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紹宏
一
《競公瘧》①本篇所論簡文均來源于馬承源主編的《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六)》。第9簡釋文:“營誑公退武夫,亞圣人,番浧藏篤。”②由于竹簡編號具有頁碼性質(zhì),故不再標(biāo)注頁碼。本竹簡釋文系綜合了諸家考釋意見,具體可參考俞紹宏的《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簡校注》。
古文字中 “納”一般用字形 “內(nèi)”“入”?!巴恕笨杀咀肿x,《說文》“卻也”,簡文中為使動用法,意思是齊景公使武夫們卻步而且不敢進諫。
《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以下簡稱《上博簡》)第五冊《鬼神之明》簡 2“桀、受、幽、厲焚圣人,殺訐者”[1],“訐”學(xué)者或讀“諫”,筆者讀“焚”為“忿”,意為“憤”,與這里“惡”意近[2]。《鬼神之明》篇簡3又有“伍子胥者,天下之圣人也”[1]。被桀、受、幽、厲所憤,被殺者多為睿智忠誠敢于直諫的至德之士,伍子胥也因直諫吳王而死,看來楚簡中的“圣人”在有的情況下可指睿智耿直敢于死諫的高士。對于那些武夫,略施威嚇就可使其卻步。而“圣人”不懼威嚇,敢于冒死直諫,齊景公因而對他們心生厭惡。
《上博簡》第一冊《孔子詩論》簡3“多言難而怨退者也”,整理者認(rèn)為“退”讀“懟”,《說文》“怨也”[3]。 這里的“退”或也可讀“懟”,訓(xùn)為怨,正好與下文“亞”讀“惡”為對文。簡文“退武夫”與“惡圣人”為對文,“番浧”與“藏篤”為對文。
“亞”楚簡多見,多用作“惡”,楚簡中該字幾乎找不到本字用的例子。
“番浧”若讀“蕃逞”,解為增加放縱,則“蕃”一般沒有“增加”這一動詞用法,只能算作形容詞動用,而古籍中“逞”表示放縱、肆行時一般是動詞用法,“增加+放縱”這一 “動(謂)+動(賓)”的結(jié)構(gòu)似不合文法。
“浧”讀“淫”“盈”文意均可通。 若讀“淫”,應(yīng)為邪惡、奸邪意。《禮記·樂記》“樂者所以象德也,禮者所以綴淫也”,孔穎達(dá)疏“言人君制禮以教天下,所以綴止淫邪也”;《國語·晉語七》“端而不淫”,韋昭注“淫,邪也”。
二
《競公瘧》第11簡釋文:“古死,其將至,何仁……”
學(xué)者諸說:或以為“古”讀“故”,“丌”讀“期”?;蛞詾椤肮潘镭⒅痢碑?dāng)讀為“固死其將至”,猶云“死固將至”。“何仁……”的大概意思是,為何要行什么仁義而使自己過著僅勝于刑人的生活呢?
今按:“古死丌將至”若讀為 “故死期將至”,“故”意思是因此、所以,如此其前面的簡文應(yīng)是在交代原因,而其前簡文為“蓋必死,偷為樂乎”,與“死期將至”構(gòu)不成因果關(guān)系。因此學(xué)者讀“古”為“固”可從,不過學(xué)者斷讀簡文為“固死其將至”,似不如斷讀為“固死,其將至”?!肮獭?,本來。“其”,代詞,指代“死”?!肮趟?,其將至”意思即人本來都是會死的,死亡將會到來?!柏ⅰ比糇x“期”,“固死,期將至”意思即人本來是會死亡的,死亡的日期將會到來。這樣理解文意也通。
三
《孔子見季桓子》第5簡釋文:“上唯逃,知無不亂矣?!?/p>
學(xué)者諸說:“逃”或訓(xùn)為亡也,避也,去也;或讀“陶”,喜也;或讀“道”。 “”或?qū)偕献x“智”,或?qū)傧伦x“知”。 “亂”或解為混亂,或解為“治”。或讀簡文為“上雖道智,無不亂矣”,以為簡文大概是說,不用仁而用智來治國,恐怕是行不通的。
今按:這里的“逃”或可讀“恌”“佻”。 《詩·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毛傳“恌,偷也”,朱熹集傳“恌,偷薄也”。 《左傳·昭公十年》“佻之謂甚矣”,楊伯峻注“可謂偷薄甚矣”。 《國語·周語中》“奸仁為佻”;《楚辭·離騷》“余猶惡其佻巧”,王逸注“佻,輕也”。這里或可訓(xùn)為輕薄、不莊重。在上位者輕薄,則人們自然會知道國家沒有不混亂的。故下文“服道之君子”對“行冠”“語險”“服鮮”均“弗視也”,這三項都屬于輕佻不莊重的事情?!疤印弊x“佻”,則可訓(xùn)為奸邪。 “”若讀“智”,則可指心智。簡文是說在上位者奸邪(或輕薄),心智就會迷亂。
