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晶 ,張陽普 ,羅昱君 ,陳仔英 ,羅 琴 ,趙 焰 *,夏文廣 *
1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5;2 湖北省中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61;3 湖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74;4 湖北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湖北 武漢430015
自 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疫情在世界各個地區(qū)爆發(fā)以來,全國各地及海外陸續(xù)出現新冠肺炎患者[1-2]。 截至 2020 年 3 月 15 日,全國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0 860 例,累計死亡病例3 213 例,累計治愈病例 67 749 例[3]。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已明顯起效,湖北疫情防控處于決勝階段。 通過臨床觀察及研究發(fā)現,大量患者在出院后仍出現呼吸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會參與能力相關方面的問題[4],因此加強出院患者的康復治療也是防控新冠肺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根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統(tǒng)一部署,除極少數治愈后無癥狀的患者外,大量出院患者需至康復驛站、??瓶祻筒》炕蚩祻烷T診尋求進一步康復治療。湖北省中醫(yī)院推拿科/康復醫(yī)學科團隊和湖北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團隊結合一線新冠肺炎診治經驗及眾專家提出的康復指導建議,將其進行歸納總結,提出了一套針對出院患者呼吸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障礙等問題進行康復的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指導方案,具體介紹如下。
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患者需到專業(yè)機構做好康復評估[4]。
1.1.1 呼吸困難指數量表 常用的有mMRC 量表、Borg 呼吸困難量表等。
1.1.2 肺功能評估 有條件的地區(qū)需進行肺功能的評估,主要測定指標為: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率(FEV1/FVC)、最大通氣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深吸氣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肺總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
1.2.1 軀體疲勞評估 常采用Borg 疲勞量表。
1.2.2 徒手肌力評估 常采用30 s 椅子站立實驗、30 s 手臂彎曲屈曲實驗等方法。
1.2.3 徒手柔韌性評估 常采用改良轉體實驗、抓背實驗等方法。
1.2.4 徒手平衡評估 常采用單腿直立平衡實驗、功能性前伸實驗等方法。
1.2.5 徒手心肺功能評估 常采用6 min 步行實驗(6 minutes walk test,6MWT)、2 min 踏步測試、臺階測試等方法。
常采用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匹茲堡睡眠問卷等方法。
常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數量表進行評估。
可根據患者情況采取穴位推拿、經絡推拿、局部推拿等[5-6]。
