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媛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民族醫(yī)院,廣西 南寧)
俯臥位機械通氣是指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時,將患者置于俯臥位,其可以改善頑固性嚴重低氧血癥的氧合。目前認為俯臥位通氣的指征為氧合指數<200mmHg(1mmHg=0.133kPa)、Murray評 分>2.5分、FiO2>60%、肺毛細血管嵌頓壓<18mmHg[1]。俯臥位可以增加患者功能殘氣量、改變膈肌的運動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肺依賴區(qū)的通氣/血流比、減少縱隔和心臟對肺的壓迫、改變胸壁的順應從而改善氧合[2]?;颊吒┡P通氣時間尚未定,俯臥位通氣復張肺泡具有時間依賴性,因此建議長時間俯臥位通氣,建議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早期患者俯臥位通氣時間16-20h/d[3]。Mancebo等研究發(fā)現(xiàn),較早開始進行俯臥位通氣,并且每天保持適當的通氣時間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因此,本文就俯臥位機械通氣患者護理安全研究進展展開綜述。
患者實施俯臥位前應全面評估,明確俯臥位通氣治療的禁忌癥和并發(fā)癥。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顱內高壓、脊柱損傷、鎖肋骨骨折、面部骨折、過于肥胖等的患者,建議不要采用俯臥位通氣[4]。一般使用大劑量升壓藥來維持血壓,血壓不穩(wěn)定者暫不予俯臥位通氣。評估患者皮膚及營養(yǎng)狀況,是否有破損、水腫等,哪些部位容易破損,為加強保護做準備。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詳細說明這項治療的具體方法和實際作用,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不適反應,使患者能夠心中有數,避免恐慌,獲得患者的理解配合治療。對患者的鎮(zhèn)靜水平進行評估,Ramsay≥5分,是否需要加強鎮(zhèn)靜、肌松等[5]。
患者在進行俯臥位通氣前除了評估影響患者安全因素外,還要做好管道管理工作,加強心理護理。在俯臥位時,長時間使用鎮(zhèn)靜藥可增加胃殘余量;所以要對胃殘余量加強監(jiān)測,根據實際情況對腸內營養(yǎng)速度進行調整;體位翻轉前0.5-1.0h暫停腸內營養(yǎng),翻轉前檢測胃殘余量,抽空胃內殘余量,避免在翻動過程中因反流導致誤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6]。對于煩躁不配合的病人應加強鎮(zhèn)靜,俯臥位機械通氣前靜脈注射咪達唑侖注射液2-3mg,后予0.03-0.2mg/(kg·h)維持,或給予羅維庫溴銨首劑0.6mg/kg靜脈注射肌松,后予5-10μg/(kg·min)維持,使患者俯臥位期間保持鎮(zhèn)靜、肌松狀態(tài),降低氧耗,減少ICU不良刺激,使患者感到更加舒適[7]。備好保護患者受壓部位工具,通常選用有比較柔軟舒適啫哩墊保護受壓部位,使用美皮康保護易破或已破皮膚。
患者進行俯臥位時,需要5個人共同協(xié)助完成,1號位于患者頭側,呼吸治療師負責對人工氣道及患者的頭部進行固定;2號、3號位于監(jiān)護儀側,以腹部為分界,2號負責維護患者該側腹部以上導管,3號負責維護患者該側腹部以下導管;4號、5號位于監(jiān)護儀對側,責任分別與2號、3號相同,4號必須為責任護士,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統(tǒng)一指揮。責任醫(yī)生對患者血流動力學適宜俯臥位的情況再次確認,確定各工作人員到位、職責明確,由責任護士發(fā)號施令。檢查各導管、監(jiān)測導線有無牽拉,無牽拉再將患者朝向對側90°正側,責任護士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并匯報給醫(yī)生,當觀察到HR、ABP波動在20%范圍內時,撕去患者胸前電極片,在患者背后粘貼新的電極片,連接ECG,肩部放置2個啫喱墊,髖部墊上1個,然后將患者調整至俯臥位,調整肩部及髖部啫喱墊,使患者體位舒適,呼吸治療師輔助患者將頭部置于OKL墊上,并偏向一側,受壓側皮膚外敷美皮康,避免眼球受壓,查看人工氣道刻度,觀察呼吸機參數及SpO2,在人工氣道通暢的前提下進行1次肺復張;兩側工作人員隨時負責整理導管及監(jiān)測導線的位置,進行及時的整理,2號和4號工作人員協(xié)助患者將雙臂移至頭部兩側,手心朝下,避免造成脫臼等不必要的損傷,雙下肢下方墊上啫喱墊,避免膝部和足尖部位受壓,通過適當調整來避免男性患者陰囊及女性患者乳房受壓。