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國 劉芳
[摘 要]堅持敢于斗爭,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總結概括的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十條寶貴歷史經驗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特質,也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人民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堅持敢于斗爭有著豐富的哲學意蘊,主要表現為破解矛盾、迎難而上的艱苦奮斗精神,敢為人先、敢于擔當的犧牲奉獻精神,居安思危、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較真碰硬、無私無畏的真抓實干精神。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我們要倍加珍惜堅持敢于斗爭的寶貴經驗,發(fā)揚光大斗爭精神,強化斗爭觀念,堅定斗爭意志,升華斗爭藝術,提高斗爭本領,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戰(zhàn)略定力和強大精神動力 。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敢于斗爭
[中圖分類號]D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0599(2021)06-0036-08
堅持敢于斗爭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格,是唯物史觀的重要范疇,也是中國共產黨產生、發(fā)展、始終掌握歷史主動乃至立于不敗之地的內在動力,是黨和人民不可戰(zhàn)勝的強大精神力量。馬克思主義及其政黨自誕生以來,就把通過斗爭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從根本上“改變世界”、實現人的解放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和任務,《共產黨宣言》中“斗爭”一詞就出現了32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胸懷“兩個大局”,科學總結歷史、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就“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戰(zhàn)略部署;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又作為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必須牢牢把握的“九個必須”之一,進行了集中系統(tǒng)闡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十條歷史經驗,“堅持敢于斗爭”作為我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盵1]在新的歷史征程上,認真總結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歷史經驗,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yōu)槭裁茨軌虺晒?、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xù)成功,對于新時代堅持敢于斗爭,提高斗爭本領,把握斗爭規(guī)律,升華斗爭藝術,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無疑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共產黨人敢于斗爭的哲學意蘊
“斗爭”一詞是個哲學范疇,指人們在征服自然、改造社會和自身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敢于直面困難、善于解決矛盾、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狀態(tài)。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敢于斗爭有著更高、更深的科學內涵和哲學意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建黨學說和實踐哲學在共產黨人身上的直接映射和生動展現,即是指先進階級或組織為了實現社會中最大多數成員的根本利益而進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所表現出的一種不畏艱險、發(fā)憤進取、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的思維狀態(tài)、工作姿態(tài)和精神境界。當然,這種敢于斗爭精神,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不同任務中有著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表現。
(一)破解矛盾、迎難而上的艱苦奮斗精神
我們黨生于憂患、成長于憂患、壯大于憂患,一路走來遭遇過無數艱難險阻、生死考驗。但我們黨從來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更沒有被磨難壓倒,而是在生死斗爭和艱苦奮斗中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付出巨大犧牲,錘煉出不怕苦、能吃苦、不怕死,敢于和善于在艱苦環(huán)境中奮斗、創(chuàng)造、開拓的精神品質。艱苦奮斗就是我們黨克敵制勝、一往無前的精神動力,是我們黨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è)的精神密碼。
中國共產黨作為“使命型”政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這一崇高使命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在發(fā)展過程中必將面臨長期、復雜而艱巨的矛盾和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矛盾是客觀的、普遍的、絕對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比如,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有貫穿始終的社會基本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又有各自的重點矛盾和主要矛盾。民主革命時期有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有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進入新時代,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還有國際矛盾、國內矛盾、黨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等。有矛盾就必然有斗爭。在血雨腥風的戰(zhàn)場上,共產黨人要同反動派和侵略者作殊死的斗爭;在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共產黨人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同盤根錯節(jié)的舊生產關系作斗爭。