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公共生活中的犧牲和愛欲
——歐里庇得斯《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繹讀

2020-12-20 21:19:01王瑞雪
關(guān)鍵詞:阿基愛欲希臘人

王瑞雪

(中山大學(xué) 中文系,廣東 廣州510275)

《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Iphigenia at Aulis)①本文引用《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主要參考周作人譯本(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年版)。部分字句有調(diào)整(依據(jù)洛布(Loeb)古典叢書的希-英對照本:David Kovacs trans.and ed.,“Euripides,Vol.VI:Bacchae,Iphigenia at Aulis,Rhesu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上演于歐里庇得斯去世之后(約公元前405年)②I sabelle Torrance,“Iphigenia at Aulis”,in Laura McClure ed.,“A Companion to Euripides”,Chichester:John Wiley&Sons,Inc.,2017,p.284.。這部劇的情節(jié)發(fā)生在荷馬史詩所記述的希臘人與特洛伊人為了爭奪美女海倫而引發(fā)的特洛伊戰(zhàn)爭前夕。可以說,這是一部“史詩前傳”。劇情開始的時候,希臘軍隊因為缺少起航的順風(fēng),被困在奧利斯海峽。神諭要求希臘人獻祭首領(lǐng)阿伽門農(nóng)(Agamemnon)的女兒伊菲革涅亞,軍隊才能起航。于是,阿伽門農(nóng)以伊菲革涅亞與阿基琉斯的聯(lián)姻為借口,將女兒騙來奧利斯。伊菲革涅亞的母親克呂泰涅斯特拉(Clytaemnestra)陪她一同前來。兩人抵達奧利斯之后,知曉了獻祭的計劃。伊菲革涅亞先是畏懼死亡、試圖求生,后來突然轉(zhuǎn)變心意,主動赴死。在這一情節(jié)轉(zhuǎn)折中,歐里庇得斯描繪了公共生活的復(fù)雜面貌——在戰(zhàn)爭狀態(tài)下,劇中人的犧牲與愛欲都顯現(xiàn)出其嚴(yán)峻性。

一、從個人英雄到自我犧牲

在《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的開場,阿伽門農(nóng)借用阿基琉斯的名字,杜撰了聯(lián)姻的謊言。劇中克呂泰涅斯特拉與阿基琉斯的相遇則揭穿了這一謊言。在發(fā)現(xiàn)了阿伽門農(nóng)的籌謀后,克呂泰涅斯特拉向阿基琉斯求救,后者發(fā)表了一大段講話,表示自己要像強有力的神一樣拯救她的女兒。他又表示,他若是說謊就該死,只有救了伊菲革涅亞,他才可以不死。阿基琉斯反復(fù)表明自己救人的決心,然而,他又說,如果阿伽門農(nóng)事先請求他的許可,他就會同意獻祭計劃。

這樣的假設(shè)令阿基琉斯決意保護伊菲革涅亞的豪言壯語變得可疑。前面那些同情和義憤的說法都不免顯得有些偽善或自欺欺人③S.E.Lawrence,“Iphigenia at Aulis:Characterization and Psychology in Euripides”,Ramus,Vol.17,No.2,1988,pp.97-98.。與伊菲革涅亞的生命相比,阿基琉斯更關(guān)心自己是否受到尊重。他的諾言更像是一番虛偽的自我標(biāo)榜。對陰謀詭計的接受使他與荷馬史詩中的阿基琉斯相去甚遠。在史詩中,阿基琉斯像痛恨死神的大門一樣痛恨心口不一者①荷馬:《伊利亞特》,陳中梅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236頁。。不過劇里的阿基琉斯并不完全是虛偽的,他只是在考量和算計許多因素。他解釋了自己這樣假設(shè)的原因:

我已經(jīng)把這名字給了希臘了,若是要往伊利翁去須得那么做,我也不會不肯幫助共同出征的人的公共利益的。②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70頁。

這段話表明,阿基琉斯是在考慮全軍的公共利益和共同關(guān)切。他不再像荷馬史詩中那樣,因為一時的憤怒就置整個希臘軍隊于不顧。他還建議克呂泰涅斯特拉最好先嘗試勸說阿伽門農(nóng),使用道理(lelogismenōs)而不是強力(sthenei)來辦成這件事,這樣他也可以避免與眾人的沖突。荷馬史詩中戰(zhàn)力最高的英雄,此時最先訴諸的卻是溫和的言辭。他顧全集體,算計利弊,不再維持史詩中傳統(tǒng)的英雄形象。并且,劇中的阿基琉斯甚至沒有獲得實踐他的英雄諾言的機會。

