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利發(fā) 陳明珠
一、案例背景介紹
認知癥是長者常發(fā)病癥之一,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認知癥是大腦退化而引致認知能力衰退的一種病癥,需要得到長者及其家庭的重視。
X為珠海市金灣區(qū)三灶鎮(zhèn)海澄村居家養(yǎng)老服務站的上門服務對象,今年77歲,喪夫,育有兩子兩女,患有中度認知癥。2020年,案主經(jīng)珠海慈愛康復醫(yī)院鑒定為精神一級殘疾。案主白天由妹妹和妹夫共同照顧,晚上由小兒子照顧。案主還有兩個弟弟定居在美國,多年來靠電話聯(lián)系。由于案主認知癥日漸嚴重,照顧者的照顧壓力俱增。社會工作者為幫助案主及其照顧者正確認識認知癥,提高照顧者對認知癥的照顧能力,將開展個案跟進服務。
二、案例分析預估
(一)情況分析
根據(jù)社會工作者對案主的訪談,從五個層面對案主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
1、生理層面
社會工作者在前期使用量表對案主進行老年人能力評估,評估后得出案主“視聽力良好,行走自如,生活能力半自理,有中度腦退化”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在殘疾人專員處了解到,案主在2020年經(jīng)珠海慈愛康復醫(yī)院被鑒定為精神一級殘疾,日常不愿服藥,但病情可以控制。
2、心理層面
案主處于半無意識狀態(tài),不能正常溝通,難以協(xié)調(diào)其動作。
3、情緒層面
案主每天早上起床會有狂躁的情緒,與人交談時喜歡微笑,如果不喜歡別人移動自己時也會發(fā)怒,日常大多數(shù)時間是平靜的,沒有出現(xiàn)大哭或流露出悲傷的情緒。
4、社區(qū)支援層面
(1)社會層面
①殘聯(lián)不定期慰問:區(qū)、鎮(zhèn)、村各級殘聯(lián)會不定期上門看望并派發(fā)油、米等慰問品。
②居家養(yǎng)老服務站不定期探訪:相關工作人員提供精神慰藉、測量血壓等服務。
③海澄村委會關注:相關工作人員不定期上門看望案主,發(fā)放棉被等慰問品。
(2)家庭層面
①子女經(jīng)濟支持:每個月雇傭照顧者的經(jīng)濟來源由子女平均承擔。
②雇傭妹妹、妹夫照顧白天起居飲食。
5、經(jīng)濟層面
案主現(xiàn)居住的是小兒子的自建房;早年有購買社保,現(xiàn)在每個月可以領到養(yǎng)老退休金。
(二)問題分析
根據(jù)上述案主的基本情況,得出以下問題:
1、表征問題
照顧問題。由于案主其照顧者不懂護理方案,案主得不到妥善照顧,導致腦退化病情發(fā)展較快。
2、核心問題
照顧者壓力問題。案主腦退化病情發(fā)展快,照顧者照顧案主倍感壓力,顯得力不從心。
(三)需求分析
1、案主的認知癥已經(jīng)到了中后期,但沒有系統(tǒng)地護理方案,需要團隊制定案主日常護理方案,延緩案主病情發(fā)展。
2、案主的妹妹在照顧案主過程中,由于缺少專業(yè)的護理知識,以及對失智老人的行為不了解,在照護過程中感到身心疲憊,缺乏情感的支持,需要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介入以減輕其照護壓力。
三、服務計劃
(一)服務理論模式
社會支持理論認為,通過社會支持網(wǎng)絡,個人可以獲得來自不同主體提供的情緒、工具、行動與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在本個案中,社會工作者幫助案主運用支持網(wǎng)絡的資源解決其問題,帶動案主及其照顧者正確面對照顧壓力,提高案主的生活質(zhì)量。
(二)服務目標
社會工作者通過運用支持網(wǎng)絡的資源,帶動案主及其照顧者正確認識認知癥,提高照顧者對認知癥的照顧能力,減輕照顧者的照顧壓力,延緩案主認知癥加劇。
(三)介入策略
以社會支持理論貫穿整個個案,對案主及其照顧者進行介入。首先,社會工作者對案主的情況進行分析,為后續(xù)的支持網(wǎng)絡搭建做好充分的準備;其次,社會工作者在了解的基礎上,對案主及其照顧者搭建以技巧支持、情感支持及社交支持為主的支持網(wǎng)絡;最后,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結束個案關系,但表示支持仍會繼續(xù)。若案主及其照顧者有需求,社會工作者可隨時提供服務。
(四)服務程序與進度安排
1、第一階段——支持,從了解開始
目標:通過交談,了解案主的基本狀況。
主要內(nèi)容:與案主初步接觸,獲取案主的基本資料。從談話中進一步了解案主的情況,如照顧狀況、家庭情況等,為后續(xù)支持做好準備。
2、第二階段——愛.技巧支持
目標:通過認知癥訓練工具,引導案主進行腦力訓練。
主要內(nèi)容:案主在家除了看電視和偶爾下外出散步之外,并無其他活動消遣,所以目前的生活比較單調(diào)。為增強案主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社會工作者在每一次上門探訪中,帶一些認知癥訓練工具,陪同案主一起進行腦力訓練,讓筋骨動起來并讓案主喜歡上做這些訓練活動。社會工作者還購買一些認知癥訓練工具,比如“音樂療法”所使用的電子琴對案主進行感官刺激,讓其在家平常也可以強化腦力鍛煉,延緩認知功能下降。
3、第三階段——愛.情感支持
目標:照顧者干預,傾聽照顧者的心聲,和案主及照顧者建立更加信任的關系。
主要內(nèi)容:案主的妹妹常年照顧案主,“休息”可能是一種奢侈品,外人很難理解她身體和心理承受的壓力。妹妹也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伴有高血壓等老人疾病,再加上長期面對患病姐姐的痛苦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消極情緒。如果有人愿意時不時來替常年無休的妹妹“代個班”,哪怕是陪案主聊聊天,讓妹妹可以“喘口氣”,滿足精神需要。社會工作者表示有時間會多來看望案主,和案主及照顧者建立更加信任的關系。