2.1.1 穴位推拿 用拇指指腹按揉太淵、膻中、中府、列缺、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咳嗽、咽癢、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澤等穴位,手法宜輕柔,以局部有溫熱感為佳,每次 5~10 min,每日 2~3 次。
2.1.2 經絡推拿 用手掌沿手太陰肺經自鎖骨沿上肢內側外緣向大拇指方向反復持續(xù)拍打 30 次,手法宜輕柔,以局部有溫熱感為佳,每日2~3 次。
2.1.3 局部推拿 在前胸、腹部、肋間等局部使用摩法進行操作,具體操作如下:
2.1.3.1 前胸掌摩法 用手掌掌根或全掌沿著胸前正中線,上下往返進行有節(jié)律的緩和環(huán)形撫摩,在兩乳頭連線中點(膻中穴)區(qū)域重點撫摩,手法宜輕柔,以局部有較明顯的溫熱感為佳,每日2~3 次。
2.1.3.2 腹部掌摩法 摩胃脘部用手掌面緊貼胃脘部作順時針方向的撫摩,用力宜輕柔,不帶動皮下組織,以局部有溫熱感為佳。 摩腹部用手掌面在腹部撫摩,手掌心對準肚臍部(神闕穴),進行順時針方向的撫摩,用力宜輕柔,不帶動皮下組織,以局部有溫熱感為佳,每日2~3 次。
2.1.3.3 指抹肋間法 雙手五指分開,放在胸前兩側相鄰的肋間隙(肋骨與肋骨之間的間隙),手指沿著肋間隙從上到下、自下到上來回擦抹5 次。 雙手用力要對稱,手法宜輕柔,以局部有溫熱感為佳,每日 2~3 次。
中醫(yī)傳統(tǒng)功法是一種“三調”(調心、調息、調形)相結合的中低強度整體性運動,較少受時間、空間、場所的限制。主要包括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呼吸六字訣等。 研究發(fā)現,中醫(yī)功法通過對意念、呼吸、身體姿勢和肢體動作的調整,具有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功效[7]。
2.2.1 八段錦 八段錦功法強調柔和緩慢、圓活連貫,松緊結合、動靜相兼,神與形和,氣寓其中[8]。按照個人體質狀況,以能承受為宜,建議練習時間10~15 min,每日 1~2 次。
2.2.2 太極拳 太極拳功法柔和,強調意識引導呼吸,配合全身動作[9]。 按照個人體質狀況,以能承受為宜,建議每次練習時間20~30 min,每日1~2 次。
2.2.3 呼吸六字訣 通過“噓(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 個字的不同發(fā)音口型,調節(jié)臟腑經絡氣血運行的呼吸吐納法[10]。 依次每個字訓練6 s,反復6 遍,腹式呼吸方式,建議每日1~2組,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調整當天運動方式及總量。
2.2.4 易筋經 易筋經功法柔和,具有通經絡,強內膜,養(yǎng)氣、調神,強壯臟腑等作用[11]。 練功時要求精神放松,形神合一,呼吸自然,剛柔相濟,循序漸進。按照個人體質狀況,以能承受為宜,建議每次1 套,每日 1~2 次。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以肺脾氣虛證、氣陰兩虛證為常見證型。 臨床上應根據辨證分型予以不同方藥治療[12]。
2.3.1 肺脾氣虛證 證見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 舌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法半夏 9 g,陳皮 10 g,黨參 15 g,炙黃芪 30 g,炒白術 10 g,茯苓 15 g,藿香 10 g,砂仁6 g(后下),甘草 6 g。
加減:咳嗽明顯者,可加杏仁、紫蘇子;納差明顯者,可加谷麥芽、焦山楂。
服法:每日1 劑,水煎溫服,早晚各1 次,每次約100 mL。
如家中煎煮中藥不便,也可應用健脾益氣中成藥,如黃芪顆粒、參苓白術散(丸)、香砂六君丸、香砂養(yǎng)胃丸等。
2.3.2 氣陰兩虛證 證見乏力,氣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納差,低熱或不熱,干咳少痰。 舌干少津,脈細或虛無力。
推薦處方:南北沙參各10 g,麥冬15 g,西洋參6 g,五味子 6 g,生石膏 15 g(先煎),淡竹葉 10 g,桑葉 10 g,蘆根 15 g,丹參 15 g,生甘草 6 g。
