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近期,由國家廣電總局出題、組織推進的重大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功勛》熱播。其中的《孫家棟的天路》單元,以無數(shù)次的衛(wèi)星試驗失敗為切入點,聚焦“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講述了以其為代表的中國航天工作者從一張白紙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開拓中國航天事業(yè)、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送入太空的故事。本單元由曾獲第十七屆上海電視節(jié)白玉蘭最佳導演獎的楊文軍執(zhí)導,徐速編劇,佟大為飾演航天專家孫家棟。
在航天領域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孫家棟院士,一直把自己看作時代浪花中的小小一朵。導演楊文軍在采訪時被深深地感動著:“孫老從不講自己吃過的苦,也不講自己的功勞。他的口中,永遠都是團隊和同事。我們影視工作者,有責任把這樣的故事講出來?!?/p>
“在太空筑出一條屬于中國的天路”
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從“風云氣象”到“北斗導航”,一個個龐大工程的背后總是少不了孫家棟的身影。從研究導彈到研制衛(wèi)星,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沖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從而立到耄耋,他的一生都與“航天”緊緊纏繞 。中國已發(fā)射的一百多顆人造衛(wèi)星中三分之一由孫家棟院士主導設計。
《孫家棟的天路》以他兒時的故事為開篇,小家棟站在谷倉最中間的位置,望著房梁上吊著的一包糖……長大后的孫家棟,就像渴望小時候的那包糖一樣,向往著浩瀚無垠的宇宙。在昔日空軍學院同學安德烈眼里,“中國人總是幻想騎著自行車上月球!”而孫家棟的誓言“就算騎著自行車,我們也要上月球!”不僅振奮了身邊的科研人員,也讓主創(chuàng)人員感動不已。
此劇的創(chuàng)作團隊從海量的歷史資料淘金,圖紙上每根管線和螺絲的位置,都要求分毫不差。一比一還原的“東方紅衛(wèi)星”更是讓演員們接受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劇中導彈和衛(wèi)星的發(fā)射場景是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實拍的。來到酒泉的第一天,劇組就遭遇了一場沙塵暴——在漫天黃沙中品味大漠落日的雄壯,主創(chuàng)們更深地理解了科學家的報國之志和奉獻精神。
1970年4月24日,一顆衛(wèi)星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東方紅》響徹蒼穹。彼時的技術總負責人孫家棟年僅41歲,而飾演者佟大為也剛好41歲。為了貼合角色,佟大為認真攻讀劇本,用心理解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專業(yè)術語,直到與“孫家棟”融為一體。佟大為說:“孫家棟先生一直在追求一條路,在太空筑出一條屬于中國的天路。”
“那是一顆無比熾熱的赤子之心”
工作中,孫家棟沖鋒在前;生活中,妻子魏素萍則是他堅實的后盾。他缺席了妻子的生產(chǎn),待結(jié)束工作回家時,孩子已經(jīng)三個月大。魏素萍一邊嗔怪丈夫,一邊向鄰居借張肉票外出買菜,因為“我們家棟愛吃肉”……主創(chuàng)們僅通過簡單的幾場戲,便勾勒出一個內(nèi)心強大的妻子和永遠張開雙臂迎接他的溫暖家庭。
從普通學子成長為中國航天的“大總師”,孫家棟的“天路”背后的心路,同樣令人感動,“那是一顆無比熾熱的赤子之心!”
1948年初,當時在錦州上學的青年學子有不少人隨國民黨潰敗的軍隊撤向關內(nèi),而孫家棟卻轉(zhuǎn)道沈陽,要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在沈陽等車的空閑,他竟在一位同學處遇到了已經(jīng)離散多年的三哥孫家楠。身為地下黨的三哥對他說:“整個中國都快要解放了,新中國的建設需要大量人才,你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和人生最高使命便是繼續(xù)讀書?!比缫揭呀?jīng)解放的哈爾濱,找姐姐商量前程。姐姐和姐夫見到他后同樣支持他繼續(xù)求學。1948年9月,孫家棟進入哈工大,被編在預科班學習俄語,他如饑似渴地拼命學習,很快就成了班上的高才生。
1950年元宵節(jié),孫家棟所在的預科班要在食堂會餐,每人一碗紅燒肉。在那個年代,對學生最有吸引力的就是這碗紅燒肉。孫家棟本想回到姐姐家共度佳節(jié),但終于沒有克服那碗紅燒肉的吸引,他正想著美美地吃完一大碗紅燒肉,再趕回姐姐家團圓,校領導卻突然來到食堂,宣布了一條驚人的喜訊:留下會餐的同學中有誰想?yún)⒓又袊嗣窠夥跑娍哲姡埣纯虉竺?,必須趕上8點30分自哈市開往北京的火車。孫家棟的第一反應就是:報名參軍!來不及過多思考,來不及和姐姐商量,更來不及吃那碗紅燒肉,孫家棟和部分同學乘上了哈爾濱開往北京的火車。途中,組織上任命趙元亮為隊長,孫家棟為副隊長。
