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蕓
摘要:綜觀徐崢導演的一系列電影,不難發(fā)現(xiàn),徐崢導演一直在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尋求一個平衡點,在電影的故事敘述中以小見大地展開,并且在向外界探索尋求答案之后,最終發(fā)現(xiàn)這個答案要靠自己去解答,即追求情感回歸。情感回歸是指拋開所有的虛偽和浮華,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放下不甘,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培養(yǎng)愛的能力,并真正去接納生活中的一切,包括苦難和意外,達到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學會成全,學會愛。
關鍵詞:情感 回歸 和解
徐崢電影《囧媽》在2020年大年初一選擇在相關網(wǎng)絡平臺上播出,引發(fā)了新的一輪觀影熱潮。徐崢囧系列的每一部電影都把生活中的溫情與他的喜劇風格相結(jié)合,這一次也不例外。《囧媽》中徐崢以母子之間的親情為主要線索,講述了在經(jīng)歷離婚和商業(yè)糾紛之中的伊萬在陪媽媽去俄羅斯演出的旅途中歷經(jīng)艱辛,最終幫助媽媽在舞臺上圓夢并找回了自己和媽媽之間最真摯樸實的母子情感。徐崢導演最早的演員形象是神話劇《春光燦爛的豬八戒》中豬八戒的形象,在該劇中豬八戒和小龍女最終分開令人惋惜,但是在戲外,徐崢和陶虹走到了一起結(jié)為夫妻,給這部劇帶來了另外一個圓滿。如今,徐崢導演早就過了四十不惑的年紀,已為人夫、為人父的他對于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這都體現(xiàn)在了他的電影中,如《人在囧途》《泰囧》《港囧》《囧媽》《我和我的祖國》等。在這些電影中,徐崢導演總是以生活中普通老百姓的視角再以生活中的一件瑣碎小事緩緩展開敘事,在小事中不斷地以小見大,折射出生活和人性的影子。這種接地氣的敘事方式很容易將觀眾裹卷進劇情中,讓觀眾感同身受,結(jié)合徐崢導演的溫情喜劇風格,更是賺足了觀眾的笑點與淚點,讓觀眾思考生活的意義。
情感線索的交叉融合和獨立共生
徐崢導演的囧系列電影大都涉及夫妻情感問題。在《囧媽》電影中,一開場暗色調(diào)的幾個變化鏡頭就顯示出了伊萬家里蕭條的景象,暗示了家中主人情感的不完美。袁泉扮演的張璐出現(xiàn)后開始逐步交代了兩人的關系。伊萬與張璐是夫妻,兩人已經(jīng)在協(xié)商簽訂離婚協(xié)議,伊萬不愿意簽,他給的理由是暖霸專利使用權不能給張璐,張璐則表示不會被協(xié)議困住,兩人就這么僵持著。在這個過程中,張璐還提出讓伊萬下次見到媽媽的時候抱抱她,這讓伊萬覺得莫名其妙。張璐臨走之前,伊萬打算把修好的臺燈送給張璐,張璐卻告訴伊萬她從來都沒有喜歡過這個臺燈,伊萬很驚訝。張璐告訴他,這就是他們之間的問題,伊萬心里已經(jīng)有了一個幻想的老婆,而張璐已經(jīng)盡力卻發(fā)現(xiàn)自己成為不了伊萬心里幻想的那個人,所以她選擇離開,找回自我。而這個時候的伊萬沒能理解張璐對他說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他只想破壞張璐的美國之行,不讓張璐在美國順利簽約,因此派出了他的表弟兼助理由郭京飛飾演的郭貼去美國進行阻撓。整個阻撓過程是劇情發(fā)展的線索之一,也為接下來伊萬和媽媽的旅途做了鋪墊。
伊萬和媽媽的旅行是劇情發(fā)展的第二條線索,也是該片敘事展開的核心事件。它與第一條線索交叉融合,相輔相成,組成了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黃梅瑩飾演的伊萬媽媽固執(zhí)又有點強勢,可以說是現(xiàn)代社會典型的媽媽形象。媽媽對兒子永遠都是一百個不放心,即使伊萬已經(jīng)四十多歲還結(jié)了婚,事業(yè)上還有點成就,但在媽媽眼里也永遠是個問題多多的孩子。而張璐和伊萬協(xié)議離婚卻瞞著媽媽,媽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仍舊要插手他們的感情,甚至打電話給美國正在開會的張璐而不給張璐任何說話的機會,無奈之下張璐只能打電話給伊萬。鏡頭畫面不斷地穿插,導致兩條情感線索必須不斷地碰撞和融合,才能完整地體現(xiàn)出成年人所必須面對的生活的瑣碎。但由于兩條線索發(fā)生的地點空間不一樣,伊萬和媽媽的旅途事件發(fā)生在由北京開往莫斯科的綠皮火車上,他們在火車相處了六天六夜,用伊萬的話說這是他離開家讀大學之后第一次和媽媽相處那么長的時間,母子之間必須共同面對很多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直接體現(xiàn)了母子之間溫馨、復雜、微妙的情感關系。而伊萬和張璐的情感線索間接通過電話和表弟郭貼作為媒介展開,由于伊萬選擇陪媽媽去演出,因此他打著所謂的爭奪暖霸專利的旗號讓表弟在美國一步步破壞張璐的商業(yè)計劃,最終露了馬腳,被張璐知道了真相,她后來與伊萬的糾葛都是通過電話、信息聯(lián)系。因此,從事件發(fā)生的人物關系和空間上來說,兩條線索又是相互獨立的,它們分開也能分別構(gòu)成兩個事件,但它們的共同存在又進一步豐富了故事和情感。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是獨立的個體,因為親情和愛就有了牽絆和掛念,因此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是家庭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家庭中每個人的角色不一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一樣,每個人承擔的責任也不一樣,加上每個人性格、觀念等的不同,家庭的矛盾由此而來,剪不斷理還亂。正是在面對生活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時,情感才能從中進行碰撞和磨合,每個人才能從中成長。這既是劇情情感線索的獨立共生又是劇中情感關系的獨立共生,也是導演的用意所在。