加減:咳嗽明顯者,可加杏仁、紫蘇子;納差明顯者,可加谷麥芽、焦山楂。
服法:每日1 劑,水煎溫服,早晚各1 次,每次約100 mL。
如家中煎煮中藥不便,也可應用健脾益氣中成藥,如參麥飲、貞芪扶正顆粒等。
通過足部熏洗可抑制抑郁、焦慮、失眠等癥狀。熏洗時水溫不宜過高,感覺減退者應先測試水溫再熏洗,注意避免燙傷,一般熏洗15~20 min/次即可,每日 1 次,10 d 為 1 個療程。 常用足浴方:夜交藤15 g,當歸 10 g,吳茱萸 10 g,雞血藤 10 g。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病機以正虛邪戀為特點,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yǎng)食物為主[10]。 根據不同證型給予不同的膳食建議:
2.5.1 肺脾氣虛型 患者飲食以健脾益氣、化濕和胃為主,忌食生冷、厚膩之品,藥膳選用人參、黃芪、黨參、山藥、太子參、白術、白扁豆、薏苡仁、茯苓等煮粥或燉湯。
2.5.2 氣陰兩虛型 患者飲食以益氣養(yǎng)陰、潤肺生津為主,如糯米、鮮山藥、杏仁、百合、佩蘭、蓮子、荷葉、荷梗、芹菜、銀耳、梨、西紅柿以及菠菜等,禁辛、辣溫熱之品。
艾灸通過艾熱刺激穴位,活血行氣,溫陽散寒,調節(jié)臟腑,激發(fā)和振奮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9,13]。
常灸大椎、肺俞(雙側)、膈俞(雙側)、足三里(雙側)、孔最(雙側)等穴位[13-14]。 每次 15~30 min,每日1 次。
可通過呼吸模式訓練、呼吸體操進行呼吸功能訓練[15-16]。
采用放松訓練,此訓練方法主要是針對緊張的輔助呼吸肌群,使其放松后從而減少呼吸肌的耗氧量,緩解呼吸困難等癥狀。 其訓練方式主要包括以下2 種體位:
3.1.1 前傾位訓練 患者坐在床上或合適的桌子前,首先將身體前傾靠于桌前,桌上放一枕頭,雙上臂放在枕頭兩邊,頭靠在枕頭上,盡可能使頸肩部肌肉放松。 接著將手放在上腹部,稍稍用力按壓,用鼻盡力吸氣,同時上腹部對抗手的壓力,讓腹部緩緩鼓起;隨后用嘴慢慢吐氣,腹部下沉,休息片刻后可反復進行。 放松應維持2~3 min,此動作10 個循環(huán)為1 組,根據患者情況每日可做1~2 組。
3.1.2 后傾位訓練 患者躺在床上,搖起床頭使其抬高約60°(也可用被子或枕頭墊起腰背部呈半臥位姿勢),枕頭下緣墊于肩胛骨上1/3 處,避免頭過伸,腘窩下墊一枕頭,使下肢和腹部放松。 其他操作方法同前傾位。
3.2.1 臥位呼吸體操 平臥在床上,去枕放松,雙下肢伸展,雙上肢平放于體側,掌心向下,分別進行以下運動:
3.2.1.1 肩胛運動 吸氣聳肩,呼氣回位。 重復8 次。
3.2.1.2 擴胸運動 仰臥位雙手枕于耳后,吸氣擴胸,呼氣回位。 重復 8 次。
3.2.1.3 轉體運動 雙手交叉相握于頭后方,雙腿并攏彎曲,使腹部盡可能放松。 慢慢經鼻深吸氣,呼氣時雙腿向右擺,盡可能接近床面,以舒適為度,同時頭看向左方,吸氣時頭與雙腿同時擺回原位。 左右交替進行,重復4 次。
3.2.1.4 踝泵運動-屈伸動作 左腳尖緩緩上勾,至最大限度保持10 s,再腳尖緩緩繃直下壓至最大限度,保持10 s,然后回中立位休息。 左右交替進行,重復4 次。
3.2.1.5 踝泵運動-環(huán)繞動作 左腳尖順時針旋轉360°,再逆時針旋轉360°,然后回中立位休息。 左右交替進行,重復4 次。
3.2.2 坐位呼吸體操 患者坐于靠背椅上,目視前方,背部直立、與靠背分離,雙足分開與肩同寬、踩于地面,雙手自然放于腿上進行下面活動:
3.2.2.1 頸部運動 吸氣抬頭,呼氣回位,吸氣右轉,呼氣回位,吸氣左轉,呼氣回位。
3.2.2.2 肩胛運動 雙手叉腰,吸氣提肩胛,呼氣回位,吸氣肩胛外旋(向后),呼氣肩胛內旋(向前)。
3.2.2.3 轉身運動 雙手叉腰,呼氣時上身左轉,同時將右手掌向左推出、頭轉向左側,吸氣時頭與右手還原。 左右交替進行。
3.2.2.4 抬腿運動 雙手扶住椅子,端坐吸氣,呼氣抬左腿伸直,吸氣回位。左右交替進行。上述動作均重復8 次。
3.2.3 立位呼吸體操 雙足打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放于體側,進行下述活動:
3.2.3.1 擴胸運動 雙手抬高重疊于胸前,吸氣擴胸(雙手水平張開),呼氣回位。
