經貿條約納入勞工條款的“條件”模式(也稱“強迫”模式),而明確采納了“促進”模式。[3]確切而言,即歐盟越來越明確地拒絕將勞工保護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享受經貿利益的條件,而是以經濟開放來促進發(fā)展中國家的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使得勞工標準的提高得到根本保障。

理解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的特點,不但要了解其現(xiàn)狀,還需要將其放在歷史背景中來觀察,因此本文首先梳理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在早期歷史時期的發(fā)展。其次,本文再介紹和分析其在現(xiàn)階段的內容和特點。歐盟之所以選擇與美國不同的路徑,在經貿條約下放棄勞工爭議解決的司法化和勞工條款執(zhí)行的強制化,固然實力不如美國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還有著其他重要政策因素作為塑造力量,特別是其政策的價值選擇與功利考量。因此本文最后將從這些角度分析為什么歐盟在對外經貿協(xié)定中選擇了一條與美國不同的勞工標準“促進”之路。

一、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的早期歷史發(fā)展

歐盟早期對于區(qū)域內部人權與勞工權利的重視可見眾多的政治法律文件,包括1986年的《單一歐洲法令》、1993年的《歐洲聯(lián)盟條約》、1989年的《共同體工人基本社會權利憲章》等,但這些文件很少涉及對外經貿關系中的勞工保護問題。歐共體理事會于1991年發(fā)布《人權宣言》,申明:“尊重、促進和保護人權是歐共體對外關系的基礎之一”,并且在宣言中還要求與第三國簽署經貿協(xié)定中加入人權條款。這被認為歐盟在對外經貿條約中納入勞工條款的最初內部政策基礎。[4]然而,歐盟從人權的角度出發(fā)對待勞工權利,對于發(fā)展中國家的低勞動力成本對歐洲產品造成了“不公平”競爭威脅的觀點,歐盟內部未能達成共識,因而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并不認為勞工問題是造成貿易問題的根源,在經貿條約中納入勞工條款并非必需的,而且如果納入,目的也應該是利他的,不應該是為了保護本國產業(yè),而是為了保護和促進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權發(fā)展。因而,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納入的勞工條款在實體性規(guī)則方面較為簡單,部分重要核心勞工標準缺失,一般性工作條件條款缺失,甚至有些經貿條約完全沒有納入實體勞工條款,對于締約國國內勞動法的執(zhí)法也基本沒有進行規(guī)定;在程序性規(guī)則上經歷了一個司法化的過程,有些條約也發(fā)展了專門性的勞動爭端程序,但基本上沒有將貿易制裁作為強制執(zhí)行手段。當然,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相對欠發(fā)達,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歐盟并沒有一個針對貿易/投資與勞工關系的成熟政策,歐盟的人權政策畢竟并非針對勞工問題的政策。并且,在歐盟涉及對外經貿政策的文件中,很少有相關人權問題的闡述,更缺乏對于勞工問題的針對性闡述,因而在對外經貿條約中處理勞工問題,歐盟缺乏一個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方針。

(一)實體勞工規(guī)則的缺失與發(fā)達之處

在早期的歐盟對外經貿條款中,三大類實體勞工規(guī)則存在缺失。核心勞工標準、一般性工作條件以及國內勞動法執(zhí)行義務,要么在條約中根本沒有出現(xiàn),要么規(guī)定不完善,或者在第一個歷史階段晚期才比較完整地出現(xiàn)在條約中。不過,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也存在一些有特色的勞工條款,在特定問題上規(guī)定了較為發(fā)達的實體勞工規(guī)則,體現(xiàn)出與早期實體勞工規(guī)則缺失相悖的特點。

