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
摘 要:小學時期是孩子開始逐漸獨立探索世界的啟蒙時期,玩游戲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探索,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秩序。因此,在面對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的語文知識時,教師將游戲滲透到課堂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同時還能夠讓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關鍵詞:寓教于樂;游戲課堂;小學教育;語文教育;課堂改革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拼音、漢字和閱讀理解。雖然知識結構比較簡單,但由于內容相對枯燥乏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要注意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該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fā),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游戲內容,并將游戲滲透到課堂當中,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玩鬧中學習,在游戲中體會語文的魅力。本文結合實際情況,深入分析了游戲教學的內涵以及重要性,并總結了如何在語文課堂實施有效的游戲教學方法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一、小學語文游戲教學的內涵
所謂游戲教學,指的是教師結合學生特點和語文教學目標及內容,策劃出相關的游戲,通過游戲將知識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從而達到愉悅課堂氛圍,提高學生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目的。游戲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同時可以輔助學生加深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語文學習星期,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今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游戲教學”的必要性
1. 有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在學習壓力如此緊張的時代,通過游戲教學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緩解壓力。玩游戲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學階段,正是孩子愛動愛鬧的時候,這一階段無論是體能還是學習,對他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1]。為了讓孩子為未來的學習打下一個夯實的基礎,小學的學習壓力嚴重的縮短了他們的玩樂時間,從而導致他們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和孤僻,在集體環(huán)境中無法適從。通過在教學中融入游戲內容,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讓學生感受到集體榮譽和集體合作精神,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
2. 游戲教學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傳統(tǒng)的“一言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是被動聽課,不僅學習興趣低,而且學習效果也十分的差,往往都是教師滔滔不絕的在舞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無精打采的聽課,面對教師的提問,也往往用“嗯”,“是”來回復,課上氛圍差,教師教學沒有新意,學生聽課不夠專注,而采用游戲教學,可以更讓學生有參與感。學生想要做好游戲,首先就要掌握相關知識,這就會讓他們的學習熱情高漲,另外,通過游戲教師可以更直接的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的輔導和補充。通過游戲掌握語文知識,不僅能夠讓課堂更加的輕松,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體會到語文的魅力。
3. 游戲教學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游戲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會不斷的創(chuàng)造,并且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身的思維和智慧,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因此,教師通過游戲教學,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游戲與教學結合,符合小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同時也積極響應了新課改寓教于樂的號召。
三、游戲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實施策略
1. 將教學內容充分融合到游戲當中
教師要知道,開展“游戲教學”的重點不是游戲,而是教學,因此在設計游戲的時候,教師要將內容充分融合到游戲當中,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趣味性,導致舍本逐末。如果讓學生沉迷游戲,而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完成教學內容,那這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在設計游戲時,教師除了在結合學生特點和興趣愛好外,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充分考慮教學任務和目標,這樣才能夠確保游戲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意義[2]。例如在學習漢語拼音時,由于現(xiàn)在都是雙語教學,在學習漢語拼音時,學生很容易將拼音與英文字母的發(fā)音記混,導致拼寫困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拼音兒歌的方式幫助學生記憶。如教學生唱《拼音歌》,根據(jù)兒歌搭配動作幫助學生加深印象。當學生熟練掌握后,教師可以利用“看一看,練一練游戲,訓練學生區(qū)分生母韻母,或者通過“聽一聽,找一找”游戲,來訓練學生對拼音的掌握能力。在面對字母“ǖ”的特殊變法教育時,可以通過兒歌“j,q,x,小淘氣,見到魚眼就挖去?!眮磉M行教學,幫助學生記憶。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充分調動手、眼能力,可以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鍛煉他們的反應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
2. 利用競技類游戲鍛煉學生的身心健康
對于小學生來說,心理抗壓能力還處于啟蒙階段,在小學運動會上,經常會看到有些小學生因為游戲失敗而嚎啕大哭,這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辦法正確看待“成功”和“失敗”。所以教師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添加一些競技因素,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例如在學習了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的漢字后,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卡片的方式,將漢字分開,然后打亂順序,讓學生兩兩一組進行PK,一個小朋友出一個牌,另外一個小朋友如果可以成功組字,則視為將這張牌“吃掉”,兩人依次出牌,最后看哪一個小朋友拼成的漢字多,即為勝利。這個游戲不僅能夠考察學生對漢字的掌握程度,還考察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識字能力。當小朋友成功后,另一個小朋友要給予祝福,而成功的小朋友也應該給予失敗的小朋友鼓勵和支持,讓他不要氣餒。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成功”和“失敗”從而慢慢磨煉意志,增強心理抗壓能力,從而健康成長。
四、結語
總之,游戲話教學不僅能夠讓課堂充滿趣味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的語文知識轉變成為有趣的游戲,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同時在游戲的過程中增進友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小學語文本身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通過游戲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玩鬧中學習,在玩鬧中探索,在玩鬧中成長,從而養(yǎng)成活潑開朗健康的性格,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萬姿.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氛圍的營造[J]. 甘肅教育,2019(2):105.
[2] 吳帥. 小學語文教學中活用游戲教學法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價值[J]. 參花,2021(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