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洛麗塔》:“迷戀”隱藏下的雙重世界觀

2021-01-16 16:32莫傳玉
黑河學院學報 2021年11期
關鍵詞:奎爾納博科洛麗塔

莫傳玉

(三明學院 教育與音樂學院,福建 三明 365004)

《洛麗塔(lolita)》又名《一個白人鰥夫的自白》,1953年12月完成,曾被英國與法國針對是否具有“色情”問題,該不該取締而備受爭議,最后有幸于1958年8月在美國出版,且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愛情小說”[1]。即使群眾沒讀過這部小說,也會熟悉“洛麗塔”這個名字。作品的獨到之處在于納博科夫天才般的藝術手法,通過一部有著故事“我”與作者“我”的雙重身份,運用偵探性的匪夷所思謎團,潛藏著時間與空間的成長關系,從而揭示出自大與愧疚的人性背后,把幽默感的邪惡喜劇與諷刺性的善良悲劇結合起來,成為一部只有天神才看得懂的偉大“懺悔”。亨伯特(Humbert)則渴望透過這部厚厚的回憶錄,來挽救他自身內在的靈魂[2]493。

這部小說由兩部分構成,并且寫作的人真正認識到自身錯誤,主要是在第二部分體現(xiàn)。而在其第一部分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天真、浪漫、無知的小女孩,如何被老男人亨伯特逼近、誘導、調教,最后使得這樣的一個可愛載體,被訓練成亨伯特自身幻想出來的“洛麗塔”。他那過去二十幾年長期對“性感少女”的瘋狂窺視,最后在洛麗塔這兒爆發(fā)到極點。很難想象那位瘦弱、幼小、心智發(fā)育不成熟的女孩,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生活?而亨伯特那些對陪審團的精彩自我演講、自我辨析、自我悔悟,已無法掩蓋他的罪惡、他的靈魂。

納博科夫似乎詼諧模仿古希臘悲劇所慣用的“宿命論”手法,亨伯特與洛麗塔的角色一開始就設定好,努力是改變不了現(xiàn)狀的。尤其是對“單純虛構的夢境”,別愚蠢地將其搬進現(xiàn)實中來。《洛麗塔》的悲劇表現(xiàn):一方面諷刺了自由與約束的關系,社會無所謂絕對自由,也無所謂存在約束,有些東西是約定俗成的必然,改變的后果只會造成毀滅;另一方面,站在社會道德標準的高度,那些充滿無知或墨守成規(guī)之人,因某種固定執(zhí)著而被迫犯罪,運用悲劇結局會使得人物內在情感得到凈化,從而思考善、惡來源的內在趨勢。

一、禁錮與自由

納博科夫講《洛麗塔》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報紙上的一條新聞:“植物園的一只猴子,經(jīng)過一名科學家?guī)讉€月的調教,創(chuàng)作了第一幅動物的畫作”[2]496,這幅精彩的畫作過程,好比行為主義學家們經(jīng)過層層S-R條件反射、嘗試—錯誤學說,無數(shù)次的動物實驗最終訓練出來的結果。一方面人類為獲得完善的科學解釋而歡呼;另一方面又為那些為科學獻身的小動物們而悼念。對于這類實驗所推敲出來的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所提出的習得性無助(Learned-helplessness)恰巧解釋這一切:通過給一只關在籠子里的狗進行電擊,電擊數(shù)回后直到把籠子的門打開,狗還是乖乖等待電擊的來臨(Maier & Seligman,1976),它們放棄逃走的機會。

結合當時美國舊俗社會,其禁忌戀、極端事件未引起重視,導致類似悲劇發(fā)生層出不窮。一些人明知遭到迫害,還會選擇默默無聞去承受;更有些人無力抵抗,而甘愿接受主宰者的安排。尤其是1948年的一則故事特別引起納博科夫的注意:“有名小女孩叫莎麗·霍納,當時她才11歲,卻被一名50歲的弗蘭克·納沙誘拐當了兩年的性奴,最后她被遺棄在一家汽車旅館?!盵3]從這里可以看到《洛麗塔》故事情節(jié)的影子。那些發(fā)育未全,毫無獨立生存能力的孩子,就像被聰明的科學家圈養(yǎng)的小動物,在打著人道主義的背景下去滿足自身的欲望。就像亨伯特一樣,圈禁他寶貴的物品,將小女孩的靈魂賦予他藝術的杰作,并等待陪審團給他的作品掂量完美的價值,好彌補他過去所犯下的罪孽。他就像一名偉大的魔術師,在大庭廣眾之下變戲法,也能忽悠陪審團,好讓大家看到他真誠的“懺悔”,而忽略他欺騙的過程。他對待洛麗塔的方式,為了讓洛麗塔成為她心目中的女神,為了讓她聽話,服從他的欲望,先是用下藥的方式侵占了洛麗塔,而后依靠三種方法來控制她:討好、威脅、恐嚇,讓洛麗塔明白離開亨伯特她便無所適從,當時的洛麗塔才12歲,最后她只好成為亨伯特的性奴。而在亨伯特1950年認識洛麗塔前,他有將近3年的時間霸占洛麗塔。對于長期受控者,連動物都學會習得性無助。然而那位受到亨伯特禁錮毫無自由的她,并沒有對生活絕望,她最終靠自身的意識成功逃脫命運,獲得唯一的勝利。

