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基因是我國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紐帶,其中蘊藏著非常多具有較高價值的紅色文化,擁有值得學生學習和傳承的紅色精神。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格外重視紅色基因的滲透,積極開展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保證學生能自覺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逐步提高學生的精神修養(yǎng)。
關鍵詞:紅色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我國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建設人。在大學階段,高校必須要認識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還需要逐步滲透紅色基因,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其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滲透紅色基因,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網絡平臺,在構建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滲透紅色基因,促使學生能認識到傳承紅色基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我國經歷了非常多的挫折,但逐漸站了起來,創(chuàng)造了非常多的奇跡,需要子孫后代能夠記住,不迷失道路和方向。在傳承革命精神的過程中,紅色基因是至關重要的傳承力量,也是中國文化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在大學階段,教師能積極滲透紅色基因,那么就能使更多的學生了解我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程,使其能從政治、歷史和情感上產生強烈的認同感,真正認識到黨的重要性。
(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紅色基因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面向的對象就是大學生,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對紅色基因的滲透帶來一定的挑戰(zhàn)。如今,西方文化對我國文化帶來較大的沖擊,這對大學生群體產生一定的影響,部分大學生不具備較強的辨別能力,政治思想較為薄弱,更加向往自由、更加叛逆。對個性的追求以及價值觀的變化,使得很多大學生較為排斥紅色文化,進一步增加紅色基因的滲透難度。大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時期,紅色基因的滲透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內線和外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提供正確的方向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紅色基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策略
(一)創(chuàng)新思政課堂,傳承紅色基因
課堂教學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紅色基因傳承和發(fā)揚的關鍵真諦[1]。要想保證紅色基因的有效滲透,那么就需要教師能有效改革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準確把握紅色基因、思想政治課程、紅色文化之間的恰當結合點,在課堂中靈活運用體驗式、講解式、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同時巧妙運用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等教學手段,改變當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模式,彌補常規(guī)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探索出全新的教學方法。第一,學校可開展一些與紅色基因相關的選修課程,從更加全面的角度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紅色基因,使學生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紅色基因;第二,開設一些與紅色基因相關的微課程,雙重創(chuàng)新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挖掘和尋找更多紅色基因中的感人故事,借助紀錄片、真人演繹、動畫等方式,使學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改變信息的接收方式;第三,在構建網絡思想政治課程中滲透紅色基因,將紅色基因加入到學生課下實踐、課后作業(yè)、網絡互動等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能在學習理論知識等過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關注紅色基因。
(二)利用第二課堂,豐富教學實踐
第二課堂與學生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同時也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真諦[2]。在第二課堂中,社會實踐活動是非常重要的載體,同時也是學生接觸和參與生活的關鍵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認識到滲透紅色基因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平臺,利用專業(yè)化的教育方式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網評員、網宣員、志愿者等網絡紅軍,組織一批大學生參與到革命精神的探究中,打造專門的紅色文化社團,積極開展與紅色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建立專門的學習實踐基地等,在第二課堂中逐步滲透紅色文化,使學生能從更多的角度和方面了解國情、認識社會,逐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校還應當充分利用校園內現(xiàn)有的各類學生組織,如團支部、學生社團、學生會、班級、基層黨組織等,在第二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組織的作用和價值。針對學生組織所開展的各種紅色文化組織,高校應當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努力將紅色基因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社團活動中,逐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獲得感與參與感。高校需要給予適當?shù)膸椭瑥恼w的角度進行統(tǒng)籌指導,包裝宣傳、總結凝練各項活動情況,積極開展有趣的聯(lián)動活動,在校園內營造出濃厚的氛圍,讓紅色基因的作用真正發(fā)揮出來。
(三)利用網絡陣地,實現(xiàn)雙向互動
如今,科學技術、網絡技術都在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網絡逐漸成為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3]。在全新的時代形式和背景下,教師需要認識到網絡平臺、新媒體平臺的重要性,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宣傳和發(fā)揚紅色基因。要想順利實現(xiàn)紅色基因的滲透,那么就需要教師能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互聯(lián)網平臺,如微博、微信、專題網站等,同時還需要做好相應的維護工作。在正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前,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和了解不同的互聯(lián)網平臺,了解這些平臺的優(yōu)勢、不足和特點,逐步滲透紅色基因,使學生能在利用網絡的同時接收良好的紅色基因教育。在建設網絡平臺時,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紅色基因推介、展示和宣傳方式,平臺不僅需要展示紅色基因,還需要帶領學生模擬體驗紅色基因,構建完善的紅色基因課程體系,加入紅色基因創(chuàng)作、紅色基因討論等,逐步提高互聯(lián)網平臺上紅色基因滲透的互動性和實效性。高校可在學校網站上設置紅色論壇、紅色文化專欄等,為學生提供專門的互動平臺。高校需要借助常用的APP保證紅色基因推送的常態(tài)化,在校園內的櫥窗、板報中體現(xiàn)紅色基因,宣傳紅色傳統(tǒng)、紅色經典、紅色人物、紅色故事,使學生能通過故事集、視頻合集、圖片展等感知紅色基因。
(四)滲透紅色基因,構建校園文化
對于一所高校來說,校園文化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4]。在構建校園文化時,高校需要多方聯(lián)動滲透紅色基因,積極與當?shù)氐募t色資源基地進行合作和交流,共享更多優(yōu)質的紅色資源,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社會之間活動,帶領學生去紅色基因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靈活運用現(xiàn)有的社會資源開展相應的紅色基因教育。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積累充足的時間認知經驗,能夠對紅色基因、黨的理論產生情感上的認同,將原本的社會資源打造成高校的育人財富[5]。同時,高校還需要充分利用本?,F(xiàn)有的資源,根據(jù)學校特點開展紅色文化長廊、公園等,在特殊的時期開展相應的紅色教育活動,如國慶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等,開展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紅歌演唱比賽等,讓紅色文化逐漸成為大學生群體中的流行元素。
結束語:
總而言之,目前,人們的生活條件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少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未能認清當前的時代,不夠了解紅色文化,未能深入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歷史傳統(tǒng)、發(fā)展目標等,而這就會影響到紅色基因的傳播和發(fā)揚。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須要認識到滲透紅色基因的重要性,運用網絡平臺、思政課堂、第二課堂、校園文化等,積極開展紅色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1]方曉輝.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21(02):88-90.
[2]王歡.紅色基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法制與社會,2019,000(005):179-180.
[3]李健,陳玲,孫苛寒,等.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西安培華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為例[J].2021(2020-15):134-136.
[4]徐靜,林森.探析"紅色基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213(04):87-88.
[5]黃蜺,吉皓月.紅色基因傳承: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實踐之維[J].老區(qū)建設,2019(14):43-48.
作者簡介:高常灝,(1995),男,漢族,山東臨朐,輔導員/助教,碩士研究生,德州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