四
《慎子曰恭儉》第4簡釋文:“均分而廣施,持德而存義,民之……”
學(xué)者諸說:或以為“均分”指按等級規(guī)定分配。“廣施”,即廣泛地移此以益彼,這是均分的一種手段?!暗隆弊x為“時德”,指按時、適時地實行德行。 “”隸作“”,恐為“方”字或體?!稄V雅·釋詁三》“方,為也”?!傲x”,宜也。“時德而方義”,按時、適時地實踐德行而為宜。或以為簡文似讀作“恃德而傍義”?;蛞詾椤暗露x”讀作“持德而秉義”,“”讀“秉”。
今按:郭永秉推測郭店 《老子》甲組與“朘”相當(dāng)之字應(yīng)為“廌”。 “”與郭店《老子》甲組之字形近,若郭釋不誤,則此字或也可釋“廌”,讀“存”。 “持”與“存”對文,“德”與“義”對文。
五
《用曰》第2簡釋文:“非撫于福,亦力勉以毋忘?!?/p>
學(xué)者諸說:或以為“力勉”猶言盡力也?;蛞詾椤皳帷?,順應(yīng),依循?!胺菗嵊诟!?,非循于福。整段大意為:這一定不是順應(yīng)于福澤的做法,但也要盡力去做,不要忘記。
今按:簡文也有可能是說,事無道之君,應(yīng)簡慢行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若秉德而行就會遭受禍殃。這雖不是順應(yīng)于福澤的做法,但也一定不要忘了這些話。又“撫”有“握持”意,如 《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王逸注“撫,持也”;又可訓(xùn)為“據(jù)有”“占有”,如《禮記·文王世子》“君王其終撫諸”,鄭玄注“撫,猶有也”。“非撫于福,亦力勉以毋忘”,意思或是:這雖不能擁有福澤,但也一定不要忘了這些話。簡文意思或即明哲保身,雖不能擁有福澤,但可以避開禍端。
六
學(xué)者諸說:或以為“定?!保兑葜軙ぶ軙颉贰熬S定保天室”,《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尚書·胤征》“明征定保”。“保德”,《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田無宇勝欒氏高氏章》“廉之謂公正,讓之謂保德”?;蛞詾樵啞啊贬尅皹洹薄;蛞詾椤氨!?,保守。句意在闡明保守德行的重要性?;蛞詾樵摼渑c中山王墓出土的鼎銘 “蒦其溺于人,寧溺于淵”句式一致,都是強調(diào)后者勝過前者的意思。
今按:“樹惠”的意思也有可能是施惠于人。 “蓄”,儲蓄、積蓄。 “定”,成,或讀“成”。“?!保?,依,恃。 “亟”,緊急、急需,危急。 “樹惠蓄定”或可為一句。簡文大意是施惠于人就如同儲蓄財物,危急之時可以保平安?!皹浠荨薄靶疃ā币部煞珠_讀,指并列的兩件事?!啊瓨浠?,蓄定保之亟”大意可能是說,平時施惠于人、積蓄好財貨,危急之時可作依憑。
《說文》“種,先穜后孰也”,“穜,埶也”。 若依據(jù)《說文》之訓(xùn),原簡“”宜讀“穜”,文獻(xiàn)中此類“穜”也常寫作“種”?!梆ⅰ薄墩f文》解為“五谷之長”,這里泛指糧食作物。原簡“可”讀“何”,疑問代詞?!胺丘⒎r,而何飲食”,大意是不種糧食,吃什么喝什么?這里的“飲”可以理解為酒,《左傳·成公十六年》“王聞之,召子反謀。谷陽豎獻(xiàn)飲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見”;或泛指飲料、漿湯,《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飲之物,一曰清,二曰醫(yī),三曰漿,四曰酏”,它們的原料均離不開稼穡所得。
“積盈天之下,而莫之能得”,字面意思是集聚的財貨充盈天下,也得不到。言下之意是財富再多,也是身外之物,死不帶去。
