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艷平,劉 瓊
(1.華中科技大學 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中國康復》編輯部,湖北 武漢 430030;2.華中科技大學 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研究》編輯部,湖北 武漢 430030)
眾所周知,學術期刊所刊載的文章,須經過嚴格的審稿制度,基本的三審制度是每個編輯部審查稿件的必要流程,對于期刊質量的把關至關重要。通常,外審專家往往重點審查稿件內容在本領域的創(chuàng)新性、干預方法的準確性、結果數(shù)據的真實性及結論的可靠性,以此為標準去評價一篇文章的優(yōu)劣,雖然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稿件質量進行把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出現(xiàn):①審稿專家的研究方向不準確,若未精準選對審稿人,會導致關鍵錯誤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②審稿專家的意見大多只能反映稿件的學術水平,不太能從期刊的辦刊宗旨、報道范疇、學術定位及期刊對文章的整體定位去綜合考慮;③受限于審稿專家學術專長及視野的局限性、考慮問題的偏重等因素,有時出現(xiàn)兩個專家對稿件的評價結論完全相反的現(xiàn)象;④文章外審、修改稿送復審,歷時長久,甚至久久無法審回?;谝陨贤鈱彿矫嬗龅降膯栴},在稿件剛收到時,編輯對稿件的初審,作者修回后,編輯對修回稿件的再次審查,就能對外審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诖?,筆者擬從論文初審和修回稿再審兩個方面論述其對于提高外審效率的重要性。
稿件外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收到稿件后不仔細篩查就送外審,會出現(xiàn)三個嚴重問題,一是送審量太大,如此龐大的稿件量,如果都送審專家,審稿專家的工作量將會非常大,可操作性不強,且會導致審回時間嚴重遲滯。二是如果初審時,把關程度一般,審稿粗糙,勢必耗費外審專家的審稿精力和時間去指出一些基本的簡單問題,造成大材小用,浪費寶貴的審稿資源。而倘若初審解決了這些問題,外審專家就可以集中精力在專業(yè)知識、創(chuàng)新性、論文層次和深度上拔高,從而提高期刊的整體質量。三是如果初審時定位不準,將寫作水平較差的文章直接發(fā)給外審專家,會導致外審專家對雜志的專業(yè)性、權威性的認可度大打折扣,從而也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初審對于稿件質量把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1]。一般來說,初審大概是從期刊辦刊宗旨、報道范疇、報道重點等方面去把關。
編輯初審時,除了直接用學術不端檢測系統(tǒng)量化去評價文章的創(chuàng)新性外,既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客觀評價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還可以通過CNKI學科趨勢來檢查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幫助外審前更好地篩選一遍論文。
審稿專家外審往往更注重文章所用的方法在本專業(yè)內是否正確合理,作者專業(yè)知識是否扎實,但是對于英文摘要的準確性、文章整體設計、結果數(shù)據表達的邏輯性、統(tǒng)計學方法的正確與否,外審質量往往良莠不齊。筆者曾發(fā)現(xiàn)英文摘要有明顯語法錯誤或者中式英文嚴重的文章,審稿專家均未審核出來。英文摘要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有英文表達不地道(中式英文)、前后單詞不一致、主動語態(tài)被動語態(tài)混淆不清、介詞使用不恰當?shù)萚2]。這些都可以在初審時盡量審核出來,讓作者提前修改,再去送外審。
一篇文章的研究設計框架很重要,往往決定了這個研究是否科學,在這方面的把關,不同審稿專家的意見并不一致。編輯部宜制定統(tǒng)一的錄用標準,如一般要求研究型的文章是隨機對照研究;對于自身前后對照的研究,除非是無法設置對照組的特殊病例可以考慮保留,其他,基本給予退稿處理。另外,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混雜2種或多種治療,這種設計很難判別究竟是哪一種治療方法起的作用;對于這類研究設計,審稿專家的意見往往不一致,有的給予錄用,有的給予退稿,這就需要編輯在初審時給予統(tǒng)一的標準。
有的文章研究目的混雜了,兩種目的交織在一起,卻未闡述清楚任何一種目的,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原因在于作者希望讓文章看起來豐富一些,堆砌了好幾個研究在里面。編輯初審時應該給予提醒,抽出其中真正的研究目的來闡述清楚。如“膽系結石手術病人PPCs發(fā)生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及圍手術期呼吸道護理干預措施”,該題目混淆了好幾個研究內容,有堆砌之嫌,研究目的不明確,并且言語不通順,用了兩個“及”字。
