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倩
每個班都有那么一些優(yōu)秀的孩子,他們讓老師省心省力,被老師表揚,被同學羨慕。
學生小陳考試幾乎次次滿分。學習習慣超好,甚至同學之間的相處也拿捏得恰到好處,第一次住校,另一個孩子始終不能適應,而她不僅自己十分獨立,還安慰室友:“不要哭了,哭也沒有用。堅持堅持,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當年,我就是這么過來的!”你能想象這是一個八歲孩子說的話?不僅如此,課下她經常找我們聊天,甚至會聊工資待遇,聊公辦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區(qū)別,聊買獎品的資金從何而來……最讓我意外的是,她會觀察老師是否有時間,若沒有時間,就安安靜靜地把其他同學拉走。
通過和家長的溝通我了解到,孩子從幼兒園時期就住校,一直這么懂事、獨立!
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找我:“老師,我的腳好痛,影響走路了!”我停下筆仔細察看她的腳,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外傷和紅腫。扭傷?撞到了?還是被踩了?我一一詢問,都沒有!那為什么疼呢?我再仔細觀察,然而,課下的她蹦蹦跳跳,一切正常!咦,這是怎么回事?
學生小鄧,之前是一個令人操心的孩子,這學期他進步很大。課堂上,他少了調皮,多了一份認真;課間,他少了瘋鬧,多了一份安靜。甚至在期末評優(yōu)時,居然被同學們提名“創(chuàng)新學子”了!看到他的進步和改變,我很欣慰。誰知,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了他一個特殊的小動作,就是在回答問題或說話前,總會不停地搖頭晃腦,喃喃自語,看起來似乎“不那么正?!?!說實話,第一次看到他這樣,我嚇了一跳。他這是怎么了?
學生小劉,在一年級時就早早成為“創(chuàng)新學子”,兩年來,從沒有額外為她操過心,學習、習慣、行為,無一不是佼佼者;與同學相處友好,有很多好朋友??墒牵恢獜哪奶炱?,我發(fā)現(xiàn)她對同學的態(tài)度變了,很容易因為一些小問題跟同學產生矛盾。怎么會這樣呢?
聽,這幾個孩子,分明正在發(fā)出“求救信號”??!
小陳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家離學校也比較遠,以至于從幼兒園開始就住校,就在適應離家的生活!小陳的“無病呻吟”,其實是想跟我們說:我很累,我也會想家,也會想媽媽,也想得到爸爸媽媽的溫柔和寵愛。
小鄧的家長非常嚴格。有一次為了鼓勵他的進步,我請小鄧拍一個題目講解視頻給大家當小老師,可得到的反饋是,孩子因為沒有拍好被爸爸打了一頓。而因此我也了解到,小鄧的父母對孩子缺少信心,總認為他不夠優(yōu)秀,對他極少有認可與肯定。小鄧無時無刻不在自言自語,嘟嘟囔囔,原來是在不斷練習我們想要的“正確答案”,生怕自己說錯話,做錯事。他是在告訴我們:他想得到我們的認可與肯定。
小劉這學期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搬了家,住了校,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姐姐。從來都是家里父母重心的她,第一次離開了家,當了“老大”,相應的,爸爸媽媽對她的關注也或多或少有所減少。小劉對同學的不友好,恰好呈現(xiàn)出她渴求更多關注的心理!
原來,有些“優(yōu)秀的”“聽話的”“乖”的孩子,貌似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去關心,但殊不知,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因為自身的優(yōu)秀掩蓋住些許“反?!钡男袨?,掩蓋住他們內心真實的需求,而這些行為,就是他們向我們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當讀懂了這些信號,我首先與他們的家長一一溝通。接著,對于小陳和小劉,在學校我給予她們更多關注,常與她們聊天,在生活上也更關心。對于小鄧,課上我為他提供更多展示機會,并通過表揚讓他增加自信,課下我也時常鼓勵他……
讀懂孩子們的“求救信號”,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尤其是找到他們被掩蓋的小小傷口,走進孩子內心,才能真正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