在中西交匯的改革開放年代,中國越發(fā)展,面臨的內外矛盾和風險就越多,今天世界格局面臨新的變化和調整,中國同世界是競爭與合作共存的關系,競爭就必然有斗爭,我們要同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作斗爭、同各種可預知和不可預知的風險挑戰(zhàn)作斗爭;共產黨人要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要同貧窮作斗爭、同僵化保守的思維定式作斗爭;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工程,都需要進行一系列新的特點的偉大斗爭。這是中國共產黨完成使命任務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精神特質?;赝倌?,無論遇到何種艱難困苦、風險挑戰(zhàn),共產黨人都不畏懼、不退縮、不消沉,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一步步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從而殺出血路、打開新局。俱往矣,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的深重苦難中誕生,在“三座大山”的重重壓迫中抗爭,帶領人民群眾在一無所有中奮進,發(fā)展至今天成了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執(zhí)政黨,把中國建設成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就是這種破解矛盾、迎難而上的艱苦奮斗精神。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遇到了種種艱難險阻,我們的事業(yè)成功都是經過艱辛探索、艱苦奮斗取得的?!盵2]《決議》反復強調:“越是偉大的事業(yè),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艱苦奮斗。”[1]
(二)敢為人先、敢于擔當的犧牲奉獻精神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利益敢于犧牲和奉獻一切,這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也正是偉大建黨精神的一部分,構成中國共產黨的基因組序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共產黨帶領人民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這就決定了黨要完成的這場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不僅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fā)展、在斗爭中壯大的”,還要有強烈的政治擔當、責任擔當和使命擔當精神,更要有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斗爭精神,就如黨員入黨誓詞中的莊嚴宣告:“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共產黨員是這么承諾的,在實踐中也是這么做的。1934年底,為了粉碎敵人圍殲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幾萬名紅軍將士血戰(zhàn)湘江。年僅29歲的師長陳樹湘,身負重傷被俘后絞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用生命踐行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共產黨員敢于犧牲奉獻不僅表現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也表現在改革大業(yè)的敢試敢闖上,表現在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等的急難險重任務中,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戰(zhàn)場上永遠沖鋒在前,“怕死的不是共產黨員”;建設中永遠吃苦在前,“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疫情肆虐時義無反顧,“我是黨員,我先上”;在平凡的崗位的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堅守,“讓人們吃上更多的米飯,永遠都不用再餓肚子”的袁隆平,“讓一個個病人重新獲得新生”的吳孟超等,這些都是無數共產黨員犧牲奉獻的一個縮影。毛澤東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盵3]P161正是靠著這種敢為人先、敢于擔當的犧牲奉獻精神,才有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各項事業(yè)興旺發(fā)達。正如習近平指出:“敢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我們黨依靠斗爭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盵4]
(三)居安思危、刀口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
通常意義上的政黨“革命”,指的是刀口向外,針對的是敵人或是外部存在的問題進行不遺余力的斗爭。政黨要想發(fā)展,成為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政黨,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能夠長期執(zhí)政,跳出歷史周期率,就必須具有比對敵斗爭更艱難、下定更大政治決心的自我革命精神,即“革自己的命”。馬克思主義認為,自我革命是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一種積極的、主動的革命性行為,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屬性之一,其深層本質是“主體在主動意義上和自覺意義上的自我揚棄,即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否定之否定’”[5]P1031。縱觀世界政黨發(fā)展史,許多曾經權勢顯赫、風光一時的大黨老黨,如蘇聯共產黨、中國國民黨等,由于不能進行自覺的自我革命,結果就被別人革了命,最終遭到歷史的淘汰。而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僅有50多人的弱小政治力量,在風云變幻、九死一生的近代中國政治舞臺上發(fā)展壯大,脫穎而出,承擔起歷史的重任,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火熱實踐中,始終做到居安思危、自我革命、自我超越,并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強調全黨“必須有‘承認錯誤并且改正錯誤’的這樣一條原則”[6]P361,黨也一直具有同“左”和右的兩種錯誤路線做斗爭的勇氣和智慧,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不斷地糾正黨內出現的各種錯誤傾向和不正之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果斷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把全黨工作重心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黨敢于正視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有決心有能力防止重犯過去那樣嚴重的錯誤”。新的歷史條件下,針對黨依然面臨著極大的風險與挑戰(zhàn),“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始終存在的現實狀況,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7]。