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鹿泉區(qū)寺家莊小學 王彩霞
現代教育評價強調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評價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六大目標之一,在課改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展現了獨特的魅力。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越來越趨于多元化。近年來,教育部又提出了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評價更上一個層次。所以,我校在“小學多元教育主題與德育、語文、藝術課程整合的研究”這一課題中,我們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主要是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和學生心理特點實施的。
學校為每名學生建立了“成長檔案袋”,用以匯集顯示學生持續(xù)進步信息的表現、作品、評價結果以及其他相關記錄和資料。評價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老師通過對學生成長檔案材料的分析,幫助學生發(fā)現優(yōu)點、找到不足、建立自信,更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實現最優(yōu)化發(fā)展。
1.評價方法多樣化,讓每個孩子都精彩。
我們在檔案評價上著力于過程性評價,針對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使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力求讓評價更真實有效,更能觸及學生的心靈,產生深遠的影響。
多樣化的評價方法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到了實處,把學生引向了最佳發(fā)展的軌道,為學生快速成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2.評價內容具體化,讓每個孩子都進步。
有實驗證明,指令越是明確具體,執(zhí)行者完成的質量就越高,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說,評價的內容一定要具體、明晰,讓學生明明白白地知道目標是什么、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
另外,針對學生自身發(fā)展水平的不平衡,對每個學生評價的內容也略有不同,根據家長的要求及孩子的特點給予特別關注,實施個性評價。
評價內容的具體化,把一個相對籠統的內容分解細化成若干個具體的要求,使評價內容從宏觀走向了細微,從空洞走向了具體。只有當學生心中有了方向、知道怎么做時,才能在成長的路上闊步前行,評價的作用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3.評價主體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成功。
實施評價,應注意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充分發(fā)揮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的功能。在我校的學生成長檔案評價中,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
每個學生的成長檔案袋中,每月都有一份評價過程圖,包括四項內容,分別是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每個板塊都以文字敘述的形式呈現,每周填寫一次,月末完成當月的評價圖。
這樣全方位立體式評價,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通過他人的評價,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樹立上進的信心;另一方面評價主體多元化對被評價者起到了監(jiān)督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習慣,也給了學生向上、向前的動力。
在以往的評價模式中,評價主體往往是教師,而學生則處于被評價的地位。現在我們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不僅是教師,還可以是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在我們的“七色花自主管理評價”中,學生成為評價主體,需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
1.七色花學生自主管理內容——七色板塊。
七色花寓意為七彩童年,學生的表現被劃分為七大板塊:紅色板塊——學習,橙色板塊——衛(wèi)生,黃色板塊——紀律,綠色板塊——文明,青色板塊——兩操,藍色板塊——家庭,紫色板塊——榜樣。
每一種顏色都代表著不同的德育內涵。紅色板塊: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橙色板塊:從我做起,搞好班級衛(wèi)生,搞好個人衛(wèi)生;黃色板塊:嚴以律己,遵守校紀校規(guī),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綠色板塊:自我約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禮儀修養(yǎng);青色板塊:陽光少年應該積極參與陽光體育活動;藍色板塊: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形成家校合力;紫色板塊:樹立榜樣,引領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
2.七色花學生自主管理評價實施細則。
班級事務劃分為七大項,每大項設一個總負責人。每一大項又分若干小項,每一小項也對應一名學生負責人,監(jiān)督同學們更好地完成此項事務。每天完成的可記1 分,否則不得分。
此外還有加分項。學校舉行的各類比賽中的優(yōu)秀學生,班級小測中的優(yōu)秀生和進步生,主動撿起校園內的垃圾,主動關心幫助同學,拾金不昧等等,都可以獲得加分。班主任可根據學生實際表現確定是否予以表揚。每月一匯總,按規(guī)定分值進行班幣與校幣的發(fā)放。每月發(fā)給學生一張七色花自我評價表,進行反思,方便下月改進。
每學期末,各班根據學生獲得校幣數量評選出學校最高級別的榮譽——“七色花風采少年”,為其頒發(fā)紀念勛章和獎品。
七色花的評價方法不只是對一個結果的靜態(tài)獎勵,而是對整個教育過程的動態(tài)激勵。同時將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思想道德、行為操守等表現用獲得七色花的形式反映出來,引導學生把行為與習慣有效地結合起來,把道德習慣轉化為自主行為。
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核心是管理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在班主任老師的整體調控、正確引導、幫助和鼓勵下,充分發(fā)揮學生和班干部的作用實施自主管理,這對學生自我認識的提高,自尊心的形成,自覺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和自我奮發(fā)精神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更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及終身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評價,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其目的在于激勵進步、促進發(fā)展。成長檔案評價和七色花評價,把對結果的關注轉移到了過程上,讓評價的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活潑、真實、有效,讓更多的孩子從中真正認識了自己,激發(fā)了前行的熱情,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了屬于自己的生命活力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