1.核心勞工標準的缺失

在早期的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存在一些根本沒有納入任何勞工條款的條約,典型的如歐盟與法羅群島之間的條約,另有一些僅納入了部分核心勞工標準。納入部分核心勞工標準的首先是歐盟與一部分中東歐國家簽訂的經貿條約,里面提到了就業(yè)平等的要求,這些條約包括歐盟阿爾巴尼亞協(xié)定、歐盟黑山協(xié)定以及歐盟北馬其頓協(xié)定。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條款可以認為是規(guī)定了核心勞動標準中的禁止歧視原則。其次,在部分條約的例外條款中,允許締約國禁止進口由監(jiān)獄勞動生產的產品,①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its Member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Republic of Chile,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force 31 Jan 2003.②Stepping Ston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between C te d’Ivoire,of the one part,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its Member States,of the other part,3 March 2009.③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between the CARIFORUM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its Member States,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1 July 2008.并且承認限制童工產品的措施屬于公共道德例外,不算是違反貿易自由化規(guī)則。再次,從1990年代中期,歐盟在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下簡稱GSP)規(guī)則中納入勞工條款,作為發(fā)展中受惠國享受特別和優(yōu)惠貿易待遇的條件。歐盟的1995生效的GSP規(guī)則規(guī)定受惠國需要按照ILO第87號公約保護的結社自由與權利、按照ILO第98號公約保護的結社權利與集體談判權利以及遵守ILO第138號公約關于最低雇傭年齡的限制。同時,要求受惠國遵守1926年與1956年《日內瓦公約》和ILO第29號和第105號公約,不得縱容任何形式的強迫勞工,也不得出口監(jiān)獄產品。然而,歐盟GSP規(guī)則雖然影響到歐盟的對外經貿關系,但并非對外經貿條約。而且,歐盟GSP規(guī)則依然僅涉及部分核心勞工標準,與公認的ILO核心勞工標準相比,并不完整。

真正完整納入ILO核心勞工標準的條約少之又少,1999年簽訂的《歐盟與南非貿易、發(fā)展與合作協(xié)定》是第一個完整援引ILO核心勞工標準的條約。該條約86.2條要求締約國參考ILO公約認定的核心勞工標準:保護結社自由與集體談判權利、禁止強迫勞動、禁止使用童工以及廢除工作就業(yè)相關的各種歧視。④Agreement on Trade,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South Africa,Come into force 4December1999.此后的僅有《歐盟與智利聯(lián)合協(xié)定》和《科托努協(xié)定》中納入了ILO的核心勞工標準條款?!犊仆信瑓f(xié)定》的非歐盟締約國多達77個非加太集團國家,從絕對數(shù)量上看,其影響的締約國比較多。

2.一般工作條件的缺失

對于核心勞工標準之外的一般工作條件,部分歐盟早期對外經貿條約也存在缺失,基本上沒有涉及,比如納入了核心勞工標準條款的《歐盟與南非貿易、發(fā)展與合作協(xié)定》就對一般工作條件未提一字。僅有《歐盟阿爾巴尼亞穩(wěn)定與聯(lián)合協(xié)定》《歐盟黑山穩(wěn)定與聯(lián)合協(xié)定換文》以及《歐盟北馬其頓穩(wěn)定與聯(lián)合協(xié)定》對職業(yè)健康與安全有規(guī)定,并且要求非歐盟締約國在國內立法上要與歐盟保持和諧(Harmonization)。少數(shù)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要求締約國在職業(yè)健康與安全方面的保護向歐盟看齊,有可能因為這些國家位于中東歐,屬于歐盟擴張的潛在對象,因而在內政方面要求它們與歐盟保持一致。

3.國內勞動法執(zhí)法義務的缺失

對于涉及國內勞動法執(zhí)行的條款,早期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也存在缺失。經貿條約中納入的勞工條款,對締約國施加的義務一般由其立法行為落實,包括對于核心勞工權利和一般工作條件的國內落實。其中核心勞工權利的國內立法不得低于ILO的核心勞工標準,一般工作條件的國內立法則根據(jù)各國的情況由各國自主掌握,但不得出現(xiàn)立法倒退。在早期歷史階段,歐盟并沒有關注發(fā)展中國家國內執(zhí)法的問題,直到2008年非加太集團國家與歐盟自由貿易協(xié)定談判最終結束時,才對此有了規(guī)定,其193條要求締約國不得“克減或不適用國內社會和勞動立法和標準?!雹軪URO-Mediterranean 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nd their Member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Republic of Tunisia,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01 March 1998.

4.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實體勞工規(guī)則的發(fā)達之處

ILO1998年《關于工作中基本原則與權利宣言及其后續(xù)措施》對核心勞工標準僅是集中的重申,其具體界定與細則規(guī)定在ILO關于這些勞工標準的各個公約當中。美國并沒有加入所有相關的公約,因此在對外經貿協(xié)定中,雖然援引了ILO的1998年宣言,但并未援引ILO的具體公約,也未承認在理解核心勞工標準產生歧義時,可以尋求ILO的幫助。歐盟的做法與美國不一樣,在少數(shù)規(guī)定了核心勞工標準的對外經貿條約中,首先不僅在核心勞工標準的表述上援引ILO的文件,在具體標準上也要求參考ILO的相關標準。①④⑥Association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Algeria,Come into force 01,September,2005.⑦Association Agreement between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01 June 2004.這種做法等于通過指引將ILO相關公約納入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其次,后繼歐盟對外經貿條約還明確規(guī)定如果締約國就勞工條款的解釋產生爭議,可以向國際組織咨詢,使得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的核心勞工規(guī)則能夠得到權威的解釋。①③⑥⑦就勞工條款咨詢國際組織,顯然ILO是最權威的選擇,不過ILO的咨詢意見并未被賦予拘束力,僅具有參考價值,締約國沒有采納的義務。①③⑥⑦即便如此,歐盟在對待核心勞工條款的解釋權上也展現(xiàn)了與美國不同的做法,即尊重專業(yè)國際組織。

