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春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林業(yè)和草原局 河北 圍場 068450)
薄土層陽坡通過治理也能達到綠化目的,現(xiàn)將此項技術總結如下:
薄土層陽坡立地類型差,可以供給植物生長的條件有限,但是也可以通過一些人為的干預進行治理,增加植被覆蓋率,讓這些陽坡水土流失的情況得到慢慢逆轉,并且隨著人工栽植的植物不斷積累枯枝落葉,讓土地原來的貧瘠條件得到改善。這種類型的土地在北方較常見,這項技術也有充足的發(fā)揮空間。
要選擇抗干旱、抗貧瘠的樹種,如裝籽的山杏容器苗、油松容器苗,這兩個樹種能很好的適應陽坡薄土層的立地條件,而且裝籽的山杏容器苗,根部在容器中發(fā)育的好,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強。由于是在陽坡進行造林,所以要選擇小苗上山造林,山杏容器苗為1 年生苗,在容器中培養(yǎng)1 年;油松容器苗為2 年生苗,在容器中培養(yǎng)2 年。這樣的苗木栽植省工省力,也比較容易成活。
在陽坡造林,株行距為2 m ×2 m,也就是每畝地167 株,品字形排列,整地規(guī)格為50 cm ×40 cm ×30 cm,也就是穴面長50 cm、寬40 cm,塇土深30 cm,如果塇土不夠,可以進行換土作業(yè),可以只將栽植點進行小規(guī)模的換土,在完成整地以后,馬上進行栽植,栽植時要去掉苗木外部的容器,極個別的碎石穴面也可以留著容器,但要去掉底部與盤根,栽植后馬上進行浮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