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敬亮,劉 博,宋鳳格,劉清華,張鵬程,楊玉增
(1.衡水市畜牧技術推廣站,河北 衡水 053000;2.衡水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北 衡水 053000;3.衡水市桃城區(qū)動物防疫站,河北 衡水 053000;4.河北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0)
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在母豬生產中的應用,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它利用一系列生物技術,使豬群發(fā)情、排卵、配種、分娩同步化[1],根據豬場規(guī)模劃分豬群的生產批次,在規(guī)?;i場真正實現了全進全出,是一種高效的管理體系。目前,非洲豬瘟疫情形勢下,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應用的優(yōu)勢更加凸顯,受到廣大養(yǎng)殖戶的認可。本試驗將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分別應用于兩個養(yǎng)豬示范場,并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總結,供養(yǎng)殖生產參考借鑒。
選取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某豬場(豬場一)和衡水市冀州區(qū)某豬場(豬場二)作為試驗豬場,試驗時間為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豬場一參試能繁母豬1 200頭,豬場二參試能繁母豬140頭,兩個豬場在開展批次化試驗前均采用連續(xù)生產模式生產。
烯丙孕素,同發(fā)素(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均由寧波第二激素廠提供。
1.3.1 批次化生產設計方案 根據豬場現有能繁母豬數量及豬場實際情況,兩個示范場試驗設計均采用3周批次化生產方式,批次化生產設計方案及具體導入方法見表1,供試母豬分7批完成導入過程,持續(xù)5個月。
試驗后備母豬:在試驗第1~18天,每天下午14:00,連續(xù)飼喂5 mL烯丙孕素,在第20天上午8:00肌內注射1 000 IU的同發(fā)素,第23天下午16:00肌內注射100 μg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24 h后進行第1次配種,間隔16 h后進行第2次配種,配種采用深部輸精技術。試驗經產母豬:在試驗第19天上午8:00斷奶,24 h后(第20天上午8:00)肌內注射1 000 IU的同發(fā)素,第23天下午16:00肌內注射100 μg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24 h后進行第1次配種,間隔16 h后進行第2次配種,配種采用深部輸精技術。
表1 3 周批次化生產設計及導入方案
1.3.2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記錄導入批次化生產的供試母豬受孕頭數、分娩頭數、產仔數、仔豬初生重、哺乳期死亡數和斷奶重等指標,計算窩均總產仔數、窩均產活仔數、初生個體均重、窩均斷奶頭數、斷奶個體均重,連續(xù)生產模式相關數據通過查詢豬場往年同期生產記錄獲得。試驗數據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進行顯著性分析,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不顯著,P<0.05為差異顯著。
由表2、表3可知,兩個示范場應用了3周批次化生產技術后,母豬的情期受胎率分別為92.91%、91.43%,平均達92.17%,較常規(guī)的連續(xù)生產模式略有提高,差異均不顯著(P>0.05);兩個場的實際分娩率與連續(xù)生產模式相比差異顯著(P<0.05),分別為86.08%、85.71%,平均達85.90%,較連續(xù)生產模式提高3.96個百分點。
表2 豬場一批次化生產對母豬受胎率和分娩率的影響
表3 豬場二批次化生產對母豬受胎率和分娩率的影響
由表4、表5可知,3周批次化生產模式與連續(xù)生產模式相比,兩個示范場的窩均總產仔數、窩均產活仔數和窩均斷奶頭數差異顯著(P<0.05),均比連續(xù)生產模式有所提高,其中,窩均總產仔數分別增加19.19%、17.49%,窩均產活仔數分別增加17.34%、17.84%,窩均斷奶頭數分別增加14.68%、9.25%;初生個體均重和斷奶個體均重差異不顯著(P>0.05),但相比連續(xù)生產模式,兩個豬場的仔豬斷奶個體重分別提高4.34%和4.13%。
表4 豬場一批次化生產對母豬產仔性能的影響
表5 豬場二批次化生產對母豬產仔性能的影響
母豬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在國內已被養(yǎng)豬場廣泛應用,該技術在生產中利用烯丙孕素、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等激素來控制母豬的發(fā)情及排卵時間,能夠使豬群同期發(fā)情、同期排卵,實現配種同步化、分娩同步化的目的,進而提高豬群的生產性能、生產效率,節(jié)約人力降低成本,增加豬場的經濟效益[2-3]。
批次化生產可分為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和5周批,能繁母豬2 000頭以下的規(guī)?;i場可采用3周批或4周批的生產模式[4]。本試驗選擇了兩個規(guī)?;i場作為示范場,根據豬場的能繁母豬數量及產床數量和設備的實際情況,應用了3周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模式,在試驗中對試驗母豬通過使用外源激素來調節(jié)其體內激素水平。有研究表明,烯丙孕素(四烯雌酮)具有天然孕酮的作用,能抑制母豬發(fā)情,進而控制母豬集中發(fā)情,提高母豬的發(fā)情率和產仔數[5-6]。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卵泡素和促黃體素活性,可促進卵泡發(fā)育。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能刺激促黃體素的分泌,起到促進母豬排卵的目的。本試驗結果顯示,應用3周批次化生產模式與連續(xù)生產模式相比,兩個示范場的總產仔數、產活仔數、斷奶仔豬數、仔豬斷奶個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母豬的情期受胎率、實際分娩率也均有提高。其中,窩均總產仔數平均增加18.34%,窩均產活仔數平均增加17.59%,窩均斷奶頭數平均增加11.97%,仔豬斷奶個體重平均提高4.24%,實際分娩率提高3.96個百分點,表明兩個示范場在應用了3周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后,母豬的繁殖性能有所提升。
選取的兩個示范場在開展試驗前采用的是連續(xù)生產模式,加上生產管理不到位、人員技術水平較差、配種技術不高、配種時機把握不準等因素,導致分娩率及產仔數低較,直接影響了豬場的經濟效益。在采用了3周批次化生產管理技術后,將母豬的生產性能大幅提升,其關鍵控制點主要是控制好母豬的發(fā)情配種工作、提高公豬精液利用率,尤其是熟練掌握定時輸精技術及深部輸精技術,這是批次化生產的關鍵,另外員工整體素質及責任心在批次化生產中也很重要,豬場要注重技術人員的招聘及平時的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