(二)爭端解決程序的混合性與執(zhí)行手段的非強制性

在早期歷史階段,歐盟對外經貿協(xié)定中的勞工條款在解決相關爭端時,其提供的程序往往是政治性程序與司法性程序相結合,其中司法性程序作為爭端解決的最后方式。在保證締約方執(zhí)行其在勞工條款中負有的義務時,經貿待遇的給予或者剝奪是否能作為強制手段并不十分明確,特別是在爭端解決結果的執(zhí)行保障上,貿易制裁極少被明確規(guī)定為最后的強制手段。[5]

1.爭端解決程序的混合性

在這一階段的歐盟正式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爭端解決一般適用條約的普通爭端解決程序。爭端解決程序的第一步往往是提交給條約下的部長級別理事會,理事會本來是條約下的政治性機構,在不同的條約中名稱會有所差別,由締約方派出的代表共同組成,主席由各方輪值。①EURO-Mediterranean 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nd their Member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Republic of Tunisia,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01 March 1998.但理事會兼具爭端解決職能,締約方如果就勞工條款產生了爭議,可以提交理事會解決,解決的方式是政治性或外交性,以磋商為主,全體締約國的代表都可以參與這個過程。①協(xié)商未果,理事會無法做出決議時,則爭端解決要交由中立的仲裁程序來解決。仲裁程序在仲裁員的選任方面與普通仲裁相似,往往是爭端雙方各指定一名仲裁員,然后由理事會通過多數(shù)表決的形式任命第三名仲裁員。①但不同的是,仲裁程序具有強制性,當爭端一方發(fā)起仲裁時,另一方必須參與,同時仲裁結果具有拘束力,締約方有義務執(zhí)行。①與磋商相比,經貿條約中提供的仲裁程序無疑是司法化的程序。

不過,也有少數(shù)條約發(fā)展出了專門的勞工爭端解決程序。如歐盟與加勒比論壇國家簽訂的條約在其涉及“社會領域”的章節(jié)專門設立了專家委員會(Committee of Expert)處理勞工問題,特別規(guī)定如果勞工爭端無法通過締約方之間的協(xié)商解決,在將該爭端提交仲裁之前,任何締約方均可要求召集一個專家委員會審查這一問題。②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between the CARIFORUM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its Member States,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1 July 2008.專家委員會由勞工領域的專家組成,且不得來自爭端當事國,專家委員會在三個月內就爭端事項的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向當事國提交報告,同時報告也提交給歐盟-加勒比論壇國家協(xié)商委員會。②

2.執(zhí)行手段的非強制性

早期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對于爭端解決程序結果的執(zhí)行,不論是理事會的決定還是仲裁的裁決,一般規(guī)定締約國必須執(zhí)行。①③Agreement in the Form of an Exchange of Letters Concerning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abilisation and Association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nd their Member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 of the other part,Come to force 20 March 2004.同時,早期歐盟對外經貿條約大多規(guī)定了針對違反條約義務的締約方,其他締約方有權采取“適當措施”。①③④Stabilisation and Association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nd their Member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Republic of Albania,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24 April 2009.在歐盟黑山穩(wěn)定與合作協(xié)定中,更為清晰的規(guī)定了某一締約方不遵守協(xié)定的核心內容,則其133條規(guī)定另外的締約方可以暫時中止協(xié)定的履行。⑤Stabilisation and Association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nd their Member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Republic of Montenegro,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02 April 2015.因而,所謂“適當措施”是與違反條約行為的性質相對應的,只有在嚴重的違約的情況下,守約的締約方可以采取貿易制裁的手段,中止自己在條約下的貿易減讓義務。守約締約方是否需要在爭端解決程序得出結果之后再采取“適當措施”,條約中沒有規(guī)定,意味著守約方可以采取單方面措施,如果守約方可以采取單方面措施,那么使用包括貿易制裁在內的“適當措施”強制執(zhí)行應該是被允許的。然而,奇怪的是,在大多數(shù)條約的爭端解決部分,如果締約國拒不執(zhí)行理事會的決定或仲裁裁決,條約并未專門規(guī)定可以采取何種手段來強制執(zhí)行爭端解決的結果。至于勞工爭端解決的結果是否可以使用貿易制裁的手段強制執(zhí)行,歐盟對外經貿條約更是沒有規(guī)定。

