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勤風
(玉林師范學院東校區(qū) 廣西·玉林 537000)
就中國的目前形式來看,要想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教育扶貧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胺鲐毾确鲋?,治貧先治愚”,所以做好貧困學生的教育資助工作是做好教育扶貧中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實現(xiàn)長效、徹底脫貧的重要方法。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黨和國家倡導的是不放棄每一個個體的“精準扶貧”,實現(xiàn)全面脫貧。為響應國家號召,做好教育扶貧工作,幫助學生完成學業(yè),高校也在貫徹落實“精準資助育人”工作。而隨著“精準資助”這一助學理念和助學行動在高校扶貧工作中的深入推進,高校中的貧困大學生在順利完成學業(yè)方面有了更完善的政策支持。不過,高校在全面貫徹落實“精準資助”這一工作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解決好受資助學生數(shù)量多而資助經(jīng)費不足、貧困學生困難類型多樣而資助手段不同等問題是進一步推進高?!熬珳史鲐殻珳寿Y助”工作的首要矛盾。
學生資助工作不是簡單地資助學生的學費、生活費,而是要把資助與教育結合起來,實現(xiàn)育德樹人的高質量“教育扶貧”。要想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入學、圓滿畢業(yè),高校需要努力構建“全過程,全員化,全方位”的資助育人工作體系來保障學生的基本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
高校的“全過程”資助體系是指涵蓋大學生整個大學學習的過程,追蹤學生發(fā)展情況并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加以資助的幫扶體系。除此之外,高校還要不斷完善貧困學生的貧困認定制度以實現(xiàn)精準扶貧、精準資助。在“全過程”資助中,讓學生充分了解資助信息。而高校方面,要通過相應渠道來確切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在畢業(yè)季,輔導員要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簡歷指導,并且提供模擬面試來幫助貧困學生提升抗壓能力和溝通能力,幫助他們掌握面試技巧;對于需要外出求職的貧困學生,學??梢蕴峁┙煌ㄑa貼,幫助學生外出就業(yè)。
而在貧困學生群體中也有特殊群體,對于特殊群體的照顧,不僅保障了學生的基本發(fā)展,更體現(xiàn)了高校的人文關懷。此外,對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說,可能存在語言、文化背景不同所帶來的各種不便需要配備專門的輔導員。[2]
不同學生的幫扶訴求不同,部分貧困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較為艱苦、心理壓力較大,而作為該類學生的輔導員、班主任、學業(yè)導師等就要及時關心學生、關愛學生,要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為學生提供心理、學業(yè)乃至就業(yè)上的引導。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學生黨員與貧困學生的“一幫一”活動,對貧困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上帶來關心和幫助。
一般來說,高校都有著豐富的校友資源。所以在學生資助方面,高??梢岳眯S奄Y源,搭建一個校友面對面的平臺,邀請知名校友來校演講、現(xiàn)身說法,與同學們進行溝通、指導,用榜樣力量讓學生明白“自救自助、自主人生”的道理,通過資助不斷提升自己,發(fā)揮資助的內在的價值。同時,高??梢越M織學生走訪參觀校友企業(yè),還可以組織一些志愿服務,通過實踐全面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學生良好發(fā)展。[3]
在學生群體中,優(yōu)秀勵志的同學具有良好的引領作用。高??梢越M織一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子向同學們講述他們發(fā)憤圖強的勵志成長故事,激勵貧困學生在艱難困苦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
高校應該把握好獎學金對提高學生能力的作用,把專業(yè)課成績和第二課堂成績作為評選獎學金人選的重要因素,讓全體學生明確“勤奮好學、全方位提升自己才能得到獎勵和資金幫助”。為鼓勵學生勤奮好學、精益求精,幫助學生發(fā)展個人特色,全方位提升能力,還可以創(chuàng)建各個專項獎學金,比如科技創(chuàng)新、多語種學習、文藝體育發(fā)展等。
