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瑤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評價方案》),為評價各級黨委、政府履行教育職責、學校辦學、教師工作、學生表現(xiàn)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評價對教育發(fā)展方向有著極大的影響,對實際教育工作有明顯的導向作用。長期以來,唯分數(shù)、唯升學率論成敗的教育評價觀念和做法,對基礎教育傷害極大。中央也一直在推動教育評價機制改革,此次推出的《評價方案》更全面、更明確,是一份有里程碑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必將對我國教育在新時代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
欣喜之余,也不免有些隱隱的擔心。因為,文件是一回事,執(zhí)行又是一回事。中央的精神在各級被貫徹落實——特別是在末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賴于各級黨委、政府,教育管理部門,各所學校,所有家長,以及全社會的努力。
筆者朋友的孩子正上小學,課表上有道德與法治、勞動等課程安排,但常被班主任任教的課占用,甚至體育課在臨近期末時也會被占用。前不久,中央剛下發(fā)了加強勞動教育的文件,其中明確規(guī)定不得占用勞動教育的課時,但到了基層,很多學校、老師并不拿這個當事兒。原因何在?
歸根結底,是因為“勞動課”之類的科目沒有被納入升學考試科目,或者所占分值較低。家長、社會在這方面的訴求也不強烈。因而,學??己私處煛⒔處熆己藢W生時,也就“淡化”了被考核者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
學校、教師的操作傾向反映著上級機構的操作傾向。上級機構在考核學校、教師的辦學質量、工作質量時,最易于操作的就是把分數(shù)擺出來排一下名,直截了當,一目了然。這種方式評出的結果,被考核者也沒什么異議。盡管上級三令五申不允許搞學習成績排名,但在評先評優(yōu)時握有考評權的人仍然會看重這個排名。因此,排名永遠都或明或暗地存在著。
要扭轉這種局面,真正把中央精神落到實處,關鍵在于轉變觀念——要建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學校辦得好壞,不是看這所學校有多少名學生考入了重點大學,而要看這所學校走出的學生品行如何、視野和胸懷如何、核心素養(yǎng)如何。
誠然,有些東西是不好量化考核的,比如德行狀況,但只要有正確的觀念,就一定能找出可操作的辦法。我記得在上中學時,班里投票選舉生活委員,高票當選的肯定都不負重望,既有辦法、又有責任心。學生互評,這不就是一種可信度較高的評價學生表現(xiàn)的辦法嗎?同樣的道理,教師的師德怎么樣、教學質量怎么樣,也可以由學生、家長來參與評價,增加可信度。
轉變觀念非朝夕之功,特別是家長、社會衡量學校和教師時,眼光也首先盯在教學成績上,進而重點盯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因此,我們要加大對樹立正確教育政績觀的宣傳力度,引導家長、社會以樹德成效論成敗,給學校、教師立德樹人營造良好的大“氣候”。
德為智基,以德量才、由德看品(辦學品質),這是我們贏得教育未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