到了歐盟與加勒比論壇國家簽署的經貿條約,爭端解決程序復雜化了,同時也引入了WTO強制執(zhí)行的制度,明確允許締約方通過貿易減讓中止的手段對拒不執(zhí)行爭端解決結果的締約方進行報復,意圖通過貿易制裁手段迫使其取消其違法措施。②然而,針對勞工爭端(以及環(huán)境爭端),允許貿易制裁的歐盟對外經貿條約明確規(guī)定了例外,勞工爭端的結果不得使用貿易制裁手段強制執(zhí)行。②因此,盡管剛開始的時候,關于爭端解決結果如何執(zhí)行的規(guī)定相對欠缺與模糊,但到了歐盟對外經貿條約早期發(fā)展階段快結束的時候,針對勞工條款,執(zhí)行手段的非強制性變得非常明確了。

二、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現(xiàn)狀

對于經貿與勞工的關系,歐盟的政策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代后期開始明確。2009年生效的《里斯本條約》被認為是歐盟正式在其涉及經貿政策中強調了人權與勞工權利的保護與促進。該條約是歐盟內部的條約,其條文代表了歐盟的政策,如207.1條強調歐盟的共同經貿政策要符合歐盟外交的原則與目標,包括推動保護人權與勞工權利。①The Treaty of Lisbon amending the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including the Protocols and Annexes,and Final Act with Declarations Lisbon,17 Dec 2007.《歐盟韓國自由貿易協(xié)定》被認為是體現(xiàn)了《里斯本條約》政策的第一個歐盟對外經貿條約,其納入的勞工條款被認為與早期歷史階段有了根本差別,標志著歐盟對外經貿條約納入勞工條款的發(fā)展進入了當前階段。當前階段,在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的加入成為一種普遍的情況,基本所有的經貿協(xié)定當中基本都含有“貿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章節(jié),而勞工條款則隸屬于此章節(jié)之下。其中實體性勞工規(guī)則雖然普遍指示了ILO公約的核心勞工標準,但更注重與體面勞動相關的勞工標準,并幫助締約國制定和實施詳細的行動計劃,切實提高締約國保障勞工標準的國內制度能力。而其中程序規(guī)則更強調合作與磋商,爭端解決程序司法化的傾向沒有進一步發(fā)展,反而有所退化,同時進一步明確不得使用貿易制裁來執(zhí)行爭端解決結果。

(一)更為發(fā)達的實體勞工規(guī)則

與早期歷史階段相比,當前歐盟對外經貿條款中的實體勞工規(guī)則全面而細致。其中,核心勞工標準不僅被列明在條約中,而且條約指示ILO相關公約作為參考,用以確定核心勞工標準的內涵,而對于一般勞工條件的規(guī)定被升華為體面勞動。

1.全面的核心勞工標準。當前階段的歐盟對外經貿協(xié)定明確列舉了ILO公認的核心勞工標準,特別指引了1998年《ILO關于工作中基本原則與權利宣言及其后續(xù)措施》,因而核心勞工標準已經被全面納入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不過,至于各項核心勞工標準下的具體義務,歐盟對外經貿條約并未直接提供,也未一概指引適用ILO的相關公約。僅要求締約國遵守其分別批準的ILO公約,至于ILO其他涉及核心勞工標準的公約以及其他新近的公約,締約國的義務是繼續(xù)努力加入或批準。②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14 May 2011.與早期歷史階段后半段的做法相比,當前階段的經貿條約在指引ILO具體公約時更加靈活。

2.作為新一代實體勞工規(guī)則的體面勞動。在歐盟與加勒比論壇國家的經貿協(xié)定中,“體面勞動”被寫入約文,第191.1條規(guī)定:“締約方致力于執(zhí)行聯(lián)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2006年《關于充分就業(yè)和體面工作的部長級宣言》,以有利于充分生產性就業(yè)和包括男子、婦女和青年在內的所有人的體面工作的方式促進國際貿易的發(fā)展?!雹跡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between the CARIFORUM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its Member States,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1 July 2008.從其13.4.2條看,當前階段,體面勞動成為實體勞工條款中最重要的內容。②

