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水
你去過長江三峽嗎?
游覽過三峽的人,一定會記得泛舟于碧波之上的愜意——欣賞著兩岸雄奇豪放的山峰,感受著幽靜綺麗的江水,驚嘆于壯麗的峽谷風(fēng)光。
即使沒有游覽過三峽的人,也肯定對三峽有所耳聞。酈道元的《三峽》,讓坐在教室中上課的我們感受到三峽的“諸多趣味”:“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水清,樹榮,山峻,草盛,三峽的魅力讓人回味無窮。
那你知道,三峽的風(fēng)光是如何形成的嗎?三峽到底包括了哪三段峽谷,每段又有什么特點(diǎn)?讓我們一起云游三峽,去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三峽的形成
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jié)縣,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全長193千米,蜿蜒曲折的長江奔騰而過,自西向東連接著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大自然的萬古造化,造就了三峽地區(qū)奇特的地貌景觀。三峽的形成,是激烈的造山運(yùn)動所引起的海陸變遷及江河發(fā)育的結(jié)果。印支運(yùn)動、燕山運(yùn)動、喜馬拉雅運(yùn)動等構(gòu)造運(yùn)動威力十足,地殼隆起,山脈抬升,原本沉積在海洋底部厚層的巖石被擠壓得彎彎曲曲,形成我們熟悉的“褶皺”。江水劇烈下切,三峽地區(qū)巨厚的石灰?guī)r地層在各種流水和重力的侵蝕作用下,形成三個狹窄陡峭的大峽谷,而砂巖等不易被溶蝕的地層則成了寬闊平緩的河谷。
雄奇險峻的瞿塘峽
從奉節(jié)白帝城起,到巫山大溪鄉(xiāng),這段長4千米的峽谷便是瞿塘峽。瞿塘峽是三峽中最短的一段,卻也是最為雄奇險峻的一段。杜甫曾在詩里寫道“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guān)”,足以見其魅力。
長江一瀉而下,到了三峽的起點(diǎn)夔門,卻碰上了“硬釘子”。夔門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兩岸山崖高千米,但河道最狹窄的地方只有百米寬,長江變成一根細(xì)帶,咆哮著流過。從夔門出發(fā),坐船順流而下,可以體驗(yàn)“峰與天關(guān)接,舟從地窟行”的感覺。
幽深秀麗的巫峽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蔽讔{全長46千米,有“大峽”之稱。層巒疊嶂,云霧繚繞,江流曲折,百轉(zhuǎn)千回,船行至此,一幅詩情畫意的卷軸徐徐展開。
“除卻巫山不是云”,巫峽最著名的,便是巫山十二峰。江北六峰登龍、圣泉、朝云、望霞(神女)、松巒、集仙,均能看見;江南六峰的凈壇、起云、上升隱于岸邊山后,只有飛鳳、翠屏、聚鶴可見。其中又以神女峰最為秀麗,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佇立在懸崖之上,守護(hù)著來往的行船。
灘多水急的西陵峽
西陵峽是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全長66千米,以航道曲折、灘多水急聞名。從上而下分為香溪寬谷、西陵峽上段寬谷、廟南寬谷、西陵峽下段峽谷四段,風(fēng)景各有千秋。
西陵峽這段江面水急礁多,行至此處,必須小心翼翼,若是逆水行舟,更得緩慢前行。以黃牛峽為例,李白曾賦詩“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來說行船之難,走了三天三夜,還能看見岸邊的黃牛峽。
不過那已經(jīng)成為歷史,如今峽內(nèi)河道經(jīng)過整治,游人們能在風(fēng)平浪靜的水面上欣賞兩岸壯麗的風(fēng)光,為三峽之行畫上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