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三種有效途徑:營造文化氛圍,打造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前提;開展勞動實踐,打牢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基礎;拓寬勞動途徑,提煉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經驗。
【關鍵詞】勞動教育 勞動實踐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3-0006-02
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黨的教育方針要求,但長期以來,中小學校不夠重視勞動教育,勞動課程無法發(fā)揮其育人價值。勞動教育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具有綜合育人價值。加強勞動教育,關系到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關系到國民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還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對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大意義。當前,如何在教育實踐中落實勞動教育成為教育工作者深度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需要從實處著手,以營造勞動文化氛圍為前提,以開展勞動實踐為基礎,以拓寬勞動教育途徑為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讓勞動教育出真效、出實效。
一、營造氛圍,打造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前提
新時代的中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平時幾乎不參加勞動,對勞動的關注也不多,因此,現階段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缺乏一定的氛圍和基礎,具有較大的難度。氛圍是指籠罩在整體環(huán)境中,體現某個組織所推崇的特定傳統(tǒng)、習慣及行為方式的精神格調,其能滋養(yǎng)人,也能改變人。學??梢詮臓I造氛圍入手,利用優(yōu)質的教育環(huán)境與深厚的文化內涵,將勞動教育文化與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思想,這是開展勞動教育的前提。
(一)營造勞動教育校園文化氛圍
文化是一種引領,也是一種向心力。勞動教育作為教育新要求,精心打造學校特色勞動文化,營造勞動文化氛圍,能攏人心、聚人氣,讓勞動文化根植于學生的心中。如何營造勞動教育校園文化氛圍呢?第一,加強勞動教育的宣傳,如對師生提出勞動口號,學校與班級制訂勞動公約、每日勞動常規(guī)、學期勞動任務單等。通過渲染勞動學習的氛圍,增強師生勞動的意識,促進師生的勞動實踐。第二,在校園、教室、走廊、樓梯等地方進行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裝飾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元素,如設置“勞動教育”長廊、櫥窗、展板等。我校作為綜合性實踐基地,籌建了“勞動教育示范展廳”,在校門口最顯眼的位置放置了標志性宣傳牌“勞動最光榮”,讓學生每天一進門就接受勞動文化的熏陶,幫助他們提起精、氣、神,開啟一天的學習、勞動。第三,營造多元文化氛圍,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開展勞動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全方位接受勞動教育的洗禮。在這方面上,我校因地制宜,想方設法開發(fā)多方面的勞動教育文化資源。音樂是利用比較多的一種資源,其動聽悅耳,給人以放松、愉快的感覺,極易被學生接受。于是我校每天在固定時段利用校園廣播播放與勞動教育相關的歌曲,如《勞動最光榮》《豐收歌》《剪羊絨》《從小愛勞動》《太陽和我做值日》等,讓學生的思想情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獲得滋養(yǎng)。電影、電視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校在實施勞動教育時,經常利用學校的影視廳開展“每周一影”活動,讓學生觀看一些歌頌勞模、歌頌普通勞動者的教育影片,培養(yǎng)他們勞動創(chuàng)造歷史、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勞動不分貴賤等觀念,同時鼓舞他們繼承勤勞節(jié)儉、艱苦奮斗等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
(二)營造勞動教育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對作為綜合實踐基地的我校來說,讓學生在課堂接受勞動教育是每位教師的責任與使命。創(chuàng)設勞動教育課堂文化,營造勞動教育文化氛圍,重在挖掘勞動教育的資源,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興趣,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中立德樹人的工作,使其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勞動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我校根據綜合性實踐基地學校的勞動教育要求,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從勞動意識、勞動體驗到勞動創(chuàng)造進行全面布局、整體設計,各有側重、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例如,小學低年級注重勞動意識啟蒙教育,如低年級勞動課,讓學生聽“愛勞動”歌曲,觀看勞動楷模事跡,了解糧食種植過程,激發(fā)學生愛勞動的興趣與情懷;中高年級注重勞動習慣養(yǎng)成教育,讓學生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收拾學習用品、打掃清潔衛(wèi)生、洗衣服鞋帽等;初中注重勞動知識、技能教育,讓學生掌握一些勞動技能,如種植、插花、手工等。在課堂上開展相關的、適宜的勞動教育課程,讓每個年齡段的學生都能接受基礎的勞動教育,為提高其自理能力、勞動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勞動實踐,打牢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基礎
勞動教育重在參與、重在實踐、重在鍛煉,因此讓學生參加身體力行的勞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能力,是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基礎。
(一)勞動實踐日?;?/p>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關鍵是使兒童從小就參加勞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可見,日常的勞動實踐至關重要。勞動實踐日常化,提倡從小處入手、從簡單勞動入手,讓學生在容易出成果的勞動中品嘗勞動的快樂。我校是綜合實踐基地學校,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生活期間,既是學習的主人,也是生活的主人。我校在推行勞動實踐日?;倪^程中,主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寄宿的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要求他們從班務、舍務、餐務等身邊的“小勞動”開始,逐漸學習、掌握個人自理、內務整理、衛(wèi)生保潔等生活技能。對非寄宿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在家庭里,改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多主動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逐漸鍛煉、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自理能力。