體面勞動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具體內涵。第一是雇傭關系:體面勞動將雇傭關系擴展到非正式就業(yè)領域,而且除了要求為勞動者提供合理的一般工作條件,還敦促社會與雇主為勞動者提供充足而且高質量的就業(yè)機會。可見,體面勞動不僅取代了一般勞工條件,而且對勞動者提供了更廣泛且水平更高的保障。第二是社會保障:由各國根據(jù)社會發(fā)展水平提供種類和水平不同的社會保險項目,如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養(yǎng)老保險等。第三是勞工權利:勞動者的核心勞工權利必須予以保護。可見,體面勞動與核心勞工標準存在重疊關系,不過歐盟對外經貿條約在納入體面勞動條款的同時,依然保留了核心勞工標準條款。第四是社會對話:勞動者應該能夠表達觀點,保護權利,與雇主就雇傭條件進行對話,與管理層就企業(yè)運行進行對話,與政府就社會與經濟政策進行對話。

3.國內勞動法執(zhí)法義務的豐富。在早期歷史階段,歐盟對外經貿條約涉及國內勞動法執(zhí)法義務,一般要求各國需要有效地執(zhí)行本國國內勞動法,但具體執(zhí)行標準為消極義務,一般為不得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不充分執(zhí)行本國的勞動法。而在現(xiàn)階段的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國內勞動法執(zhí)法義務延續(xù)了早期條約的做法,不過強調這種執(zhí)法義務的違反以反復或持續(xù)作為或不作為為限。

同時,現(xiàn)階段歐盟對外經貿條約在國內勞動法執(zhí)行方面也引入一些積極義務。如《歐盟韓國自由貿易協(xié)定》第13.9條納入一個透明義務:“締約國根據(jù)自己的國內法律以一種透明的方式,制定、發(fā)展并執(zhí)行任何旨在保護環(huán)境和勞動條件而又影響貿易的措施,在此過程中,須充分公示并與公共協(xié)商,同時及時通報包括私營部門在內的非國家行為體,并與之適當及時的協(xié)商?!雹貴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of the one part,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14 May 2011.該透明義務除了強調法律的制定、發(fā)展與執(zhí)行需要公開之外,還強調公眾參與,包括私營部門和社會團體通過公開透明的方式參與國內法的制定、發(fā)展與執(zhí)行。

(二)爭端解決程序逆司法化與執(zhí)行手段的非強制性

當前階段,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的勞工爭端程序出現(xiàn)了逆司法化的發(fā)展,仲裁程序不再適用,同時加強了對話與協(xié)商,這是現(xiàn)階段歐盟對外經貿條約納入勞工條款的最大特點。對于爭端解決結果的執(zhí)行,拒絕使用強制手段,特別是拒絕使用貿易制裁作為強制手段,在當前階段也得到了堅持。

1.爭端解決程序的逆司法化。與早期歷史階段相比,當前階段的勞動爭端解決程序保留了以對話與協(xié)商為核心的磋商程序①和專業(yè)性的專家小組程序。①其中專家小組程序進一步正式化,而且不論是專家的選擇還是專家小組工作的程序,很大程度上與一般仲裁程序非常類似,但區(qū)別在于專家小組報告不能強制執(zhí)行。現(xiàn)階段的歐盟對外經貿條約會建立一個“貿易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委員會”,磋商程序與專家小組程序都需要向該委員會發(fā)起請求,而該委員會不負責條約一般事項協(xié)商與決議的理事會,而是一個特別委員會,專門負責包括勞工問題在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①而與早期歷史階段不同的是,雖然仲裁程序對于條約下的一般爭端都還適用,但明確不適用于勞動爭端,如果當事方不能通過磋商解決問題,也不同意專家小組的報告,爭端解決程序就沒有什么可以做的了,并沒有一個后繼的具有拘束力的仲裁程序。[6]

勞工爭端解決的逆司法化基本上在當前階段的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都得以體現(xiàn),不過也有少許例外。2014年談判結束的《歐盟與加拿大綜合經濟與貿易協(xié)定》雖然依然將仲裁排除在勞動爭端解決程序之外,但其10.11條要求未來要對爭端解決程序進行審查,以便評估其對勞工條款有效執(zhí)行的影響。②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Canada,of the one part,and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of the other part,Come into force 14 Jan 2017.該條約暗示了未來該條約將勞動爭端納入仲裁程序的可能性,原因是加拿大對于經貿條約中勞動爭端的解決與歐盟立場不同,傾向于推動勞動爭端解決的司法化,雖然向歐盟做出了讓步,但在條約中留下未來重新將勞動爭端解決司法化的伏筆。