到了空軍,才探聽出這次緊急參軍的緣由:毛主席和斯大林簽署了“中蘇友好條約”,蘇聯(lián)答應幫助中國建立一支自己的空軍,急需一批懂俄語的可造之才。1951年,為了培養(yǎng)一批高級飛行指揮員、高級技術員和維修、管理、地勤人員,中央軍委決定,在全國優(yōu)秀人才中抽調(diào)60余人參加考試,最后從這60余人中又精挑細選出30人……不久,孫家棟和同學們帶著祖國的重托,奔赴蘇聯(lián)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報到。
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校門最顯眼處豎立著一個光榮榜,凡成績?yōu)椤昂谩焙汀皟?yōu)”者,不僅榜上有名,還張貼個人照片,同時以“好”“優(yōu)”的多少來區(qū)分照片的大小高低。孫家棟在這個名牌大學共上了6年學,每年成績都是“優(yōu)”,照片從最下面的第一排上升到最上面的第一排,照片的大小也從四寸越變越大,獲得如此優(yōu)秀成績的全院一共5人,中國留學生占了4名。
當時在校學習期間每年全部優(yōu)秀者,由蘇聯(lián)頒發(fā)一枚50克重的純金斯大林頭像獎章。當孫家棟等4名中國留學生身著斯大林式雙排扣呢制軍大衣,頭戴威武的大檐帽,腳蹬閃亮的高筒皮馬靴,英姿颯爽地大步走上領獎臺時,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們!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學接見留學蘇聯(lián)的學生和實習生代表時的著名講話,令孫家棟終身難忘——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jié)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勃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p>
孫老曾不止一次激動地說:“毛主席的這次接見和講話,從根本上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鼓舞了我一輩子,它讓我的生命價值完成了一次質(zhì)的飛躍?!?/p>
20世紀60年代初,國家處于空前困難時期。毛主席說,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原子彈)。鄧小平說,砸鍋賣鐵也要搞。聶榮臻元帥說,逼上梁山,自己干吧,別人是靠不住的。張愛萍上將說,討飯也要有根打狗棍。這些話如重錘一般,敲打著孫家棟的心!
幾年后,我國連續(xù)打下美國入侵的U-2偵察機后,舉世皆驚!紛紛猜測我們用的是什么武器。毛主席風趣地對外國記者說:我們是用竹竿子戳下來的。孫家棟和“兩彈一星”科學家們聽后笑得前仰后合。周總理說:毛主席和全國人民能夠如此揚眉吐氣,“兩彈一星”專家們應立首功!
孫家棟便是“兩彈一星”專家組的主要成員之一。當年,孫家棟等23名高材生(另有7名因種種原因沒有學完)從蘇聯(lián)學成回國。孫家棟被聶帥挖走搞導彈,先是仿制蘇式導彈。仿制就得先弄清堆積如山、繁雜艱深的俄文技術資料,孫家棟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地鉆在資料堆里,一位蘇聯(lián)將軍評價說:“工人的貢獻是流汗,戰(zhàn)士的貢獻是流血,專家的貢獻是流腦漿啊!”孫家棟和同事卻說:為了和帝國主義搶時間、爭速度,汗水、鮮血、腦漿,流什么也顧不上了,搭上了命又有何懼!
然而仿制進入關鍵階段,蘇聯(lián)卻突然撤走了全部專家和關鍵技術資料!仿制不得不結(jié)束,自制必須馬上開始!孫家棟被委任為我國自制導彈型號總體設計室主任。兩年之后,也就是1964年7月9日和7月11日,我國連續(xù)成功發(fā)射兩枚“東方紅二號”自制導彈,并且通過實彈考驗,與原子彈配套成有實戰(zhàn)價值的戰(zhàn)略武器。緊接著,孫家棟又先后擔任射程越來越遠、精確度越來越高的“東方紅三號”“東方紅四號”導彈總體室主任,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關鍵作用。
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轟動世界。之后,美國也發(fā)射了人造衛(wèi)星。毛主席在一次會議上說:“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錢學森心急如焚:毛主席的號召和決心是一個壓力;蘇美之后,法國、日本的衛(wèi)星也上天了,又是一個壓力……然而頭等大事是選人。思考再三,他選了孫家棟。受錢老的委托,孫家棟又選出“十八勇士”,集體攻關。錢學森是總體部建設總設計師,是軍長的“軍長”,孫家棟是總體部技術總負責人,是軍長的“參謀長”。之前,錢驥、趙九章等人已就衛(wèi)星的本體設計寫出了300頁的研究課題,為“東方紅”衛(wèi)星的誕生打下堅實基礎。其后,孫家棟等人在錢、趙的研創(chuàng)基礎上,提出了簡化方案,加快了研制步伐,形成了總體方針,即“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要“上得去,跟得上,看得到,聽得見”。
1970年4月24日21時34分,我國第一顆衛(wèi)星終于升空了!衛(wèi)星總重量為173千克。而蘇聯(lián)第一顆衛(wèi)星只有83.64千克,美國第一顆衛(wèi)星只有8.22千克。我們的“東方紅”重量相當于蘇、美、法、日第一顆衛(wèi)星重量的總和。
孫家棟院士常說:“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致敬平凡而偉大的共和國功勛!致敬中國航天的“大總師”孫家棟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