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雷霆萬鈞之勢開啟了新一輪自我革命。比如,實施中央八項規(guī)定轉變作風,全面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堅決查處一系列重大腐敗案件,扎緊制度籠子加強黨內監(jiān)督,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xù)進行的自我革命。正是靠著偉大的自我革命,我們黨實現了又一次“鳳凰涅槃”,實現了黨心軍心民心的空前凝聚,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正如《決議》指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黨歷經百年滄桑更加充滿活力,其奧秘就在于始終堅持真理、修正錯誤。”[1]也正是由于在近百年的不懈奮斗中鑄就了自我革命的實踐品格,我們黨才從不諱疾忌醫(yī),勇于解剖自己,產生了極強的糾錯機能和修復機制,形成了非常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四)較真碰硬、無私無畏的真抓實干精神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使思想和行動符合變化著的實際情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中國共產黨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但同時理想的實現絲毫也離不開真抓實干的斗爭精神。真抓實干是敢于斗爭的基礎和核心要義,表現為腳踏實地、較真碰硬、無私無畏、攻堅克難等?!翱照務`國,實干興邦”“不干,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從勝利走向勝利,靠的就是這種真抓實干的敢于斗爭精神,這也正是共產黨人對“實踐論”和“矛盾論”的生動運用。
實踐之路從來不是布滿鮮花的坦途,而是充滿了荊棘、坎坷、險灘和陷阱,尤其是弱者邁向強者的征途,更是兇險無比。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受到了極大摧殘,幾乎成了微弱殘存的星星之火。在險惡的環(huán)境之中,來不得半分虛假和僥幸,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把握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guī)律,通過實干積蓄力量,逐漸改變不利局勢,把握主動權,也就是毛澤東所說的不管面臨多大的困難和多么強大的敵人,都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主觀的努力”,“通過這樣許多戰(zhàn)役的局部優(yōu)勢和局部主動地位,就能逐漸地造成戰(zhàn)略的優(yōu)勢和戰(zhàn)略的主動地位”[8]P489。共產黨人以“愚公移山”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實干精神,讓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最終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擁有“兩彈一星”……使新中國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兩三百年走過的歷程。鄧小平堅持并豐富了實踐標準,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為全黨樹立實事求是和實干精神的典范。如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實干精神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標志,成為全黨全國上下的一致共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為實干者撐腰,為干事者鼓勁,以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推動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盵9]中國共產黨在實干中贏得時勢人心、創(chuàng)造了戰(zhàn)勝席卷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等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場斗爭又是一場“新的偉大長征”,既有著正面或側面或背面的“圍追堵截”,又有著充滿風險和挑戰(zhàn)的“雪山草地”。與此同時,前進道路上還將面對許多新的“婁山關”“臘子口”,還將遇到各種各樣可以預料和不可預料的“暗礁險灘”。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繼續(xù)“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做到難不住、壓不垮,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1]。
二、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斗爭的歷史考察
敢于斗爭的本質是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是共產黨人無論在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過程中都保持旺盛的斗爭狀態(tài)、高超的斗爭能力、頑強的斗爭意志和無畏的斗爭信念的底氣之所在?;仡欀袊伯a黨成立以來的百年奮斗和發(fā)展史,堅持敢于斗爭一直是我黨最鮮明的特質。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正是靠敢于斗爭的精神贏得了偉大勝利,成就了宏偉大業(yè),鑄就了歷史豐碑,譜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對此,人們形象地說,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靠斗爭打出來的,中國建設的成就是靠斗爭干出來的,中國改革的推進是靠斗爭闖出來的。在此意義上可以說,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困難、與敵人、與自身的落后思想行為做斗爭的歷史。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共產黨人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敢于犧牲,為國家生存、民族獨立而進行英勇斗爭,中華民族“站起來”是靠斗爭打出來的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特點決定了中華民族要想獨立、站起來,其途徑必然是斗爭,且必須通過武裝斗爭?!霸谥袊?,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盵8]P610
1840年后,清政府由于政治腐敗和國家經濟與科技的落后,不能抵御外來侵略,致使國家主權遭到破壞,領土遭到分割,中國社會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華民國雖然推翻了皇權專制,但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后,國家又陷入軍閥割據、四分五裂的深淵。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對外妥協(xié)退讓,對內殘酷鎮(zhèn)壓,建立了一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政權。此時日本帝國主義又趁虛而入,企圖變中國為其永久殖民地。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中國革命的敵人不但有強大的帝國主義,而且有強大的封建勢力,而且在一定時期內還有勾結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以與人民為敵的資產階級的反動派?!盵8]P663特殊的國情,特殊的社會性質,這些決定了和平之路已沒有可能,中華民族要實現獨立必須通過斗爭才能實現。
