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萍 辛 靜 陳樂蓉
肺毛霉菌病是由毛霉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于白血病或惡性腫瘤接受抗菌治療的患者,尤其是化療前長期使用抗菌藥,化療后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患者[1]。肺毛霉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只有在機體抵抗力明顯降低時才有可能侵入組織,引起疾病。雖然肺癌患者可以出現(xiàn)免疫力下降,但肺癌合并毛霉菌感染較為罕見。我院2019年10月收治1例肺癌合并毛霉菌感染的患者,經(jīng)過抗真菌、氣管鏡下腫瘤切除等綜合治理好轉?,F(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65歲,因“反復咳嗽、咳痰、胸悶1年余,咳嗽、咳痰再發(fā)1個月”于2019年10月10日入院?;颊呔売?018年8月無明顯誘因開始咳嗽,咳較多白痰,感胸悶,右側臥位時明顯,8月18日在當?shù)厥嗅t(yī)院住院,攝胸部CT示右肺大片影,考慮“肺炎”,予以抗感染等治療(具體不詳),右肺陰影部分吸收。2019年6月曾痰血1次,未治療,2019年9月咳嗽、咳痰加重,右側臥位時咳痰明顯,無發(fā)熱、胸痛等,于9月19日至10月8日在某省級醫(yī)院住院,胸部CT示右主支氣管占位,右上葉斑片影,支氣管鏡檢示右上葉支氣管新生物,活檢報告黏膜慢性炎,支氣管鏡刷片見大量真菌菌絲,兩次痰培養(yǎng)生長真菌(小克銀漢霉屬),予以抗感染、抗真菌治療,癥狀好轉不明顯,為進一步明確診斷今就診于我院。既往身體健康,吸煙史40余年,每天1包,已戒煙1年。入院查體:T:36.7 ℃ P 108次/分鐘,R 22次/分鐘,BP 146/88 mmHg,神志清楚,淺表淋巴結未捫及,右肺聞及少量干濕啰音。入院后予以兩性霉素B抗真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等治療。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5.9×109/l,中性粒細胞70%,淋巴細胞比例16.8%,肝腎功能血糖正常,痰培養(yǎng)生長毛霉菌(小克銀漢霉屬),結核抗體陰性,T-SPOT陰性,支氣管鏡檢示右上葉支氣管新生物,向右主支氣管突出,阻塞右主支氣管大部分管腔。入院后予以兩性霉素B抗真菌治療,于10月31日在全麻下行硬質支氣管鏡下右上葉新生物套切+消融治療,術后病理報告惡性腫瘤,考慮鱗狀細胞癌。
毛霉菌病又稱接合菌病,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真菌病,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最常侵犯鼻竇,其他部位亦可累及。毛霉菌中的根霉屬、毛霉屬、小克銀漢霉屬是最常引起人類毛霉病的病原菌。臨床分5型,即鼻腦型、肺型、胃腸型、播散型、混合型,其中以鼻腦型和肺型最常見。肺毛霉菌病好發(fā)于有基礎疾病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惡性腫瘤、應用免疫抑制劑患者。
劉又寧教授等進行的我國大規(guī)模多中心調(diào)查顯示,肺毛霉菌占侵襲性肺真菌病中的2.1%[2]。晚期肺癌患者常易繼發(fā)真菌感染,其預后較差。有研究顯示,毛霉菌病繼發(fā)于惡性腫瘤的占所有毛霉菌病的7%[3]。
毛霉菌病的高危人群包括:①免疫抑制人群: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皮質類固醇激素使用、惡性血液病等;②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③鐵超負荷并使用去鐵胺治療者;④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⑤因創(chuàng)傷、燒傷等導致皮膚損傷的患者。閆曉培等研究165例肺移植患者侵襲性真菌病患者,其中實體腫瘤占4.2%(9/165)[4]。胡瓊潔等總結44例侵襲性肺真菌病患者,肺部腫瘤占22.7%(10/44)[5]。肺癌患者易合并肺真菌感染的可能原因為:①長期吸煙和有害氣體吸入損害呼吸道黏膜屏障;②惡性腫瘤慢性消耗,使機體免疫力下降;③腫瘤放化療術后,導致機體免疫力低下;④長期廣譜抗生素應用,特別是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diào),易繼發(fā)真菌感染。
本例肺癌合并毛霉菌感染患者,肺癌為首次發(fā)現(xiàn),未行放化療。以肺癌、肺毛霉菌病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文獻,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較少見,無大樣本研究。該例患者肺毛霉菌感染原因可能為:①惡性腫瘤長期消耗,免疫力下降;②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③中央型腫瘤阻塞支氣管管腔導致局部引流不暢,易繼發(fā)細菌感染。
肺癌合并毛霉菌感染的治療效果差,因毛霉菌對血管有特殊的親和力,可直接侵犯小動脈,破壞血管內(nèi)膜的完整性,利于血小板的聚集、黏附,可引起血栓和致命性大咯血。李金紅等報道2例惡性腫瘤并發(fā)毛霉菌感染,1例經(jīng)氟康唑+兩性霉素B治療好轉,1例癥狀加重死亡[6]。劉政等研究38例老年支氣管肺癌伴深部真菌感染,34例給予氟康唑治療,27例治愈,7例死亡;4例未接受氟康唑治療者全部死亡[7]。綜合以上文獻可以看出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患者的預后有所改善。本例患者經(jīng)兩性霉素B抗真菌治療,后在硬鏡下右上葉新生物套切+消融治療,患者癥狀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肺癌合并毛霉菌感染發(fā)病率低,臨床易誤診、漏診,當臨床診斷肺毛霉菌感染而予以抗真菌治療效果差時,應及時行支氣管鏡等進一步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基礎病,避免漏診、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