伊菲革涅亞奪走了阿基琉斯實踐諾言的機會。勸說沒有使阿伽門農(nóng)改變主意,希臘軍隊更是集結(jié)起來,要來抓走伊菲革涅亞,阿基琉斯也受到了威脅。千鈞一發(fā)之際,伊菲革涅亞阻止了阿基琉斯與軍隊的對抗。她不再眷戀生命,而是選擇主動赴死。像阿基琉斯一樣,她也發(fā)表了長篇講話。在這篇講話中,她表示,不應(yīng)該讓阿基琉斯受到軍隊的責(zé)難,不應(yīng)該讓他與全體希臘人對抗,以致被殺。這表明,伊菲革涅亞做出決定的原因之一是阿基琉斯的生命③有學(xué)者認(rèn)為,伊菲革涅亞在這里對阿基琉斯產(chǎn)生了愛情,例如W.D.Smith,“Iphigenia in Love”,in G.W.Bowersock,Walter Burkert,Michael Putnam eds.,“Arktouros:Hellenic Studies Presented to Bernard M.W.Knox on the Occasion of His Sixty-fifth Birthday”,Berlin:De Gruyter,1979,p.174.以及A.N.Michelini,“The Expansion of Myth in Late Euripides:Iphigenia at Aulis”,Illinois Classical Studies,Vol.24-25,1999—2000,p.51.也有學(xué)者對此持保留意見,認(rèn)為這種解讀缺乏直接的文本證據(jù),參見John Gibert,“Change of Mind in Greek Tragedy”,G?ttingen:Vandenhoeck&Ruprecht,1995,pp.225,237-239.而根據(jù)筆者下文的解讀,本劇所呈現(xiàn)的伊菲革涅亞的愛欲是公共的愛欲,無關(guān)她自己的“愛情”。。阿基琉斯未能拯救伊菲革涅亞,相反,伊菲革涅亞成為阿基琉斯的拯救者。她不僅保護了阿基琉斯,而且化解了一場軍隊暴動。她表現(xiàn)得勇敢、真誠、果決,為了贏得榮譽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她將行動的光榮作為自己的追求,她對克呂泰涅斯特拉說:

母親,你聽吧,聽我心里所想到的話。我現(xiàn)在決心去死,我愿意光榮地做成這件事,驅(qū)除那些卑怯的想法。④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83-284頁。

伊菲革涅亞的舉動是一種僭越。且看歌隊在合唱歌中對性別屬域的劃分:

重大的事是去追求道德,在女人們要避免秘密的愛情,在男人們,他們內(nèi)在的紀(jì)律有多種的形式,使城邦增加偉大。⑤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54-255頁。

歌隊吟唱了傳統(tǒng)的社會規(guī)范:女性的德性體現(xiàn)在私人感情上,男性的德性體現(xiàn)在公共生活中。伊菲革涅亞打破了這一規(guī)范。她主動參與公共事務(wù),進入傳統(tǒng)上屬于男性的領(lǐng)域,像英雄一樣行動。阿基琉斯則審慎、多慮,并且未能行動。在伊菲革涅亞和阿基琉斯身上,男性和女性的英雄角色得以反轉(zhuǎn)。

這一反轉(zhuǎn)的基底是阿基琉斯“英雄”角色的失去。他無法維持荷馬史詩中的“男性英雄”的傳統(tǒng)角色;這是造成兩人角色之反轉(zhuǎn)的根源。如果阿基琉斯是坦率果敢的行動者,那么伊菲革涅亞奪取他的英雄身份的舉動就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了。歐里庇得斯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個人英雄價值所遭遇的深刻危機。在面臨決策的緊急時刻,阿基琉斯這樣的個人英雄為集體所裹挾,失去了傳統(tǒng)的高度。他無法果決地行動,表現(xiàn)得甚至不如伊菲革涅亞這樣的女性。