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的自制力、自理力相對較弱,可能無法堅持每天勞動、每件事都做好,這就需要成人的指導與鼓勵。家長與教師作為指導者、旁觀者、見證者,要做到不催促、不指責、不代替,以足夠的耐心包容孩子,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在熟練掌握勞動技能之后長期堅持勞動,最終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
(二)勞動實踐多樣化
勞動是要付出體力、付出汗水的,因此一部分學生在接受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明顯的懶惰、畏難情緒,這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愛勞動、愿勞動的習慣。針對此問題,我校從勞動實踐的多樣性入手,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的興趣與愿望。如我校一周實踐活動課程中,每周二下午安排了航模制作、編織、插花、茶藝等課,學生可以自選課程體驗;每周三下午是“廚藝大比拼”課,學生可以進廚房學包餃子、炒菜,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從選擇食材,洗、切、配料、炒(煮、蒸、煎、炸)等環(huán)節(jié);每周五離校前,舉行“收拾行李我最快”動手活動,讓學生在勞動中結束為期一個星期的實踐活動。設置多樣化的勞動實踐活動,可以消減學生長期只做一種勞動任務的枯燥感,讓學生在豐富的勞動體驗中愛上勞動。
(三)勞動實踐創(chuàng)新化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基石,創(chuàng)新也是勞動教育提質增效的舉措。勞動實踐的創(chuàng)新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還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勤勞、奉獻、節(jié)儉的勞動精神,同時可以推動勞動教育扎實長效地開展。2020年6月份,我校因地制宜挖掘勞動實踐資源,籌建了勞動基地——開心農場。開心農場每天向學生開放,低年級學生到農場接受農事勞動教育,認識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在農場里增長勞動知識;中、高年級學生到農場參加勞動實踐,制訂種植計劃,自主開展蔬菜、瓜果、糧食、花卉等農作物的種植、管理、采摘活動。這樣的活動新穎、有趣,較能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并且每個學生都有事做,都能在勞動中品嘗勞動的快樂。
三、拓寬勞動途徑,提煉勞動教育落到實處的經驗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20〕7號)指出:要加強統(tǒng)籌,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讓勞動教育覆蓋育人全過程。因此,學校拓寬勞動教育途徑,可以促進勞動教育更好地落到實處。
(一)走出去
勞動教育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家庭勞動教育重在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勞動教育重在綜合能力的鍛煉,而社會勞動教育是個大課堂,起到支持家校、服務社會的作用。學校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去體驗、去感悟、去實踐、去思考,全方位接受勞動教育。我校搭建勞動教育“走”出去的平臺,主要是組織學生去勞動基地、博物館、科技館、農莊等場所參觀,或者結合勞動節(jié)、植樹節(jié)、學雷鋒紀念日、志愿者日等節(jié)日,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植樹節(jié)活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理解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的內涵,培養(yǎng)志愿精神、服務意識和奉獻品格。我校還設立“第二課堂”和實訓基地,定期安排學生去參觀學習,讓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的途徑越來越寬廣。
(二)重激勵
無論是何種勞動,都需要耗費一定的體力,這對中小學生來說,是一種歷練,也是一種挑戰(zhàn)。當前,很多學生沒有勞動的經驗,也沒有勞動的需求和意愿。對此,可以采取一些激勵手段,例如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獎勵機制,以鞭策、監(jiān)督學生進行勞動,或者通過獎勵激發(fā)學生積極勞動的動力。在勞動教育的實施中,學??梢园褎趧铀仞B(yǎng)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學生參加勞動的次數、類型、時間、效果等列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他們成長的一個縮影。我校注重建設勞動實踐方面的激勵機制,為每名到校參加訓練的學生制作了成長口袋,每一個成長口袋記錄著學生勞動成長的點點滴滴;每期參訓結束后,學校還評出“勞動標兵”“勞動能手”,讓每名學生收獲勞動的榮譽和喜悅。我校還開設了“我勞動 我進步”成長足跡展廳,把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的過程、經歷、收獲展示出來,并表彰先進,讓學生感受勞動的快樂。
重視勞動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如今大多數學生是在不愁吃穿的環(huán)境中長大,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精神、奮斗精神十分重要,也更有挑戰(zhàn)性。學校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不能停留在號召上,更不能在課上“聽”勞動、在課外“看”勞動、在網上“玩”勞動,而要通過營造勞動文化氛圍、開展勞動實踐、拓寬勞動途徑,把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劉曉,郁珂,杜妍.小學階段開展職業(yè)啟蒙教育的構建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20(10).
[2]陳立宏.讓孩子擁有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關于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幾點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0(29).
[3]肖靜.在勞動中成長——勞動教育在少先隊活動課程中的校本化實施[J].湖南教育(A版),2019(9).
[4]陶青.論新時期有效勞動教育的三個條件:心理的、智力的和社會的——勞動并不等于勞動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0).
【作者簡介】龐業(yè)全(1974— ),男,漢族,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玉林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學校,研究方向為學校管理、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教育。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