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眼科醫(yī)院(455000)馬楠 王敏
目前,臨床治療年齡相關性白內障以手術為主,其預后與圍術期護理密切相關。有研究指出,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圍術期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依從性,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促進視力恢復[1]。本研究選取我院124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手術患者,探究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124例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手術患者(2017年9月~2019年2月),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各62例。對照組女30例,男32例,年齡53~85歲,平均年齡(71.84±6.29)歲;觀察組女33例,男29例,年齡52~87歲,平均年齡(72.26±6.57)歲。本次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給予常規(guī)對癥護理,包括基礎護理、飲食指導、入院宣教等。
1.2.2 觀察組 給予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①術前。從患者的角度出發(fā),評估其對手術的接受程度,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方式及治療優(yōu)勢,并邀請同疾病手術成功患者現(xiàn)身說法,以緩解其思想負擔,消除顧慮,增強治療信心;重視患者全身情況(尤其存在合并癥的老年患者),對其自理能力、危險因素等進行評估,對于特殊情況,及時與床位醫(yī)生溝通;若患者血糖、血壓控制不理想,及時與醫(yī)師聯(lián)系,病情穩(wěn)定后再行手術。②術中。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檢測,并及時疏導不良情緒。③術后。a.嚴密觀察眼部恢復情況及是否發(fā)生出血、劇烈疼痛、異常分泌物等,發(fā)生異常及時通知醫(yī)師。b.指導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忌刺激、辛辣食物;盡量避免大聲咳嗽、大聲談笑及過度彎腰、低頭等動作。c.定期與患者交流,做好健康指導,并指導患者保持平和、放松心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1.3 觀察指標 ①干預前后以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兩組抑郁、焦慮情緒,評分越高,抑郁、焦慮越嚴重。②對比兩組術后1個月視力恢復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24.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DS、SAS評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SDS評分(42.59±2.87)、SAS評分(40.35±4.03)均較對照組的(50.32±3.62)、(49.38±4.58)低,差異顯著(P<0.05)。
2.2 視力恢復情況 術后1個月觀察組視力0.5~1.2的有47例(75.81%)高于對照組的35例(56.45%),而視力0.1~0.4的病例有15例(24.19%)少于對照組的23例(37.10%),觀察組視力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手術為臨床治療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最主要手段,圍術期護理效果與預后具有直接關系[2]。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由于對疾病、手術相關醫(yī)學知識缺乏認知,且手術麻醉方式多為局麻,患者處于清醒狀態(tài),易產(chǎn)生恐懼、緊張等心理,降低術中配合度。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將心理護理貫穿整個圍手術期,通過加強護患溝通,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改善其負性心理。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表明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中,可緩解負性情緒。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以護理診斷為依據(jù),給予患者全面的定時、定量、定質的??谱o理,避免護理操作的盲目性、隨意性,并從感覺、認識、態(tài)度、情緒、行為等方面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及術后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個月觀察組視力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中,可促進術后視力恢復。
總之,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中,可緩解負性情緒,促進術后視力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