舊的角色失去的另一面是新的品性的獲得。在這部劇中,阿基琉斯有了近似女性的謙敬和審慎⑥George Walsh,“Iphigenia in Aulis:Third Stasimon”,Classical Philology,Vol.69,No.4,1974,pp.246-247.,也有了普通人的虛偽。正如美國學(xué)者金(Katherine King)所說,在歐里庇得斯的筆下,阿基琉斯不再是傳統(tǒng)的“超人”英雄⑦Katherine King,“Achilles:Paradigms of the War Hero from Homer to the Middle Ages”,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7,p.103.?!俺恕弊兂闪恕捌胀ㄈ恕敝械囊粏T。阿基琉斯需要反復(fù)思量公共的利益、屬己的與屬他的多方關(guān)切。這是公共生活中每一個普通人的表現(xiàn)。

與阿基琉斯的角色相對應(yīng),伊菲革涅亞占用了原本屬于他的英雄角色。但是,伊菲革涅亞獲得榮譽并不是像史詩中的英雄一樣通過一對一的戰(zhàn)斗,而是通過自我犧牲(self-sacrifice);她獲得成功的途徑與傳統(tǒng)上阿基琉斯這樣的男性英雄有著根本不同①Nancy Rabinowitz,“Anxiety Veiled:Euripides and the Traffic in Women”,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3,p.48.。試圖扮演英雄的伊菲革涅亞并非真正的英雄。

伊菲革涅亞與阿基琉斯一樣,都沒有完成英雄的角色。在歐里庇得斯的這部悲劇所展示的人類生活中,沒有一個真正的英雄。這部劇寫的雖然是“史詩前傳”,反映的卻不是史詩中的傳統(tǒng)價值,而是一種屬于“當(dāng)代”生活的價值。阿基琉斯就像歐里庇得斯所生活的雅典城邦中一位參與政治的普通公民;在當(dāng)下的公共生活中,偉大的個人英雄失去了完成他的角色的機會。他不再是只為榮譽而單獨行動的“超人”;取而代之的,是考慮公共利益的普通人。而將公共利益付諸實踐的是伊菲革涅亞。傳統(tǒng)的英雄榮譽失落了,它為新的榮譽所取代。這一新的榮譽要通過個人為公共利益而犧牲來獲得。

二、個人犧牲與公共利益的困境

伊菲革涅亞在宣告自己主動赴死的發(fā)言中,像阿基琉斯一樣提到了對于公共利益的關(guān)切:

那些千萬人豎起了盾牌,那些千萬人握住了槳楫,因為祖國受了欺辱,鼓起勇氣去攻擊敵人,為希臘去死,卻是為了我這一條性命把這都阻止了嗎?②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84頁。

通過這句反問,伊菲革涅亞將自己的行動融入了“千萬人”的意愿和利益。前往特洛伊作戰(zhàn)、洗雪海倫出走的恥辱,是希臘軍隊的共同目標(biāo)。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biāo),整個希臘軍隊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伊菲革涅亞和公眾一樣,都是公共利益的獻身者。

但是,伊菲革涅亞的處境并非這樣簡單。她接下來對阿基琉斯表達了自己另一層面的關(guān)切:

那已經(jīng)夠了,廷達瑞俄斯的女兒因了她的姿容引起人們的戰(zhàn)爭和兇殺。你,啊客人呵,不要去為了我而死,也不要去殺別人吧。讓我去救了希臘,若是我能夠的話。③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85頁。

這句呼吁表明,伊菲革涅亞不僅關(guān)心共同的目標(biāo),還關(guān)心眾人的生命。她不僅想要拯救阿基琉斯,還想要拯救更多的同胞。公共利益對于伊菲革涅亞來說,是復(fù)雜的、多層面的,既包括公眾的遠大目標(biāo),也包括他們最基本的存活。她阻止阿基琉斯與眾人的沖突,是為了所有人愿望的實現(xiàn)和生命的保全——除了她自己。歐里庇得斯將公共生活的原則推演到極致,從而表現(xiàn)出其中所蘊含的深刻矛盾④美國學(xué)者米切林尼(A.N.Michelini)將伊菲革涅亞式的自我犧牲稱為“極端的利他主義”,她指出,歐里庇得斯所表現(xiàn)的極端利他超出了一般認(rèn)知,從而能引發(fā)反諷的、刺激的審美效果。參見A.N.Michelini,“Euripides and the Tragic Tradition”,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7,pp.90-92.。在伊菲革涅亞為之犧牲的公共利益中,眾人的生命與遠征的實現(xiàn)在根本上是兩個不相容的關(guān)切。伊菲革涅亞的確令眼下的流血沖突得以避免;當(dāng)然,這也意味著戰(zhàn)爭的順利進行。然而,戰(zhàn)爭的進行意味著更多的流血和死亡。伊菲革涅亞所要避免的起點變成了終點;她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她的處境成了一個僵局。

