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霖
科舉制始于隋朝,在唐朝發(fā)展日趨完備。對古代文人來說,能夠改變命運的科舉考試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高考”。當時,考生們在“高考”考場上寫出來的詩叫作“省試詩”。受制于主題和環(huán)境,在決定前程的科舉考場上產(chǎn)生佳作的情況并不多。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也有大神可以寫出“滿分作文”。
唐玄宗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祖詠曾經(jīng)參加省試,那次考試的詩題是“終南望余雪”。按照規(guī)定,省試詩必須要寫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祖詠只寫了“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四句便交卷了。
考官當場震驚,問祖詠怎么回事。誰知他直接回了一句“意盡”,這在當時簡直是將前途當兒戲。后來,主考官讀了祖詠的詩作,細細品味之下,發(fā)現(xiàn)這首詩從側(cè)面入手,不但表現(xiàn)了雪后天氣明亮,透明度增加的實情,而且展現(xiàn)了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實在感受,可以說寫出了殘雪的精髓。最終,祖詠憑借著這首格式不太規(guī)范,卻韻味悠長的詩被破格錄取,榮登進士。
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被后世譽為“大歷十才子之冠”的錢起參加了進士科考試。那屆考試的詩題是“湘靈鼓瑟”,摘自《楚辭·遠游》中的詩句“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錢起揮筆寫就了《省試湘靈鼓瑟》,其結(jié)尾兩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描寫了曲終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幾峰青山的場景,畫面極其省凈明麗,給讀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廣闊空間,堪稱“千古絕唱”。此詩一出,震驚詩壇,錢起最終一舉高中,且憑借著這首詩奠定了自己在大歷年間詩壇的地位。
唐德宗貞元三年(公元787年),16歲的白居易前往京城參加科考,在他應(yīng)試的習(xí)作中有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詩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正是當今人們從小便耳熟能詳?shù)脑娋?。當時,白居易帶著這首詩去拜訪京城名士顧況。
起初,顧況見白居易年輕,便拿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币馑际窃诰┏遣缓没祜埑?。但顧況讀了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后大為贊賞,說:“道得個語,居亦易矣?!币馑际悄軐懗鲞@樣的詩,想在京城站穩(wěn)腳跟也不是難事呀!可惜的是,雖然這首名作名揚千古,但白居易在那屆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與他一起落榜的還有時年19歲的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