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冬,田朝陽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為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和園林空間教學體系,在王澍的指導下,中國美院王欣老師以中國山水畫和筆筒、竹雕、磚雕等文玩為原型,以理論研究為先導[1-3],在中國美術學院開展了一系列空間教學實驗,在《如畫觀法》[4]一書以及建筑學報[5]等刊物上發(fā)表了《如畫觀法十五則》、《觀器二則》、《蘇州補丁七記》、《武鳴貳號園》等教學作品,備受學界的關注。吳紅德盛贊王欣的作品完成了中國園林的圖解式轉(zhuǎn)換[6],王寶珍認為王欣的教學完成了從方法追尋到形式探索[7],李春青強調(diào)王欣的教學是基于基本空間語言能力和中國人文屬性的建筑設計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8],田朝陽等提出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新觀法[9]?!队^器十品》是王欣眾多教學作品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是建筑學入門課程中的示范臨本和詞源表。
“竹園”是2007年第六屆國際(廈門)園林博覽會應邀設計的8個著名風景園林設計師作品之一,由著名風景園林師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王向榮教授設計[10]。竹園以抽象的空間形式表達了設計者對傳統(tǒng)園林空間的解讀,盡管王向榮教授多次發(fā)文,一再強調(diào)竹園與古典園林的設計語言(竹園的第三層面,片段)無關[10],“它的形式語言與傳統(tǒng)園林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11],但是兩者在空間體驗上卻是如出一轍[12-13]。
本文試圖解決3個疑問:(1)竹園中有《觀器十品》或類似的模件嗎?(2)《觀器十品》僅僅是詞源表而不能直接用于設計嗎?(3)竹園有否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語言?并通過對這些疑問的探究,探尋一種傳統(tǒng)園林空間教學訓練與設計方法。
“觀器十品”是王欣在《如畫觀法》著作中介紹的,用以在建筑學入門課程中的示范臨本和詞源表。依據(jù)對傳統(tǒng)中國山水畫中空間營造的結構意識與觀景方法的探索,借助于觀器十品的視角展開對繪畫語言向當代建筑設計轉(zhuǎn)化的一條途徑。王欣總結傳統(tǒng)繪畫與造園,將“觀器”分為十品:仰止、透漏、下察、遞進、分眼、斜刺、磨角、透視、閃差、留夾,并將其制作為觀景器(圖1)?!坝^器十品”也因循規(guī)律劃分為匡裁、洞察、間夾。
圖1 王欣的“觀器十品”
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關于造景的方法有 18 種之多,即借景、對景、框景、夾景、障景、隔景、漏景、藏景、露景、蒙景、引景、分景、添景、題景、影景、色景、香景、天景等[14]。僅就借景(狹義的含義指借園外之景)而言,計成就提出了遠借、近借、仰借、俯借和應時而借[15]。其中有不少與“觀器十品”相關,如夾景、分景、漏景、藏景、蒙景等。
王欣將仰止、下察、透漏歸納為匡裁三品。其共同特征是用形狀“匡”住有用的景物,“裁剪”不需要的景物。每一品器都為一個方體盒子,從兩面詮釋匡與裁(圖2)。
圖2 匡裁三品
仰止引導人的視線向上仰望。在相同的距離下,人的視線加長使主景在空間中更突出(圖3)。
圖3 北海公園仰止
透漏除了具有框選主景與遮擋景物的作用外,也具有改變主景展現(xiàn)形狀的作用,其未把景物展露無遺而是通過自己的安排來漏景(圖4)。
下察引導人的視線向下,主景在視線的延伸中具有消失感,從而增強了景深(圖5)。
圖5 北海公園下察
洞察四品為遞進、分眼、斜刺、磨角(圖6)。與“匡裁”不同,“洞察”的框更深,如在洞中觀察景物更深遠,視線的角度變化也對觀察的效果影響更大。
圖 4 北海公園透漏
遞進是通過空間的逐層疊加而增強深遠感與漸層感(圖6a、b)。深遠感來自重復與錯位的框景疊加,在視線的交錯重復中迷失于空間,如留園的入口(圖7)。漸層感是其空間的不斷重復與變化,在尋求統(tǒng)一中發(fā)展區(qū)別。如傳統(tǒng)園林中的疊山掇石“主峰最宜高聳,客山須是奔趨”,在客山的不斷重復與變化下才能突出主山的巍峨。再如圖8中,花池不斷疊加向上,形狀大小相似卻又不同,在統(tǒng)一中尋求變化,豐富空間層次。
圖6 洞察四品
圖7 留園的入口
圖8 花池
分眼在同一空間中用一個障礙物將空間一分為二,既增加了空間的層次,也給空間帶來了深遠之感(圖9)。
圖9 北海公園的分眼
斜刺似如劍刺留痕,開口小而細。通過狹長的空間錯位帶來深遠之感。從正面觀察無法看到對面景象,隨著視點的位置與角度發(fā)生變化,對面物體逐漸引入眼簾。而由于視線的增長與錯位,觀察物體可能變的渺小或不能窺見全貌(圖10)。磨角即磨去邊角,柔化邊線的同時增加了觀察角。
圖10 北海公園的斜刺
間夾三品為透視、閃差、留夾(圖11),其均是通過改變外圍空間形狀及關系而突出營造主景。在這里,透視的概念更趨近于西方的滅點透視原理,在相同的距離與空間下,通過四邊的向內(nèi)聚合帶來視覺上的錯覺造成深遠的空間迷失感,使四周景物消失而關注于主景(圖12)。
