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臣,袁 嫄,蘭遠球,馮麗華
(1 安??h北華山林場,江西 安福 343202;2 安??h北華山林場;3 安??h武功山林場)
北華山林場櫟樹試驗林位于東經(jīng)114°41'27",北緯27°26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7℃,最熱月為7 月,平均氣溫28.9℃,最冷月1 月,平均氣溫5.9℃,年均降水量1553mm,平均降雨日166d,降水集中在春季和初夏,平均日照時數(shù)1649h,山區(qū)日照偏少,年無霜期279d,最長323d,最短247d,適宜農(nóng)作物和林木生長。
試驗林位于北華山林場馬鞍山分場商校林班19-1、20-1 號2 個小班。該試驗地面積為9.67hm2,平均海拔157m,坡向東南,地勢較緩,土壤由第四季紅壤發(fā)育而成,肥沃深厚,排灌方便。2016 年春季造林,洞穴規(guī)格為45cm×45cm×40cm,株行距3m×2m。該低產(chǎn)林改造山場經(jīng)過采伐清理后,進行高于50cm 墾復。造林試驗地屬于低丘疏林地造林類型。
2016 年冬,全部砍除雜灌,進行全面墾復,栽植規(guī)格為2m×3m,667m2約11 株。苗木選擇2 年生裸根苗,種源來源于湖南省。于2017 年3 月前完成造林。當年5 月進行了培蔸擴穴,8 月割灌1 次,9 月枯枝修剪1次,10 月第2 次割灌,2018 年9 月割灌1 次。
試驗地按照地勢分布分別在山場的上、中、下各設置1 個面積為0.065hm2的固定標準地作為觀測區(qū),從外向里掛牌編號,小區(qū)四周設置界樁標注,便于復位調(diào)査觀測。櫟樹苗木來源于湖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所。
因條件限制,使用Excel 2003 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變異系數(shù)CV=標準差/平均值
從櫟樹的早期生長特性考慮,櫟樹幼齡期評價指標以生長量為主,根據(jù)幼齡期生長量分類對櫟樹坡位的適應性排序,通過指數(shù)選擇對櫟樹進行評分,得分靠前者為優(yōu)。
選擇指數(shù)I=W1D+W2H/100。苗期試驗時,樹高比地徑更為重要,因此權重設定為W1=0.30,W2=0.70,為使樹高與地徑的量綱相同,苗高用100 相除。
方差可以衡量3 種櫟樹各個體的離散程度,通過方差分析,確定各種因素即不同的坡位(環(huán)境因子)、不同櫟樹種群間和同種櫟樹間不同差異,選擇優(yōu)樹和適宜生長的樹種。從變異程度和遺傳參數(shù)的估計:根據(jù)期望均方、分解表型、遺傳與環(huán)境方差和協(xié)方差,計算櫟樹的遺傳參數(shù)。
其中,廣義遺傳力H2=MSf-MSe/ MSf,表型方差σ2p=σ2g+σ2e。試中的:σ2g為家系方差,σ2e為試驗方差,r 為重復數(shù)。
表1 各地類方差分析模式
11 月底,在相同立地坡位的標準樣地抽取不同品種櫟樹各10 株,用標尺在靠山勢上部量取櫟樹從地面到頂梢的高度;游標卡尺測量地徑,全高和地徑均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1 位數(shù)。
櫟樹綜合指數(shù)是對不同品種櫟樹幼齡期全高、地徑生長性狀優(yōu)劣全面評定的重要指標,綜合指數(shù)越高,櫟樹生長得越好。排名前7 樹高、基徑測定表型值(見表2)。
表2 櫟樹幼齡期綜和指數(shù)測定表
由表2 可知,排名前7 位中,娜塔櫟占4 位,在總數(shù)的一半以上,達到了57.1%。其中58 號全高146cm,地徑2.4cm,是地徑最大的1 株,綜合指數(shù)達到1.47,排名第一;柳葉櫟入選僅有1 株,全高183 cm,地徑2.0cm,屬標準樣地中全高最高,綜合指數(shù)達到1.29,排名位于第二。紅櫟入選2 株,排名較低,只位于第5 位和第7 位。
由表3 可知,3 個不同櫟樹樹種在幼齡期的生長性狀(全高、地徑)在不相同的地類存差異明顯。全高變異系數(shù)最大的是柳葉櫟,全高變異系數(shù)為32.78%,全高平均值90.3cm。地徑變異系數(shù)最大的為紅櫟,變異系數(shù)為35.85%,地徑平均值為1.06cm。娜塔櫟全高、地徑變異系數(shù)最小,全高為29.10%,地徑為31.25%。全高平均值94.15cm,地徑平均值1.6cm。經(jīng)比較可知,娜塔櫟的林分全高、地徑生長良好,林相整齊,比柳葉櫟、紅櫟更適應北華山林區(qū)。
表3 櫟樹幼齡期生長的變異統(tǒng)計
分析櫟樹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結果(見表4)。
表4 櫟樹幼齡期生長性狀分析表
由表4 可知,不同品種的櫟樹栽植2 年后,生長性狀差異不大,均無顯著差異,高生長的不同樹種間F 值0.387,不同坡位的F 值2.224,廣義遺傳力H 為0.826、遺傳增益ΔG 達103.651%。不同坡位的地徑樹種組F值0.831,說明不同的櫟樹幼期的高生長存在的差異極小,但坡位間差異卻很大,F(xiàn) 值達到16.692,廣義遺傳力H 為0.950、遺傳增益ΔG 高達121.783%。表明地類對櫟樹生影響較大,選擇適宜櫟樹生長中下部地類,才能呈現(xiàn)良好的栽培效果。
(1)3 種櫟樹幼齡期生長的好壞與坡位密不可分,坡位不同,直接影響光照、土壤肥沃,濕度較大的環(huán)境中生長。櫟樹適宜生長在山場中、下坡位。山場的上部櫟樹生長性狀(全高、地徑)小于及中、下部的櫟樹,十分明顯。
(2)3 種櫟樹品種群體間生長性狀(全高、地徑)變異系數(shù)均在29.10%~35.85%,沒有顯著差異。個體間差異較大,與立地條件的微地形、微氣候存在密切關系。
(3)3 種櫟樹屬引進樹種,引種時間較短。缺乏櫟樹中長期生長性狀數(shù)據(jù)和極端天氣及病蟲害為害狀況,支撐該3 個樹種櫟樹在北華山林區(qū)的最佳選擇。但從早期的觀察來看,3 種櫟樹郁閉度為0.65,坡度在15°以下,坡向東部和東北部及水肥較好的區(qū)域生長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