針對這種習得性無助,心理學存在著一種逆反觀點:“當人們所處的情境限制住他們的選擇權或自由時,會激發(fā)他們想要恢復自由或選擇權的動機?!盵4]洛麗塔的逃跑是有標志性的。納博科夫有意使奎爾蒂牽著一條長耳朵狗來接她的那天,是小鎮(zhèn)正在舉行的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2]389-390,以紀念1776由托馬斯·杰佛遜(Thomas Jefferson)起草的《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寫道:“人人生來平等,并且從造物主那兒獲得幾許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盵5]洛麗塔為自己贏得獨立,也是納博科夫最為崇敬的人物列表第二名,她標示著又一個為獨立自由而勇敢的犧牲者[6],象征著美國新興文化的新一代崛起,預示著自由民主平等、民權法制完善正帶動美國社會進步,走向一個更文明的世界。

然而在一個標榜“自由”的國家,人類的選擇多少會在一定范圍內受到制約。科利斯·拉蒙特(Corliss Lamont)則認為:“自由選擇(freedom of choice),是人類一個最重要的權利,也被稱為自由意志(libertarians),它是一個人在面對兩個或更多的決策時能夠不受教育,經(jīng)濟情況和過去的歷史所約束。這種自由,來源于思想本身,是深深植根于人類本性,也是正常人的普遍特征?!盵7]然而人類的思想也非弗洛伊德所那樣認為的:“真理的本質是受欲望的控制之下?!盵2]84人類的想法并非被欲望操縱一切,那些難以消除的偏見的個性元素,就需要某種一致性和規(guī)律性作為標桿,律法就扮演這樣的角色。因此,人類的自由選擇,需要維持在自然、社會法則的基礎之上,從而消除欲望對人類的控制。亨伯特將自我欲望的自由意志擴大化,雖然他也在思考,但他并沒有消除人類的原始欲望,而是拿舊有的原始規(guī)章去要求當代律法,于是利益熏心,觸犯了當代社會的道德性問題,所以備受社會譴責。

二、短暫與永恒

1.病態(tài)的獵人,只為求愛之永恒

納博科夫認為,他的許多人物都有某種突如其來各種不同的迷戀[8]。毫無疑問,亨伯特對“性感少女”的愛欲癡狂,足以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然而有些學者在看完亨伯特的“懺悔”后,深有同感,他們可憐亨伯特,為亨伯特叫屈。亨伯特只是愛上洛麗塔,一直在找“性感少女”的原型,他所做的每一步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辯解。在亨伯特的意識中,他認為成年人愛的對象是孩子并非不道德。在過去的英國、美國的馬薩諸塞州、埃及的尼羅河女兒、古典文學的圣堂、印度東部的青春期就結婚同房,甚至是雷布查人里的80歲老頭與8歲女孩交合[2]28-29,過去全都習以為常。如今這樣的行為卻被當今時代認為反常。所以,對于異常性變態(tài)的心理學,《洛麗塔》可謂是某種異常心理的精典案例。但它也極其詼諧諷刺弗洛伊德在《性學三論》的觀點:“不存在‘社會官方禁止’反對性的許可?!盵9]9

納博科夫的兒子德米特里·納博科夫在評析《洛麗塔》的最初雛形——《魔法師》時,通過對主人公那瘋人的頭腦所見到的瘋狂的研究,這種精神異常的表現(xiàn),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的,都是滋養(yǎng)像亞瑟、亨伯特的這種犯罪戀童癖[10]。亨伯特所舉出來那些認同異常行徑或心理存在的社會,是存在那個年代的社會準則,并且這樣的準則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流行。但隨著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改變,當群眾認識到這樣的準則具有某種弊端時,就會慢慢限制或消滅這樣的意識,而這種弊端顧名思義是抵觸當時人性道德的,那些未跟得上“進步”的行為,自然隨著脫離基準線的距離而成為異態(tài)。因此,對于心理學正常與異常的界定,其與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密不可分。如果將亨伯特的愛情放置在過去認可的社會,出現(xiàn)在《魔法師》里的“戀童癖”標簽就會在《變態(tài)心理學》中消失。

