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英
摘 要: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為滿足廣大師生居家防疫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各地學校圖書館主動擔當、積極應對、因地制宜,切實發(fā)揮圖書館的職能,在疫情期間多措并舉服務廣大師生。文章對疫情期間學校圖書館所開展的一系列應急服務舉措進行了總結,并對今后學校圖書館應急服務工作及發(fā)展方向作出思考和提出幾點建議,以期為學校圖書館在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應急服務能力提升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學校圖書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服務
一、前言
因受到疫情的影響和沖擊,使2020年初原本熱鬧的春節(jié)假期變得既安靜又漫長,全國人民基本上處于居家“隔離”狀態(tài),過上了“蝸居”生活。此次突發(fā)的疫情具有防控難度大、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等特點,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
面對疫情帶來的考驗,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會議精神和教育部相關工作部署,各地陸續(xù)發(fā)出大中小學校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延遲的通知,科學研判、認真制定校園疫情防控方案,織牢校園疫情防控安全網,避免疫情對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產生威脅。圖書館不僅肩負著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的重要使命,也是學校文化服務的主要載體和平臺。圖書館要自覺承擔起自身的責任與使命,除了密切配合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更應積極主動開展相關的應急管理和服務工作。
學校圖書館因具有人流量大、人員密集等特點,在疫情來臨之際,紛紛采取了“閉館”的措施,將服務由“線下”延伸到“線上”,利用圖書館的官網、微信公眾號、圖書館App、微博等線上平臺,繼續(xù)為廣大師生提供服務。學校圖書館如何發(fā)揮自身職能價值,如何更好地為“宅家”的師生提供閱讀服務,如何保障學?!巴Un不停學”線上教學工作有序順利開展,成為當下學校圖書館面臨的首要問題,值得全體圖書館工作者思考。
二、疫情下學校圖書館采取的應急服務舉措
疫情爆發(fā)后,面對嚴峻的防控形勢,各學校圖書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迅速行動,主動擔當作為,緊密配合學校做好抗疫工作,積極探索讀者服務新思路,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和內容,采取了一系列應對疫情的應急服務舉措,為居家防疫的廣大師生提供豐盛的精神食糧,與師生同心協(xié)力、并肩作戰(zhàn),共戰(zhàn)疫情。
1. 以智防疫:防疫應急知識的科普宣傳
縱觀歷年來發(fā)生的各類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對國家的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等各方面均會產生沖擊和影響,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有關信息自然受到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電視媒體平臺,處處可見關于疫情的各種消息,各種負面新聞或謠言也層出不窮,讓“宅”在家的廣大師生無法分辨真?zhèn)?。學校圖書館作為信息傳播者,為了幫助廣大師生獲取有關疫情最新信息以及相關防疫知識,勇?lián)破罩厝?,針對疫情的官方信息、新聞報道、科學防疫知識以及相關圖書等進行搜集、篩選、分類和匯總,并通過官網、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途徑向師生進行科普宣傳,以便師生及時獲取準確、真實、可靠和科學的應急知識。如借助圖書館APP,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組織開展了有獎征文、抗疫專題網絡知識競賽等活動,以多樣的形式對抗疫專題知識進行宣傳和推廣。學校圖書館推出的防疫應急知識科普宣傳舉措,不僅提升了師生的自我防護能力,而且有助于減少師生對疫情產生的恐慌心理;通過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正確輿論引導,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的安定穩(wěn)定。
2.以讀戰(zhàn)“疫”:線上閱讀推廣的有序開展
疫情期間,各學校圖書館始終心系讀者,以滿足師生“宅”家閱讀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為目標,圖書館堅持“閉館不閉網、服務不打烊”的原則,創(chuàng)新開拓服務新思路,將服務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深入挖掘推廣館藏電子資源,圍繞“抗疫”主題,策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線上閱讀推廣活動。
(1) “抗疫書單”推薦
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以“抗疫”為主題的圖書推送逐漸成為主流。為了讓廣大師生宅家也能享受閱讀,許多學校圖書館通過借助電子書閱讀平臺,如學習通、超星移動圖書館等,精心為廣大師生整理出“抗疫書單”,書單不僅涵蓋各種門類的經典著作,還開啟了“掃碼”閱書功能,方便師生隨時隨地下載閱讀。同時借助圖書館官方微信平臺,推出了相關主題圖書推薦,豐富防疫期間師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如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的張鑫等人共同合作發(fā)文,向廣大師生推薦《花冠病毒》、《活著》、《鼠疫》和《傳染病》等閱讀書籍; 內蒙古民族大學圖書館特地開設了“負暄書單”微信專欄,借助微信平臺向讀者深度推薦《病毒星球》、《四個春天》、《愿生命從容》和《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等閱讀作品。運用“閱讀療法”調節(jié)居家隔離、禁步期間師生的心理,鼓勵、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的力量減輕心理壓力,讓同學們獲得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樹立抗擊疫情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
