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英
【摘要】? ?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視頻類資源進入生物課堂。在初中生物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貼近學生興趣特點,設計和使用微課類視頻資源,引領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生物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 ? 初中生物? ? 微課視頻? ? 資源? ? 設計
生物作為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一門核心學科。不僅需要學生有效理解一些基本概念,更要從推動學生長遠性發(fā)展的角度,指引學生更好地學會科學的實驗方法,具備科學探究精神,同時使學生在科學認知、生命觀念、責任意識等方面收到有效的啟發(fā)和熏陶。如何更好地落實這一目標,推動學生學習探究,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思考的重點。
一、初中生物微課資源課堂運用的優(yōu)勢分析
微課視頻就是在教學落實中涵蓋核心內(nèi)容的一些課例片段,微課視頻資源囊括了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素材、練習測試、教學點評等。對于推動學生主題理解,引領學生學習探究具有重要作用。
1.1微課視頻的應用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重點知識缺乏辨識意識,對于一些微觀知識也不能主動探究和理解。還有一些學生對于生物學習僅僅依靠文字記憶,這樣會極大的削弱學生學習的熱情。微課視頻的出現(xiàn),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指引學生解讀知識重點,同時將一些微觀內(nèi)容通過生動趣味的方式呈現(xiàn),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的興趣。微課視頻的運用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微課作為一種微縮型的學習資源,雖然時長較短,但是也包含了完整的教學設計,從主題引出到核心內(nèi)容講解,再到學習互動、主題總結等都能有序呈現(xiàn)??梢哉f,微課制作的每一幀每一秒都包含多元知識。在初中生物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微課的設計要能夠兼顧科學性、直觀性、豐富性的多元特點,引領學生科學記憶知識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2微課視頻應用指引學生掌握科研方法
在初中生物微課設計的過程中,除了結合課本知識為學生設計一些微課資源之外,教師還可以有效穿插一些生物實驗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步驟,學會科學記錄實驗結果。同時,對于實驗中一些重點問題,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更好地探究和思索,通過微課,教師要指引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探究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對照法是非常常用的一類經(jīng)典方法。在種子的萌發(fā)實驗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一實驗,為學生呈現(xiàn)微課視頻。同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實驗中為什么要設置對照,對照組的設置有哪些意義?對照組設置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為什么不能用礦泉水來設計對照組?在讓學生掌握實驗方法的同時,對于對照實驗實施的原則、參考對象選取的方法、限制條件等加深理解。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進行多組平行實驗,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值計算的生物學意義,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科學思維,推動學生探究嘗試具有重要意義。
1.3借助微課視頻對學生實施科學美育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深度推進,當前初高中生物的銜接性越來越強。從初中階段開始,教師就要立足學生長遠性發(fā)展對其實施科學美育,喚醒學生心底對生物的熱愛,同時為學生高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初中生物微課視頻資源呈現(xiàn)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精選一些優(yōu)質案例,引領學生從多個角度廣泛審美,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熱愛。例如,在微課視頻引入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態(tài),使學生更好地認知生物多元性,激發(fā)學生生命探索欲望。生物研究過程中,種子的萌發(fā),精密而細致的光合作用,人類遺傳的精準信息傳遞,還有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多元知識,都很好的體現(xiàn)了生物的成長美、結構美、規(guī)律美、協(xié)作美等多元形態(tài)。另外,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還會接觸大量優(yōu)秀科學家,他們在科學探索過程中求真務實的精神追求,反復嘗試的嚴謹精神,都是激勵學生珍愛生命,積極向上的重要資源。依托生物微課資源的設計,教師要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更好地達成美育作用,推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二、初中生物微課資源設計策略分析
隨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深度推進,微課資源與課堂教學已經(jīng)形成了互為輔助的新模態(tài),二者并重。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引導,又要依托微課指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生物學習興趣。
2.1精選素材資源指引學生自主學習
微課視頻資源制作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引領學生用于課前自主學習,為課堂高效教學奠定堅實基礎。在初中生物微課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精選一些案例模型,通過立體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同時賦予巧妙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科學思考。如葉片這一結構外形有何特點,在整個光合反應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反應前后有何變化等。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以及生動直觀的模型展示,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對于核心知識的認知欲望,讓學生在微課觀看的過程中更好地抓住重點,有效思考,指引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以植物體的結構層次這節(jié)課的教學為例,在微視頻錄制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植物的六大器官,為學生展示綠色開花植物的圖片,同時讓學生對植物的器官有效認知。引導學生試著分析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作用。如根莖葉三個器官與植物的營養(yǎng)相關,根主要吸收無機鹽和水分,莖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等物質,而葉片主要進行光合作用?;?、果實、種子三大器官則是植物繁殖后代的重要生殖器官。通過微課設計,使學生更好地認識植物的各個器官是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體,同時使學生具備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學習觀念,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2.2圍繞重點為學生指點迷津融會貫通