如今對于異常心理的判斷,主要通過病人性的歷史與他的發(fā)展階段來做研究:看其內在潛意識中是否只能與青春期的孩子達到性的滿足為標準。而那些真正戀童癖的人,他們看孩子的視角與正常人明顯不同,他們會小心謹慎選擇目標,好讓自身意識達到興奮的欲望。并且有研究表明,戀童癖與大腦內部機制的改變有關系[9]8-10。博士亨伯特的異常,主要表現(xiàn)在他25年對小女孩的秘密探索,其瘋狂窺視,并將小女孩的性特征功能等同于成年人,而當他面對成年人的示愛時,他感到惡心,必要時還需要將對方幻想成小孩子的樣子,否則就會存在陽痿問題。如果從人性繁衍角度來思考人性心理的需要,亨伯特只向孩子表達愛意是不符合自然進化規(guī)律的。對于亨伯特來說,在他的晚年階段,沒有一個屬于他血統(tǒng)的孩子。他甚至還希望這些孩子永遠只在他的四周玩耍,永遠都不要長大[2]31。亨伯特在頭腦意識里,將他人的意志局限在某一點上,并且也不敢承認這種侵占意志,但卻誤以為這樣永恒停止的時間之情便是超越時間的永恒愛情。可惜女孩終究會長大,并且她們還要繁衍后代。在面對漫長的生命繁衍長河中,這樣的求生意志足以延續(xù)時間的進程,打破了亨伯特對愛情的靜止幻想,洛麗塔那隆起的肚子讓亨伯特意識到他的愛情已飛逝。

2.著魔的獵人,只因自私的欲望

亨伯特已詔告天下他是個罪人。面對洛麗塔他格外強調:“她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時也是我的罪惡,我的靈魂?!盵2]9他在這名小姑娘身上所暴露的赤裸裸的人性,導致這個悲劇故事堅定不移的傾向不是別的,正是尊崇道德[2]3。然而判斷道德的標準是什么?非善即惡。而哲學家講究求善就是求真,尋求真理。凡是真理符合人性的那就是道德。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那些人類天生的欲望、沖動和情緒,都能夠用來衡量道德問題,并且群體道德對個體道德具有重要的作用[11]。如果一味只強調個體道德而忽視群體道德,就會陷入只站在自身立場而不去計較對方得失,嚴重的還會為一已自私而侵犯群體利益。而對于精神分析學派,它們格外強調我的“意識”,追求自我的解放,認為人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過去、現(xiàn)在找到癥結,并且那些內在受壓抑的意識只要獲得解放,人的精神就能獲得健康。納博科夫在這里通過亨伯特真實的存在,再一次對心理學弗洛伊德的分析方法提出質疑。

納博科夫在作品中,一再強調亨伯特的唯我主義。即一種主觀的唯心主義理論,認為只有我和我的意識才是存在的[2]91。它拋棄事物的運動性,并且對原來的意識換標不換本。當亨伯特瘋狂占有洛麗塔時,我們看到的只有他內在意識的變化,他如何享受這當中的美,如何為自己的愛迷醉不拔。他對洛麗塔的意淫一刻也未停止過,甚至認為洛麗塔種種行為都是在挑戰(zhàn)或誘惑他而做的。這所有的一切都只停留在亨伯特的意識中,他從未考慮過她的意識,即使當洛麗塔大著肚子,由一個女孩變成一個女人時,他還是要求她必須做個通情達理的姑娘,而那份通情達理就是用那件薄薄的褐色連衣裙將那個大鼓似的肚子蓋住[2]434。她還是他心目中的“洛麗塔”,只是一個沒有意志、沒有知覺、沒有生命的存在。他將內在的幻想與洛麗塔的實體重疊[2]95,達到只有我的意識去占有或意淫的目的。但對于充滿母性真實的洛麗塔,當她與別的男人在一起時,他卻不再像過去那樣因妒嫉而霸占她,相反只有傷心與厭惡?;蛟S從這個時刻亨伯特才認識到他對洛麗塔所謂的愛情是有時效性的。他過去對“性感少女”的追求,已在某種程度上令一只蝴蝶變異。