2.執(zhí)行手段非強制性的維持。當前階段,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的爭端解決程序和執(zhí)行手段與WTO越來越像,其中執(zhí)行手段包括撤銷違反條約義務的措施、補償和允許受害方撤銷貿易減讓。①第一種手段事實上是遵守爭端解決結果,而后兩種手段是在違約方不遵守爭端解決結果時的強制執(zhí)行手段。然而,勞動爭端的解決明確不得適用一般性爭端解決程序和強制執(zhí)行手段,而僅能適用條約中“貿易與持續(xù)發(fā)展章”的爭端解決程序,①專門適用于勞工爭端解決的程序卻根本不提供強制性執(zhí)行手段,如果違約方不主動執(zhí)行勞工爭端解決結果,而其他締約方沒有辦法。由此,當前階段的條約完全遵循了前期歷史階段的做法,維持了執(zhí)行手段的非強制性。

三、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的塑造因素

發(fā)達國家通過經貿條約推動發(fā)展中國家勞工標準的提高,存在兩方面的主要動因。第一是通過經貿制度促進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權發(fā)展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xiàn),[7]第二是強化勞工規(guī)則能夠實現(xiàn)公平競爭,約束通過剝削勞動力來進行“社會傾銷”的發(fā)展中國家,進而保護發(fā)達國家的產業(yè)。第一種動因的出發(fā)點是純粹的道德,具有利他的表現(xiàn),本質符合康德道德哲學的人的非工具性、道德普遍性以及自律性。而第二種動因的出發(fā)點是功利主義,具有利己的表現(xiàn),本質以對本國市場和產業(yè)的利害來制定和執(zhí)行政策。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納入的勞工條款不能排除其功利主義目的,但其很大程度上由純粹的道德義務所塑造。

(一)道德動因

歐盟對外勞工政策很大程度上是由道德因素塑造的,而且其形成基于康德式的道德因素。首先,歐盟在對外經貿條約中針對勞工條款的締約實踐是為了改善其經貿伙伴的勞工標準,特別是為了提高發(fā)展中國家的勞工標準,進而改善勞動者的待遇、發(fā)展機會與人權。歐盟委員會是歐盟對外政策的主要制定者,Orbie與Bossuyt對其相關政策文件與內部討論進行了梳理,發(fā)現(xiàn)在擬定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時,特別是擬定新一代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時,改善世界范圍的勞工標準和人權標準是歐盟相關對外政策的出發(fā)點;[8]而對于遏制來自發(fā)展中國家的“不公平”競爭以及保護本土產業(yè)持消極態(tài)度,沒有把提高發(fā)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作為政策出發(fā)點。[9]由此可見,歐盟對外勞工政策由純粹的道德因素塑造,而且與康德對道德動機的核心要求契合,即歐盟對外勞工政策以人為本,而勞工權利、人權和勞動者不是歐盟政策的工具,而是歐盟政策的出發(fā)點和目的。

其次,康德式的道德動機要求主體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必須具有普遍性(Universality),具體到對外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歐盟認識到不能以自己的標準作為所有貿易伙伴在勞工領域所要達到的標準,而是具有普遍性的標準。道德律令的普遍性是由存粹理性保證的,而勞工規(guī)范的普遍性當然也是由理性保證的,而理性所能接受的勞工規(guī)范不能僅是某種特定外在條件下的規(guī)范,而應該是超越了差別巨大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之后的規(guī)范。因而,歐盟的對外經貿條約指引了ILO與聯(lián)合國的公約與文件,以此作為其勞工條款的重要參考。針對核心勞工標準,ILO的1998年宣言與相關的公約得到最廣泛的接受,其規(guī)范具有最大程度的國際普遍性。為了保障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的普遍性,條約還提供了程序性保障,通過對話與協(xié)商來細化與解釋核心勞工標準,特別是通過對話與協(xié)商為體面勞動注入可操作的內涵。

再次,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體現(xiàn)了自律性(Autonomy),這也是康德式道德動機的核心要求之一。如果規(guī)范符合絕對道德律令,則外界功利目的不是行為的動機,而不受功利目的左右也就不受外界條件的制約,也即其遵守與否不以外界的約束為前提,而是依靠自身施加的道德律令。在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雖然提供了司法化的爭端解決程序以及強制執(zhí)行手段,但僅在早期歷史階段部分條約中,對勞動爭端適用。在多數(shù)早期條約以及當前階段的條約中,勞動爭端已經被完全排除在仲裁程序之外,同時也不得使用包括貿易制裁在內的強制手段來執(zhí)行爭端解決的結果。如此,締約國對于條約中勞工條款的遵守,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律。

