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地》是具有雙重文化經歷的美國作家賽珍珠的代表作之一,老秦作為書中的一個次要人物,在學術界中未能得到研究者的充分重視。在作品中,老秦不僅是一個勤懇樸實、忠誠善良的農民,還是主人公王龍的半身,他不僅是王龍最親密的朋友,最忠誠的仆人,他還象征著他與土地的聯結。作為象征著土地的符號,“忠誠”是老秦的核心,他忠誠于王龍,也忠誠于土地,在這一層面上,老秦的形象具有獨特的意義,而對其的解讀,有助于進一步了解作品中的土地情結。
關鍵詞:老秦;《大地》;土地情結;符號
作者簡介:何袁祺(1997-),女,漢,湖南株洲人,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33--03
一、引言
1931年,美國作家賽珍珠出版她的代表作《大地》(The Good Earth),1932年憑借講述中國農民故事,《大地》獲得普利策小說獎,并在1938年獲得美國歷史上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因描寫中國而獲此殊榮的西方作家?!洞蟮亍凡粌H贏得了學術界的承認,也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根據出版商約翰·戴公司的估計,《大地》的眾多版本和重印本累計起來超過了二百萬冊?!洞蟮亍窌充N的影響是顯著的?!?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和中國人在西方世界里面己經形成了一些相對固定的形象,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話。無論是明恩溥筆下的停滯和缺乏生機活力的中國鄉(xiāng)村社會,還是傅滿洲系列小說中陰沉、惡貫滿盈并最終被繩之以法的傅滿洲,所有這些連同美國媒介中奇異、不可理喻的種種中國風俗和中國人的特性,,使中國人在西方世界美國成為了一個不可理喻的邪惡“他者”形象[王東. 跨文化視域中的“鄉(xiāng)土中國”——賽珍珠《大地》再思考[D].成都:四川大學,2006.,61-62.]?!钡洞蟮亍吩谝欢ǔ潭壬细淖兞水敃r的美國人對于中國的固有陰暗印象,它的暢銷很明顯對于中國的“自白澄清”是有利的。
而這種情況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結果,其中有“異國情調”的影響,有時代背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大地》滿足了讀者對于“相似性”的要求,即書中體現的土地情結?!爸袊鴤鹘y(tǒng)文化的歷史表明,這種執(zhí)著的愛是以人作為載體、世代承襲的文化現象,它反映了中國農民這個群體的同感心愿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它在潛移默化中滲入了華夏子孫的深層意識與心理結構之中[2]?!钡粌H僅是中國農民,其實全世界人民對于土地的熱愛都是相似的。也正是在這份“相似性”的基礎上,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切實的活生生的人。而人與土地的關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以往的研究中,王龍、妻子阿蘭、王龍的父親、兒子王虎、孫子王源都有詳細的人物分析,且學者在討論土地情結時也多將目光放在主要人物王龍等人身上,老秦,作為王龍的鄰居以及后來的管家,在研究中只是作為一個點綴一筆帶過。但筆者認為,僅僅根據老秦在作品中頻繁的出現次數,他便不應該被忽視,可以說,老秦絕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在作品中他才是那個離土地最近的人。
二、作為王龍半身存在的老秦
小說的主人公是王龍,一個農民。故事以他娶了黃家大戶中的廚房女傭阿蘭為開頭,描寫了他歷經旱災、洪澇、饑荒、革命、遠離家鄉(xiāng)南下打工等種種苦難,憑借自己的勤勞苦干與老天爺給的好運氣發(fā)家致富的故事。故事的表面上,老秦是王龍可以交易白蔥籽與豬腿肉的鄰居,是值得信任的管家與朋友,是勤懇耕地的農民,但在更深層次上,老秦是王龍的半身,他象征著王龍的良心,他監(jiān)督王龍,輔助王龍,同時,他還象征著王龍與土地的緊密聯結。
老秦第一次出現,是在王龍準備去黃家接自己未來的妻子阿蘭的途中,因王龍對大家大戶的恐慌出現。當時王龍想著希望有個人陪著自己以緩解害怕情緒,他提到了自己的父親,叔叔和老秦。在王龍的視角中,鄰居老秦是作為與父親叔叔這樣的親人并列出現的,其重要性已有所暗示。
第二次現身,是在王龍的成親酒席上,這里有一處對老秦的正面描寫:“這人姓秦,是個身材矮小沉靜的人,除了萬不得已總不愿開口講話[3]”。這一處描寫同阿蘭的刻畫有著驚人的重合:“除了生活中非說不可的話以外,她從不講話”“她像一個忠誠的、沉默寡言的女仆(27)”。老秦在之后也的確成為了王龍忠誠不二的仆人。阿蘭在作品中象征著“地母”,她沉默無言,踏實肯干,默默地讓自己的乳汁流進了耕種的土地里。阿蘭與老秦的相似似乎暗示著老秦與大地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不僅僅是作為農民身份,還是作為其他身份的。當然,在另一層意義上,老秦的沉默與阿蘭不同,阿蘭的沉默象征著千百年來被壓迫著的“中國古老大地上婦女生存的一種普遍樣態(tài)[4]”。老秦的沉默則是因為他不需要說話,作為王龍的半身,而不是獨立的人,他不需要有太多想法。
