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前珍
管仲和晏嬰不僅是齊國著名的相國,更憑借各自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立了千秋功業(yè),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卓越不凡的身影。他們的事跡在各類史書中記載甚多,司馬遷在《管晏列傳》里說,“吾讀管氏《牧民》①《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且“世多有之”;所以,司馬遷給他們兩位作傳時,只“論其軼事”,也就是專挑軼事來寫。我卻對此說法存疑:因為史料記載翔實,所以《史記》就不多做記錄了?那史書還如何成書?細細品讀《管晏列傳》,我認為司馬遷偏好于記述管子和晏子的幾件軼事,是別有心曲。因為,這些軼事里面,隱藏著司馬遷的三大理想。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妒酚洝す荜塘袀鳌?/p>
司馬遷在《管晏列傳》文末明言:“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泵鞔_地表達了想做晏子車夫的心愿。換言之,做晏子的車夫,是司馬遷的一大理想。傳說晏子身材短小,但是他的車夫身高八尺,英俊瀟灑,給晏子駕車的時候意氣揚揚。回到家后,車夫的妻子卻要和他鬧離婚。車夫問其中的緣故。妻子質(zhì)問他說:“晏子作為相國,為人做事尚且內(nèi)斂謙遜;你作為他的車夫,為什么卻如此得意洋洋?”于是車夫變得謙遜低調(diào)。晏子察覺到車夫的變化,便詢問他緣由,并在聽了他的據(jù)實相告后推薦他做了大夫。不知道變得謙遜低調(diào)之后的車夫才能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我們大約可以信任晏子識人的能力,相信車夫堪擔重任。晏子的車夫是極其幸運的,世上有多少人懷才不遇,空余報國熱忱?車夫無論多么有才,難得的是他擁有了一個也許別人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平步青云的臺階。世間千里馬常有,然伯樂不常有。所以連司馬遷也感慨:我多么想成為晏子的車夫啊!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的心愿是成為晏子的車夫,而不是當其他人的車夫。這里面頗有講究:一則因為晏子聰慧,有識人之明;如果給一個酒囊飯袋或者紈绔公子當車夫,哪怕英才蓋世,也必將一事無成。二則因為晏子位高權(quán)重,有舉薦人的條件;如果給失意文人當車夫,恐怕只能空余惺惺相惜的情誼,空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嘆。三則因為晏子氣量大,有舉賢之雅量。有的人有能力也有眼光,但是氣量很小,嫉賢妒能,你在他身邊,也許只能當一輩子車夫。孫悟空不就只能當弼馬溫嗎?燭之武也是到了七十高齡,在國家危亡之時,才得到佚之狐的舉薦,方才一顯身手。從燭之武的牢騷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平日里佚之狐之流是缺乏舉薦他的雅量的。
當然,司馬遷說愿意成為晏子的車夫,自然是因為這位車夫身上的特質(zhì)和幸運也彌足珍貴。一是娶妻賢惠。晏子的車夫有賢妻相諫,又能為賢相駕車,這說明他自己心明眼亮,有識人之明:須知良禽也需擇木而棲。他的妻子不僅見識不凡,還頗通“馭夫之術(shù)”;車夫本人則是“聽人勸,吃飽飯”。所以說,一個人的成功和他的身邊人是密不可分的。據(jù)說晏子的妻子年邁貌丑,連齊景公都看不下去,要送給晏子嬌妻美妾,卻被晏子拒絕了。除了出于“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德之外,我斗膽猜測,晏子的妻子必然是十分賢惠,對晏子的成功亦頗有助益。二是這位車夫的心態(tài)好。為齊國第一權(quán)相晏子駕車,自然是志得意滿——這于常人而言,已是很可貴的幸福。但也有人會因為自己是車夫,就自輕自賤,怨天尤人,那恐怕就做不好車夫,服務不好老板,更別指望自己的才能被老板看中而委以重任了。晏子怕是首先滿意于車夫意氣揚揚的心態(tài)、嫻熟的駕車技藝,再感知到他的謙遜自抑、努力提升自我的態(tài)度,才有后面的舉薦吧?!扒Ю镏?,始于足下”,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把小事做好,把本職工作做好。司馬遷有沒有賢妻,我們不知道,似乎史料中也沒有留存相關(guān)的記載,但是司馬遷是否會以車夫那般的好心態(tài)自勉自勵呢?畢竟遭受宮刑之后的司馬遷,最需要一個強大的心臟。
被解救的奴隸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戄然②,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③于不知己而信④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标套佑谑茄尤霝樯峡??!妒酚洝す荜塘袀鳌?/p>
越石父是春秋時齊國的賢人,不幸處于囚禁中。晏子把他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帶回家以后,只因沒有第一時間接待他,越石父就認為自己受辱了,要求與晏子絕交。晏子馬上道歉,邀請他把酒言歡,奉他為上賓。這里,越石父的行為似乎是頗為不近人情的:按照常理,別人解救我們于落魄之中,定當心存感激;而越石父竟然不領(lǐng)晏子的情,還憤然請求絕交,真?zhèn)€頗有些不識好歹的意思。我估計越石父這蹬鼻子上臉的模樣,定然會招致不少罵名。但是細細一想,越石父此番行為又仿佛很有幾分道理。在敵人那里受辱,理所當然,我們在承受折磨時也許心理上頗有些悲壯慷慨的意味,甚至會因為自己能承受住痛苦而自覺崇高,能獲得某種心理上的快感。但是,當我們面對知己時,若有一分不解,便會出離憤怒,感覺玷污了“知己”兩字。所以說,“知遇之恩”其實不好給,不僅要有識人的慧眼;還要能提供對方施展才華的平臺;最重要的,是必須尊重善待,以誠相交,因為但凡有識之士、有志之士,都是不屑吃嗟來之食的。
越石父的幸運之處,在于遇到了有愛心、有雅量、有格局的晏子。晏子不僅解了他的縲紲之困,還能反思自己的小怠慢,及時改正,禮遇對方。按說越石父夠任性的,也不怕晏子翻臉。但是對于視尊嚴勝過自由甚至生命的人來說,相國翻臉又算個啥?
