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雯閣
摘要: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雖然不像語數英三大主科那樣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在小學階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對于培養(yǎng)小學階段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能夠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去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為促進小學階段科學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能力,小學科學教師應該針對科學教學的特點,更加注重觀察與體驗,實現情景合一,將小學科學教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由于小學科學新教材的改革,小學科學的課程內容以及課程思想都有了一定的變化,小學科學老師應該順其變化,改變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 生活化? 教學
在我國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新教材的改變滿足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科學新教材不僅能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適應新課程教學要求,還能增強學生對于小學科學的興趣,使教師能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為學生未來在科學探索中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同時,小學科學新教材的改變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力,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和科學探索的素養(yǎng),加強學生對小學科學知識的掌握,以及對于所學知識的生活化應用。
一、小學科學的認識的生活化
對小學科學教學來說,教師需要對小學科學這門課程有充分的認識,使小學科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小學階段科學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培養(yǎng)科學觀察能力以及科學探索能力的開始,是學生未來科學探索的啟蒙,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是一門極富意義的學問,往往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小學科學教師應該讓小學生認識到小學科學實際是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轉變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目標,使傳授學生基礎的自然科學知識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特別是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科學認知等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顯而易見的是這些科學素養(yǎng)逐漸偏向生活化。因此,小學科學教師使小學科學教學偏向生活化,更加有利于小學階段學生對于科學課程的學習。
二、以生活化理念為教學指導
從現階段的小學科學教育角度來看,以生活化理念為教學指導,是可行的、有效的。同時,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采取更輕松、更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以生活化理念為教學指導,可以很好地適應小學科學的新教材內容,同時滿足我國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教育改革要求。除此之外,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小學科學教學,還可以讓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上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教學討論更加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效地改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而且對以后學生學習小學科學的理論知識有很大幫助,讓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大幅提高。
例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人的呼吸和消化”教學時,在講完了課本上的知識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寫下一些與這部分內容相關的題目,如“動物和植物的呼吸過程有什么異同?動物的消化過程是怎么樣的?植物的消化過程是怎么樣的?”等等,讓同學們以各自的方式去思考觀察。學生在充分思考后,進行相互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如果學生回答錯誤,教師需要溫柔地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fā)找到正確答案;如果學生回答正確,教師則需要給學生一定的夸獎與肯定。當然,我們所提出的題目不能過于復雜,讓學生先從簡單的科學知識開始,循序漸進,慢慢向更高難度的知識前進。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如何簡單而不煩瑣地向同學們教授科學知識?這就需要老師結合教學經驗和對小學科學知識的認知,將原理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循序漸進的生活化思維培養(yǎng)中,慢慢以生活化理念作為教學指導。這看似緩慢,但其實這樣的過程,才能讓學生真正高效率地輕松地學習科學知識,從而打下扎實的小學科學知識基礎,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有更好的發(fā)展。總之,小學階段科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以足夠的耐心,慢慢地踏踏實實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化思維。
三、以生活實例為教學素材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很多生活中的事物都能作為素材,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簡單的科學原理、定義等。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之前,可以準備一些日常小物品,以此輔助教學,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發(fā)散其思維。當然,也可以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時,以舉例子的方式,即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物或事,來輔助學生思考問題,讓科學知識從抽象變?yōu)榫唧w,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地球上的水資源”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告訴學生地球上的水資源分為哪幾類后,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水資源作為例子來讓學生明白不同水資源之間的區(qū)別。可以讓學生觀察學校中有哪幾類水資源,或者組織學生到學校周圍去認識不同的水資源,如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等。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水資源分類,對不同水資源之間的差異,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認識。這種把課本中的知識在現實的具體事物中展現出來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心理的。以實例為教學素材,讓小學生在小學科學學習中感知更加生活化的元素,使小學生愛上生活,愛上小學科學學習。
四、塑造生活情景教學,渲染活躍氣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嚴格說來還處于孩童時段,天真活潑、好玩吵鬧、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的特點。課堂上的壓抑氛圍,對小學階段學生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并沒有什么好處,只有輕松活潑的生活化氛圍,才能有效提高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探究知識的活躍度,使教學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學“動物的分類”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展示一組關于小動物的情境圖,依據圖說道:“小朋友們,你們看,圖上有些什么小動物呀?他們都在做什么呢?好像在買東西,像不像你們平時買東西的樣子呢?”這是學生喜歡的趣味圖,并且內容是學生熟悉的情景,因此可以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對動物分類這一內容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高。不斷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可以更好地渲染、活躍氣氛,讓小學科學教學變得更具生活氣息,帶來更高的教學質量。
五、結語
對于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小學教師在保證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同時,可以用生活化的方式,解決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小學科學課堂上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在符合新教材改革要求的前提條件下,嘗試將生活化理念融入小學科學教育,來達到培養(yǎng)小學階段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晶.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課堂效率[J].學周刊A版,2015(9).
[2]王曉紅.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及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4(9).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