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來縣雙語學校
可以說,我是一名資深的國培參訓教師。從國培計劃(2011)——中西部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到2012 年的河北省小學數(shù)學骨干教師培訓;從國培計劃(2013)——骨干教師高端研修項目,到2014年、2018 年河北省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研修項目,我都是幸運的參與者。令人驕傲的是,每次培訓我都保持著“優(yōu)秀學員”的榮譽,錄制的“國培,我想對你說……”微視頻在展播中還獲得了優(yōu)秀獎。國培路上一路走來,我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從普通的參訓教師、研修組長、班長到國培計劃培訓的組織者。
10 年逝去,我雖然沒有成為“名師”,但是,我努力行走在學做“明師”的路上。于我而言,國培是一場盛大的浸潤式研修,如果說上半場我用來學習沉淀,那下半場我就用來成長修行。
一路走來,與優(yōu)秀的人同行,與名師對話,與同仁一起進步,留下了國培研修路上難以忘卻的記憶。
歷次培訓,最觸及內心的還是“國培計劃(2018)”——河北省鄉(xiāng)村中小學教師工作坊研修項目線下活動。開班第一天,是潘曉林老師的師德修養(yǎng)課“今天,我們怎么做教師”。
她問我們“師德究竟是什么?”。是啊,師德究竟是什么呢?我們時時處處都在提師德師風,因為“德”乃教育之魂。世上的兩個職業(yè)與“德”緊密聯(lián)系,一為“醫(yī)德”,一為“師德”,前者治病救人,后者教書育人,都是最為神圣的職業(yè)??蓭煹戮烤怪^何?還真沒深入想過。有時候感覺它是一種精神,有時候感覺它是一條紅線。在研討活動的時候,潘老師說:
師德不是冰冷的制度,是我們活生生的日子;
師德不僅是為了學生,也是為教師自己有尊嚴健康地活著;
師德不是一時的感動,是長久的植根與喚醒。
這該是最接地氣的解讀吧。這樣的解讀中有“人”,有我們的苦樂甘甜,有我們對教育寄予的美好期盼……
從教23 年,曾經(jīng)為了守護生病的學生,我夜不能寐;為了備戰(zhàn)集體比賽,我?guī)Р允卦趯W生身邊;為了促進學生和同事的點滴進步,加班加點成為我的常態(tài)。最嚴重的一次是在連續(xù)聽新教師講課30 多節(jié)后,我的腰椎間盤因突出而“罷工”了。我也糾結過,夜深人靜時我會問自己:如此執(zhí)著值得嗎?你的付出有人懂嗎?而聽潘老師課的那一天,我恍然,執(zhí)教生涯的每一天我過的是自己的日子,孩子們用最純真的歲月陪我慢慢變老,我還有什么可糾結的呢?于是我思考的問題也一下子簡單起來——明天,我該怎么做老師?我的老師和學生需要什么?我能給他們什么?
培訓活動結束后,帶著滿滿的收獲,我開啟了新的工作:整理一二年級6 個班學困生的成績,查找孩子們的問題在哪里?我們老師的問題在哪里?反思我的教務管理,我的問題在哪里?幾天的時間里,我和孩子們、老師們、家長們盡情聊著每個孩子、每個分數(shù)和分數(shù)背后的故事,深深感受到生活如此美好,工作如此充實!
我是幸福的,于千萬人之中,遇見國培路上的許許多多的同行者;于千萬年之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國培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