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潔,付書璠,李 慧,朋湯義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8)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中藥在其生長過程中,生長環(huán)境對藥性的形成產(chǎn)生影響,中藥因此形成了特定的外形和特定的秉性以適應其生存。中醫(yī)學講求“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整體觀[1],人與天地同構,天地萬物形神相通,賦其形便存其氣,稟其氣便有其性,“有諸性必形諸外”,因此古人多運用取象比類的方法認識中藥,即從中藥的外形去推測中藥的功效[2],將藥材的外觀屬性與藥性、功效相聯(lián)系,以其形命名,并依質入藥。顏色屬于中藥的固有屬性,即“象”的一部分,古人在長期醫(yī)療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了一套以中藥之色推斷其歸經(jīng)、功效和應用的理論體系。
在五臟與五行相關理論中,中藥歸經(jīng)理論屬于象思維在中藥作用趨向性研究中的具體表達,一些具有不同顏色的中藥對于相應的臟腑具有不同的療效,如青黛色青入肝經(jīng)清肝熱解毒,丹參色赤入心經(jīng)可活血,大黃色黃入脾經(jīng)可瀉中焦之實火,白及色白入肺經(jīng)可補肺止咳,黑附片色黑入腎經(jīng)可溫腎陽[3]。中藥顏色為中藥的固有特性之一,中藥以形入形,結合中藥的五色,能更好地認識其對相應臟腑的作用機理。
中藥的五色與人體的五臟相對應,后世又多以中藥的色、味多方面結合作為中藥歸經(jīng)及療效的依據(jù)。
1.1.1 青色藥入肝經(jīng),可解諸肝疾 通過分析《中藥大辭典》所載的4773 種植物藥,發(fā)現(xiàn)綠(青)色藥物占比約26.7%,多入肝經(jīng)[4]。因草木生長之主色為青色,果實色青者未熟其味酸,五行中青色與酸味皆屬木,肝亦屬木,故青色中藥多入肝經(jīng)。該類中藥大多具有清肝、疏肝、平肝、保肝的功效。如薄荷疏肝行氣,青葙子清肝瀉火,青蒿清瀉肝膽實火,青皮疏肝破氣。
1.1.2 赤色藥入心經(jīng),療血分諸患 《中藥大辭典》所載植物藥中,紅色藥物占比約14.8%。赤色五行屬火,物受火氣,則其味多為苦,其氣變焦,凡藥色赤屬火多歸心經(jīng)。清·唐宗海《本草問答》曰:“或取象人身之血液,如藕汁、桃膠清瘀血,從血液治之也?!痹擃愔兴幋蠖嗑哂叙B(yǎng)血、活血或止血的功效。如紅棗、杞子補血,夜交藤養(yǎng)血安神,丹參、紅花活血,大血藤活血止痛,月季花活血調經(jīng),血竭止血,梔子涼血解毒。
1.1.3 黃色藥入脾經(jīng),多健脾消積 《中藥大辭典》所載植物藥中,黃色藥物占比約41.3%。脾藏意,屬土,為萬物之母,黃色在五行亦屬土,黃色中藥大多入脾經(jīng),該類中藥大多具有健脾、消積等功效。如甘草補脾益氣,橘皮理氣健脾,焦白術、太子參益氣健脾,焦麥芽健脾開胃。
1.1.4 白色藥入肺經(jīng),可化痰散結 《中藥大辭典》所載植物藥中,白色藥物占6.9%。肺藏魄,屬金,總攝一身元氣,白色在五行亦屬金,白色中藥大多可入肺經(jīng),善治肺部疾病,該類中藥大多具有化痰止咳、消腫(散結)排膿的功效。如桔梗宣肺祛痰,浙貝母清熱化痰止咳、解毒散結消癰,薏苡仁解毒散結,白芷消腫排膿。
1.1.5 黑色藥入腎經(jīng),可滋陰補腎《中藥大辭典》所載植物藥中,黑色藥物占比約10.3%。腎藏志,屬水,為天一之源,黑色在五行中亦屬水,黑色中藥大多可入腎經(jīng),該類中藥大多具有滋陰潤燥、補腎填精的功效。如制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生地滋陰養(yǎng)血,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阿膠補血滋陰、潤燥。
1.1.6 光澤藥入肝經(jīng),有明目之功 表面有光澤的中藥大多歸肝經(jīng),具有明目等功效。夜明砂是清肝明目的良藥、妙藥,三國·吳普《吳氏本草》曰:“立夏后陰干,治目冥,令人夜視有光。”青葙子、蟬蛻明目退翳,決明子、石決明、紫貝齒清肝明目。