我猜,越石父的這份隨性、這份灑脫,定是讓司馬遷歆羨不已。也可以說,做一個像越石父那樣的被解救的奴隸,是司馬遷的又一大理想。漢武帝是一代明君,司馬遷伴隨圣駕多年,他以為已達到君臣相知的佳境。于是,李陵投降匈奴事件發(fā)生后,在漢武帝震怒之時、在眾人落井下石之際,司馬遷竟敢“逆龍鱗”,從另一角度解釋事情的可能性,猜測李陵或有難言之隱,或是為了積蓄力量而假意投降。不知道是司馬遷高估了自己的分量,還是高看了漢武帝的氣度,又或是低估了形勢的嚴峻性:總之,漢武帝一怒之下將司馬遷下獄,司馬遷最終被施以宮刑。我猜司馬遷是后悔的,《報任安書》里的凄慘幽怨憤懣之言、無奈悲傷心如死灰之狀,都是司馬遷后悔的明證。面對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司馬遷的天真直率沒能收獲知己,只任性了一次就險招殺身之禍。相較之下,越石父何其有幸!他得遇晏子,嘰嘰歪歪反受禮遇。
被重用的戰(zhàn)俘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妒酚洝す荜塘袀鳌?/p>
被重用的戰(zhàn)俘,指的是管仲。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君臣相知,共同成就稱霸大業(yè),傳為千秋佳話。管仲的際遇不僅僅是司馬遷的理想,也是天下所有英雄的理想吧。所以,我斷言做一個像管仲那樣的被重用的戰(zhàn)俘,是司馬遷的第三大理想,也是最高的理想。哪怕高歌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謫仙李白,剛出道時也是對仕途充滿豪邁的遐想,他在《行路難三首(其二)》里感嘆道:“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⑤折節(jié)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您沒見燕昭王重用郭隗,拿著掃帚在人前掃地引路,以示尊重,并且對人才毫無猜忌之心;劇辛、樂毅等為之所用,這些人甘愿為他付出生命。
“士為知己者死?!惫苤佼斈贻o佐公子糾也是忠心耿耿、不遺余力的。他先是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避難;后來齊國內(nèi)亂,魯莊公知道齊國無君后,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管仲自請先行,親率三十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王位的競爭者公子小白。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銅制衣帶鉤,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裝死倒下,躲過一劫;后來小白日夜兼程,先行回國登上王位,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此時的管仲也就成了階下囚。成王敗寇,原本事情至此就該結(jié)束了,對待政敵嘛,自然應該斬草除根。如果是這樣,那么管仲在歷史的舞臺上還沒來得及高歌一曲,就得匆匆謝幕了;不過“士為知己者死”,倒也無憾。管仲的幸運之處,就在于他有個在友情上可以讓他倆流芳百世的知己——鮑叔牙,身處不同的陣營,絲毫沒有影響兩人友誼的純真。鮑叔牙了解管仲的才能,于是在管仲性命攸關(guān)之時,竭力向齊桓公舉薦了他。這一舉薦,不僅救管仲于危難之際,更讓管仲的曠世才華得以施展,也成就了齊國的春秋霸業(yè)。
管仲的幸運之處在于他遇到了千古明君。齊桓公能夠不計個人的生死大仇,接納并重用管仲,這不僅需要無量的氣度,更需要十分的信任、超凡的智慧。但凡齊桓公對管仲后來的忠心有一絲的質(zhì)疑,或者內(nèi)心暗藏一絲的仇恨,他們君臣都無法在此后攜手開創(chuàng)華麗的新時代。對于管仲而言,先有公子糾的倚重,后又有齊桓公的重用,還有千古知音鮑叔牙不離不棄相伴一生,無怪乎可以創(chuàng)造輝煌。縱觀上下五千年,遭逢如此際遇有幾人?司馬遷大約也是心馳神往的。
綜觀被司馬遷列為“列傳第二”的《管晏列傳》,里面出現(xiàn)的人物寥寥無幾,收錄記載的事件也為數(shù)不多。從選材的角度去揣測作者的用意,發(fā)現(xiàn)“司馬遷的理想”是很有趣的一條線索。重新梳理一下思路:司馬遷首先期望成為晏子的車夫。你我皆凡人,但在平凡無奇之中,未必不可憑借一技之長,再憑借身邊貴人相助,平步青云。這樣的理想世俗了些,但世俗的才是大眾的,不是嗎?其二,司馬遷期望成為越石父,得遇知己,這個理想更在于精神層面的滿足。被尊重、被欣賞是我們的精神需求。第三,是天下英雄都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成為管仲,輔佐明君成就千秋功業(yè)。然而,縱觀天下,懷才不遇者、明珠暗投者比比皆是;因此,成為管仲那樣的“被解救的戰(zhàn)俘”,是這三個理想中的最高理想,沒有天時地利人和,不可能實現(xiàn)。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學)
補充注釋:
①《牧民》:與下文之《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均為《管子》一書的篇名。②戄(jué)然:敬畏的樣子。③詘(qū):通“屈”,委屈。④信:通“伸”,伸直。⑤擁篲(huī):拿著掃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