公共利益的中心是一個末場的人物:海倫。海倫是戰(zhàn)爭的緣起,眾人的生命與死亡都是圍繞著她。她在劇中雖然沒有正式出場,卻始終是一個隱在的重要角色。伊菲革涅亞說,廷達瑞俄斯(Tyndareus)的女兒所引發(fā)的戰(zhàn)爭和兇殺已經(jīng)夠了?!巴⑦_瑞俄斯的女兒”指的就是海倫。伊菲革涅亞極力表明,自己與海倫是截然不同的。海倫帶來的是死亡,而她是希臘人的拯救者。她指責(zé)海倫給她和希臘人都帶來了災(zāi)難:

我多么的苦啊苦啊,我看見那壞海倫的狀貌,我是將被殺了,將滅亡了。

廷達瑞俄斯的女兒帶給達奈俄斯人多么大的災(zāi)難,多么大的苦痛呀?、輾W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80-281頁。

伊菲革涅亞試圖為自己樹立與海倫相反的形象。歌隊的合唱歌中有海倫的故事:

帕里斯你來了,……去站在象牙的宮前,和海倫對面,教她眼里發(fā)生愛欲(erōta),你自己也為愛欲所飄蕩。因此引起了希臘的沖突,帶了刀兵和船只去攻特洛伊的城堡。①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55頁。

合唱歌交代了海倫與帕里斯的愛情故事,為伊菲革涅亞的形象提供了反襯的背景。海倫為了對一個人的愛欲(erōs)而背叛了希臘;伊菲革涅亞恰恰相反,她為了希臘寧愿犧牲個人的生命。但正因為她的舉動,特洛伊遠征得以繼續(xù)。美國學(xué)者弗利(H.P.Foley)注意到伊菲革涅亞與海倫的作用的相似性:“伊菲革涅亞想要阻止阿基琉斯為自己而死。他晚些卻會為海倫而死;她的愿望被反諷地消解了。”②H.P.Foley,“Ritual Irony:Poetry and Sacrifice in Euripide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5,p.92.在接下來的漫長的苦戰(zhàn)中,不僅是阿基琉斯,還有伊菲革涅亞想要拯救的其他人,也大都會為海倫而死。伊菲革涅亞表面上是拯救者,實際上卻是與海倫一樣的毀滅者。在戰(zhàn)爭的進程中,她們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合唱歌中的海倫如同劇中伊菲革涅亞的重影,二者相對卻等同。伊菲革涅亞成了另一個海倫;她卻對自己的處境毫無知覺。伊菲革涅亞的希臘拯救者的形象,與她試圖扮演的英雄角色一樣,是注定會失敗的。

伊菲革涅亞與海倫的形象重合了,她們對“公共利益”所起的作用也重合了。她們促成公共生活中戰(zhàn)爭的狂熱,然后讓眾人為此而死。透過二人形象的重合,歐里庇得斯呈現(xiàn)了圍繞著戰(zhàn)爭的“公共利益”所具有的荒謬性與災(zāi)難性。所謂“公共利益”在根本上充滿悖謬、自相矛盾:伊菲革涅亞對它的獻身,成了助推死亡與毀滅的動力。伊菲革涅亞的處境指示著公共利益的困境。

三、公共愛欲的生成及其反諷

公共利益的困境在劇中體現(xiàn)為公眾的精神病癥,這種病癥使共同體的公共生活處于危機之中。當(dāng)伊菲革涅亞懇請父親赦免自己的死亡時,阿伽門農(nóng)對她描述了公眾可怕的精神狀態(tài):“狂暴的感情使希臘軍隊發(fā)了狂?!雹蹥W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79頁??是髴?zhàn)爭的希臘人的精神是不理智、不健康的。這句話中用以指稱瘋狂之源的詞是“感情(Aphroditē)”——阿芙洛狄忒,即希臘神話中的愛欲之神。愛欲之神的名字在這里等同愛欲(erōs)④A.N.Michelini,“The Expansion of Myth in Late Euripides:Iphigenia at Aulis”,Illinois Classical Studies,Vol.24-25,1999—2000,p.52.。海倫再一次出現(xiàn)在背后——軍眾發(fā)狂的原因,與海倫出走的原因,同為愛欲。眾人愛欲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擬人化的希臘;希臘之于眾人,如同帕里斯之于海倫。伊菲革涅亞加入了軍隊對于希臘的愛欲,不僅分有了他們“狂暴的感情”,還助長了他們精神狀態(tài)的狂熱。