同一中藥因顏色不同,其功效亦隨之改變。黑丑與白丑均為牽?;ǖ姆N子,二者均可峻下逐水,古人認為黑丑峻下之力強于白丑[5]。紅棗主要用于益氣生津、補脾和胃、養(yǎng)血安神等。將紅棗曬干、蒸透、煙熏,其藥性由平轉溫,其色由紅轉黑,滋補性更佳,除紅棗原有功效外,因其色黑入肝腎,亦可補益肝腎。檀香也因色澤分為兩種,李時珍《本草綱目》指出:“白檀辛溫,氣分之藥也,故能理衛(wèi)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藥也,故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p>
中藥顏色主要由其中所含有效成分決定,與此同時,中藥的采收期、產(chǎn)地、加工炮制手段、貯藏管理也會對其顏色產(chǎn)生影響。中藥的色澤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品質的優(yōu)劣、產(chǎn)地來源、加工炮制的程度、貯藏是否得當。通過討論中藥顏色的影響因素,可從側面驗證取象比類原理的正確性。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姜黃之所以顯黃色,乃因其根莖主要含橙黃色結晶性姜黃素;牛黃顯金黃色因其所含金黃色的膽紅素較多;黃柏、黃連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黃色的小檗堿,故其色鮮黃為佳品;黃色的結晶體蒽醌類衍生物為大黃主要有效成分,故大黃色黃為佳;丹參因主要含有紅色的菲醌類衍生物而呈紅色;朱砂主要成分為紅色硫化汞,故其色鮮紅;紅花在開花初期、中期、后期,由于無色新紅花苷、黃色紅花苷、紅色醌式紅花苷含量依次增多,故花冠由淡黃色至深黃色最終變?yōu)榧t色;紫草以紫紅色為佳,因其中主要成分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為紫紅色[7]。
李杲曾言:“凡諸草木昆蟲,產(chǎn)之有地,根葉花實,采之有時,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性味不全?!敝兴幍牟墒諔谧罴巡墒掌?,取其色、質、形為最佳狀態(tài)以收良效。金銀花擇由青轉黃時的花蕾為佳;連翹以霜降后由青色轉為土黃色即將開裂的果實為佳;青桑葉色青質軟、葉薄,霜桑葉色黃綠或淺黃棕,霜降之后采收,雖青桑葉顏色較鮮艷,品相較好,但古今醫(yī)家一致認為桑葉以老而經(jīng)霜者為上品,欲其氣之全、力之厚也。
《備急千金要方》謂:“古之醫(yī)者……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币蛑兴幃a(chǎn)地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不同,因此療效也有所差異。如枸杞,寧夏枸杞色澤紅潤,而新疆枸杞鮮時為紅色,后轉為暗紅色[8];地黃以河南產(chǎn)為上,質地柔軟、黑褐色并有光澤;川紅花顏色鮮艷,香味較濃。
炒制使中藥材色澤加深,蜜炙后變黃。生地加黃酒九蒸九曬,直至內外漆黑發(fā)亮為佳;白芍與赤芍均為毛茛科植物,白芍經(jīng)凈制后需置沸水中煮后并除去外皮,而赤芍不去皮,因此白芍色白光滑,赤芍色棕褐且粗糙;蜜炙甘草后甘草由鮮黃變?yōu)槔宵S色;法半夏為半夏用生石灰、甘草汁炮制,則由白色變?yōu)辄S色。加工或炮制方法不當會影響中藥飲片的品質,如黃芩黃色鮮明,采收后應蒸干水分再貯藏,否則易因氧化而使顏色變綠。
貯藏方法不當或貯藏時間過長均會造成藥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降低,顏色也隨之改變。含脂肪較多的種仁類藥材如麥芽、桃仁,當儲存環(huán)境溫度及濕度較高時,會造成藥材走油,色澤加深;五味子、枸杞變質后顏色變黑;紅花、菊花、金銀花等花類藥材所含色素性質不穩(wěn)定,經(jīng)日光照射后色素分解易褪色;空氣中所含氧和臭氧可使牡丹皮、大黃、黃精因氧化而顏色加深;當歸受潮后變黑;半夏不同程度的受潮,可變?yōu)榉奂t色,灰色甚至黑色[9]。中藥有一定的保質期,貯存時間過長其藥效會降低,少數(shù)中藥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放置后刺激性物質減少,在傳統(tǒng)用藥經(jīng)驗中有“六陳”之說。
當前藥典中關于中藥材及中藥飲片性狀中有關顏色的描述比較主觀,如黃色、黃綠色、黃棕色等定性指標較為模糊,數(shù)據(jù)化和標準化的衡量標準尚未建立完善。因此,在實際辨色過程中仍存在較大的困難,亟需引入一種能夠準確量化中藥外觀色澤的技術,實現(xiàn)中藥外觀色澤的客觀化表達,進行中藥質量評價、炮制火候以及炮制終點的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