圖11 間夾三品
圖12 頤和園中的透視
閃差與斜刺形似,都是以錯位來遮擋視線隱藏景物。但與斜刺不同的是閃差可以通行,當從正面無法觀察到對面情況時會產(chǎn)生是否有路的迷惑(圖13)。是否選擇繼續(xù)前進決定了會不會遇到下一處風景。閃差的空間形式是對“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好的詮釋。
圖13 頤和園中的閃差
留夾即是空間對比下形成的兩可之門。留出的路可通行,夾住的可望而不可行。正如方塔園中的垂花門,遠看有3處開口可通行一處留門,兩處夾門。而供人通行的僅是中間的門洞(圖14)。
圖14 垂花門的留夾
竹園通過一道曲折的白墻與分割的青磚墻勾勒了花園的邊界,同時也完成了整個空間的營造。每一部分空間中都蘊藏了不同的觀景手法,由此不難找出相同的“觀器十品”(圖15,圖16,圖17)。
圖15 竹園平面圖
圖16 竹園鳥瞰圖
圖17 竹園中的“觀景十品”
竹園橫跨水面連接兩岸的橋梁為下沉空間,形似舟,也是全園中的最低點。在其中向四周觀望,為仰視(圖18a)。其中向西側(cè)可以仰望至臺,大水面為底沒有路,正如“匡裁”中的“裁”(圖18b)。而向北或向南仰望可看到逐層升高的臺階,臺階上層則為視線的終點即為主景,此為“匡裁”中的“匡”(圖18c)。站在伸出水面的臺向北眺望擁有相同的效果。
竹園中的下察處于全園的主入口處,墻壁下察處可窺視到另一處水面。由于水岸邊際被遮擋,人只可從下察洞口窺見水面,給本來面積不大的水池增添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圖18d,圖18e)。
圖18 竹園中的仰止與下察
竹園中弧線型的青磚墻體被分割成多數(shù)的“柱”與“短墻”。從園外向園內(nèi)看,可透過墻體的漏洞窺見園內(nèi)的情況。而園內(nèi)的景象被墻體分割得大小不一,短墻遮擋了園內(nèi)的大部分風景,增添了園內(nèi)的神秘感(圖19)。竹園用墻體表現(xiàn)了傳統(tǒng)漏窗的功能。
圖19 竹園中的透漏效果
竹園中南側(cè)的白墻呈“之”字型反復曲折,并在曲折的墻面上開門洞。這些門洞角度不同,大小各異,互相交錯遮擋人的視線。層層門洞遞進增加整個路徑的深遠感。同樣有遞進關系的還有用植物圍合的休憩場地。植物種植分為2列但卻不整齊對仗,樹叢的冠幅更是難以統(tǒng)一。遞進的空間關系在面積有限的場地內(nèi)增長視線,從而帶來更深遠的視覺感受(圖20)。
圖20 竹園中的遞進
分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空間分割成2部分,在同一空間中產(chǎn)生2種不一樣的空間感受。竹園的分眼作為入口之一,用2個門并列放置在觀賞者面前讓其選擇,雖然進入同一空間,但運動過程與感受卻截然不同。如選擇左邊入口,看似親近水面開朗平遠,但前方卻無路通行只可靜止觀望。而另一門可窺見路線盤桓曲折不宜通行,但卻是親近園內(nèi)的正確選擇(圖21)。
圖21 竹園中的分眼
斜刺與磨角均在竹園的邊角,是園內(nèi)空間與園外空間互相交流的中介。斜刺位于竹園東北角,在座椅上望向斜刺的洞口可以瞥見園外風景。磨角位于竹園東南角,比斜刺開洞大且觀察角度更多。在相對封閉的空間中,斜刺與磨角打破了禁錮感,將園外的風景引入園內(nèi)。斜向的角度也引導觀賞者產(chǎn)生更多的活動行為,增加賞園的趣味性(圖22)。
圖22 竹園中的斜刺、磨角
竹園中的透視即為主入口墻壁圍合的矩形。矩形開2個口用于出入,但一開口大一開口小。從主路方向進入較大開口,所見為開敞空地與較小開口。由于兩者形成的透視關系從視覺上產(chǎn)生了深遠之感,為進入園內(nèi)的視線交錯產(chǎn)生對比(圖23)。
圖23 竹園中的透視
竹園的閃差有2處,最典型的為西側(cè)的入口。其曲線的入口遮擋了前方園路,需要前進才可發(fā)現(xiàn)園路。另一處閃差雖然可觀察到前方的水面,但并不可窺見園路,只有通過門洞進入臺中才能發(fā)現(xiàn)右側(cè)的園路。2種閃差形式雖然不同,但其引導方法與目的是相同的(圖24)。
圖24 竹園中的閃差
圖25中左側(cè)門可通行為留夾,右側(cè)是竹林相夾形成的窄小空間。兩側(cè)都可通行,但帶給人的感受卻不同。
圖25 竹園中的留夾效果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竹園中存在“觀器十品”或與之相似的模件?!坝^器十品”不僅僅是詞源表,而且可以直接用于設計。正像王欣所說:“它們更大程度上不是設計,而是一組原型,但角色俱備。它們是多極指向的。隨時取用,發(fā)展出新的東西”。雖然王向榮一再強調(diào)竹園與古典園林的形式語言無直接關系,但很明顯,竹園采用的形式語言來自中國古典園林,只是更抽象、更隱秘。
王欣的“觀器十品”于2009年發(fā)表,實際設計成品肯定更早;王向榮的竹園于2007年建成,二者基本同時出現(xiàn)。王欣的“觀器十品”來源于國畫,王向榮的竹園來自古園??芍^英雄所見略同,殊途同歸。
“觀器十品”為一種模件化造園實驗的一組模件,竹園則完成了從模件實驗到造園的具體實踐,二者真可謂拋磚引玉、珠聯(lián)璧合的典范,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現(xiàn)代轉(zhuǎn)譯和模件化造園提供了難得的教學和設計案例,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