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古董商人,騎著一匹黑色的騾子,在遼西大地上像幽靈似的游蕩,在密匝的村莊和廣袤的原野留下了重重的足跡。小說一開篇,梁鼐就準確地摁下了“在路上”的敘事樞紐,并讓小說一直在漂泊、隱秘、魅惑的質(zhì)感中滑行,讓主人公不斷遭遇意外、遭遇故事,直到最后與自己的使命劈面相逢。這樣的氣質(zhì)不難使我們往遠處想到歐洲的流浪漢小說,往近處則是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鮮血梅花》,格非的《錦瑟》,洪峰的《極地之側(cè)》……
找到《哈布特格與公牛角》所受的敘事影響并不難,它幾乎帶有一眼可被辨認的“先鋒”痕跡。但是,在距離中國先鋒文學三十年的今天,誰還要在先鋒的形式里打轉(zhuǎn),將令人眼花繚亂的敘事實驗當作目的,那顯然并非良策。梁鼐當然志不在此。于是,我們很快就看到了一種奇特而有趣的身份“錯位”:古董商是一個有名的憨貨。他很少做成生意,騾子背上的褡褳里經(jīng)??湛杖缫玻麖牟桓械叫呃⒑徒箲],反而興致勃勃地和人們拉呱、調(diào)笑、聊天,仿佛他的目的是收集話語,而非收集古董。
一個不以掙錢為目的的可疑的古董商人,他到底想干什么?小說家很快就慷慨大方地向我們拋出了答案。商人在行進途中遇到了一位老婦人,那是他死去母親的幻影。她不斷向他重復著臨終前的遺囑:尋找父親。商人也向著虛空重復當初的承諾:找不到父親,決不歸鄉(xiāng)。二十五年前,父親楊文生帶著母親做的蔥油餅和家里所有的積蓄,與朋友羅喜來一起去內(nèi)蒙販牛,從此下落不明,蹤影全無。為了盡快打聽到父親的下落,楊文生的兒子將自己扮作古董商人,走街串巷,搭訕閑聊。
綜上所述,你可以將這個小說稱為“尋父記”。這樣一來,我們就明白了,《哈布特格與公牛角》的任務不是設置關于古董的謎語和解謎,它另有目的。我們的好奇心被高高挑起:商人怎樣去尋找父親?他最后有沒有找到父親?找不到如何?找到了又怎么辦?每一個問題都關涉生命、血緣和倫理的困境。
在此,我們不妨略微將話題岔開,去看看梁鼐另外兩篇小說《低級趣味》和《少年寶音的心事》。這兩篇小說都以聰明調(diào)皮的少年為主人公?!兜图壢の丁吩诜钦5募彝リP系和糾葛之外,莊重而令人忍俊不禁地開啟了梁大平的成長之旅?!渡倌陮氁舻男氖隆吠ㄟ^寶音為聾啞妹妹薩仁“偷狗”的風波,牽連起廣闊深厚的親情,以及身處烏拉山深處的人與自然之間的“奇遇”。不難發(fā)現(xiàn),這兩篇小說除了主人公的年齡相似之外,還共有著精神上水晶般的純粹:一種天真的執(zhí)著,一種驚奇的發(fā)現(xiàn),以及一份莊嚴的承諾。不獨哥哥對妹妹和奶奶有所承諾,就連奶奶養(yǎng)大的那頭名叫格日樂的熊也信守承諾。在一家子遭到狼群包圍時,格日樂如約而至,用小山般的身體保衛(wèi)恩人和親人。
我們完全可以聰明地指出,梁鼐是個“笨”作家。他不厭其煩、靡費筆墨所書寫的,無非是一個“信”字。我們這個時代并不缺乏“信”。我們信速度,信科技,信流量,信天方夜譚般的財富奇跡,唯獨對于人性中最基本的、文化中最底線的那個道義之“信”、人倫之“信”失去了信任。但梁鼐仿佛與我們這個金光閃閃的時代絕緣,或者說,他即便看到了我們的那些“信”,也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這樣的“信”對我們來說是奇跡,對他來說卻是常識。人間如此艱難多舛,造物主的恩典只夠覆蓋極少數(shù)人,但是,這完全不能動搖和侵蝕他的信念。
于是,梁鼐單純、執(zhí)著而堅韌地信著。在此,我們可以在心理學和行為實踐的意義上將古董商人看作是長大后的寶音。他信守對母親的承諾,風餐露宿,浪跡遼西??梢韵胂螅绻恢闭也坏礁赣H,他就會一直找下去。這種“重然諾”的特質(zhì)并非僅僅是道德修為,它更多地來自與生俱來的天真、誠實、豁達和自我修復的力量??梢哉f,天真是一種天賦,而非后天習得。
小說的動人之處就在于此,梁鼐和他筆下的古董商人一樣,都是可愛的天真漢。他們大規(guī)模地動用生命的權(quán)利,只為履行一個答應(或許會有人說,天哪,這真是生命的浪費)。小說的魅力還來自于另一重力量:好故事。作者借用了先鋒小說迷宮敘事的外殼,通過羅喜來之口講了關于楊文生的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的內(nèi)容截然不同,在終極指向上相互矛盾。這種自我消解的敘事方式也讓人想到馬原、余華、孫甘露的元小說、互文本等實驗手法,但它們在敘事目的上有著本質(zhì)性的區(qū)別。