“自”,連詞,假如?!蹲髠鳌こ晒辍贰拔ㄊト四軆?nèi)外無患,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內(nèi)憂”?!皩帯保瑢幵?、寧可。中山王鼎銘“蒦其溺于人,寧溺于淵”,句中“蒦其……寧”即“與其……寧”,相當(dāng)于“與其……不如”。簡文“自其……寧”也相當(dāng)于“與其……不如”?!柏洝薄墩f文》“財也”。“自其有保貨,寧有保德”,意思是說與其保有財貨,不如保有德行。
七
《用曰》第9簡釋文:“……儥言,以忘民德。內(nèi)間啄眾,而焚其反側(cè)?!?/p>
學(xué)者諸說:“民德”,《禮記·緇衣》:“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薄墩撜Z·學(xué)而》:“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薄抖Y記·王制》:“司徒修六禮以節(jié)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薄皟?nèi)間”即“納奸”,藏污納垢。 “”讀“諑”,或讀“逐”。 “納奸逐眾”猶言養(yǎng)奸姑息而遭眾議?!胺佟弊x“僨”,僵也。 “反”,反道也。 “側(cè)”,傾側(cè)也。 “反側(cè)”,《楚辭·天問》“天命反側(cè)”,《荀子·儒效》“以極反側(cè)”,《荀子·王制》“遁逃反側(cè)”,《韓詩外傳》卷五“反側(cè)之民”。 《荀子·王制》“反側(cè)之民”,楊倞注“反側(cè),不安之民也”?!胺倨浞磦?cè)”,焚燒那些有反抗情緒的人,泛指對他們施以酷刑?!捌浞磦?cè)”是說“內(nèi)間”的“反”者和“側(cè)”者。“焚其反側(cè)”和“納奸逐眾”,可能都是前面簡文“以忘民德”的具體體現(xiàn)。
今按:“儥”,賣。 “儥言”即“鬻言”,指憑借進言謀取利祿。《顏氏家訓(xùn)·省事》“賈誠以求位,鬻言以干祿,或無絲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啊瓋櫻?,以忘民德”似說依靠攪動巧舌以求利,而忘了為民之德。
八
《用曰》第10簡釋文:“謂天高而不概,謂地厚而不達(dá)。”
學(xué)者諸說:或引《鹖冠子·近迭》“天高而難知,有福不可請,有禍不可避,法天則戾。地廣大深厚,多利而鮮威,法地則辱”,《鹖冠子·備知》“天高而可知,地大而可宰,萬物安之,人情安取”。 或以為“概”恐讀“暨”,至、到,與“達(dá)”對應(yīng)。或以為“既”上古音屬物部見紐,極屬職部群紐,音近可通,“概”疑當(dāng)讀作“極”;“天高而不極”指天高不可至。
今按:“概”本指平斗斛者,引申為有量、裁量、衡量?!抖Y記·曲禮上》“食饗不為概”,鄭玄注“概,量也”?!额}浯溪石》詩“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人立于地、行于地、生于地,因此這里的“達(dá)”似不能解為到達(dá)?!斑_(dá)”可訓(xùn)為“通”,也有“洞穿”之訓(xùn),如《淮南子·修務(wù)訓(xùn)》“上峭石,赴深溪,游川水,犯津關(guān),躐蒙籠,蹶沙石,跖達(dá)膝,曾繭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高誘注“達(dá),穿也”。這里“達(dá)”或用此訓(xùn)。簡文意或為天高不可度量、地厚不可洞穿。
九
《用曰》第 12簡釋文:“慎良臺稼,穡則行也?!?/p>
學(xué)者諸說:或以為“家”“嗇”連讀作“稼穡”;或以為“慎”讀“質(zhì)”,“質(zhì)良”指純美良善;“臺”疑讀“治”,“治稼穡”見于典籍,指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
