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勤
張坊村是我當知青時插隊的地方,它坐落在贛東的梅峰山下,是一座翠竹環(huán)抱的秀麗村莊。當?shù)厝藢⑺X喻為到張坊挖筍,意思是做夢都想去張坊挖筍,由此可見張坊冬筍的美味和知名度。
我們知青隊的帶隊干部羅普生是在竹鄉(xiāng)長大的,每年一到冬天,就跟著父親上山挖冬筍,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挖筍高手。
1968年是我下鄉(xiāng)插隊的第一年,那年臨近春節(jié)的一天晚上,羅領隊告訴隊友們:明天帶大家上山去挖冬筍,為年夜飯準備一道山珍佳肴。
第二天,隊友們早早地起了床,大家扛著挖筍工具,背著網(wǎng)兜背簍編織袋,在羅領隊的帶領下,說說笑笑,往梅峰山進發(fā)。
到了梅峰山,我掄起镢頭,把一叢竹蔸四周幾乎挖空了,卻只見一根竹鞭,不見筍的蹤影。接著我又掏空了兩叢竹蔸,還是一無所獲。隊友們各自揮舞镢頭,東刨刨,西挖挖,大半個上午過去了,卻連冬筍的影子都未見到。我們回頭望望羅領隊,他的網(wǎng)兜里已裝著10多根圓滾滾的冬筍。
我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羅領隊見隊友們一個個神色沮喪,走過來對大家說:“別灰心,冬筍是藏在泥土里的,要想找到它,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我教你們幾招,保準能挖到冬筍?!?/p>
我們緊跟著羅領隊,只見他一會兒摸摸竹竿,一會兒抬頭看看竹葉,自言自語道:“這棵竹子蠻有筍耶?!苯又皖^挖上幾镢頭,刨開黃土,一根粗壯的竹鞭、兩根冬筍便赫然映入眼簾。隊友們驚呼起來,發(fā)出一片贊嘆聲。羅領隊順著竹鞭繼續(xù)向前挖,竟然又挖出了一根冬筍。他告訴大家,挖到筍后別馬上離開,一般一根竹鞭不止長一根筍,少則一兩根,多則七八根。羅領隊還叮囑我們,挖筍時一定要小心,盡量別傷到小筍芽和竹根,挖完筍后要把泥土放回原處,用镢頭頓緊,以使竹鞭休養(yǎng)生息。
大家圍坐在羅領隊身邊,聽他慢條斯理地給我們講解挖冬筍的經(jīng)驗。
聽了羅領隊傳授的秘訣,大家心領神會,然后自愿結伴,兩三人一組分散開,各自去尋找冬筍。
我與隊友劉清春爬上一個小山坡,來到朝陽的一片竹林里,按照羅領隊傳授的秘訣,抬頭看了看竹梢。只見竹葉濃密,葉子呈暗綠帶黃的顏色。然后,我們輕輕拍了拍墨綠之間泛起星星點點黃斑的竹竿,再低頭觀察地面。竹蔸邊泥土稍稍隆起,有一道裂痕,我們認為這棵竹子很可能有冬筍,便小心翼翼地將它周圍的土撥開,找到竹根,用镢頭慢慢地把泥刨開。突然,一個筍尖露出來了。我倆繼續(xù)刨開微潤的泥土,一根嫩黃的冬筍靜靜地立在冬日的暖陽下,我倆怦然心動,又驚又喜。
我小心翼翼地刨土騰土。镢頭太大,不好控制,劉清春就換用撬藤刀,貓著身子,一撬一撬鏟土,后來索性用手挖土,生怕弄傷冬筍。我們的鞋子里、膝蓋上、衣袖及手掌上都是泥土,累得滿頭大汗。
最后我們干脆跪在地上,十分小心地將撬藤刀的鋒刃對準冬筍與竹鞭相接的部位,用力一撬,一根圓滾滾的冬筍便從竹根上滾落到黃土邊,嫩黃的筍衣,嫩白的根須??吹阶约和诘降牡谝桓S,我倆興奮不已,激情大增,很快又挖到了六七根黃澄澄的冬筍。
半山之上,風和日麗,鳥鳴啾啾,綿延的竹海,郁郁蔥蔥。不遠處的竹林里傳來隊友們的聲音,我吹了幾聲口哨,跟同伴們打招呼,他們回了幾聲。隊友們在茫茫竹海里相互呼喚著名字,喊叫著:“你們有沒有挖到呀?”那邊長長地回應著:“挖到了……快過來……”呼喊聲在竹林中此起彼伏。
斜陽西照,暮色降臨,翠竹在晚風中搖曳,山色如繡。羅領隊在竹林外的大草坪上吹起了響亮的口哨,隊友們聽到哨聲,陸續(xù)來到草坪集合。
雖然大家挖的冬筍并不多,全部湊起來,還不及羅領隊一人挖得多,但大家都過了一把挖冬筍的癮,最重要的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蠻干,只有細致地觀察與思考,探索其規(guī)律,并刻苦地實踐,才能取得成功。返程途中,隊友們七嘴八舌、眉飛色舞地述說著自己挖筍的經(jīng)過,互相分享著挖筍的體會和歡樂。
時光荏苒,如今回想起半個世紀前的那次冬筍尋蹤,我依然感到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