4、第四階段——愛.社交支持
目標:幫助案主擴大社交網(wǎng)絡。
主要內(nèi)容:案主的活動范圍基本限于家里,這樣不利于內(nèi)心的舒暢。社會工作者嘗試與照顧者共同帶領案主走出房子,搭建與周邊鄰居交流平臺,拓展案主的社交圈,這樣也有利于鄰里對案主的了解,預防案主走失時可以得到及時援助,加強了鄰里對案主的支持網(wǎng)絡。
5、第五階段——支持,不會停步
目標:做好結案的準備,處理案主離別情緒。
主要內(nèi)容:社會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回顧個案的整個過程,并對案主現(xiàn)在的狀況給予鼓勵和贊賞,鼓勵其一直堅持下去會做得更好。同時,社會工作者和案主妹妹探討結案事宜,使用同理心技巧理解長期照顧認知癥患者的身心壓力,贊美其照顧得很好,希望照顧者能長期協(xié)助案主做認知訓練,日常生活盡量不要代勞。社會工作者告知案主及案主妹妹將結束個案過程,但是以后還可以繼續(xù)聯(lián)系。
四、服務成效
在整個個案中,社會工作者以社會支持理論貫穿整個個案,對案主及其照顧者進行介入。成效如下:
(一)為照顧者提供情感宣泄,幫助照顧者梳理情緒,降低了其各種消極與焦慮
照顧者在照料案主時所花的時間與精力非常多,內(nèi)心接近崩潰。社會工作者介入支持其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圈,漸漸地,照顧者由謹慎及遷就到放開地去追求自己的愛好,消除了自己之前的消極情緒,懂得照護工作應共同分擔,減輕主要照護者的負擔和壓力,重拾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安頓好案主后,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顧照者經(jīng)常會做些自己喜歡的,如:出海打耗、種菜、與相妹相約到鎮(zhèn)上購物等,打消了認為做自己的事就有滿滿罪惡感的想法,自己也可以喘口氣,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二)提升了照顧者的病理護理知識,減輕了照護過程壓力
照顧者開始不了解認知癥,不懂護理方案。在社會工作者科普了這方面的知識后,現(xiàn)在清楚案主并不是“老湖涂”。在照護過程中,照顧者尊重案主的人格和自尊心,例如案主在洗澡、吃飯的時候無論其動作多緩慢,照顧者也能做到不催促、不心急,配合其節(jié)奏進行護理。在照護過程中,照顧者還學會了系統(tǒng)的護理方法、照料技巧,做到了從容應對。照顧者也已充分認識疾病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向,減輕了照顧者的心理負擔。
(三)提高了案主的動手能力,達到了案主認知癥腦力訓練
社會工作者會作者定期上門利用認知癥訓練工具引導案主進行腦力訓練,致力于延緩認知衰退、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經(jīng)過三個月的跟進,案主由原來每天無所事事到現(xiàn)在每天能看到案主“忙碌”的身影,尤其是“娃娃安撫”法,案主白天親身照顧“孫子”飲食,晚上哄“孫子”睡覺,每天心情愉悅,生活充實,提高了案主的動手能力,強化了腦力鍛煉。
(四)擴大了案主的社交網(wǎng)絡,加強了案主的社區(qū)支援網(wǎng)絡
案主原來的活動范圍基本限于家里,現(xiàn)在每天傍晚,照顧者帶領案主走出房子,拓展了案主的社交圈。案主有時會在家附近走走,搭建與周邊鄰居交流平臺,加強了鄰里對案主的支持;有時也會走到村居前的馬路邊,接觸形形色色的人群,感受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利于內(nèi)心的舒暢。
五、服務反思與感受
在個案開始前,社會工作者不了解認知癥老人會有種種異常行為,老人本人也不自認為是病態(tài),而照顧者常常會對老人指責、批評,會抱怨老人進食時間長、會抱怨老人拒絕沐浴、還會抱怨老人拒絕照顧。在跟進個案初期,社會工作者一開始就渴望改變案主、希望案主能按社會工作者的計劃進行,這個做法被證明了效果不明顯,還走了許多彎路。隨后,社會工作者迅速調(diào)整心態(tài),明白到除了引導外,更重要的是接納與感同身受,意識到必須有付出、有接受,才是真實有效的愛。
整個個案基本滿足了案主的需求,但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理論和相關個案介入模式不熟練,與家屬面談時運用的談話技巧也比較少,希望在往后的實務中能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巧,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澳悴恍枰軈柡Σ拍荛_始,但你必須開始了才能變得很厲害”,這句話總能在社會工作者猶豫不敢向前的時候,如同一盞照亮迷霧的燈,指引著社會工作者勇敢地繼續(xù)向前。在開展認知癥者腦力訓練服務時困難重重,雖然一直在路上,但亦未忘卻成長。社會工作者不知道自己能幫多少人,但社會工作者知道還有人需要他自己。相信只要真心付出,踏實做好服務,定能托起希望之光。
作者簡介:
梁利發(fā)(1991.08),男,漢,廣東江門人,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社會工作師,珠海市金灣區(qū)恒愛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總干事。
陳明珠(1984.01),女,漢,廣東河源人,助理社會工作師,珠海市金灣區(qū)恒愛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