在初中生物微課資源設計落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選擇一些重點知識,并巧妙設計,幫助學生順利突破不易理解的內(nèi)容。通過微課解析的方式,幫助學生指點迷津,推動學生高效學習、生動理解、直觀記憶,將所學知識可以更好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以綠色植物與生物圈水循環(huán)這部分知識為例,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抓住綠色植物自身特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微課資源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可以圍繞水為什么會進入植物頂端而展開。水往低處流,但是為何水又會進入植物頂端?進而引出水分對綠色植物的重要作用,并通過動畫的方式向學生解析水進入植物體的有效途徑。其中還可以穿插植物根系吸水的特點,根毛吸水原理和吸水途徑等相關知識,結合思維導圖和動畫視頻同步展示的方式,推動學生對植物吸水原理有效理解。接著結合植物形態(tài)特點,再延伸到莖的結構,葉片的結構和功能,最后引出重點,以蒸騰作用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植物體內(nèi)的水循環(huán)。在這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作物種植的過程,思考為什么會有“燒苗”現(xiàn)象出現(xiàn),引出植物失水的相關問題,供學生自主思考。圍繞重點知識為學生有效串聯(lián)核心知識,并預留一定的思索空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指點迷津,使學生對于新課程學習充滿興趣。
2.3生動解析幫助學生突破認知誤區(qū)
在初中生物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單純從文字層面來解讀,很多學生常常將課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生活語言,進行靈活記憶,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獲得突破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同時,在學生語言轉化的過程中,極易產(chǎn)生一些認知誤區(qū),導致學生在綜合應用的過程中頻頻出錯。結合學生的一些認知誤區(qū),教師就可以巧妙錄制微課,幫助學生更好地撥開云霧,思辨分析。
以人體的呼吸這部分的內(nèi)容為例,這是七年級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同時,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對于呼吸非常熟悉,所以對這部分知識并不重視,進而出現(xiàn)了很多認知誤區(qū)。誤區(qū)一:學生認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定非常高,甚至大于氧氣含量。在提到呼吸作用時,學生很容易簡單的概括為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故而學生認為我們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定很高,氧氣的含量則會大大減少。其實這一觀點有失公允。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的方式,為學生有效呈現(xiàn)空氣中的氣體成分百分比和呼出氣體中氣體成分的百分比(見圖1),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吸入氣體與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占比有所變化,但是氧氣含量依然大于二氧化碳含量。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綜合性問題有很大幫助。
誤區(qū)二:氣體交換的部位就在肺泡。提及呼吸作用時,很多學生認為氣體交換的部位就是肺泡。其實在真正的呼吸作用發(fā)生過程中,肺泡起到的是一個暫時存儲氣體的功能。在肺泡中的氣體既有氧氣,也有二氧化碳,它是一種混合氣體,而氣體交換的發(fā)生是在肺泡和血液之間。借助二者之間的氣體分壓差,推動氧氣由分壓較高的肺泡擴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則由分壓較高的血液擴散到肺泡中,進而實現(xiàn)氣體交換。所以在這類問題選擇的過程中,學生必須明確肺泡和血液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要簡單認為,肺泡內(nèi)就能夠發(fā)生氣體交換。
2.4結合實驗推動學生獨立探究
在初中生物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在實驗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領學生更好的明確實驗步驟,掌握實驗操作的有效方法。因此,對于很多課內(nèi)實驗,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引導的方式,先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接著再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嘗試實踐操作,這樣可以提升實驗效果,幫助學生鮮活記憶。另外,還有很多實驗,可以讓學生在家庭環(huán)境中有效完成,如種子萌發(fā)的實驗、測定種子發(fā)芽率的實驗、生態(tài)瓶制作等實驗,都可以讓學生在家庭中獨立完成。針對這部分實驗,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引導的方式為學生講解相應的原理、器材、步驟、方法等,同時教會學生實驗記錄的有效方法,讓學生獨立探究實驗操作的過程,并讓學生結合實驗數(shù)據(jù)有效分析得出科學的實驗結論,這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究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結束語
總之,初中生物微課視頻資源的設計是一個繁瑣而細致的工作,教師要有效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微課更好地帶動學生的認知興趣,同時,微課資源的設計要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全面理解而服務,因而對于各類資源都要有所涉及,同時要捕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一些重難點問題,以此為基礎更好地推動學生靈活掌握。
參? 考? 文? 獻
[1] 付智軍.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微課視頻設計與制作策略[J]. 輕松學電腦, 2019(01):229-229.
[2] 魏學斌.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視頻資源的策略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0, No.165(12):47-47.
[3] 鄭創(chuàng)華. 讓”小視頻”發(fā)揮”大作用”——例談初中生物教學中微課的優(yōu)化運用[J]. 新課程導學, 2020, No.481(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