伊菲革涅亞、軍隊公眾與海倫行動的動機都是源于近似的愛欲。伊菲革涅亞與海倫的形象重合中的反諷蔓延到整個希臘軍隊。公眾似乎都處于海倫式的愛欲的陰影之下,都成了海倫的化身。他們對自己所處的境地毫無清醒的知覺。不受理智控制的愛欲令人聯(lián)想到柏拉圖在《理想國》(Republic)中對靈魂三部分的劃分:理性、激情和欲望。在這三分法中,理性應(yīng)該在激情的配合下領(lǐng)導(dǎo)欲望;如果欲望成為靈魂的主導(dǎo),就會造成心靈的疾病:“健康的東西肯定在內(nèi)部造成健康,而不健康的東西在內(nèi)部造成疾病?!雹莅乩瓐D:《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第173頁。欲望控制人的心靈,與其控制共同體的生活具有相似的后果。阿芙洛狄忒所引發(fā)的瘋狂,即愛欲所引發(fā)的瘋狂控制了劇中人的心靈,造成了公共生活的病態(tài)。從伊菲革涅亞到整個希臘軍眾,沒有人擁有足夠的理智、清晰的判斷力,來判斷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共利益”。

伊菲革涅亞所順應(yīng)的、“千萬的”希臘人所共有的對希臘的感情即泛希臘主義(Panhellenism)。根據(jù)《牛津古典詞典》(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的解釋,泛希臘主義是這樣一種觀念:“希臘人認(rèn)為,與希臘人之間的不同相比,他們作為希臘人的共同之處、他們與‘野蠻人’之間的區(qū)別更為重要?!雹轕.J.Rhodes,“Panhellenism”,Simon Hornblower,Antony Spawforth,Esther Eidinow eds.,“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4th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p.1075.劇中人物對希臘的愛欲所引發(fā)的對外戰(zhàn)爭的狂熱,是泛希臘主義的一個極端化的表現(xiàn)。對希臘人而言,“野蠻人”是一種異己的存在,一種需要被征服的“他者”⑦這種自我認(rèn)同與他者之間的關(guān)系參見郭菁:《語言意義的他者倫理維度》,《理論探討》2019年第3期,第88頁。該文說:“當(dāng)我以這種方式生存時,會遇見他者并驚異地發(fā)現(xiàn)他者的不同。于是習(xí)慣同一的‘我’要消除這種‘不同’,便試圖去占有他者?!薄7合ED主義的“愛希臘”的情感與對他者的敵意密不可分。亞里士多德對此給出過經(jīng)典的表述:“在野蠻人中……沒有天生的統(tǒng)治者,他們所形成的共同體只不過是女奴隸和男奴隸的結(jié)合而已。所以詩人們說:應(yīng)當(dāng)讓希臘人來統(tǒng)治野蠻人(barbarōn d’Hellēnas archein eikos)?!雹賮喞锸慷嗟拢骸墩螌W(xué)》,顏一,秦典華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第2頁。希臘原文引自Aristotle,“Politics”,H.Rackham trans.,London:William Heinemann,1944,p.6.這里亞里士多德所引用的“詩人”的話正是歐里庇得斯這部劇中的原文。在劇中,這句話出自伊菲革涅亞之口。她在發(fā)言中用了大段篇幅表述對希臘的愛:她要為了希臘而死,為了全希臘的利益而死。末了她又說:

我把我的身體獻給希臘了,犧牲了我,去把特洛伊毀滅吧!

希臘人應(yīng)該去統(tǒng)治野蠻人(barbarōn d’Hellēnas archein eikos),母親,卻不是野蠻人來統(tǒng)治希臘人,因為他們是奴隸,這里乃是自由人呀。②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84頁。

伊菲革涅亞所謂“希臘人應(yīng)該去統(tǒng)治野蠻人”是希臘人對外族敵意的高度概括。但亞里士多德的引用是省去了戲劇語境的,因此也就忽略了這句話在原本的戲劇語境中可能具有的反諷意義。

在接下來的劇情中,伊菲革涅亞又不斷地重復(fù)類似的話語:自己是“希臘的恩人”,父親“為了希臘國土才犧牲了我”,自己“帶著勝利的平安給希臘人來了”,家鄉(xiāng)“養(yǎng)育我成為希臘的光明”。伊菲革涅亞似乎深深地迷戀于對希臘的愛欲。