3.2.3.2 側屈運動 吸氣左手叉腰,呼氣右臂貼耳、向左側彎腰,吸氣回位,左右交替進行。
3.2.3.3 蹲起運動 吸氣雙手前伸、與肩同高,呼氣下蹲,吸氣回位。 上述動作均重復8 次。
若胸腹部有開放式傷口、咯血、低血壓、肋骨骨折、肺水腫、未引流氣胸等情況則不適合進行咳嗽訓練。 臥床患者進行訓練時,要求床頭搖高60°~90°。 訓練過程需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血氧情況,保證血氧維持在 95%以上[17-18]。 以下動作訓練,患者均坐于靠背椅上,背部直立,指脈氧夾在手指上。
4.1.1 咳嗽訓練法 首先進行3 次平靜呼吸,一吸一呼為1 個循環(huán);然后1 次用力深吸氣,在呼氣的過程低頭進行咳嗽。 每次咳嗽間休息10 s,重復3 次;訓練過程如果有痰咳出,應用密閉的塑料袋遮擋,并將擦拭嘴巴的紙巾放到密閉的塑料袋中。
4.1.2 雙咳嗽訓練法 首先進行3 次平靜呼吸,一吸一呼為1 次循環(huán);然后1 次用力深吸氣,在呼氣的過程低頭連續(xù)咳嗽2 下。 其他操作同咳嗽訓練法。
4.1.3 哈氣法 首先進行3 次平靜呼吸,一吸一呼為1 個循環(huán);接著1 次用力深吸氣,屏住1~2 s,然后將氣體用力哈出,就好像在呼氣的過程發(fā)“哈”音。其他操作同咳嗽訓練法。
4.1.4 自主輔助用力咳嗽 首先進行3 次平靜呼吸,一吸一呼為1 個循環(huán);然后1 次用力深吸氣,屏住1~2 s,在呼氣的過程中,雙手放置于腹部用力向內向下壓,同時進行咳嗽動作。 其他操作同咳嗽訓練法。
對新冠肺炎死亡患者尸體解剖顯示,死者氣道可見大量黏稠分泌物,主要導致遠端肺泡損傷[19],因此排痰問題在患者住院治療和出院康復過程中需引起重視。 針對有干咳無痰或有痰咳不出、胸悶氣短等臨床表現患者,可選擇振動按摩器治療[20]。因儀器需專業(yè)人士操作,因此出院患者需至康復門診、康復驛站等專業(yè)機構行此項治療。
4.2.1 體位選擇
4.2.1.1 坐位 ①正坐位(無靠背的凳子),振背部和胸骨部。 ② 伏坐式(伏坐式按摩椅),振背部。
4.2.1.2 臥位 ① 側臥位(左右側臥交替)或俯臥位時振背部。 ②仰臥位振胸部。
4.2.2 操作方法
4.2.2.1 坐位操作 患者取坐位,術者站于患者背后,將振動頭平面全部貼于患者背部中間(肩胛間區(qū)),持續(xù)振動2 min 左右。然后走到患者正前方,振胸前胸骨部30 s。
4.2.2.2 臥位操作 患者取臥位,振背部取左右側臥位,振胸骨部取仰臥位。 余操作方法同坐位。
4.2.3 操作需注意事項 ①注意在背部操作時,采取由下而上、從外到內的移動路線振動(與氣管支氣管的分布一致),即從膈肌水平(約平第2 腰椎)開始向上移動。 振動胸骨部不必移動。②向體表按壓壓力不宜太大。③振動按摩器的振動頻率建議設置為2 800 次/min 左右。 ④ 振動前胸后背每次累計治療時間需滿足2 min 30 s,每天至少1 次。 有必要或有條件者每天2 次。
有氧運動采用 FITT[frequency(頻率)、intensity(強度)、time(時間)、type(類型)]原則制定運動處方:F:3~5 次 /周;I:根據患者心肺運動功能循序漸進調整運動強度;T:10~30 min/次;T:上下肢功率車。
常見有氧運動包括步行、快走、慢跑、游泳等?;颊咝韪鶕I(yè)人員評估后選擇合適的運動處方。
力量訓練推薦使用漸進抗阻訓練[21-22],每個目標肌群的訓練負荷為8~12 最大重復值(repetition maximum,RM),1~3 組/次,每組訓練間歇為 2 min,頻率為2~3 次/周,訓練6 周,每周增加5%~10%。
柔韌性訓練主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緩慢地將肌肉、肌腱、韌帶拉伸到一定酸、脹、痛的感覺位置并略有超過,然后停留 6~8 s[4]。每個部位拉伸動作重復 3~5 次,每日 2~3 次。
合并平衡功能障礙的患者,應予以平衡訓練介入[4],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體位,具體方法如下:
5.4.1 臥位平衡訓練 ① 仰臥位訓練:包括卷腹、橋式運動,2 個動作分別每次約3~5 min,每日2~3 次。② 側臥位訓練:側橋式運動從肘膝支撐、肘足支撐過渡至手足支撐,每次約3~5 min,每日2~3次。
