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菊
摘 要: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員為了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選擇到城市打工。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越來越多留守兒童出現(xiàn)。留守兒童問題也成了城鎮(zhèn)農村的一個普遍問題。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少和父母的交流溝通,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影響了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尤其是對于一些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更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探討初中留守學生的心理輔導策略。
關鍵詞: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策略
一、留守學生心理輔導的必要性
1.農村留守學生的數(shù)量
據(jù)《中國兒童福利與保護政策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孩子697萬人。
2.初中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
(1)平常缺少關愛,性格孤僻,情緒易波動。留守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時間去陪伴孩子。長此以往,親情方面的嚴重缺失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2)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留守學生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陪伴,他們很少得到父母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的引導,缺少父母的管制,有的正值青春期、叛逆期,就容易做一些比較出格的事情,比如沉迷網絡,抽煙喝酒,打架斗毆,受社會不良人員的影響等。
(3)人身安全容易受到威脅。因為大多數(shù)時間父母不在身邊,很多留守學生都是跟隨自己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這些留守學生也很容易成為人販子的目標,甚至有些女生還會受到人身侵犯。
(4)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使得孩子的學習觀念淡薄。當他們在學習方面遇到問題,又沒有人可以幫助他們時,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降低。久而久之,很多留守學生也會產生厭學,甚至逃學、輟學的問題。
二、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留守學生的生活狀況
由于沒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學生生活條件較差,長期缺乏營養(yǎng)使得他們與同齡人相比發(fā)育較慢,容易受到同學的欺負。父母不在身邊,也沒有人可以傾訴。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2.家庭教育的缺失
孩子的成長以及性格的發(fā)展受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也受父母的直接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它能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留守學生長期缺乏父愛、母愛,也缺少與父母的溝通,容易產生孤僻、內向等心理問題。
3.學校缺乏教育和關注
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學校。然而,大多數(shù)學校對學生心理問題方面關注較少。尤其是對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較少,關注不多,往往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和失落感。再加上學習的壓力,他們也會慢慢變得容易焦慮、自卑,影響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4.學生的成長階段特征
初中留守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就是平時所說的青春期,心理極其敏感。而留守學生在這個時期如果得不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愛,也沒有有效的溝通的話,就極其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三、初中留守學生心理輔導模式策略
1.為每位留守學生建立“留守學生檔案”
對留守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首先需要了解他的家庭情況,這樣才能進行更加有效的輔導。為留守學生建立檔案,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包括父母姓名、聯(lián)系方式、工作情況、家庭成員情況等。除此之外,還要了解學生平時的生活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健康狀況。并且對這些檔案內容進行動態(tài)管理,做好記錄,實施更加有效的心理輔導。
2.建立留守學生家長聯(lián)系熱線,實時溝通
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與留守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讓他們能了解孩子平時的表現(xiàn)情況,也可以和家長溝通怎樣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家長會、家訪等活動,也可以讓留守學生和家長寫信等,讓學生和家長可以更好地溝通,不斷幫助學生克服內心的問題,慢慢放開自我。
3.對留守學生進行個性化心理輔導
大多數(shù)留守學生的境遇雖然相同,但是他們內心的想法卻不一樣,尤其是一些離異家庭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往往比一些留守學生的心理更加敏感。因此,在進行心理輔導時,要充分了解每位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況,為不同類型的學生建立不同的輔導方案,因人而異。在進行心理輔導時,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音樂和環(huán)境氛圍,不斷去感染學生,或者運用沙箱療法和繪畫等不斷引導他們主動敞開心扉。幫助他們重拾信心,重新塑造自己。
4.注重留守學生的青春成長教育
通過各種形象的圖文讓學生了解青春期身體會有哪些變化,心理會有什么特點,并且告訴他們有這些現(xiàn)象都是正常的。同時也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青春期如何與異性相處并且學會自我保護。青春期的孩子很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那我們老師要引導他們樹立自信心,正確認識自己,正確看待他人的評價。
5.組織關愛留守學生的活動
老師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給予留守學生特殊照顧,方式要得當,不要讓他們產生抵觸心理。老師可以在平常的教學中,對留守學生進行分類管理,落實給每位任課老師,具體分析留守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可行的幫助計劃。比如,可以實行“一幫一”,讓平時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去幫助學習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他們真誠的幫助。讓留守學生可以在學習和生活中敞開心扉,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狀態(tài)。
老師不僅是學生學習上的指路人,還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引者。老師不僅要在書中育人,還要在生活中幫助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曉燕.農村留守兒童形成的社會學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11(7).
[2]熊亞.公共政策視野下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究[J].教育學術(月刊),2007(1):85-86.
注:本文系清流縣課題山區(qū)縣城實驗校留守學生心理疏導模式實效性探究(qljy-1913)課題成果。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