伊菲革涅亞這些反復(fù)的話語有著特別的戲劇語境。根據(jù)上下文可知,她對泛希臘主義觀念的強化表達是在重復(fù)父親阿伽門農(nóng)所說的話。此前,阿伽門農(nóng)在面對女兒免死的請求時說:

但這乃是希臘,為了它須得犧牲你,不管我愿意不愿意。這我無法拒絕。因為它必須得自由,女兒,這事你和我只得如此。③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79頁。

阿伽門農(nóng)的語句與伊菲革涅亞的語句有著高度的相似性。英國學(xué)者韋拉科特(Philip Vellacott)將這種相似性視為歐里庇得斯的“鏡像反諷(mirror-irony)”的杰作,并將其類比為蘇格拉底式的反諷④Philip Vellacott,“Ironic Drama:A Study of Euripides’Method and Mea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5,pp.175-177.。歐里庇得斯在劇中通過話語重復(fù),生成反諷,對人們既有的觀念進行深入的檢視和反思。伊菲革涅亞抓住了父親的話來支撐自己的勇氣,而這些話實則只是殘酷的迷信、無意義的胡言。它們的虛假顯現(xiàn)出來,她卻幾乎無知無覺⑤Philip Vellacott,“Ironic Drama:A Study of Euripides’Method and Meaning”,p.176.另參見Philip Vellacott,“Euripides:Orestes and Other Plays”,London:Penguin Books,1972,p.98.。阿伽門農(nóng)所訴諸的對希臘的熱愛、所強調(diào)的為希臘的獻身,實際上是控制軍隊、追逐權(quán)力的借口。在一開始得知獻祭的神諭之后,阿伽門農(nóng)就怕希臘軍隊因此解散而導(dǎo)致自己失去權(quán)力⑥可對比澳洲學(xué)者雷茲曼(Marlene Ryzman)對阿伽門農(nóng)個人野心的分析,參見Marlene Ryzman,“The Reversal of Agamemnon and Menelaus in Euripides’Iphigenia at Aulis”,Emerita,Vol.57,No.1,1989,p.117.。伊菲革涅亞卻全心全意地接受了他的說法,還不斷地重復(fù)他的說法⑦美國學(xué)者麥克唐納(Marianne McDonald)認(rèn)為,父女親情使得阿伽門農(nóng)所教導(dǎo)的觀念對伊菲革涅亞產(chǎn)生了強大的影響。參見Marianne McDonald,“Iphigenia’s Philia:Motivation in Euripides’Iphigenia at Aulis”,Quaderni Urbinati di Cultura Classica,Vol.34,No.1,1990,pp.76-77.美國學(xué)者希格爾(Herbert Siegel)則強調(diào)了伊菲革涅亞所擁抱的為希臘而死的觀念中“自欺欺人”的成分。他指出:“伊菲革涅亞應(yīng)被視為受騙者。她被殘酷的強力利用,是政治權(quán)宜之需的受害者。她從而欺騙了自己,為可鄙的人和事由而死。”參見Herbert Siegel,“Self-Delusion and the‘Volte-Face’of Iphigenia in Euripides’‘Iphigenia at Aulis’”,Hermes,Bd.108,H.3,1980,pp.315-316.。話語的復(fù)制造成了反諷的裂隙。表面上,伊菲革涅亞強化了對希臘的愛欲的表達,而事實上,這種無知的重復(fù)使其可疑之處表露無遺。

無知的話語重復(fù)還在繼續(xù);少女組成的歌隊繼而接受了伊菲革涅亞的說法,成為又一反諷的鏡像:

打發(fā)希臘的軍隊到佛律癸亞的國土,特洛伊的陰謀的住家去吧,讓阿伽門農(nóng)將最光榮的花鬘圍繞希臘的槍支。⑧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89頁。

這些詩句再現(xiàn)了對希臘的愛欲表達在人群中的傳播過程。伊菲革涅亞的話是阿伽門農(nóng)的話的鏡像,而歌隊的話又是伊菲革涅亞的話的鏡像。連續(xù)的話語復(fù)制像是一連串的回音,缺乏理性控制的對外戰(zhàn)爭之狂熱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蔓延。無知無覺的復(fù)述者將把持權(quán)力的人自己也未必相信的話術(shù)當(dāng)成真理?!白尠①らT農(nóng)最光榮的花鬘圍繞希臘的槍支”——在人們的認(rèn)知中,阿伽門農(nóng)的權(quán)力與對希臘的熱愛逐漸成了一體。歐里庇得斯的反諷并未止于此。這一系列話語的鏡像最終投射出來的畫面在歌隊的合唱歌中顯現(xiàn)出來:

