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萍
(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萬州 404120)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勉勵中指出,希望全體黨員尤其是廣大青年黨員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鼓勵青年師生將理想信念和“四史”學習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處在新時代歷史方位,國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更高要求,在《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明確“調整與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要求全國高校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和憲法、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創(chuàng)新設置課程教學模塊,開設一批選擇性必修課程”。教育部等八部門于4月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文件中提出“四史”教育是“加強政治引領”的重要手段,更加明確了其全局性地位。隨后,教育部進一步印發(fā)了《關于在全國高校師生中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學習教育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競答講述活動的通知》,打造學習教育的“云課程”,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要雙向融入,進一步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9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暨推動“四史”學習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將“四史”學習教育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突出全面和整體設計,講活“四史”要義,發(fā)揮“四史”的育人功能,創(chuàng)新思政課形式,切實提高思想領航,發(fā)揮思政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
學習歷史是為了回望來時的路,看清腳下的路和堅定前行的路?!八氖贰睂嵸|上是多角度多層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發(fā)展進程,為進一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深耕國家發(fā)展路徑,提供思想動力。中國是一個既有巨量規(guī)模又有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必須深入探尋中國故事的世界意義,“四史”教育則為講好中國故事理順了思路。中國共產黨史是黨領導我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過程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奪取革命斗爭勝利和經濟建設發(fā)展的歷史。新中國史是一部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險阻,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復興史。改革開放史是一部我國堅持對外開放、對內改革,從溫飽不足到奔向小康富裕的偉大實踐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創(chuàng)立、發(fā)展到不斷完善,體現(xiàn)制度優(yōu)越性的偉大飛躍史。在一定的意義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都是純粹的中國人譜寫自己的故事,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總量最大,又有悠久文化傳統(tǒng)歷史的國家,必須從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角度探尋中國故事的世界意義。
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相互間存在嚴密的內在邏輯,并非四段歷史的簡單銜接,而是大時間段與小時間段包含交錯、相互交織、各有側重的連貫整體。從宏觀上看,“四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全世界謀大同的奮斗實踐史。圍繞黨史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主線,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慢慢鋪開??梢姡八氖贰钡暮诵倪壿?,就是追求大多數人的自由和幸福,是以廣大人民為中心的歷史邏輯,其內涵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觀。
1.“四史”教育是提升職業(yè)教育育人成效的新舉措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相較普通高校,高職高專教育更加突出職業(yè)化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職教體系目標已初步實現(xiàn),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職業(yè)教育提質培優(yōu)行動計劃(2020-2023年)》《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系列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相關文件,極大促進了職業(yè)教育迅猛發(fā)展。近兩年,教育部作出“高職擴招100萬”戰(zhàn)略部署,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習近平指出,“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職業(yè)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擔負著傳承技術技能、培養(yǎng)多樣化人才、擴寬就業(yè)渠道的重任,既要注重提高人才技能,也不能忽視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思政課作為高職高專院校主要公共課之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培育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主渠道,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國情懷、正確歷史觀的傳播者和宣傳者。“四史”教育要切實融入高職高專思政課,善用歷史“教科書”,深挖“鮮活教材”,堅持德技并修、育訓結合,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刻苦學習、精進技藝、全面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yǎng)出一批批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德藝雙馨的高素質人才,彰顯高職高專職業(yè)教育的類型特色,凸顯“半壁江山”的貢獻與作為。