但老秦并不是一開始就作為王龍的半身出現。他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就像任何一個普通的自耕農一樣,他還有屬于自己的地。直到那年旱災。這次旱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這次災難,老秦徹底脫離了塵世的羈絆,王龍得到了足以東山再起的財寶。在旱災面前,老秦為了自己的妻兒,搶了王龍家里的豆子。他是所有搶了王龍家糧食的人中唯一一個想道歉的。因為這份愧疚和心里的良善,在王龍準備南下逃荒時老秦給了他自己用來保命的紅豆(往南邊走這個想法也是受了老秦的啟發(fā))。在南下打工糊口這段時日,王龍遠離了自己的土地,同時也沒有提及老秦一次,就像老秦同土地一起遠離了王龍。而等到王龍攜著金銀回到家鄉(xiāng),老秦再次出現了。這時候,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僅有土地。王龍?zhí)岢鲆I老秦的地,他答應了,并且“很高興這么做”。在賽珍珠的筆下,農民應當是把自己土地當做生命看待,哪怕是死亡也不能讓自己賣地,正如王龍所做??墒窃趯ν觚堄芯让鞯那闆r下,老秦把地賣了。在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留下后代是一件大事,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可老秦之后卻再未娶妻,也沒有留下一兒半女。這不奇怪,因為這時候的老秦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存在了,他“屬于”王龍,作為王龍的半身而存在。作者為他安排好了一切:無妻無兒,沒有親戚和土地,孤零零一人,沒有了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任何牽掛。在后文這點體現得更為明顯,凡是在文中反復出現有一定戲份的角色,無不為自己的私利斗爭搶奪。就連處處為王龍著想的阿蘭,對于珠寶也有著女人的天性——為了兩顆珍珠她第一次反抗了自己的丈夫。只有老秦,自那次旱災過后,他仿若成為了王龍的影子,不再有自己的欲望和私利,或者說,他王龍的良心,是對大地的渴望,除去對王龍的“忠誠”,他別無所求。
三、作為土地符號的老秦
老秦象征著王龍與土地的聯結。在被雇為管家后,老秦被王龍安排管理雇工與土地?!八茉敢飧苫睿龡l斯理地從早干到晚,從不講話,如果有什么事要說,他的聲音也很低,但他最喜歡的還是什么事都沒有,這樣他就用不著說話。他一小時又一小時地不停地鋤地,早晨或晚上,他把水或人糞尿挑到地里倒進菜畦(142-143)?!蓖觚埐挥迷俨傩牡乩锏氖?,因為那些偷懶的貪吃的雇工老秦全都會一一匯報給王龍,這是一種絕對的信任。因為老秦就是那個最勤勞忠心,最為王龍著想的忠仆和朋友,是王龍的分身,永遠不用擔心背叛。沉默與忠誠是老秦貫穿全文的最顯著的特點,就像土地一樣。
正因如此,在王龍受情欲沖擊決定娶妓女荷花并為她花費大量錢財的時候,他避開了老秦。老秦作為管家存在,應當是負責好王家的大小事務,包括主人納妾事宜??墒峭觚垍s對著自己的管家心虛了,因為對荷花的上心意味著對土地的忽視,而為荷花花的錢全都來自于土地??梢哉f,在一定程度上,老秦代表了土地本身。
當洪水退去,土地重新露出來,王龍心中對荷花的情欲稍褪,重燃對土地的熱情,“一個聲音在他的心里呼喚著——一個比愛情更深沉的聲音在他心中為土地發(fā)出了呼喚。他覺得這聲音比他生活中的一切其他聲音都響亮(p187)?!碑斶@種聲音在王龍的心里回蕩時,他的第一句話是呼喚老秦:“喂,老秦,我的朋友,來呀——把人都叫來。我要到地里去(p188)”?!八牙锨亟衼恚瑢⒗K索交給他,而他自己卻拿了一把鋤,”“他累了的時候,就躺倒土地上睡一覺。土壤的養(yǎng)分滲透到他的肌膚里,使他的創(chuàng)傷得到愈合(p189)”。老秦與土地的深切聯系在此處再一次得到體現。
作為王龍的半身、最忠實的仆從,老秦也把手頭的所有事情都干得漂漂亮亮。在即將發(fā)生第二次洪災時,“王龍在它的地里急匆匆地跑來跑去,老秦像影子一樣不聲不響地跟著他”。而當洪水退去,“王龍便這里走走,那里轉轉,查看著每一塊土地。他和老秦討論每一塊地的土質,商量根據土質怎樣變換所種的莊稼?!弊鳛橥恋胤?,王龍甚至直接用老秦指代土地了。最明顯的一處是王龍買下黃家大戶的院子后,家里人全都搬去了城里,只有王龍因為對土地的眷戀選擇繼續(xù)住在鄉(xiāng)村,他這么對兒子解釋,“我最好留在老秦住的地方?!彼谩袄锨刈〉牡胤健贝缸约亨l(xiāng)村的屋子。