戰(zhàn)神將用兇殺圍住了帕耳伽摩斯,那弗律癸亞人的城市,和它石造的望樓,拉轉(zhuǎn)人的頭來割斷他的喉,從頭到底地劫掠那都市。

希望不要在我自己,也不要在我孩子的孩子的時代,有這樣的情形,像是那黃金裝飾的呂狄亞和弗律癸亞的妻子們所遇到的,她們在機邊互相訴說?!罢l將用力抓住我編好的頭發(fā),在哭泣中把我從毀滅的祖國像是一朵花似的拔了去呢?”①歐里庇得斯:《歐里庇得斯悲劇集》(上),周作人譯,第262-263頁。

在即將到來的特洛伊戰(zhàn)爭中,“這樣的情形”是一定會發(fā)生的。特洛伊將會遭到洗劫,婦女和孩子都會遭遇滅頂之災(zāi),希臘也將有無數(shù)的將領(lǐng)和士兵死亡或流散,沒有任何一方的家宅能夠免于災(zāi)難。這樣的悲慘畫面與劇中希臘的榮光形成反諷的對照。少女歌隊的聲音一面是公眾的非理性的愛欲與狂熱的回響,另一面卻是對自身命運和可怕未來的恐懼。歌隊所描述的恐怖畫面在話語回響的裂隙中流露出來,阿伽門農(nóng)制造的泛希臘主義的宏大話語最終遭遇了反諷的消解。

四、愛欲話語的歷史語境

歐里庇得斯的寫作有其歷史語境。該劇的問世正值希臘諸城邦深陷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Peloponnesian War)的泥潭。在現(xiàn)實中,“這樣的情形”發(fā)生在希臘各城邦。這時,有人將對外戰(zhàn)爭作為希臘內(nèi)戰(zhàn)的替代方案提了出來,泛希臘主義成為一時之思潮。在全希臘的奧林匹亞賽會上,著名智術(shù)師(sophist)高爾吉亞(Gorgias)號召希臘人將武力指向野蠻人的領(lǐng)土,從而結(jié)束希臘曠日持久的內(nèi)戰(zhàn)②R.K.Sprague ed.,“The Older Sophists:A Complete Translation by Several Hands”,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72,pp.31,49.。美國學(xué)者迪莫克(G.E.Dimock)指出,歐里庇得斯的這部劇回應(yīng)了高而吉亞的這篇演說,諷刺了希臘對外的沙文主義③G.E.Dimock,“Introduction”,W.S.Merwin and G.E.Dimock trans.,“Euripides:Iphigenia at Auli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pp.4-5.。與其說歐里庇得斯諷刺了希臘對外的沙文主義,不如說他諷刺了一切源于愛欲話語的戰(zhàn)爭的狂熱。

在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早期階段,雅典的民眾領(lǐng)袖伯利克勒斯(Pericles)將公民稱為城邦的熱愛者(erasatas),意圖將個人的愛欲凝結(jié)到城邦的公共目標(biāo)之中④Thucydides,“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Volume I:Books 1-2”,C.F.Smith tran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9,p.334.對此處erasatas中的“愛欲”意蘊的專門研究參見魏朝勇:《自然與神圣——修昔底德的修辭政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版,第106-107頁。。而在伯利克勒斯身后,這一公共的愛欲卻向著無節(jié)制的方向發(fā)展。在雅典發(fā)起西西里遠征(Sicilian Expedition)時,“所有人(pasin)都對遠征充滿了愛欲(erōs)”,這也最終為雅典帶來了災(zāi)難性后果⑤Thucydides,“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Volume III:Books 5-6”,C.F.Smith tran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21,p.226.對此處erōs的相關(guān)研究參見F.M.Cornford,“Thucydides Mythistoricus”,London:Edward Arnold,1907,p.214.。而后雅典又在公元前406年拒絕了斯巴達的和平談判,民眾領(lǐng)袖克利俄豐(Cleophon)醉酒后,在公民大會上宣揚雅典絕不讓步的立場⑥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力野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9年版,第39頁。。歐里庇得斯筆下希臘人與特洛伊人雙方的悲慘命運,也是現(xiàn)實中雅典與斯巴達參戰(zhàn)雙方面臨的命運。透過劇中公共利益的困境,歐里庇得斯再現(xiàn)了其時代的公共生活的病癥。公共生活中眾多的普通公民,共有一種不受控的欲望與心靈的狂熱。隨之而來的戰(zhàn)爭和兇殺將以無數(shù)的生命為代價;伊菲革涅亞對生命之徒勞的關(guān)切將一次又一次上演。所謂內(nèi)戰(zhàn)與外戰(zhàn),在戰(zhàn)爭的恐怖面前,又有何區(qū)別呢?合唱歌所預(yù)示的“這樣的情形”未嘗不是雅典人經(jīng)年的恐懼和噩夢。