亨伯特的愛對于洛麗塔而言,只是亨伯特自己的一廂情愿。在她的眼里亨伯特的好是有目的性的,她只要滿足他的性欲,就會得到她想要的東西。她的蛻變是亨伯特調教的。在她被亨伯特誘奸,又被逼得需要透過身體交易來獲得利益,為了逃避社會譴責而讓洛麗塔學會對警察撒謊;另外亨伯特又送她去非常貴的學校,一所只重視孩子適應集體生活能力的學校,在這里洛麗塔學會四個“D”:演戲、舞蹈、辯論和約會,學會各種禮節(jié)及業(yè)務關系[2]276;一直到洛麗塔為逃避亨伯特而投靠奎爾蒂這期間,她學會了抽煙。這種種一連串的行為就像是魔術師在展現(xiàn)一套戲法:“一個老男人成功地把一貧如洗的孤兒變成狡猾、美麗的上流交際花?!焙嗖匾蛩赶碌囊`背了最先開始對心中至愛的初衷。他本想保護孩子的純真,但最后卻毀滅了孩子的稚氣。洛麗塔的品行墮落,毫無疑問地毀在他極端的個人主義上。

3.不可原諒的惡人,只因忘了她是孩子

“他傷了我的心。而你干脆毀了我的一生?!盵2]446這是亨伯特對自己的愛而不得的行徑所總結的話。而這句話也正是為一群身處類似洛麗塔險境的孩子真誠的吶喊。

皮科克和基爾希認為:“家庭內禁止亂倫是眾所周知的文化共性?!比欢诿绹鐣瑏y倫卻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并且繼父繼女最為常見[12]。納博科夫細致地將這樣的現(xiàn)象描述得透徹,甚至誤以為是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對于“亂倫”這個問題通常對于當事者來說是個秘密,受害者通常是在幼小什么都不懂的情況下遭遇的。

受到亂倫的孩子,馬薩吉斯(Matsakis,1991)則做過調查,那些被熟悉的人性侵犯的兒童比那些受陌生的人侵犯,會有更強烈的內疚感、羞恥感、低自尊,抑郁和自我毀滅。洛麗塔選擇與奎爾蒂一起瘋狂,也不愿與亨伯特同處一個屋檐下。就連最悲慘痛苦的家庭生活也比亂倫的烏七八糟的生活要好得多[2]460,而亨伯特恰恰是剝奪洛麗塔的幸福。在她看來,那位她叫爹的人不可能是她的男朋友;而他的年紀與開銷也不是一個富有魅力的男人,他的過度控制欲、不可彌補的年齡代溝也不似一個志同道合的同伴,甚至她認為亨伯特壓根就不是一個人[2]455。洛麗塔對于她自身的過去就不愿去提起,她極力逃避過去的存在,將它遺忘到某個角落。在她過去幼小的心靈里,過早學會死亡的價值。她想毀滅自己,卻壓根做不到。因為那最親的親人時刻都在一旁緊盯著你。當洛麗塔說出:“你知道,死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你完全得靠你自己”[2]456這句話,只停留在自我意識的亨伯特是不能理解的——那是一種極力自我追求消亡的意識,是一種毫無存在感的價值體驗。

亨伯特的身份永遠不會改變,他永遠是洛麗塔的繼父,洛麗塔永遠只能叫他:“爹”,而不會叫他:“亨伯特?!鄙頌橐粋€孩子的父親,他所做的事情都應該是在扮演一個監(jiān)護者的角色,這是不容改變的。然而過去的亨伯特卻意識不到這一點,當他的“性感少女”情結在洛麗塔這兒發(fā)揮到極致時,這種超越禁忌的后果將一個孩子唯一的監(jiān)護者身份消亡了。在她的成長道路上,沒有一個正義、正確的標桿供她參考,大人們那脫離實際的幻想會無形滲透到孩子的心靈中去,在那里充滿敲詐、欺騙、勒索,因此,洛麗塔只能以一個頑皮的形象去適應亨伯特的權威,她確實是一個“堅強的孩子”。

三、邪惡與善良

納博科夫的作品主角總有一種瘋狂的眷戀,而他就像是一雙眼睛將這種眷戀深深窺視下去,并將它回歸現(xiàn)實毫無分差地展現(xiàn)出來,讓世人自己去評價他的對錯取舍。作者喜歡玩弄文字,文字藝術的重要在于它能千變萬化,可將白的寫成黑的,黑的寫成紅的。在面對一個鰥夫的回憶錄,深有相同經(jīng)歷的男人會非常理解亨伯特的感受,那些處在道德與法制邊緣的人也許會因為他的這部回憶錄而鼓足勇氣繼續(xù)犯案。亨伯特很有自信地成為這類“禁忌”的楷模。因為人性的自由就是一切,作者不是想表達這個意思嗎?納博科夫一生的坎坷,前半世紀的四處漂泊,他難道就不是在渴望自由?諷刺現(xiàn)實政權破滅人性嗎?但這些主要是他在俄羅斯時的想法。當納博科夫到了美國,這個標榜“自由主義”的國家,他過去的期盼終于實現(xiàn),然而他意識到這種人性“自由”的絕對擴大化,在“性與法”的關系中,憑本性任意妄為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災難后果[13]?而這種后果會直接影響孩子、后代的成長。