5.4.2 站立位平衡訓練 ①單足站立平衡訓練:兩足分別進行單足站立平衡訓練,每次2~3 min,每日2~3 次。 ② 行走平衡訓練:足跟、足尖呈一線行走訓練,俗稱模特步,每次3~5 min,每日2~3 次。
傳統(tǒng)音樂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通過聆聽不同的音樂以調暢情志[23],可在進行上述訓練的同時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
6.1.1 煩躁、焦慮等患者 可以選擇具有輕柔、舒緩、婉轉等特點的樂曲,如《月夜》《春江花月夜》《漁光曲》等;對于壓抑、情緒緊張等患者可以選擇興奮開郁、節(jié)奏歡快、音色優(yōu)美、旋律流暢的樂曲,如《百鳥朝鳳》《流水》《喜相逢》等。
6.1.2 睡眠不佳、心悸怔忡患者 可以選擇養(yǎng)心益智、抒情、典雅、富有生氣的樂曲,如《江南絲竹》《陽關三疊》《空山鳥語》等。
6.1.3 病后初愈患者無特殊癥狀者 可以選用歡暢、明快安靜、沉思等樂境的典雅傳統(tǒng)音樂,如《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頤真》等,適合病后防復。
移情易性法是把過激的情緒通過將生活環(huán)境或方式的改變而轉移他處對一種情志調節(jié)法[24]。 出院患者可通過手機或微信等與親人朋友建立聯系,傾訴感受; 也可通過學習新的技能或做自己喜歡的事,如學習廚藝、適當運動、唱歌等,以此來轉移注意力,緩解不良情緒。
本指導方案針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因此患者需嚴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項:
(1)進行康復治療過程中需全面、仔細地評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軀體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會參與方面的障礙及嚴重程度,為制定康復方案提供依據。
(2)嚴格遵照中西醫(yī)康復治療中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保證康復治療過程中的安全。
(3)患者出院康復治療必須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遵照中西醫(yī)康復操作規(guī)范進行,切忌患者自行選擇康復治療方式[25]。
(4)康復專業(yè)人員需與患者保持密切聯系,密切關注患者在康復治療過程中生命體征動態(tài)變化。
(5)患者如在康復過程中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康復治療,并聯系專業(yè)人員或至專業(yè)醫(yī)療機構尋求進一步處理。
隨著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越來越多,該群體面臨的呼吸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動能力等方面問題亟需進行盡早的干預[26]。 前期本研究團隊在診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過程中發(fā)現,早期給予康復治療的患者在肺功能的恢復、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日常活動能力的改善等方面有了明顯的積極變化。 此外,不同患者之間的個體化差異也要求我們在選擇康復方案時應注意區(qū)分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27-28]。希望通過上述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方案能服務于更多新冠肺炎患者,加速其康復的進程,早日回歸社會。隨著對新冠肺炎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本指導方案也會隨著研究進展而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