(2) 開展線上系列讀書活動
除了“抗疫書單”推送,各學校圖書館還通過征文、知識競賽、在線游戲等線上讀書活動,傳播防疫知識,豐富溫暖了師生的假期生活,讓大家“宅”有所獲,舒緩情緒,減少焦慮,增強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如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與超星公司協(xié)作,借助微信公眾號平臺發(fā)起了“品讀經典,全民戰(zhàn)疫系列閱讀活動”,包括“聽書打卡活動”、“名師講壇”,通過號召讀者每天利用30分鐘時間聽一本書或者觀看精彩視頻講座,以此陪伴師生共同宅家戰(zhàn)疫,讓閱讀與學習更加高效、有溫度。
3.以學抗疫:在線教學資源的服務保障
為做好疫情防控,全國各類學校均做出推遲開學的決定。為響應和配合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學校圖書館積極行動,密切關注和及時滿足師生的教學需求,免費推送各類精品課程,多措并舉保障線上教學順利開展,助推線上學習,以此降低疫情對學生課程學習的影響。
(1) 拓展教材教參數字資源服務
從2月8日起,各學校圖書館為配合學校老師網絡授課,積極開展搜集教學所需的教材及參考資料。通過網絡、出版社、數字資源和數據庫商等途徑多方聯(lián)系和查找,迅速收集相關教材信息,用以擴充學?,F(xiàn)有教材教參數字資源的種類和范圍。利用圖書館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途徑,及時向師生推送電子版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等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及時協(xié)調解決師生在使用教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注意收集教師反饋的各種教材需求,以滿足廣大師生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習需求。如浙江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為配合學院線上教學活動的開展,通過立即編制《教材管理應急方案》,不斷拓展各類教材數字資源的搜集渠道,使2020年春季學期的教材數字資源率達到90%;同時為教師的課件制作分享提供了《多媒體教學素材資源庫》等線上資源,為教學提供更多的資源儲備。
(2) 開辟校外訪問電子資源新路徑
抗疫期間,各學校圖書館一方面利用網站等平臺,精心制作并推出線上圖書館遠程訪問使用教程、操作服務指南等信息服務,為進一步加強師生遠程訪問使用數據庫等資源提供操作指導和培訓;另一方面依據學校教學活動的安排,開通多種渠道滿足師生校外遠程訪問各類數據庫和館藏電子資源,除了提供虛擬專用網絡(VPN)、服務器代理訪問等訪問途徑,注重探索校外遠程訪問電子資源的手段,如開通基于Shibboleth協(xié)議的校外訪問電子資源新方法——CARSI·等。學校圖書館努力開辟校外訪問電子圖書、數字資源新路徑,不僅為師生能夠隨時遠程訪問各類電子資源提供方便,也大大改善了師生遠程訪問數據庫的體驗,獲得師生的一致好評。
三、學校圖書館提升應急服務能力的思考與建議
戰(zhàn)“疫”的實踐給學校圖書館帶來了很多思考,一是“應急”反應是否迅速,二是“應景”活動的開展是否有效,三是“應對”未來活動的各類資源是否已提前做好儲備與開發(fā),等等。疫情這類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也是對學校圖書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驗,如何配合“停課不停學”,除了開展防疫應急知識的科普宣傳、線上閱讀推廣活動、整合各類數字資源等應急服務舉措,有的圖書館還抓起了線上心理咨詢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館員培訓等。
此次疫情中各學校圖書館雖能積極主動開展相應的應急服務,但在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應急服務能力、資源推送方面仍有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學校圖書館要以本次疫情為契機,認真探索和思考今后工作的重點,不斷提升學校圖書館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的應急服務能力。
1. 回顧總結應急服務工作的經驗及不足
針對疫情帶來的巨大考驗,大部分學校圖書館能積極面對并提供應急服務。疫情過后,學校圖書館要對相關案例和教訓提高重視,及時對其進行歸檔和整理;同時對疫情階段開展的應急服務工作進行認真分析、深刻總結,特別是對預防和解決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過程中的每項應急服務工作進行回頭看,并做出客觀的評價,即通過分析其發(fā)生的原因、總結處置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對薄弱環(huán)節(jié)整改到位,以便為未來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2. 完善學校圖書館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為了有效減少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對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及人民群眾產生威脅和影響,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制定和發(fā)布了《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規(guī)和政策。當學校圖書館面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如何有效應對、科學處置、精準服務、減少影響,關鍵在于是否已建立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人員的工作安排、各類資源的調配等等。面對疫情的突然襲來,大部分圖書館的應急響應機制還有待完善。因此,此次的疫情既是考驗,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學校圖書館要未雨綢繆,牢固樹立自上而下的危機意識,把應急管理納入到圖書館管理體系中,做到應急響應常態(tài)化,進行反復演練,預設多種可能性,查缺補漏,從而形成一套科學、嚴密、合理的處置方案。只有完善和建立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形成長效機制,這樣才能科學有效預防、控制及從容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發(fā)生。