大革命時期,幼年的共產黨在斗爭中探索、積累經驗,在血的教訓中得到了鍛煉,明確了革命和斗爭的依靠力量、斗爭的方向目標。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人在農村積蓄力量,找到一條符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在與黨內右傾、“左傾”和敵人“圍剿”的斗爭中,經過長征實現了浴火重生,走向成熟??谷諔?zhàn)爭時期,共產黨人抓住主要矛盾,以斗爭求團結,堅持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原則,在與國民黨既聯合又斗爭、既統(tǒng)一又獨立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戰(zhàn)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并使自己得到了巨大發(fā)展。解放戰(zhàn)爭中,在兩個前途、兩個命運的較量中,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從唇槍舌戰(zhàn)的重慶談判,到決勝疆場的三大戰(zhàn)役,終于在斗爭中迎來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誕生??姑涝瘧?zhàn)爭中,以落后的武器迎戰(zhàn)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完成了新中國的“立國之戰(zhàn)”,社會主義制度的“立制之戰(zhàn)”,在斗爭中一雪百年恥辱……無數共產黨人倒下去了,但中國人民從此卻站起來了。“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盵10]可以說,沒有共產黨的堅持敢于斗爭就沒有新中國的成立,就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華民族“站起來”是靠共產黨人的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打出來的。
(二)改革開放以來,共產黨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闖敢試,為國家繁榮、人民富裕而進行不懈努力,中華民族“富起來”是靠斗爭干出來的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在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方面,由于缺乏經驗,加之受蘇聯模式的影響,一段時期內,我們走了彎路。特別是由于黨中央未能及時糾正偏離八大形成的正確路線的錯誤而逐步“釀成十年內亂,使黨、國家、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教訓極其慘痛”[1]。要走出建設和發(fā)展困境,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從微觀到宏觀層面都進行一場深刻的全面改革。鄧小平指出:“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盵11]P370
然而,改革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它不僅是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更是一場偉大的自我革命。它要解放思想,開拓創(chuàng)新,就要與長期束縛億萬人們頭腦的“左”的錯誤做斗爭,與舊有的體制機制做斗爭,與落后的生產關系做斗爭,其復雜性和風險性絲毫不亞于對敵斗爭的革命。鄧小平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勇氣,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解除了長期加之于人們頭腦的思想禁錮,在全黨全國范圍內,推動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深入人心,把億萬人民的積極性引導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中來。重新認識了社會主義,破除了“姓資姓社”“姓公姓私”的爭論,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把人們的思想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深圳為代表的特區(qū)建設正是改革的典范,他們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引領那一時代的中國人殺出一條血路,四十年間深圳GDP增長一萬多倍,從摸著石頭過河發(fā)展到今天的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敢于斗爭取得豐碩成果的生動寫照。所以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它實現了生產關系的偉大變革,使生產力獲得了巨大解放,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fā)蓬勃生機。中華民族“富起來”是靠共產黨人敢于斗爭干出來的。
(三)進入新時代以來,共產黨人直面挑戰(zhàn)、開拓創(chuàng)新、砥礪奮進,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而進行新的長征,中華民族“強起來”是靠斗爭闖出來的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正處于各種風險挑戰(zhàn)和社會矛盾不斷累積甚至集中爆發(fā)期,當代中國共產黨承擔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要實現這一偉大夢想,必然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進行偉大斗爭。當然,新時代的斗爭既不是革命時期的階級運動,也不是建設時期的群眾運動,更不是勾心斗角、以鄰為壑,而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攻堅克難、不懈奮斗的偉大實踐。習近平強調,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肮伯a黨人的斗爭,從來都是奔著矛盾問題、風險挑戰(zhàn)去的。”[12]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勇于自我革命,堅持零容忍,同腐敗現象做斗爭,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攻堅戰(zhàn)和持久戰(zhàn);同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災情疫情做斗爭,同困擾全世界的貧窮問題做斗爭,讓每個人在這個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國家里不僅生活,而且有尊嚴地、高質量地生活;同國內外分裂勢力做斗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做斗爭,做好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和軍事領域進行全方位斗爭的準備,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一句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要為了人民而繼續(xù)斗爭。通過共產黨人的百年奮斗與敢于斗爭,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并以自強不息的奮斗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正如十九屆六中全會的《決議》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經過波瀾壯闊的偉大斗爭,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今天,中國人民……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chuàng)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fā)展的偉大歷史?!盵1]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中華民族“強起來”是靠斗爭闖出來的。
