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蒙恩
(河南省葉縣中等專業(yè)學校,河南 葉縣 467200)
病鴨嗜睡、縮頸,腿軟,不愿走動或行動蹣跚,共濟失調(diào),不食或少食。眼和鼻孔有漿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糞便稀薄,呈黃白色或綠色?;鉴啚l死時出現(xiàn)痙攣、搖頭,兩腿伸直,角弓反張,尾部輕搖等神經(jīng)癥狀,不久即抽搐而死。少數(shù)病鴨頭頸歪斜,遇驚擾時不斷鳴叫,轉(zhuǎn)圈或倒退。個別病鴨呼吸困難,張嘴呼吸。
病死鴨肝腫大、質(zhì)脆,呈土黃色或紅褐色,有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壞死灶,表面有灰白色或黃色的纖維素覆膜。脾腫大、斑駁,表面附有纖維素薄膜。心包積液,內(nèi)含纖維素滲出物,病程長者心包干燥,心臟外膜附著大量纖維素,似絨毛狀。氣囊壁上附有纖維素性滲出物。
3.1 鏡檢 無菌采取病死鴨心、肝、肺、腦、脾等組織制成涂片,分別進行瑞氏染色和革蘭氏染色,鏡檢,結(jié)果見卵圓形短桿菌,大部分細菌兩端著色,革蘭氏染色呈陰性。
3.2 分離培養(yǎng) 無菌采取病死鴨肝、腦及病變氣囊接種于鮮血瓊脂和麥康凱瓊脂平板,于37 ℃恒溫培養(yǎng)48 h,結(jié)果麥康凱瓊脂上無菌落生長,血液瓊脂上菌落無溶血現(xiàn)象。
3.3 生化試驗 于血液瓊脂上挑選典型菌落作純培養(yǎng),并進行生化試驗,結(jié)果該菌不能利用葡萄糖、麥芽糖、肌醇和果糖,但可液化明膠,不產(chǎn)生吲哚和硫化氫,不能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也不水解淀粉。
根據(jù)實驗室檢查,確診該病由鴨疫巴氏桿菌引起。
4.1 西藥治療 慶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每次肌注3 000 IU,每天2 次,連用2~3 d,或用青、鏈霉素各3 000~5 000 IU 肌肉注射,每天2 次,連用2~3 d,同時用鴨疫殺(主要成分為安普霉素)拌料2~3 d。
4.2 中藥治療 生石膏15 g,知母10 g,水牛角8 g,黃連12 g,白頭翁8 g,車前草8 g,黃柏10 g,黃芪8 g,柴胡8 g,板藍根16 g,甘草4 g(以上為100羽鴨用量)水煎取汁,藥渣拌料,藥液飲水,每日1劑,每天2次,連用5 d。
5.1 改善育雛條件,育雛室保持通風、干燥、溫暖,勤換墊草。飼飲具保持清潔,并定期清洗、消毒。
5.2 防天氣變化及日曬、雨淋等引起鴨應(yīng)激,更換飼料逐漸過渡。
5.3 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制度,鴨出欄后場地進行徹底消毒。
5.4 必要時可用I型菌株制成油佐劑滅活苗對1周齡雛鴨進行免疫。
5.5 可在雛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適量黃芪、黨參、板藍根、茵陳、金銀花等中藥制劑提高其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