3. 組建學校圖書館應急服務專業(yè)隊伍
面對疫情等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學校圖書館的應急服務工作離不開專業(yè)的應急處置團隊。
一是要培養(yǎng)館員的危機意識。在危機發(fā)生時,為了能讓圖書館館員及時作出響應和處置,學校圖書館在平日工作中要注重開展一系列的危機教育活動,如公共安全知識方面的專題展覽、危機演習、主題講座等,培養(yǎng)館員的危機意識,讓館員掌握必備的應急知識。
二是要提升館員的應急能力。在面對突發(fā)公共事件時,圖書館館員的信息嗅覺是否敏銳,信息的分析和處理能力是否高效,對圖書館的應急服務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圖書館要有計劃對館員進行業(yè)務培訓,有力提高館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技能,以及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救護救治能力、快速應變能力和高效處置能力。
4. 培養(yǎng)師生的應急處置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
學校圖書館不僅承擔著信息情報服務的功能,還肩負著社會教育的職責和使命。
一是開展應急教育培訓。面向廣大師生,學校圖書館要將公共衛(wèi)生安全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的應急教育活動作為常態(tài)化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應急知識的館藏建設,如建立關于以各類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為主題的圖書專題書架、編制安全教育宣傳手冊、普及救險脫困知識讀本等方式,補充讀者的應急知識;另一方面應提升讀者的應急處置能力,通過開展一系列具有“趣味性、知識性、互動性”的應急教育活動,如模擬演練,讓師生親身感受并學會將應急知識運用于應對突發(fā)事件中,有效提升師生的應急處置能力。
二是培養(yǎng)讀者的信息素養(yǎng)。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各種信息鋪天蓋地出現(xiàn),讓廣大師生難辨真?zhèn)?。學校圖書館可以借助知識競賽、主題講座、開設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其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師資力量。通過提升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師生學會運用正確渠道獲取信息,分清事實,懂得辨別各類信息的真假,有利于阻止謠言傳播,有效控制不實信息帶來的負面影響。
結語
經過疫情這個特殊時期的洗禮,學校圖書館改變了以往的工作模式,打造以“線上”服務為主的新模式,主動擔起使命,開展了一系列的應急服務工作,有效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帶來的影響。特殊時期下給學校圖書館的應急服務工作帶來的不僅僅是思考,更是轉型的開始和更高的期待。疫情讓學校圖書館有了新的“成長”,同時也為未來學校圖書館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工作開展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廣東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廣東省高校圖書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服務情況報告[EB/OL].[2020-03-06]. http://library.sysu.edu.cn/gdtgw/dtxw/hdjl/1371648.html.
[2]張 鑫,吳麗春,王景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療愈作品推薦[N].圖書館報,2020
[3]內蒙古自治區(qū)高校圖工委.內蒙古自治區(qū)高校圖書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服務工作調研報告[EB/OL].[2020-03-08].http://www.scal.edu.cn/zxdt/202003130815.
[4]浙江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共克時艱,浙里圖書館與您在一起——浙江省高校圖書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服務情況調研報告[EB/OL].[2020-03-06].https://gxtgw.zju.edu.cn/2020/0306/c29188a1966798/page.htm.
[5]張 敏.圖書館危機應急服務及后疫情時代的思考——以2019新冠肺炎疫情突發(fā)事件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20
[6]易 瑋.構建省級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策略聯(lián)盟[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1
[7]圖 謀. 淮海工學院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狀況及思考[N].新華書目報,2019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技工學校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