第一個故事是楊文生和羅喜來到了內(nèi)蒙,兩人均為吉日嘎的妻子敖登動了心。羅喜來信守自己定下的行規(guī),不與做生意的人家的妻子有瓜葛。結(jié)果是楊文生與敖登互生情愫。敖登送了楊文生一個自己做的荷包做定情物,蒙古語叫做“哈布特格”。吉日嘎發(fā)現(xiàn)后非常憤怒,約定以摔跤來確定奧登的去向。楊文生毫不畏懼,接受了這場必輸?shù)奶魬?zhàn),差點被摔死。在羅喜來的幫助下,這對有情人騎馬逃往蒙古邊境,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是一個關于“愛情”與“真情”的故事。
在得知商人是楊文生的兒子、此行就是來尋找父親時,羅喜來立即推翻了自己講的這個故事,又另外講了一個故事。他們到阜新低價販到了一頭兇猛的公牛,準備趕往一百里外的屠夫家賣個好價錢。公牛不肯往前走,羅喜來把它抽得皮開肉綻。公牛發(fā)起了最后的反抗,楊文生用自己的身體抵擋住了公牛的進攻,被血肉模糊地掛在了公牛角上。羅喜來感到無法向楊文生的家人交代,于是將他埋在自己家門口,從此再也沒有外出過。這是一個關于“仁義”與“道義”的故事。
兩個好故事,各自擁有雋永的意象。鮮亮打眼的“哈布特格”與鄉(xiāng)村常見的“公牛角”,分別作為兩個故事的核心意象被提取出來。這不難理解,梁鼐是生活在漢文化中的蒙古族作家,就像川西的藏族作家阿來,“非漢性”元素為他們的小說帶來了陌生化美學的擦亮和照耀。“哈布特格”所關聯(lián)的“情”發(fā)生在蒙古族地域,“公牛角”所關聯(lián)的“義”發(fā)生在漢族地域。事實上,這兩個意象被作者賦予了同等的心之重量,跨越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界限,綻開了情深義重的樸素花朵。
最后,聽從羅喜來的建議,古董商人準備帶走父親。在父親的墳里,他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哈布特格”,雖然顏色已經(jīng)黯淡,但依然結(jié)實漂亮。讀到這里,讀者一定會和他一樣陷入巨大的困惑:在第一個故事里出現(xiàn)的哈布特格為什么出現(xiàn)在第二個故事里?楊文生到底是和敖登私奔了還是為了保護羅喜來而被公牛角刺死了?我以為,究詰故事的真假并無必要。天真漢梁鼐要做的是將兩個好故事合而為一,將來自不同地域的“情與義”開作一朵并蒂蓮。一個對人世間持有“信”并堅執(zhí)于此的人,就這樣在兩個相互守望、共同增殖的故事里,走出了一條自我完善的生命通途,收獲了一種美滿圓融的精神饋贈。
小說只有短短萬字,卻密實而迤邐地建構(gòu)起了一個接近完美的結(jié)構(gòu)和敘事。它以天真為底蘊,以故事為雙翼,通過質(zhì)感極好的文字,在亦真亦幻之間衍展出了一個重大的敘事變化。如果說先鋒文學、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文本是著力于“解構(gòu)”的話,那么,梁鼐則著力于“建構(gòu)”。他要將那些曾經(jīng)被深度消解掉的承諾、情義、信與望、愛與守重新拾掇起來,建成他自己的敘事之塔。在小說最后,古董商人將父親怔忡不安的骨骼裝入褡褳里,“我抖了一下騾子的韁繩,帶著我的父親在月光下奔跑起來?!边@個結(jié)局是多么美妙,又是多么富有詩意。它消除了所有的心結(jié)怨恨,彌平了生命的匱乏和創(chuàng)傷。
這是天真與情義對于庸常世故的較量、征服、震撼。作為一個新作家的作品,《哈布特格與公牛角》堪稱出色,呈現(xiàn)出了成熟小說的迷人質(zhì)地。要說缺憾的話,那也同樣是作為新作家的問題,就是梁鼐目前還無法完全擺脫前人的影響。這并非缺點,而是寫作的必經(jīng)之途。對于作家來說,重要的不是敘事形式,而是能否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及其價值判斷。在這一點上,我相信梁鼐“建構(gòu)”的有效性,我愿意看到這樣的寫作在文壇占有一席之地,洗去庸俗陳腐之氣,呼應那一場場遙遠、新鮮而古老的倫理召喚。
【責任編輯】 陳昌平
作者簡介:
曹霞,四川宣漢人,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從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在《文學評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小說評論》等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出版《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研究(1949—1976)》等專著兩部,主持國家課題、教育部課題兩項,入選天津“五個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