高校還應該根據(jù)資助工作的需要,在各個學年固定時間進行專題宣講活動,比如誠信問題、網(wǎng)貸風險問題。活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除宣講外還可以展開有關問題競賽?;顒舆M行方式可以采用線下線上相互輔助,幫助學生了解個人征信、金融常識等有關常識,呼吁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增強法律觀念,提高對風險的防范。[4]
高校在開展感恩教育活動時,其一,應該采取多種形式,可以組織接受資助的學生開展志愿服務、多種感恩專題活動,把感恩教育潛移默化到學生的思想中;其二,高校還能夠設立專項體制,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考核的一項標準,在進行評獎評優(yōu)時注重觀察感恩教育,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會感恩,飲水思源。
高校應該重點培育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此項培育工作中進行專項投資,幫助貧困生把握各項綜合實踐、國際交流等機會,加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開拓多種勤工儉學的方式,既能幫助學生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又能讓學生得到相應的薪資。
現(xiàn)如今,高校里負責資助工作的一般是學生處或學生就業(yè)指導中心,各個學院輔助工作,工作負責者一般是各院系輔導員。這樣的工作形式和流水線有一定的優(yōu)勢,就是這樣工作條理清晰,完成工作的效率會大大提高,但也是因為如此,會導致這種形勢下完成的工作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忘記資助工作的本質。此外,輔導員作為工作一線,在了解信息層面存在漏洞,單純根據(jù)提交上來的材料不能完全了解學生的情況,無法完成貧困資助工作。因此,可以從下列幾個層面鼓勵可以參與的力量加入工作中來。
可以通過三個方面動員校內工作力量積極投身這項工作:第一,高校領導人員應該意識到資助工作對高校的重大意義和重要影響,高校在機制方面要對資助工作的順利進行給予制度支持,比如,在工作進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工作內容進行隨時關注、調研、并且實施相應的措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第二,高校各下屬單位在自己負責的工作領域要給資助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支持,例如,招生辦要對生源地的貧困生信息進行核實調查和對接工作,財務處可以對學生的資金情況進行匯總,為工作給予數(shù)據(jù)支持,負責后勤工作的部門可以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調查了解并對其遇到的問題給予幫助和解決,各個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提升資助工作進行的效率。第三,各學院理應對進行資助工作的團隊提供人才支持和信息支持,創(chuàng)立貧困生溝通制度,鼓勵在校老師在各個教學領域對貧困生給予特殊照拂和大力支持。各層工作力量統(tǒng)籌協(xié)調,幫助資助工作圓滿完成。
資助工作不僅需要校內工作力量積極參與,還需要高校對生源地的工作力量進行統(tǒng)籌和規(guī)劃,協(xié)調好兩地關系,為資助工作注入強有力的社會力量:其一,高校要從生源地政府部門獲得貧困生的有關信息,為給學生提供準確資助給予信息保證;其二,聯(lián)系生源地政府對學生家庭給予社會支持和資金支持;其三,協(xié)調學校所在地的工作力量對學生進行精準幫扶,在高校設立獎助學金,鼓勵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與校方之間進行良好合作,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yè)和就業(yè)。
學生和老師是否互相信任彼此、保持溝通,師生的良好關系會對獎勵幫助工作產(chǎn)生重要影響。此外,負責資助工作的組織還應該專門建立與學生的溝通機制,便于導員和貧困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有利于深入了解該生的切實情況和心理問題,個別學生會因為自身的條件和家庭背景從而產(chǎn)生心理陰影,這需要導員密切關注并幫助其走出困境。不僅如此,還應該與學生監(jiān)護人時常溝通,了解學生動態(tài)、家庭經(jīng)濟情況。保持老師與學生、家庭與高校之間的良好互動,有利于大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使他們可以立足于實際再仰望星空,確立自身目標,用良好的心態(tài)、健康的精神面貌投身于日常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