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怡,蔣軍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城市人民醫(yī)院 國醫(yī)館,新疆 塔城 834700)
九針源于《黃帝內經》,《內經》中較為詳細地論述了九針的名稱、形狀、功用、主治以及刺法等方面內容,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九針理論體系[1]。“新九針”是師懷堂教授在《內經》所載的古九針的基礎上,結合數十年的臨床經驗,經過反復的探索和實踐,研制而成。新九針療法的特點既注重每種針具的特異性,同時又強調發(fā)揮整體性的思想;既可擴大針灸治療疾病范圍,又可提高針灸療效[2]?,F將臨床應用中有一定代表性的臨床驗案論述如下。
張××,女,59歲,2016年11月21日因“反復咳嗽、氣喘,伴喉中哮鳴音10 a余,加重3 d”就診。病史:10 a前受涼后出現咳嗽、氣喘,自行于藥店購買感冒、止咳藥物(具體藥物不詳),服用7 d后,咳嗽癥狀緩解,仍覺氣喘不適,并伴有喉中哮鳴音,于當地醫(yī)院住院治療,行相關檢查后診斷為支氣管哮喘,經住院治療(具體診療方案不詳),癥狀好轉出院。近10 a每因天氣變化或受涼后,上述癥狀反復發(fā)作。3 d前因受涼后上述癥狀再次加重,活動后尤甚,無吸煙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刻下癥見:神志清,精神欠佳,咳嗽,氣喘,喉中痰鳴音,氣憋不能平臥,汗出,唇紫,納食差,夜寐欠安,二便調。查體:雙肺可聞及彌漫性哮鳴音,舌質暗,苔白,脈細數。中醫(yī)診斷:哮喘發(fā)作期(冷哮證);西醫(yī)診斷: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治療:①選取針具:毫針、鋒鉤針、火針。②取穴:大椎、肺俞、鳩尾、孔最、豐隆。③操作:用常規(guī)消毒方法進行醫(yī)者手部消毒、針具消毒。a.急性期:患者先俯臥位,取大椎、肺俞穴,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鋒鉤針鉤挑2下~3下;患者再取仰臥位,取中府、膻中、鳩尾穴,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鋒鉤針鉤挑2下~3下;然后再取孔最穴,用毫針刺入深部,反復提插捻轉,以患者氣憋癥狀緩解為度;最后取豐隆穴,輕提插小捻轉,留針30 min,留針期間每隔5 min行針1次。共治療7次,癥狀改善。凡癥狀反復發(fā)作,均采用此法,治療后癥狀可改善。b.緩解期:患者急性期癥狀改善后,于每年冬至、夏至時節(jié),取火針點刺大椎、肺俞。治療3 a后病情明顯好轉,至今未再復發(fā)。
按語: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fā)作的慢性疾病,以喘息、咳嗽、胸悶、呼氣性呼吸困難等為主要癥狀,多在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四大頑癥之一[3]。病程較長的哮喘患者,在對應的體部穴位處可形成脈絡瘀堵或皮下結節(jié),哮喘急性期選用鋒鉤針在大椎、肺俞、中府、膻中、鳩尾等體部穴位挑治,以起到刺脈絡、放瘀血的功能[4],脈絡通,則喘憋癥狀緩解;再選用毫針針刺孔最、豐隆穴;孔最為手太陰肺經的郄穴,郄穴為氣血深聚之處,深刺孔最穴可起行氣活血之效;配足陽明胃經的豐隆穴,以起化痰平喘之功。急性期癥狀緩解后,在疾病緩解期于每年冬至、夏至時節(jié),配合火針點刺大椎、肺俞等穴位,以達到益氣補肺之功效;通過緩解期火針療法的鞏固治療,減少了患者的發(fā)病頻率,可有效緩解患者癥狀。近年來通過新九針療法治療本病近百例,療效顯著,且不易反復發(fā)作。
楊×,女41歲,漢族,2019年5月7日因“胃脘部疼痛2 h”就診。病史:患者當日飲食不節(jié),因參加朋友聚會,除正餐外,又食入大量水果、零食及冷飲等寒涼之品后,自覺胃脘部疼痛,疼痛逐漸加重,胃脘部脹滿拒按,并伴嘔吐,嘔吐物為食物殘渣,嘔吐后胃脘部疼痛減輕?;颊咚赜蟹此帷⑽鸽渫床∈?,曾做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滔掳Y見:神志清,精神欠佳,呈痛苦面容,胃脘部疼痛、脹滿,自覺噯腐吞酸。查體:腹軟,上中腹部有壓痛,肝脾未觸及,右關脈大而有形,舌質淡,苔白膩。中醫(yī)診斷:胃痛(飲食傷胃型);西醫(yī)診斷:急性胃炎。治法:①選取針具:毫針、鋒鉤針。②取穴:至陽、鳩尾、中脘、建里、足三里、合谷。③操作:用常規(guī)消毒方法進行醫(yī)者手部消毒、針具消毒。治療先取鋒鉤針,在至陽、鳩尾穴處鉤挑2下~3下,患者即刻感覺胃部脹滿感得以緩解;又取毫針點刺中脘、建里穴,瀉法不留針;后取毫針針刺足三里、合谷穴,留針至癥狀緩解為度,留針期間每隔5 min行針1次,留針時間約50 min;起針后囑其回家以熱稀粥調養(yǎng)。次日來診,患者胃脘部疼痛癥狀好轉,自覺胃部仍有脹滿不適,較昨日減輕,取毫針針刺中脘、建里穴,瀉法不留針,后用毫針針刺足三里、合谷穴,留針20 min后起針,留針期間自覺腹中腸鳴較頻繁,起針后癥狀隨矢氣、大便出而愈。