今按:簡文中“良”也有可能指精善、精良,《周禮·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賈公彥疏“精作為功則曰良,粗作為沽則曰散也”,《左傳·成公十六年》“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凹凇?,種植谷物,也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胺w”,收獲。兩字或可分屬上下讀?!靶小保?,從事某種活動?!稌摹贰胺桥_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靶小庇挚捎?xùn)為實施,《易·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孔穎達(dá)疏“因推此以可變而施行之,謂之通也”?!胺w則行也”意思或是收獲工作就可以進行了。簡文意或即小心地精耕細(xì)作,就會有收獲。
十
《用曰》第19簡、第20簡釋文:“進退跪立,而民亦弗能望。有但之深,而有吊之淺。”
學(xué)者諸說:“但”或疑讀作“袒”,指古代行禮時脫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蜃x“潭”,意為深水池?!暗酢被蛉缱肿x,指祭奠死者或?qū)υ鈫适录安恍艺呓o予慰問?;蜃x“淑”,《說文》“清湛也”。 “吊之”后“淺”字或讀“淺”,或釋讀為“察”。 或以為“危立”讀“跪立”,“跪”為跪坐,“立”為站起來?!斑M退跪立”是泛指各種政治行動?!巴被蛴?xùn)作指望。
今按:《孟子·離婁下》“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朱熹集注“為民望,言使民望而效之”。簡文可能說規(guī)定的“進退跪立”等日常各種煩瑣的行為禮儀,民眾難以效仿。古音“吊”屬端紐宵部,這里也有可能讀章紐宵部的為“沼”,《說文》訓(xùn)為“池水”。
十一
《用曰》第20簡釋文:“凡民之終類,惟善是善?!?/p>
學(xué)者諸說:或以為“終類”,《太平經(jīng)·妒道不傳處士助化訣》“天地之神保終類……終類至道不可傳”?!洞髮W(xué)》引《楚書》“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簡文“惟善是善”猶言“惟善是寶”。
今按:“類”或可訓(xùn)為善、美?!稌ぬ字小贰坝栊∽硬幻饔诘?,自底不類”,孔傳“類,善也”;《詩·大雅·皇矣》“克明克類,克長克君”,鄭玄箋“類,善也。勤施無私曰類”。前文“有但之深,而有吊之淺。有坎坎之谷,而有莫莫之”可能是說物性各不同,此句可能是說“民”終究還是要有“類(善)”性,只有“善”才是好的。
十二
《天子建州》第6簡、第7簡釋文:“天子坐似矩,食似儀,立似懸,行似繩,視侯量,顧還身?!?/p>
學(xué)者諸說:“矩”,是畫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儀”,指觀測日影的表柱?!靶小?,行走?!袄K”,《禮記·哀公問五義》“行中矩繩”,《孔子家語·五儀解》“行中規(guī)繩”?!疤熳幼跃亍笔侵柑熳拥淖耍缤爻咭粯映芍苯?。“縣”,懸掛,引申為懸掛的垂直線。“立以縣”指天子的站立姿勢如同懸線一般垂直?!昂睢庇?xùn)為惟,與“以”韻部同,語氣相當(dāng)?!傲俊?,或以為指計算、估量,或以為指標(biāo)準(zhǔn)、規(guī)格?;蛞詾椤傲俊碧崾玖讼挛闹T侯、卿大夫和士所行視禮之高低距離。或以為“侯量”讀“糇糧”,即食糧?;蛞詾椤耙曃┝俊敝敢暼?,簡文指按照自己愿意看到的量度、距離來行視禮,即隨其所視?!邦櫋?,看,《說文》“還視也”。 《漢書·項籍傳》“羽還叱之”顏師古注“還謂回面也”?;蛞詾椤邦欉€身”是說看背后的東西要轉(zhuǎn)過身子?;蛞詾椤邦欉€身”指顧容,即旋容。君子轉(zhuǎn)身分為“周還”(圓形轉(zhuǎn)身)、“折還”(方形轉(zhuǎn)身),簡文或許屬于“周還”的一種。
今按:這里簡文是在講行止禮儀?!昂睢被蛑讣凶?,“量”或指量器。“視侯量”意或即看東西時要像射箭看箭靶、稱量物品看量器那樣才行?;蛘摺昂睢笨勺x“候”(均為匣紐侯部),伺望、偵察,《呂氏春秋·貴因》“武王使人候殷”?!傲俊?,測量。簡文意為視時應(yīng)像伺望、測量一樣專注。為適應(yīng)簡文三字為句的要求,簡文文字上省略為“視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