身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如何教育是為人父母所擁有的義務。亨伯特身為繼父,本應該是洛麗塔喜愛的父親。在洛麗塔面對性啟蒙時沒有正確的開導,而是將自己的欲望傾注在此,以至留在洛麗塔心中的關于亨伯特的印象是:“你強奸了我。”當他認識到自己的欲望所帶來的后果是難以招架的地步時,他那癡迷“性感小少女”的傾向卻得到了治愈。在過去,每當亨伯特見著“性感少女”時,總是在美與性的交接中獲得內在需求;而在這件事過后,他又遇見一位9歲上下,穿著白色短褲,正用一雙充滿癡迷神情的深藍色大眼睛看著自己時,他卻沒有什么歹意,只剩下一句傳統(tǒng)恭維的話[2]463。亨伯特的前后變化是有啟發(fā)性的。這種不尋常的情結在時間中慢慢被進化;又或者說是洛麗塔的力量治愈了亨伯特的心魔。

在《洛麗塔》中,每個人都在展現(xiàn)最真實的人性:亨伯特只想滿足自己對孩子的喜愛欲望;夏洛特一心只想獲得愛的需要;洛麗塔這位無人管教、品行任性、愛耍聰明的小妖精,其實更渴望獲得真愛她的男人,她追尋了奎爾蒂、“透惑”了亨伯特,甚至還招攔了她不愛的瘸腿丈夫……他們都在追求愛,但卻被愛的欲望一步步演繹出邪惡;他們的善良最終都在死后被蘇醒。就連奎爾蒂之死,也是富有良知的深意??鼱柕俨攀悄菍Α靶愿猩倥痹斐勺畲髠Φ娜?,他是一個野蠻人,用著惡劣不堪的手段,讓洛麗塔淪為“性”玩具。但是享伯特不是,亨伯特覺得是他自己將洛麗塔從一個野蠻的性變態(tài)的人的手里救了出來,并且給了她完美的假期,讓她遇到不少出色的人[2]477-478。但事實是他真是如自己口中所言那么高尚善良嗎?不,最后還是由奎爾蒂對他提出質疑,他一步步地向亨伯特逼供:“其實你跟我是同一樣的人?!薄安?,我不是!我不是!”爾后在一場慌亂中,亨伯特打死了奎爾蒂。Stephen Jan Parker教授認為:亨伯特永遠都不會知道被他自己謀殺的奎爾蒂,其實就是他自我意識的黑暗一面[14]。他殺的人,也是在殺他自己——那位披著善良人皮的獵人,最終獲得他理想中浪漫的愛情。

透過亨伯特的懺悔,雖然他在道德教育、法制倫理、社會準則的面前的確是一個罪人,但是納博科夫所給出的這部懺悔錄卻包含深層意義。在整部作品所隱藏的主題背后,有著更深層的作者意圖:“那些被欲望所纏繞的痛苦的人,如何從冷漠、無情、有限的現(xiàn)實世界去發(fā)現(xiàn)自我,脫離苦海,超越意識的存在?!盵15]如果過于追求自由而忽略道德教育,不僅會給人的欲望帶來不可控的理由,而且也會給社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邪惡影響。但是在創(chuàng)作道路上,納博科夫本人并不是個“道德諷刺家”。他一再表示:“自己沒有什么社會目的,沒有道德信息,也沒有什么總的思想要去開拓。”[16]《洛麗塔》這部小說無疑在倫理觀上構成藝術作品的精辟,讓人們清晰認識到:在納博科夫的雙重世界里,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去衡量一個生命的好壞。

猜你喜歡
奎爾納博科洛麗塔
洛麗塔裙
迷上素食制作的天才少年
《洛麗塔》與納博科夫的“文學性”
威爾和斯奎爾
納博科夫:歸去來兮松菊猶在
馬奎爾 成功路漫漫
《納博科夫短篇小說全集》國內首次結集出版
《洛麗塔》:薇拉必須在場
認錯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