《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寫于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最后階段。劇中的希臘就像現(xiàn)實中的雅典的鏡像,劇中公眾對希臘的愛欲就像當(dāng)下公共生活中人們對雅典的愛欲。歐里庇得斯設(shè)置了多重鏡像,從阿伽門農(nóng)到伊菲革涅亞,再到少女組成的歌隊,再現(xiàn)了這種愛欲接連蔓延的過程。集體的戰(zhàn)爭狂熱正是如此生成。歐里庇得斯由此揭示了公共生活中的愛欲話術(shù)的復(fù)制和傳播機制。它訴諸參與政治的普通人的欲望,模糊了人們對于公共利益的認(rèn)知,點燃公眾愛欲的狂熱,推動極端化的戰(zhàn)爭,從而鞏固了某些個人的權(quán)力。這一過程的實現(xiàn)以個體生命的犧牲為代價,換來的卻是更多人的死亡和毀滅的結(jié)局。

這部劇描繪了一幅悲觀的圖景。劇中人物的處境映照著現(xiàn)實中歐里庇得斯所生活的戰(zhàn)爭年代。傳統(tǒng)的個人英雄價值失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公民為公共利益而獻身的犧牲精神。然而,公共利益充滿了矛盾和悖謬;受到愛欲而非理性控制的公眾執(zhí)迷于對外戰(zhàn)爭,無法清醒地判斷共同體的利益和善好。事實上,公眾的愛欲源自權(quán)力的話術(shù),權(quán)力作用下的愛欲話語的復(fù)制和傳播引發(fā)戰(zhàn)爭的狂熱,將個體與集體以及整個公共生活都導(dǎo)向毀滅。歐里庇得斯借由劇中圖景傳達了對公共生活危機的警示。在劇中,在伊菲革涅亞的獻祭之后,特洛伊戰(zhàn)爭一定會發(fā)生。在現(xiàn)實中,在歐里庇得斯身后這部劇上演時,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還在進行。歐里庇得斯的母邦雅典很快將遭遇戰(zhàn)爭的失敗。劇中歌隊所恐懼的悲慘畫面,在某種程度上,最終成了現(xiàn)實?!兑练聘锬鶃喸趭W利斯》所警示的公共生活的危機終成歷史的寓言。

猜你喜歡
阿基愛欲希臘人
現(xiàn)代生活的愛欲現(xiàn)象學(xué)
——讀《圖像與愛欲:馬奈的繪畫》
阿基與烏龜之錯與對(一)
阿基與烏龜之被偷換的概念
簡析形成希臘與羅馬眾神差異的成因
阿基與烏龜之可以不完美嗎?
阿基與烏龜之俗話說
阿基與烏龜之我們不一樣
空相
詩潮(2017年6期)2017-11-25 08:44:49
古代希臘人的族群話語
古代文明(2017年2期)2017-04-10 16:50:29
蘇格拉底如何與青年交友
江漢論壇(2016年10期)2016-12-09 04:37:46
保康县| 太仓市| 隆德县| 安义县| 泰安市| 肥东县| 左云县| 南和县| 阳东县| 承德市| 定边县| 鄂托克前旗| 册亨县| 襄垣县| 桐城市| 曲阜市| 大厂| 金秀| 拜泉县| 灌云县| 江阴市| 蛟河市| 海盐县| 和林格尔县| 浙江省| 蕲春县| 邹城市| 丹东市| 英吉沙县| 龙陵县| 岳阳市| 绩溪县| 屏东市| 衡阳市| 黎平县| 包头市| 团风县| 永德县| 遵义县| 大英县| 曲麻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