三、在新征程上堅持敢于斗爭的實踐要求
從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光輝歷史來看,堅持敢于斗爭從來不是抽象的哲學概念或宣傳口號,而是基于不同環(huán)境和條件下的斗爭意識、斗爭意志、斗爭本領、斗爭藝術的綜合集成、行動宣示和實踐自覺,因而當前著力“培養(yǎng)和保持頑強的斗爭精神、堅韌的斗爭意志、高超的斗爭本領”,就構成中國共產黨人斗爭精神的時代密碼和生動旋律。
(一)要強化斗爭觀念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所包含的矛盾的兩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爭,推動事物的發(fā)展與人類事業(yè)的進步。這是斗爭觀念產生的客觀基礎。斗爭觀念又是堅持敢于斗爭的前提基礎。觀念決定出路,沒有特定的人的觀念便沒有特定的人的行動,更無所謂特定的人的精神。中國共產黨在幼年時期,由于部分黨的領導者缺乏斗爭觀念,特別是在極其嚴峻革命形勢面前,主動回避甚至摒棄斗爭觀念,致使在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時顯得茫然被動、束手無策,教訓是非常慘痛的。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始終高揚斗爭意識,依據中國社會的復雜矛盾和主要任務,提出正確的革命路線、政策和策略,進而采取堅強有力的革命斗爭行動,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如今,受西方理性主義思潮的影響,一些同志長期沉湎于西方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抽象理論之中,不知不覺把現實生活的進步看成是理性設計的結果,看不到其中斗爭的本質,漠視斗爭的價值和意義。長此以往,導致斗爭觀念的淡化,對面臨的斗爭形勢的現實性、嚴峻性、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估計不足。有的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復雜斗爭中,以“開明紳士”自居,主張沒有底線的所謂“言論自由”;有的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不顧形勢任務變化,一味循規(guī)蹈矩,還美其名曰“依規(guī)辦事”;有的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把各種丑惡現象和不正之風,視為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故意眼開眼閉,當老好人、和事佬,甚至同流合污;有的在面對各種嚴峻挑戰(zhàn)時,不是積極想對策,不敢或不能展開有理有節(jié)的斗爭,而是拼命找理由……可見,斗爭觀念的存在與否是斗爭精神形成與存續(xù)的基礎,也是斗爭行動產生與成敗的前提條件,更是贏得無數勝利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
(二)要堅定斗爭意志
斗爭意志是堅持敢于斗爭的有機構成和內在顯現。堅定斗爭意志,是發(fā)揚敢于斗爭精神的基礎和保證。敢于并善于斗爭,是共產黨人的風骨、氣節(jié)、操守與膽魄。敢于斗爭投射到行動中就是一種意志品質的集中體現。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百折不撓、鍥而不舍、愈挫愈勇的斗爭意志乃是敢于斗爭精神最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長河的大浪淘沙最是無情,但也最為真切,最能檢驗出一個政黨的品質與能力。狹路相逢勇者勝,斗爭貴在勇敢和膽識。長時間的相對和平環(huán)境容易讓一些人淹沒了個性、磨損了棱角、缺少了血性;鮮花和掌聲容易讓一些人缺了鈣、骨頭軟?,F實中,有的人在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面前態(tài)度曖昧、立場動搖,對錯誤思潮退避三舍、不敢發(fā)聲、息事寧人;有的人在工作中,前怕狼后怕虎,回避矛盾,躲避困難,在各種風險挑戰(zhàn)面前、縮手縮腳、畏縮不前;有的人在“打虎拍蠅”的斗爭中不敢出手、不敢亮劍,面對各種歪風邪氣和不正之風總是怕這怕那、聽之任之,等等。這一切都是斗爭意志衰退的集中表現,任其放縱,必將貽害無窮,葬送大業(yè)。意志不是憑空產生,而是來源于我們的底氣、自信、膽略和信念。要斗爭就得有犧牲,斗爭意味著奉獻,一切與人民站在一起的斗爭,一切站在道義制高點上的斗爭,必將是正義的斗爭,也必將贏得斗爭的勝利。如今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工作上、在全面從嚴治黨上、在維護國家安全和核心利益上,我們就是要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zhàn),切實把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三)要升華斗爭藝術
“斗爭是一門藝術”,需要高超的智慧和謀略。堅持敢于斗爭絕不是逞強好勝、爭勇斗狠的草莽義氣,也不是盲目沖動、不講變通的魯莽之舉,而是在堅持原則、堅守信仰、堅定立場的基礎上因時而動、因勢而謀、因地而為的有效行動,以實現自己既定的目標。因此,要“合理選擇斗爭方式、把握斗爭火候,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歷史證明,是否能夠隨機應變、靈活機動,擇善而從,采取卓有成效、勝人一籌的斗爭藝術是檢驗一個政黨或政治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標準。我們黨在歷史上能夠正確判斷形勢、根據形勢任務的發(fā)展,采取以我為主、靈活多樣的斗爭政策和策略,以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贏得各項事業(yè)的不斷勝利。例如,長征途中,是毛澤東以團結多數的斗爭藝術促成了遵義會議的召開,結束了王明、博古“左”傾錯誤路線的領導。
斗爭要講究方法、策略和藝術,既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來招應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兩撥千斤,借力發(fā)力、借勢謀勢的“軟辦法”。有時在很多問題上可以紅臉但不要翻臉,可以示強但不要逞強,可以示弱但不要軟弱,學會斗而不破,在斗爭中爭取主動,贏得勝利。如今,面對不期而遇的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的有機統(tǒng)一,講方法、講策略、求實效,對內要有力有利有效,對外有理有利有節(ji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持戰(zhàn)略定力,堅定斗爭立場,牢牢把握正確斗爭方向,做到 “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為此,《決議》要求:“只要我們把握新的偉大斗爭的歷史特點,抓住和用好歷史機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凝聚起全黨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zhàn)?!盵1]