事情的變故發(fā)生在大兒媳生了個兒子之后,王龍有了第一個自己的孫子,還修了家譜。就在這一時期,后繼有人,子孫延綿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老秦發(fā)生了意外。文中是這么描述的,“但是,好像神不愿一味給予恩賜,在恩賜的同事也要給人帶來某種痛苦似的(p271)?!蓖觚埼顼堃矝]吃的趕到了老秦的身邊,老秦就這么一句話也沒說的死了。當年王龍的父親死時,他一滴眼淚也沒掉,“他眼里沒有眼淚,在他看來,該發(fā)生的已經發(fā)生了;除了他已經做的,在沒有任何事情可做(p242)?!迸c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老秦死了以后,王龍趴在他的身上失聲大哭。王龍為老秦的葬禮大操大辦,不僅自己披麻戴孝,還讓大兒子也扎了孝帶,甚至想把老秦葬在埋葬父親和阿蘭的地方,王龍?zhí)氐胤愿溃骸霸谒懒艘院?,要把他埋在離老秦最近的地方(p273)”。正如大兒子所說:“對一個仆人這樣做是不合適的。”可老秦顯然不僅僅是仆人,大兒子沒有意識到這點。
老秦死后,王龍與土地的聯結就這么斷了?!巴觚堃巡幌褚郧澳菢咏洺5降乩锶チ?。因為老秦已經去世。再說他對地里的活已感到厭倦(p273)。”于是王龍搬去了城里的房子。但遠離土地住在精致的院子里也不使他感到平靜和舒適,直到王龍意識到自己快死了,他才回到了鄉(xiāng)下的屋子,回到了土地,在此之前,他特意叮囑大兒子,在自己死后,“要葬在秦的上首,”哪怕是下葬,他要葬在與老秦最近的地方,為了強調,作者讓它連續(xù)出現了兩次。
四、結語
《大地》中的土地情結表現十分明顯,在《大地》中,王龍鄉(xiāng)村的屋子由他的祖祖輩輩用腳下的土地蓋起,土地為他們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錢財,家庭都從土地而來,也正是因為保持了對土地那份情感,王龍才能夠在數次大災難后東山再起。直到文章最后,老秦和王龍等人葬入了同樣的土地,完成了輪回。
就賽珍珠的創(chuàng)作意圖而言,《大地》的出版是為了向西方展現一個更真實更正面的中國。而在異質文化語境下對“中國”主題的創(chuàng)作,作者必須考慮受眾接受層面。賽珍珠為了讓人了解她眼中真實的中國,人類普遍心理的土地情結就是一個引起共鳴的很好的利用點。
主人公王龍“長期生活于封建倫理道德的熏陶之中,他難免具有封建時代農民性格特征的烙印;但是,作為‘人,他心中又保留著許多生之為人的可貴本性[5]?!倍鳛橥觚埖陌肷砼c象征著土地的符號,老秦在文中的表現就像影子,他沒有缺點,也沒有屬于自己的個性,但他卻是最貼近土地的那個人。他不僅僅是作為一個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存在,老秦作為王龍的半身,象征著主人公與土地的聯系,但他更是土地的化身,象征著土地的符號,是主題的進一步強化,也是作品中人物對土地的深沉感情的又一次強調。而作為展現土地情節(jié)的重要隱性角色,老秦不應當被忽略。
注釋:
[1]王東. 跨文化視域中的“鄉(xiāng)土中國” --賽珍珠《大地》再思考[D].成都:四川大學,2006.,61-62.
[2]尚營林. 戀土:中國農民的傳統(tǒng)價值觀──賽珍珠作品主題分析[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2):70-74.
[3]賽珍珠. 大地三部曲[M]. 王逢振,韓邦凱,沈培錩等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 21. 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將隨文標出引文出處頁碼,不再另注。
[4]謝玉娥. 大地上“從不開口”的女人——《大地》中的阿蘭性格特征簡析[A]. 許曉霞,趙玨. 賽珍珠紀念文集(第四輯)[C]. 鎮(zhèn)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3:204-210.
[5]朱磊. 賽珍珠及其作品研究[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54.
參考文獻:
[1]賽珍珠. 大地三部曲[M]. 王逢振,韓邦凱,沈培錩等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
[2]尚營林. 戀土:中國農民的傳統(tǒng)價值觀──賽珍珠作品主題分析[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2):70-74.
[3]王東. 跨文化視域中的“鄉(xiāng)土中國” --賽珍珠《大地》再思考[D].成都:四川大學,2006.
[4]謝玉娥. 大地上“從不開口”的女人——《大地》中的阿蘭性格特征簡析[A]. 許曉霞,趙玨. 賽珍珠紀念文集(第四輯)[C]. 鎮(zhèn)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3:204-210.
[5]趙炎秋.民族文化與外國文學研究的困境──與易丹先生商榷[J].外國文學評論,1995(02):127-131.
[6]朱磊. 賽珍珠及其作品研究[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54.
[7]Shaorn R·Gunton: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M].高鴻. 跨文化的中國敘事[D].福建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