2.“四史”教育是駁斥歷史虛無主義的銳利武器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搶占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更加隱蔽和復雜。其中,歷史虛無主義打著“反思歷史、重新評價”的旗號,通過裁剪史料、偽造歷史,對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等進行惡意歪曲,企圖否定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而高職高專青年學生正處在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往往由于缺乏對歷史和國情的深入了解,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會使其思想、觀念、心理及行為受到影響,易迷失方向,削弱辨別是非的能力。且當代青年普遍學歷高、文化素質好,大多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和貧苦,沒有親身體驗過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巨大變化,缺乏全局和大局觀念,容易受到西方歷史虛無主義侵蝕,產生跳脫歷史之外的傾向。學習“四史”是批判虛無、澄清謬誤的利器,能讓我們把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清醒認識、深刻揭露、徹底批判建立在詳實準確的歷史事實支撐和深入細致分析的基礎上,切實增強歷史感、說理性和感染力。高職高專院校必須加強“四史”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思維,認清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基本國情,使其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辯證法考察歷史、評判歷史,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抓住歷史發(fā)展的本質,把握歷史發(fā)展大勢,自覺抵制拿中國歷史做文章來丑化、污蔑和攻擊中國共產黨的圖謀。
3.“四史”教育是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新載體
目前,由于高職院校學制短,時間緊,教學任務重,或多或少將精力主要集中在專業(yè)課程教育,對思政課理論和實踐關注均不夠。部分教師自身理論素養(yǎng)不高,在思政課教學中只注重內容灌輸,授課形式傳統(tǒng)古板,內涵挖掘不透徹,講解不深入,且實踐教學呈現(xiàn)“走過場”,教學方法單調枯燥。再加上高職高專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自主性和理解能力有限等情況,使其學習熱情大打折扣。部分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隨大流,未能立足自身優(yōu)勢凸顯職業(yè)教育特殊地位。同時,我國思政課教學從小學到大學貫穿始終,內容重復,側重不明晰,導致部分學生出現(xiàn)抵觸情緒?;诖耍八氖贰苯逃谌敫呗毟邔K颊n有其現(xiàn)實意義?!八氖贰苯逃谌胨颊n教育教學,不斷豐富內容體系,做到史論結合、論從史出、以史育人?!八氖贰苯逃跒楦呗毟邔T盒K枷胝卫碚撜n教學提供充沛歷史資源的基礎之上,也能為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新的視野,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及感染力。同時,引導學生切實體悟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艱辛歷程,獲得情感體驗,汲取面對人生挑戰(zhàn)的智慧和勇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提升思政教學的溫度,落實育人目標,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這正是“四史”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價值所在。
1.重視歷史教育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古往今來,中國人善于從歷史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他善于總結歷史經驗,在其統(tǒng)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xiàn)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陜北公學作為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正規(guī)高等學校教育的重要源頭,在創(chuàng)辦初期就開設“中國革命運動史”“中國問題”“世界革命史”“科學社會主義”等課程。由此開始,其黨史教育貫穿在整個民主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黨領導下的中國大學教育也形成了重視黨的歷史經驗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重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從中獲取智慧、認識規(guī)律、把握方向。毛澤東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中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睆臍v史經驗來看,幾次黨史研究的繁榮興旺,都較為有力地推動了黨內思想的解放和意志的統(tǒng)一,較好地促進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習近平同志更是非常重視學習歷史,提出要“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為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供有益借鑒”,他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闭腔谶@樣的認識,他要求把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能夠更清晰地了解歷史真相、探究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并從中汲取經驗教育,增加前行的智慧和動力。
2.“四史”教育與思政理論課在內容上具有相容性
當前,高校思政課科目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道德與法治》和《形勢與政策》5門課程,而高職高專院校整體學制較短,專業(yè)學習任務重,學校往往只開設了其中2-3門基礎課程。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教學更加注重實踐與應用,對基礎理論探索較為弱化,但也能將“四史”教育有效融入。其中,“概論”課側重于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和重大理論成果,雖然不以歷史教育為主,但卻時刻緊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史、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發(fā)展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中國改革開放史等,離開了這些歷史背景,其教學將很難開展?!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看似與“四史”教育關聯(lián)度不高,主要講授青年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育,但如不聯(lián)系“四史”,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教育就成了無根之木,容易陷入“假大空”?!靶蝿菖c政策”則更需要從歷史淵源中分析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形勢。因此,“四史”不僅為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發(fā)展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增添新元素新內容,而且能夠不斷增強思政課的“定力”,發(fā)揮領航學生思想的“定向”作用。