俯臥位前雙眼涂抹金霉素軟膏[8]。俯臥位通氣對患者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影響較小,病情較輕患者由仰臥位轉變?yōu)楦┡P位有可能出現(xiàn)血壓下降、心律失?;蜓躏柡投认陆档?,一般持續(xù)較短時間即可緩解,但病情較重的患者在此過程中可能導致血流動力學波動較大,而需要心肺復蘇,工作人員要在治療前做好應急準備和必要的防范措施[9]。為了使治療效果滿意,提高患者舒適度,可以采取適當的肢體約束,做好監(jiān)測和相關護理工作。
患者實施俯臥位通氣時,受體位引流作用影響,呼吸道分泌物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所以定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確保呼吸道通暢是非常有必要的。據Mounier等9年2409例大樣本報道,體位改變時,機械通氣相關肺炎的發(fā)生率并未降低,生存率沒有改變,但能增加住院病人的生存時間。具體的措施為俯臥位期間實施高頻振動排痰8h/次,每次20min,左右側肺部交替放置充氣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使用密閉式吸痰管,根據實際需要可以遵醫(yī)囑采取體位引流,4-6h監(jiān)測人工氣道氣囊壓力1次。每班定期檢查患者氣管導管及引流管的刻度并記錄,聽診患者兩肺的呼吸音是否對稱等情況并記錄,防止氣管導管移位導致單側肺通氣形成肺氣壓;密切觀察患者引流管的引流情況,并標注管道刻度,若患者引流液突然變少,謹慎引流管是否打折、堵管、脫出,做好管道脫落應急預案。肺復張過程中,需要監(jiān)測患者循環(huán)氧合變化情況,當出現(xiàn)如下情況則終止RM:①動脈收縮壓降低到90mmHg或較基礎值下降30mmHg;②心率增加到140次/min,或較復張前增加20次/min;③心律失常,血壓下降;④脈搏氧飽和度降低至90%或較復張前降低幅度>5%[10]?;颊吒┡P期間也要加強患者營養(yǎng)支持,施腸內營養(yǎng)一般速度20ml/h,每4h檢查一次胃殘留量,若胃殘留量>150ml,應暫停腸內營養(yǎng)可改靜脈營養(yǎng),預防嘔吐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不良情況發(fā)生。俯臥位會使患者身體前部受壓較大,可能對皮膚造成損傷,應4h調整一次體位,并且由于俯臥位使面部位置較低,面部可能會由于重力作用出現(xiàn)水腫,為了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可以將患者頭部墊起15°-30°;為了使患者各關節(jié)保持舒適,可在患者各關節(jié)處放置啫哩墊,并定時幫助患者進行適當的活動,使關節(jié)保持功能位,同時使肌肉保持活力[11]。注意觀察患者末梢血運及皮溫,防止血栓形成,每1-2h更換受壓器官(男性陰囊,女性乳房)的部位,預防器官缺血壞死。俯臥位期間要時刻關注患者的鎮(zhèn)靜狀態(tài),根據不同狀態(tài)適當調整鎮(zhèn)靜藥劑用量,慎重使用間斷喚醒。嚴格掌握終止俯臥位通氣指證:(1)俯臥位通氣4h后指脈氧未改善;(2)心臟驟停;(3)嚴重的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4)可疑的氣管導管移位;(5)惡性心律失常;(6)恢復仰臥位后PaO2/FiO2:>150mmHg(PEEP<10cmH2O)[12]。
一般來說,俯臥位通氣的安全性較高,但仍有上述影響患者安全的因素。雖然發(fā)生上述嚴重意外事件的可能性較低,但是意外事件的影響很大,一旦發(fā)生,將造成嚴重后果,所以在護理時要格外重視。Messerole等建議在俯臥位通氣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比如評估患者可能存在的禁忌證,制定詳細實施步驟等,將意外發(fā)生率降到最低[13]。俯臥位機械通氣已成為ARDS、頑固性低氧血癥、常規(guī)呼吸機治療無效時被廣泛接受的肺保護治療策略,俯臥位通氣的護理安全因素可成為護理研究重要因素[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