雖然編輯部聘請了對統(tǒng)計學方法專門把關的統(tǒng)計學審稿專家,但是不可能將所有稿件都送審給統(tǒng)計學專家,基本的統(tǒng)計學問題需要編輯自己把關。如未說明具體統(tǒng)計學方法,或者統(tǒng)計學方法描述不詳細,或者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明顯錯誤,該做方差分析的做成了t檢驗,該做秩和檢驗的做成卡方檢驗之類。如研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分別觀察治療后1個月、6個月、12個月的療效,組內不同時間段的比較屬于重復測量設計,不能采用t檢驗,多組數(shù)據的比較應該采用方差分析。
結果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很多數(shù)據的比較和分析,需要條理清晰、邏輯準確地去闡述。審稿專家往往注重審核文章結果的真實性,疏忽于對結果數(shù)據的整理和描述方面進行審核,如果編輯在初審的時候能盡量指導作者梳理地更順暢,那么專家外審時的閱讀舒適感和流暢性就會加強,從而可以更專心地致力于審查文章中數(shù)據的真實性、論述的專業(yè)性,給出快速、中肯的審稿意見。
有個別作者投來的文章,格式太混亂,用特殊的字體、特殊的顏色,甚至把未接受修訂的修訂稿投過來,這樣如果直接送專家審稿,會造成專家的不適感,同時對編輯部產生不良印象。除了研究型文章,綜述、Meta分析等類型文章的審核往往也有特別需要注意的格式要點[3]。
一審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發(fā)給作者之后,作者在修回的時候給出的形式往往五花八門,雖然在編輯部退修的時候也對修回方式做了說明,但是很多作者修回的稿件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那么編輯部在修回稿再審時可作出以下努力。
編輯應該重視對修回稿進行第二次學術不端檢測,因為作者在修改稿件過程中,可能有大量文字添加和刪減,文字的復制比有可能從合格降為不合格,需要再次檢測[4]。
作者可能出現(xiàn):對于專家提出的問題,避重就輕,沒有全部回答和修改;或對于專家提出的問題,簡單修改,沒有真正理解專家提出的問題要害所在;或者不認真對待修改;或有兩份專家批注稿,只查看了一份。編輯應提醒作者,需對專家意見逐一回復,缺一不可,不能修改或有爭議的問題應回復具體原因。
有時專家會提出,樣本量不夠或者表格數(shù)據不合理之類的問題,有的作者在很短時間就修回并增加了樣本量或修改了表格數(shù)據,這些作者并未真正增加樣本量補充實驗數(shù)據,而是隨意篡改了數(shù)據,這樣的修回只會讓專家質疑。編輯對于這樣的情況應該提醒作者,補充實驗數(shù)據后再修改文章,如果是數(shù)據整理錯誤,作者在修回時起碼應該解釋一下原因,而不是隨意更改。
經常有作者在文章修改后未保留修改痕跡,這樣不利于專家復審。對于如何保留修改痕跡,以往編輯部是要求采用修訂模式,有利于明顯看出作者修改了哪些內容。然而存在一個問題,即修訂模式的文檔,如果修改較多,會使文檔看起來較為混亂、擁擠,有的審稿專家在復審時會建議作者勿采用修訂模式。所以編輯部現(xiàn)在建議作者用刷紅字體保留修改痕跡。
編輯在日常工作中應注意提高各方面業(yè)務知識水平,才能更好地審稿,更好地助力外審。①熟悉本刊報道范疇、辦刊宗旨、報道重點和偏向。②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編輯應該在各專業(yè)知識方面提高自身能力,爭做學者型編輯,而不僅僅只是文字加工者。③嚴格及細致地把關:在初審階段就消滅一些常見錯誤、低級錯誤;在作者修返稿中一定要仔細審查作者是否按照專家的意見進行了詳細和到位的修改,修改格式及修改說明是否達到送復審的要求,以避免專家反反復復審稿,拉長審稿周期,也加重審稿專家的負擔。④培養(yǎng)作者規(guī)范書寫的意識和習慣:雖然所有文章到最后都是有編輯進行編輯加工,但是在審稿期間注意培養(yǎng)作者論文書寫規(guī)范的意識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作者通過在編輯的指導下逐漸提高寫作能力,對于作者和編輯部是雙贏的事情。⑤熟悉每位審稿專家的專業(yè)擅長和審稿特點,精準送審。⑥調和作者和審稿專家意見的不一致和矛盾,做好溝通的橋梁作用。
韓茜[5]提出,為了嚴把稿件質量關,編輯需要具備以下能力:政治認知能力、戰(zhàn)略籌劃能力、編輯校對能力、交流公關能力、判斷鑒賞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由此可見,一個綜合能力強的編輯才能更好地對初審和修回稿再審進行很好地審核和把關,從而助力高效外審。
編輯部需要針對初審和修回稿再審的條目設定相同的標準,以求編輯部處理稿件的同一性。在退修時制定統(tǒng)一、規(guī)范的修回稿格式,既要讓作者方便修改,又要讓專家方便審核。另外,網站首頁應給出規(guī)范和簡單易懂的模板以及書寫格式要求,退修留言可提醒作者參考。另外,筆者認為,可以制定一套作者自查表,讓作者對照編輯部制定的表格,進行自查,簡化了編輯部審核的流程,同時有助于提高作者的寫作水平[6]。還可以對初審的指標進行量化評價,給出一個打分,根據打分決定后續(xù)送審。總之,一切工作的目的,都在于提高雜志的整體學術水平,為打造高質量甚至國際一流水平期刊而不懈努力,僅此與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