1.精準把握“四史”內容,明確“講什么”
思想政治教學的主要方式仍是課堂教學?!八氖贰苯逃脒M書,進教材,進頭腦,就必須依靠這一主要形式,利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八氖贰苯逃皇恰皾M堂灌”,高職院校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行為和性格特點,他們普遍對理想信念、“四個自信”和馬克思主義信仰認同度不高。因此,要突出重點,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重點闡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中國共產黨能帶領我們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個成功絕非偶然,中國共產黨有遠大理想追求,有科學理論思想引領,有選人用人機制,有嚴明紀律要求,有偉大的自我批評、自我革命精神,有強大領導工作能力,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新中國成立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熠熠生輝,碩果累累,生動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民族復興正確道路,煥發(fā)科學社會主義生機活力,造福最廣大人民群眾,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通過深入分析這三者內涵和關系,不斷加強青少年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真正使青年學生學深悟透,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2.精準把握“四史”精髓,明確“如何講”
“四史”教育要探索學生易于接受、喜聞樂見的新方式,增添新時代元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切實做到“三結合”:一是堅持歷史與理論相結合,“四史”教育必須以歷史為基礎,注重從歷史經典著作中悟原理,探源流,體現(xiàn)“四個自信”,切實增強政治認同;二是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講好歷史文化故事與中國傳統(tǒng)故事,“四史”離不開講故事,但不能簡單等同于講故事,要將中國故事背后的歷史文化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闡釋清楚;三是史與人相結合,充分用好歷史人物、歷史實踐,用活當地紅色資源,因校制宜打造政治課品牌。
在教學方式手段方面,“四史”教育可結合地理、歷史、社會學等學科,通過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和任務型教學法,以“理論+實踐”方式帶領青年學生研判世情、認識國情和黨情等。例如,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可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模塊與“三觀”、歷史觀、法律法規(guī)改革發(fā)展進程等教育銜接與貫通。
3.精準把握“四史”主題,明確“誰來講”
國家對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和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充分發(fā)揮關鍵主體作用,支持和鼓勵思政教師成為傳播“四史”的帶頭人。一是提高自身“四史”育人的意識,瞄準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在學術問題研究的基礎上講好中國歷史文化故事,以透徹的學理性來感染學生,做有深厚學養(yǎng)和教學理論功底的思政課教師;二是主動研修,為提升“四史”研究水平培育學術生力軍。思政課教師要將“四史”研究納入“學術必修課”,不斷拓寬自身知識面,提升圍繞“四史”開展教育教學的能力,增強學術造詣,“四史”教育視野才會更廣;三是建立師資保障機制。建立“四史”教育的長效機制,要讓“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堂,不僅要求思政課教師守土有責,更需學校主管部門牽好頭,建立起學校高度重視、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著力培養(yǎng)一大批既有理論知識功底又有精湛教學設計藝術的“四史”授課教師。
校園實踐活動是思政課實踐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思政課課堂理論教學的延伸,更是高職高專院校強化“四史”教育的重要載體。高職高專院校要適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心理行為規(guī)律,積極應對師生互動乏力、思政教學方式陳舊等問題,以教育為導向,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形態(tài)校園活動實踐,將“四史”教育教學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發(fā)展之中。借助櫥窗、海報、標語等傳統(tǒng)新聞媒體,發(fā)揮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技術平臺優(yōu)勢,大力加強宣傳“四史”發(fā)展進程中的典型代表人物和事跡,弘揚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主旋律,以構建良好校園文化氛圍;深入挖掘校史、校訓和校歌中紅色教育元素,編制“四史”教育校本教材,有效補充課堂教育教學;依托第二課堂和社團,設立“四史”研究學習興趣小組,結合“五四”青年節(jié)、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抗美援朝紀念日等重大時間節(jié)點,開展多形式四史專題教育活動,把“四史”內容納入團課、黨課、團日活動、黨日活動和“青馬工程”等日常校內實踐課程,開展心得交流、分享學習體會;發(fā)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線上教學知識競答,通過“書上學、線上賽”等形式,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氛圍,推動“四史”教育走深走實,引導學生把愛黨興國榮校與個人理想相統(tǒng)一,形成正確歷史觀和全局觀,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人生前進方向。
校外活動實踐是引導學生理論運用于實踐、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徑。每一處革命圣地遺跡、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位歷史人物、每一段歷史故事都鮮活記錄著某個歷史時期文化傳統(tǒng)、人文主義精神。深挖地方紅色教育教學資源,通過組織青年大學生前往革命圣地,走進革命老區(qū),參觀革命遺跡,瞻仰革命文物,感受紅色文化,通過沉浸式體驗提高“四史”學習效果,使廣大青年學生更為深刻地學習歷史知識,了解歷史脈絡,掌握史實,堅定“四個自信”,例如帶領學生參觀“三峽移民紀念館”,讓學生了解顧全大局的愛國精神、萬眾一心的寫作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拼搏精神。另外,借助經濟區(qū)域化黨建、社校共建等平臺,聘請黨史黨建專家學者、專業(yè)法官、民警、老紅軍、老黨員等擔任校外教育輔導員。利用寒暑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走進貧困地區(qū)、城鄉(xiāng)社區(qū),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在屬地進行紅色資源的“采集”,在“采集”過程中不斷尋找自己的興趣和關注點,切實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實踐,將被動接受轉變成主動學習,做到學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謂,真正建立起課內外育人互動平臺,強化育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