情感價值觀的重新解構(gòu)和回歸
從徐崢導演的一系列溫情喜劇電影中不難看出,徐崢導演一直在食人間煙火。2018年7月播出的由文牧野導演、徐崢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針對本世紀初老百姓看病吃不起昂貴藥的現(xiàn)象進行了思考。徐崢在影片中成功塑造了一個平凡的英雄形象,賣仿制藥救了一部分人最終被抓判刑他卻不后悔。在《我不是藥神》影片之后,徐崢并沒有繼續(xù)去維護自己的英雄形象,導演的電影《囧媽》開始從親情的角度出發(fā)更多關注家庭中情感關系的處理和平衡。徐崢導演囧系列每一部電影的開場和結(jié)尾都會圍繞家庭中的婚姻關系展開,《囧媽》也不例外。但與之前的囧系列電影不同,這次的婚姻關系并沒有得到圓滿的結(jié)局,伊萬和妻子在彼此敞開心扉釋懷以后依舊選擇了和平離婚,觀眾對此也很不解。也許對于導演來說,情感的結(jié)果不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夫妻二人反思自己的過程,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對方的感受并從中得到成長,自我解脫并找回自己,這才是婚姻賦予的真正含義,也是情感的最終回歸。在《囧媽》電影中,伊萬一直慫恿自己的表弟助理去破壞張璐在美國的商業(yè)計劃,張璐一直很不理解。對于她來說,她的每一步都沒有做錯,她并沒有影響伊萬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利益,她甚至要離開中國市場去美國發(fā)展。伊萬最終酒后在電話里向她吐露心聲,他不希望她這么講道理,他只是不想離婚,不想和她分開,在之前伊萬不舍得扔掉自己的結(jié)婚戒指這一情節(jié)也能看出來伊萬不想結(jié)束與張璐婚姻的心意。只是婚姻中的感情哪有簡單的對與錯,婚姻生活是時間和生活堆積相處的點滴,有甜蜜、有心酸、有愛情、有無奈、有回憶、有期待、有失望等,太多情感的復雜交錯,讓二人走到了至今,嘗遍了婚姻的滋味,結(jié)果如何都已經(jīng)不重要,對于婚姻意義的誤解讓他們背負了枷鎖,他們必須打破這個枷鎖,重新解讀婚姻的意義。這里的“打破”不僅是指伊萬與張璐選擇分開簽訂離婚協(xié)議,還指伊萬陪媽媽的這次旅行,是伊萬能夠率先勇敢敞開心扉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前提。
看完《囧媽》整部電影,可以梳理出伊萬媽媽的大概生平。家庭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伊萬在婚姻中的的固執(zhí)和倔強也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從伊萬媽媽的講述中我們得知,伊萬的父母是因為愛情走到了一起,然而愛情與婚姻終究是兩回事,從愛情到婚姻是一條長長的路,生活并沒有那么簡單。伊萬媽媽后來的婚姻并不幸福,在經(jīng)歷了丈夫酒后家暴以后她本想離開,卻因為舍不得伊萬最終選擇留了下來并將家暴的事情向伊萬隱瞞,在他面前繼續(xù)維護著他父親的形象。一路走來的婚姻生活讓她深刻地了解到婚姻是需要犧牲的,這也是她在電影中對伊萬和張璐說的臺詞。她卻忽略了每個人的個體獨立性,每個人對婚姻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婚姻不是僅僅靠犧牲就可以維系的。伊萬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明明已過不惑之年但在媽媽眼里卻依然是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媽媽對他的不放心處處體現(xiàn)在生活的細節(jié)里,因此伊萬要逃離媽媽,與媽媽相處時充滿了叛逆的情緒。他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他的言行已經(jīng)受到了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婚姻里他像他媽媽對他一樣對妻子的行為舉止在腦海中進行了設定,張璐對此深感疲憊他卻沒有發(fā)現(xiàn),當婚姻面臨了嚴重的危機,伊萬才開始意識到問題所在,但他把這些問題又歸根在媽媽身上,他并沒有第一時間反省自身。在經(jīng)歷重重苦難之后,伊萬終于明白了,愛一個人也是需要培養(yǎng)能力的,情感終究回歸到了內(nèi)心。他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納了生活的不完美,勇敢地做出了改變。至此,母子關系釋然,重新構(gòu)建了一種和諧的關系。電影從家庭方面開始敘述,最終還是落在了個人的角度,從自身出發(fā),自我反省,自我改變,讓電影有了一個較為圓滿的結(jié)局。(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妮娜.《母親》與《為黨生活者》共性中的民族審美話語[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5.
[2]陳乃嘉.徐崢喜劇電影與現(xiàn)實主義的碰撞、疏離與回歸[J].電影新作,2019,(03):131-134.
[3]彭小廬.徐崢喜劇電影的風格特征[J].電影文學,2017,(02):74-76.
[4]財政部.關于支持電影發(fā)展若干經(jīng)濟政策的通知[EB/OL].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55/c1150475/content.html,201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