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波
南宋行在臨安城,吃穿住行,是讓時人羨煞的向往。僅一個吃,豫、魯、徽、湘、蘇、川、粵、閩,肴匯八方;僅一個酒,官庫釀制的二十幾種美酒佳釀,也難一一說透。本文單說茶水。
外來客肯定想到的是進(jìn)茶肆茶樓,且慢,路邊的攤鋪照樣能讓你喝個痛快。先說夏天的飲料,時稱“涼水”,要想稍帶過一點小酒癮,有雪泡的椰子酒、梅花酒、梅子酒、荔枝酒、檇李酒、紅果酒,這些酒大多鮮果發(fā)酵釀制,也有浸泡。
譬如梅子酒、梅花酒,就是經(jīng)三個月泡制,汁水浸出,清酸可口,久飲不醉。這些酒不列入官家專賣,估計酒精度要比現(xiàn)在的啤酒低。當(dāng)然,店家經(jīng)營也上心,冬天冰雪儲藏有方,果酒出甏售賣,又趕上暑日,叫賣伴了鼓樂,熱鬧喧天。尤其賣梅花酒,還得雇人在店堂奏唱《梅花引》的曲牌。
不喝酒的,有冰鎮(zhèn)的鹿梨水、鹵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荔枝膏水、芥辣麻飲、白醪水、綠豆水等等,任你挑選,隨喝隨續(xù)。另有雪泡縮皮飲一類,一聽就是為婦人美容健膚備下的。那時絕沒有添加劑說法,身怯的,也可放膽喝去。不能喝冰鎮(zhèn)冷飲的女人也不用擔(dān)心,香薷飲、五苓大順散、紫蘇飲,都是對婦科有益的中草藥飲品,熱得舒心。
要是不想進(jìn)茶肆,但又想喝杯現(xiàn)泡的白茶、綠茶的,街上也有。《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五說到臨安府的總轄破案,就是坐在羊壩頭的茶肆,看賣熱茶水的小廝,提了棉絮罩的保溫大茶壺,持兩只銀杯在街頭兜售。
突然,他見一客官,衣著鮮亮,像是巨商。這客官吆喝一聲買熱水,用了雙手去取銀杯。總轄看出破綻,說:“我在此,你還這么大膽!”那客官聞之,低頭服罪。為啥?別人喝水都一只手接杯,此人兩手捧杯。按總轄的說法,他是在估量銀杯尺寸,說不定哪日他帶了假杯,將真銀杯換了。說這一段,也看出臨安城賣熱水,一講究衛(wèi)生,二講究器皿的豪華。
這些茶水,都是給沒有閑情長坐茶肆的行者備下的,即喝即走,不耽誤行路。要是茶肆,看那門外,往往支了架,放了各色奇松異柏、乖巧盆景?;镉嬤€托了茶盤,敲打響器,呼著喊著,招攬行人。
想泡一壺好茶,慢慢品啜,那縱深的店堂,也會讓你生出靜心雅意:茶桌上擺設(shè)了桃荷菊梅四時鮮花,四壁掛的是朝野仕宦名人字畫。一年四季,茶葉各有不同,近的有徑山、龍井、顧渚紫筍,遠(yuǎn)的有建安龍鳳、團(tuán)茶、餅茶。
要是冬月來到茶肆,一壺?zé)釤岬钠邔毨薏?,或者馓子蔥茶、鹽豉湯,那是發(fā)汗祛寒的首推。有關(guān)擂茶,湖南、廣西現(xiàn)在還有:茶葉、芝麻、炒豆、干姜等七種,在臼中用檑木搗成粉末,滾水沖泡。汪曾祺先生曾說到南宋臨安城吃擂茶,一天要吃去三十六丈木頭。其實,汪老是將臨安城內(nèi)舂米的檑也算上了。這一段文字,就在周密的《癸辛雜識》上。
一般的茶肆,閑人坐得多,也有“官家下直”的人,即街上值班公干的官家人,喝茶聊天,公私兼顧。聚會的也有,譬如“諸行”“工賣”“伎人”的定期小聚。這時候,琴棋書畫,七十二行,因人而異,也分出好幾等來。
只有花茶坊,君子是少去的,因為這類茶肆總以賣笑的妓人招攬見長。市西坊的南潘茶樓、俞七郎茶坊,保佑坊的北朱骷髏茶坊,太平坊的郭四郎茶坊,買賣人好去,“多有吵鬧”,也不是“君子駐足之地”。
君子去哪喝茶?那就是一些以探討技藝的去處,譬如黃尖嘴蹴球茶館。“蹴球”,是比“蹴鞠”說得更市井一點,類似踢足球,也像眼下的踢毽子,講究技巧。黃尖嘴是茶肆的主人,估計也是一個侃球的行家。這一種茶肆,蹴球愛好者一坐就是半晌。
臨安城中這樣的主題茶肆還有,譬如中瓦內(nèi)王媽媽家的“一窟鬼茶坊”,也是“士大夫期朋約友會聚之處”?!翱吖怼?,類似后來的杭州人說“入魔窟”,這話要說開去,又打不住了。簡單說,即對某事癡迷得無法自拔。這要是坐在一起喝茶,一天半日是走不開了。
所以,南宋臨安對茶肆的一個說法:“人情茶坊,本非以茶湯為正?!币f明的是,這一種享受,一般人都消費得起。南宋《西湖老人繁勝錄》說:臨安城中,一個短衫壯漢,花三十八個銅錢,點一盤白切豬肉往往吃不光,得索取荷葉打包回家。肉類便宜如此,何況茶水乎?
上好的茶水也有,一般人就消費不起了。每當(dāng)早春二月,福建的新茶“北苑試新”順江來了,“北苑”指的是鳳凰山皇城,一聽,這茶就是皇室達(dá)貴們才“試新”得起。
看這茶葉的包裝,外面“藉以青箬”,其次“護(hù)以黃羅軟盝(lū)”。“青箬”是什么?即干燥收潮的箬竹葉,“軟盝”是黃竹篾編織成的軟篾盒。直到民國后期,江干茶行中,錢塘江上游來的茶葉,都這包裝:一只黃竹篾編成的筐或籮,十幾層干箬竹,內(nèi)里是油紙裹了黃紙的茶葉。
“北苑試新”就不是油紙裹黃紙了,是“黃羅軟盝”,也就是軟盝的外面,還裹上幾層“黃羅”(錦緞),再用朱漆匣裝上。這種豪氣的包裝,幾乎是現(xiàn)代包裝的先聲。好在清明一過,臨安附近的茶葉上市,“北苑試新”就沒什么大的優(yōu)勢了。
竹篾編的筐、盒,杭州人通稱“盝兒”,小如婦人的飾盒,大如書僮肩挑的書箱,竹篾工藝相當(dāng)精細(xì)?!氨J”通“簏”,從宋明的話本小說看,南宋以后,“簏兒”已經(jīng)不單單指竹篾做的盒子了。后來老杭州人好說“簏兒”,大致是說某人的腦子“空盒”一樣。當(dāng)然,這是茶水以外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