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華 孫貽霞 年?;?陶庭月 涂 艷 蔣 靜 許 麗
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學齡及學齡前兒童較為常見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其臨床癥狀重,治療時間長,嚴重影響患兒健康,如治療及護理不及時,易引起各種并發(fā)癥[1]。有研究[2]顯示,MP占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10%~30%,在流行高峰年份可達30%~50%。兒童因其免疫功能及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善,導致MP發(fā)病率逐年增加[3],如不及時有效處理,病情可迅速惡化,嚴重影響患兒身心發(fā)展[4],也給臨床工作帶來新的難題和挑戰(zhàn)[5]。MP患兒由于年齡小,咳嗽反射不夠完善,無法自行排痰,需借助外力輔助排痰,快速、有效做好呼吸道管理是重點。臨床上傳統(tǒng)方法是采用人工叩背或體外振動排痰機進行排痰,這兩種方法常需護士全程參與,頻率和力度不易控制[6-7]。在對MP患兒治療中,機械輔助排痰的應用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比較機械輔助排痰與人工叩背排痰對兒童MP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兒童醫(yī)院呼吸科收治的MP患兒140例。納入標準:患兒符合MP診斷標準[8];需進行排痰干預;無機械輔助排痰禁忌證(包括胸部腫瘤、血管畸形、肺結核、出血性疾病、咯血、房顫等)。排除標準:排除有上述排痰禁忌證者及合并有代謝性疾病、心臟病者。所有入選病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試驗組采用機械(濟南閏凱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RKPT-200D)輔助排痰。經過專業(yè)培訓的操作者根據患兒體型選擇合適氣囊背心,將其穿在患兒病員服外面,松緊以容納一拳為宜,然后將軟管連接于背心,根據患兒年齡調節(jié)頻率:3~5 Hz,強度3~5 cps,時間5~10 min,啟動開始鍵開始充氣,通過充氣和放氣,擠壓胸腔,產生共振拍打,所有操作者培訓合格后上崗?;純悍尾繚駟粝А⑻跌Q音消失、咳嗽癥狀明顯改善后予停止機械輔助排痰。對照組常規(guī)每天三次給予人工叩背排痰[9],即五指并攏掌心微彎曲并握成空心掌,腕部放松,利用腕部力量,由下向上,由外向內,快速而有節(jié)律叩擊患兒肺部,產生氣流振動,促進痰液排出;頻率40~60次/分,每次5~10 min。行人工叩背的護士經專業(yè)培訓,工作年限3年以上。兩組護理干預前后均給予肺部聽診和血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監(jiān)測,每天2~3次,兩組護理干預后指導家長記錄24 h的排痰量和咳嗽次數。排痰量:小嬰兒通過吸痰,用注射器量取痰液量,2歲以上患兒鼓勵自行咳嗽,指導家長收集并記錄痰量;咳嗽次數:連續(xù)性、陣發(fā)性咳嗽為一次咳嗽次數,偶爾一、二聲咳嗽不納入統(tǒng)計中。兩組患兒住院期間均常規(guī)行霧化吸入、抗感染、平喘和祛痰等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兒排痰操作前、后10 min的SPO2;②治療后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咳嗽次數、吸痰痰量、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差異;③比較兩組住院天數及住院費用差異;出院當天,兩組患兒家長填寫我院自行設計的家長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100分,≥96分為滿意,計算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操作前后SPO2比較 兩組排痰前10 min SP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操作前后SPO2差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操作前后SPO2比較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比較 兩組排痰后24 h咳嗽次數、吸痰痰量、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比較
2.3 兩組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及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兒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及家長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及滿意度比較
3.1 兩種方法改善患兒肺部通氣、換氣效果不同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兒干預前后SPO2改善情況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王猛等[10]研究結果一致。傳統(tǒng)人工叩背排痰通過空心掌叩擊背部,產生氣流震動,力道不均,可持續(xù)性差,影響呼吸運動,傳導很難達到肺泡,而機械輔助排痰使用機器控制,頻率和強度均可根據情況進行調節(jié),節(jié)律和頻次可調節(jié),高頻次持續(xù)震動促進傳導達到肺泡,防止肺泡塌陷,利于肺泡復張,增加肺部交換,提高患兒通氣與換氣效果,改善肺氧合,最終提高了SPO2[11],故機械輔助排痰在改善氧合方面優(yōu)于人工叩背排痰。
3.2 兩種方法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排痰效果不同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在咳嗽次數、吸痰痰量、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方面協(xié)同作用良好,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P<0.05),與于海心等[12-13]研究結果一致。近年來,嬰幼兒MP發(fā)病率[14]逐年升高。嬰幼兒支氣管壁發(fā)育不完善,氣道纖毛的清除能力差,分泌物不易排出,易造成呼吸道堵塞,影響患兒呼吸功能。孔令臣等[15]研究顯示,機械輔助排痰利用物理定向原理,使支氣管表面黏液及代謝物松動和液化,加速支氣管內液化黏液排出體外。機械輔助排痰對患兒胸壁產生高頻振動,使呼吸道黏膜表面粘液及分泌物逐漸松動、脫落、聚集,通過氣流將分泌物從細支氣管、支氣管、主支氣管移至氣管,再通過刺激咳嗽反射協(xié)助痰液排出體外。人工叩背因操作者體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加之操作者易疲勞,可持續(xù)時間較短;護士因其技術和熟練程度不同,存在個人感覺上的差異,力道作用于淺表,傳導性差。同樣,最大限度促進纖毛擺動是排痰的關鍵點,機械輔助排痰從垂直、平行等多方位快速振動胸壁,加速了纖毛運動,起到排痰作用,較傳統(tǒng)人工拍背更簡單、節(jié)約人力。
3.3 兩種方法導致家長滿意度不同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在住院天數、住院費用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家長滿意度方面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張曉雨[16]研究結果一致。傳統(tǒng)人工拍背需護士從始至終參與,且要不斷更換體位[17],對于害怕醫(yī)務人員的患兒來說,大多不能很好配合,容易導致排痰過程中斷或不能有效完成等情況,增加了患兒家長的照護任務,整體效果差。在機械輔助排痰過程中,護士可指導家長為患兒穿小背心,患兒易接受,且多數患兒對排痰機器有好奇心,配合好,完成效率高,滿足了家長和患兒的部分需求,因此提高了患兒家長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機械輔助排痰代替護士進行叩背,可減輕護士勞動強度,有效降低臨床護理人員工作量,節(jié)省人工成本。通過機械輔助排痰高頻有節(jié)律的震動,促進了痰液排出,提高患兒肺部通氣和換氣效果,操作簡單,患兒及家長更易接受和配合,也能提高患兒家長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