(二)被抑制的功利主義動因

歐盟在對外經貿條約中納入勞工條款,道德動因是主要塑造因素,但這并不代表著歐盟所有成員都拒絕采取功利主義立場,也不代表納入條約中的勞工條款沒有功利主義的塑造痕跡。歐盟成員在制定歐盟共同的對外勞工政策時,必然面臨來自國內各種利益集團的壓力,其中包括因為生產外包而利益受損的工會和某些需要政府保護的國內產業(yè),它們要求在經貿條約中納入勞工條款,并非主要基于道德動因,而是出于功利主義考慮。歐盟對外勞工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過程中,要完全排除工會與競爭力較弱產業(yè)的影響并不太可能,功利主義動機必然影響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納入什么樣的勞工條款。

不過,功利主義動因在歐盟對外勞工政策中受到抑制,不是對外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的主要塑造因素。首先,歐盟內的經濟大國更重視歐盟的對外經貿政策,它們國內競爭力較強的產業(yè)可以從歐盟貿易伙伴的市場獲取的經濟收益,主張貿易政策自由化,主張國際經貿關系不受包括勞工問題在內的其他因素的制約,主張歐盟通過經貿條約獲得的利益總體上可以抵消歐盟內部工會和國際競爭力較差產業(yè)受到的損失。在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均規(guī)定了不得將勞工標準用于貿易保護,體現(xiàn)了歐盟對發(fā)展中締約國低勞動成本的一定承認,從而換取對方的市場開放。因而即使從功利主義角度出發(fā),歐盟內部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團,它們的博弈導致沒有一方可以完全主導歐盟的對外勞工政策。

其次,到了當前階段,歐盟內部貿易自由主義集團與主張勞工政策道德化的群體之間的聯(lián)盟成型,進一步抑制了功利主義者的影響。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一方面納入實體性勞工標準,道德主義者的主要訴求得到滿足,而另一方面避免勞動爭端解決的司法化及執(zhí)行的強制化,既滿足道德主義者對規(guī)范自律性的追求,又一定程度滿足貿易自由主義者排斥社會管制的偏好。而工會與產業(yè)保護主義者的主張被抑制,經貿條約中僅包括去司法化的爭端解決程序與非強制執(zhí)行手段的勞工條款,這僅能為它們提供一定程度的安慰并留下保護主義的痕跡,對于他們最重視的勞工條款的執(zhí)行,不能提供制度保障。[10]

再次,美國的經驗表明,即使功利主義可以成功塑造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但勞工條款在實踐中的強制執(zhí)行卻無法得到保證,功利主義的目的不一定能實現(xiàn)。自1995年《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開始,美國對外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就開始了爭端解決的司法化和執(zhí)行手段的強制化,到2007年之后,美國對外經貿條約無一例外使用仲裁程序來解決貿易爭端并允許使用貿易制裁來強制執(zhí)行勞工條款。然而,美國并沒有積極動用這些程序和執(zhí)行手段。在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框架之外,美國直到2020年5月,僅啟動了對于6個國家的國內勞工政策審查程序,這些審查程序止于美國政府內部,美國基本沒有啟動在對外經貿條約下的爭端解決程序。

當然,經歷了爭端解決的去司法化與執(zhí)行的去強制化,自律性的勞工條款如果得到締約國的主動遵守,事實上依然可以起到功利效果,約束貿易伙伴在勞工標準方面“逐底”沖動,一定程度增加發(fā)展中國家的生產成本,保護歐盟成員國的工會與競爭力較弱的產業(yè)。而且,歐盟的選擇更有利于其占據(jù)道德制高點,幫助其在國際舞臺上與美國競爭,加強在國際治理中的領導地位。[11]同時,自律性的勞工條款得到主動遵守,規(guī)范的模糊和漏洞也就不是問題了。絕對道德律令要求行為的動機只能建立在道德之上,而不能出自功利主義,但不反對行為的結果符合行為者的利益。因而,即使是歐盟對外的勞工政策將其合法性完全建立在道德基礎之上,在后果有利的情況下,也能一定程度上安撫功利主義者,換取他們有限的支持與妥協(xié)。