按語:患者既往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病史,此次發(fā)病因飲食不節(jié)所至,以胃脘部疼痛為主,嘔吐后疼痛癥狀緩解,病在脾胃。至陽穴屬督脈,平膈俞穴,血會膈俞,有和暢血脈、宣通痹阻之功;鳩尾穴屬任脈,位于劍突下方,內有胃府,有和中降逆之效;鋒鉤針挑刺至陽、鳩尾穴可起和中降逆、宣痹止痛之效;能快速、有效地緩解急性疼痛。中脘、建里屬任脈,且中脘為胃經募穴,為治療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用毫針瀉法點刺,可起和胃降逆之功。最后取毫針針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合谷、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足三里,以起升清降濁、生發(fā)胃氣之效。鋒鉤針的刺脈絡作用,可有效地緩解疼痛等急性癥狀,再配合毫針刺法,可使經絡之氣得以疏通。運用新九針中不同針具的特殊作用,多種針具配合使用,可有效地緩解急性疼痛。
刁××,女,21歲,2019年3月11日因“痛經7 a,加重3個月”就診。病史:患者14歲月經初潮,每于月經來潮前1 d~2 d開始腹痛,疼痛劇烈時口服止痛藥可緩解,月經來潮后腹痛可隨之緩解,月經量偏多,色暗,有血塊,平均月經周期為28 d~30 d;曾多次于當地醫(yī)院就診,采用中醫(yī)、西醫(yī)等多種療法治療(具體治療方案不詳),癥狀可緩解,但易復發(fā)。3個月前因貪食冷飲,痛經癥狀加重??滔掳Y見:神志清,精神欠佳,痛苦面容,面色白,月經期將至,腹痛,得溫后疼痛稍減。查體:腹軟,小腹部有壓痛,無反跳痛,脈滑澀,舌質暗,苔薄白。中醫(yī)診斷:痛經(瘀血阻絡),西醫(yī)診斷:原發(fā)性痛經。治法:①選取針具:毫針、火針。②取穴:大椎、次髎、曲骨、五樞、合谷、地機、血海。③操作:a.急性期:先取毫針針刺大椎、次髎穴,強捻轉不留針;再取毫針針刺曲骨、五樞、合谷、地機穴,留針20 min,留針期間每5 min 行針1次;留針期間患者自覺疼痛緩解,起針后腹痛癥狀好轉,次日月經來潮。b.緩解期:于農歷每月的月初及月中,取火針點刺大椎、次髎、血海穴,每穴點3下~5下。連續(xù)治療6個月經周期,病愈。
按語:痛經是指經期或行經前后,出現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腰骶部疼痛,甚則劇痛難忍。本病患者為青年女性,自月經初潮時開始痛經,多由沖任氣血失調、胞宮經血受阻所致。大椎屬督脈,與手足三陽經相交通,被稱為諸陽之會,總督一身陽氣;次髎穴為膀胱經穴位,膀胱又與腎互為表里,次髎穴可調沖任之經氣、暢通胞宮之氣血;用毫針強刺激大椎、次髎穴,可激發(fā)人體陽氣而暖胞宮,以起到助陽活血、調理沖任、溫經止痛之功效。曲骨屬任脈穴,為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會,有調經止痛之效;五樞屬足少陽膽經之穴,可調經固帶、理氣止痛;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有宣通氣血之功;地機屬足太陰脾經郄穴,陰經郄穴多可治療血癥,是臨床治療痛經的要穴[5]?!端貑枴ぐ苏衩髡摗诽岢隽恕胺泊讨?,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以及“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的治法;在農歷的月初及月中,取火針點刺大椎、次髎、血海穴,運用月相盈虧的時間點進行治療,可起到溫陽補益、活血祛瘀的效果。痛經的急性期治療,中西醫(yī)都有很好的療效,但完全治愈都很困難;在新九針療法的臨床應用中,除急性期的治療外,在緩解期采用火針點刺大椎、次髎、血海,療效顯著,且不易復發(fā)。
筆者通過列舉新九針療法應用于哮喘、胃脘痛、痛經3個臨床驗案,根據疾病的不同時期,選擇不同針具及針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充分體現了新九針創(chuàng)始人師懷堂教授提出的“辨證施針,針分主輔,合理配伍,系統治療”的施針原則[6]。新九針的應用,不僅能發(fā)揮不同針具的特異性治療作用,又能充分體現不同針具相結合的整體性治療作用。所謂特異性治療作用,是在疾病的不同時期,根據不同針具的特殊治療作用,選用不同針具進行治療,充分體現了每種針具自身獨特的針刺方法與治療范圍。所謂整體性治療作用,是指在疾病的不同時期,運用不同針具的同時,還要結合不同的針刺方法進行操作,既體現了經絡理論的整體性,又是對各種新九針針具和針法的有機結合。通過多年的臨床應用,新九針療法在治療多種疾病中療效顯著,本文列舉了3種常見疾病的新九針治療,望能給新九針療法的臨床應用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