(四)要提高斗爭本領
敢于斗爭見擔當,善于斗爭顯本領。斗爭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行動,斗爭能不能取勝,最終要靠斗爭的本事來說話?,F實中,一些人市場規(guī)則懂得多,但斗爭法則知道得少;抓經濟的水平尚可以,斗爭經驗積累得少。當前,抵御重大風險、應對重大挑戰(zhàn)、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危機,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缺一不可。
斗爭精神、斗爭本領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他人賜予的,而是在后天火熱的斗爭實踐中歷練出來的,且轉化為奮斗的人生觀,融入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要提高斗爭本領,主要途徑有二:一是潛心學習,加強理論修養(yǎng)。只有“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斗爭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當前特別是要學懂弄、學深悟透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根基,以此不斷“提高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把握規(guī)律,不斷積累經驗、增長才干”。二是在新時代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加鋼淬火、千錘百煉,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增見識長才干。“要堅持在重大斗爭中磨礪,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勢嚴峻、情況復雜的時候,越能練膽魄、磨意志?!?/p>
歷史事實昭示我們,在重大風險面前,主動迎戰(zhàn)才有生路?!叭隧氃谑律夏?,方立得住?!秉h員干部多一點“熱鍋上螞蟻”的煎熬,就會多增進幾分“處變不驚”的鎮(zhèn)定、“庖丁解?!钡睦暇?多經歷幾回大事要事、急事難事的考驗,就會多收獲“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經驗。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真正鍛造成為烈火真金”[12]。具體說來,就是任何黨員干部在任何時候都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在斗爭中經受考驗、錘煉意志、提高本領,最終贏得勝利。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
[2]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03.
[3]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 立志做黨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的忠實傳人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yè).[N].人民日報,2021-03-02.
[5]曲青山.曲青山黨史論集:下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6]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7]習近平.在學習《胡錦濤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9-30.
[8]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qū)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4-14.
[10]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11]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 發(fā)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頑強奮斗[N].人民日報,2019-09-04.
Abstract:Adhering to the courage to struggle is one of the ten valuabl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with fundamental and long-term guiding significance summarized at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It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 of our Party,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reat spirit of party building,and an invincible powerful spiritual force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sistence on daring to struggle has a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rduous struggle 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nd face difficulties,the sacrifice and dedication to take the lead and bear the burden,the self-revolution in times of peace,and the selfless and fearless devotion to work.On the new historical journey,we should cherish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daring to struggle,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struggling,strengthen the idea of struggling,firm the will to struggle,improve the art of struggling,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ruggling,so as to provide strategic concentration and powerful spiritual motivation for realizing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and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CPC;dare to struggle
(責任編輯:邱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