四、結語

1980年代末形成的華盛頓共識深刻影響了之后建立的國際經濟貿易制度,貿易自由化成為之后一段時間內達成的全球性、區(qū)域性與雙邊性經貿條約的主旋律。然而,即使在華盛頓共識盛行的1990年代,一些制約存粹市場力量的規(guī)范也滲入了各種經貿條約,或者為矯正市場失靈,或者為保護非經濟價值,而勞工規(guī)范與環(huán)境規(guī)范是其中的典型。進入21世紀第一個10年,美國與歐盟簽訂的對外經貿條約逐漸擴充了其中的勞工條款,但二者的差別卻體現(xiàn)的愈加明顯。在實體勞工規(guī)則方面,核心勞工標準在二者的對外經貿條約中均得到了強化,但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對核心勞工標準之外的勞工權利保護卻比美國重視得多,其范圍大幅擴張。在程序規(guī)則與執(zhí)行手段方面,歐盟走了一條與美國截然不同的道路,其對外經貿條約中的勞工爭端程序去司法化,而條約提供的執(zhí)行手段則去強制化。

歐盟的選擇主要由道德動因所決定,其對外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體現(xiàn)了勞動者作為人的非工具性、勞工規(guī)范的普遍性以及勞工規(guī)范的自律性。這三個特點在當前階段的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上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當然,歐盟對外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也一定程度體現(xiàn)了功利主義,特別在早期歷史階段,歐盟也曾經在對外經貿條約中跟隨美國嘗試過勞動爭端解決的司法化以及勞工條款執(zhí)行的強制化,但在當前階段,功利主義僅在歐盟對外經貿條約的勞工條款中留下一些較淺的痕跡。

當然,條約的義務主體是國家,并不能直接約束企業(yè)。而在很多問題上,企業(yè)是最終決定勞動者權利是否能夠實現(xiàn)的行為者。歐盟將條約中關于勞工保護的規(guī)范及其執(zhí)行寄托在存粹道德的力量之上,即使締約國認可勞動者的非工具性以及條約中勞工條款的普遍性并愿意遵守,但締約國的資源與能力是不一樣的,越是那些勞動者需要保護的發(fā)展中國家,其執(zhí)行經貿條約中勞工條款的資源與能力就越不足。因而,如果能夠有在勞動關系領域直接有效規(guī)范企業(yè)的制度,反而比經貿條約中的勞工條款作用更大,或者至少也是條約途徑的重要補充。事實上,通過全球產業(yè)鏈規(guī)范外國企業(yè),使其遵守勞工領域的企業(yè)社會責任,被認為是正式條約制度的替代或有效補充。[12]而歐盟正是在企業(yè)社會責任方面提供了眾多的輔助性制度,形成了有益的制度性環(huán)境,有助于企業(yè)社會責任規(guī)范形成與執(zhí)行。與美國相比,歐盟在促進與協(xié)助企業(yè)社會責任的發(fā)展方面,下了更多的工夫。歐盟在企業(yè)社會責任發(fā)展上的付出與努力,為貿易伙伴境內勞動者的權利多提供了一重保障,這也從側面解釋了歐盟在對外經貿條約納入勞工條款時為什么選擇了一條不同于美國的道路。不過,這將是另一篇文章的主題了。

猜你喜歡
對外經貿締約國勞工
Fan Wu’s novel chronicles the experience of Chinese laborers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and imagines the life of one who stayed in France
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秘書長 素帕猜先生為本刊題詞
歡迎投稿《對外經貿》
對外經貿(2021年12期)2022-01-06 01:49:22
CITES締約國大會歷屆提案的簡要數(shù)據(jù)分析
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簽訂的有關財稅方面重要的多邊或雙邊法律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對所得消除雙重征稅和防止逃避稅的協(xié)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柬埔寨王國政府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逃避稅的協(xié)定(譯文)
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秘書長素帕猜先生為本刊題詞
對外經貿中人民幣結算的現(xiàn)狀與提升策略
目擊
淮滨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阿合奇县| 龙山县| 富顺县| 云林县| 牡丹江市| 石城县| 鹤岗市| 中江县| 台安县| 罗甸县| 出国| 古田县| 凤翔县| 永清县| 丽水市| 永登县| 九台市| 阳原县| 灯塔市| 印江| 富民县| 南雄市| 龙口市| 永年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台中县| 双柏县| 双城市| 忻城县| 项城市| 赤水市| 巴东县| 仲巴县| 神池县| 和平县| 共和县| 三亚市| 光山县| 龙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