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丹陽市云陽第一中心幼 兒園)
教師是幼兒園的智能資源,是幼兒園生存和發(fā)展的主體,他們的綜合素質決定著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促進教師“在行動中學習,在學習中發(fā)展”,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促進幼兒的成長,推動幼兒園的發(fā)展。
園本教研是一種以園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推行園本教研是教師反思實踐和專業(yè)成長必不可少的過程。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要“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應該“教學做合一”。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觀點對園本教研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我們在教研活動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陶行知曾告誡老師:“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薄拔ㄆ鋵W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難的?!币虼耍覀兺ㄟ^向書本學習、向專家等渠道不斷汲取營養(yǎng),獲得新知。
每學期,我們與省內外專家聯(lián)系,在專家的引領下向教師推薦必讀書目,如,虞永平教授的《課程游戲化的意義和實施路徑》和張暉教授《六個支架的解讀》及《幼兒園創(chuàng)造性課程》等專業(yè)理論書籍,讓教師自主學習,并結合教育實踐談談對書本的理解。同時,組織教師到各大書店選書淘書,開展“閱讀推薦,悅享成長”活動,讓每位教師將學習作為一種習慣和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數(shù)次邀請省內外的專家來園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和指導。從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開始,再到現(xiàn)場觀察指導,在實踐中引領教師走向科學觀察之路。專家專業(yè)、有深度的講解與示范,讓教師少走很多彎路,直接促進了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升。
每次外出學習,我們都安排專人拍攝視頻資料,回校再組織教師集體觀看。專家生動的講述、幽默風趣的語言、行云流水的動作,讓教研成為享受。同時,我們還制定了教師外出學習后進行匯報交流的制度,最大限度地達到“一人學習、眾人受益、共同成長”的目的,讓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教學動態(tài)與外延接軌。
行動研究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陶行知先生堅持倡導的教育研究方式。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薄靶惺侵迹切兄??!痹趯嵺`中我們發(fā)現(xiàn),“參與式行動研究”“體驗式教研”能促進教師主動參與,能讓教師像孩子一樣探究,成為實踐的主體、反思的主體、行動跟進的主體。
教研需要智慧,教研更需要快樂。教研時,我們一改傳統(tǒng)的“講師說—教師聽”這種沉悶的方式,用游戲的方式讓教師在玩中頓悟與轉變。例如,在“科學投放區(qū)域材料”研討活動中,我們安排教師把自己定位成一位充滿童心的兒童,玩一玩本班的區(qū)域,要能玩出不同的玩法,比比誰是游戲玩家。針對教師的創(chuàng)新玩法,讓大家試玩,在試玩中進行思維碰撞:猜測本班兒童會怎么玩,會收獲哪些經(jīng)驗,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怎樣解決。結合教師的體驗與兒童的探究,教師逐漸明白:提供給兒童的玩具材料應是低結構的,只有具有開放性、多變性、操作性、層次性,且能提升幼兒經(jīng)驗生長的材料,才能引發(fā)幼兒的深度學習。
體驗式教研給了教師一個實踐和思考的契機,讓教師從自我本位轉向兒童本位,關注兒童的思維方式,逐漸在頭腦中有了“孩子”,愿意站在兒童的視角讀懂“童心”,在適宜的時機給予兒童適宜的支持。
反思是提升教師素質的必由之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慎思”。陶行知認為:“慎思”有“五字”,即一、集、鉆、剖、韌?!耙弧笔菍δ骋粏栴}和現(xiàn)象一心一意研究;“集”是對所研究的問題多角度觀察;“鉆”是深入反思,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剖”是剖析教育現(xiàn)象,尋求教育本質;“韌”是要求教師堅持不懈,鍥而不舍。
當教師在一日活動中與問題或困惑相遇時,如何解決?如何產(chǎn)生積極有效的互動?以何種形式對問題的解決展開討論與碰撞?
做法一:開辟“金點子”專欄。當遇到問題時,將自己的困惑留在群公告中,感興趣的、能夠幫助解決此類問題的老師,以跟帖的形式留下金點子。幼兒園以學期為單位,評選出最愛提問的教師和最愛思考的教師。以這樣互動、激勵的形式引導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教師釋放思維,愛上思考,進而獲得新的認知,迸發(fā)新的智慧。
做法二:開展話題沙龍。幼兒園將共性問題收集起來,列出問題“菜單”,開展研討沙龍活動。大家可以根據(jù)“菜單”自由選擇,參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研討。這一過程便能引發(fā)教師的深度思考,并在思考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課程是幼兒園培養(yǎng)和促進幼兒發(fā)展的重要載體,為提高教師組織課程的能力,保證課程的質量,我們將“課程審議”變成常規(guī)性活動。教師一起分析和討論課程的價值和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確定課程走向,保證課程的有效性。
前審議:對幼兒進行觀察,并且充分了解幼兒實際。審議主題的適宜性和可行性以及課程開展的方式及方法,為課程開展打好基礎。
中審議:根據(jù)幼兒在課程實施中的興趣與需要,在預設的基礎上適時調整方案,或修改,或刪減,或生成符合幼兒發(fā)展需要的活動,使活動開展得更有意義。
后審議:課程的后審議重在“積淀”,促使教師反思與整理課程實施的經(jīng)驗,多以“圖文并茂”的PPT 或美篇形式,分享、暢談、展示實施中的亮點和問題,為接下來的教育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
如,在桂花盛開的季節(jié),孩子聞到了桂花的香味,中(1)班開展了“香香的桂花”這一主題活動。在課程審議中,教師認為要培養(yǎng)幼兒關注周圍的事物,并在活動流程及組織中提出具體意見,便引導幼兒尋找和了解幼兒園、社區(qū)、公園中不同品種的桂花,與家長一起釀制桂花蜜,在區(qū)域游戲中制作桂花糕……活動后再次審議,教師一致認為,活動是由身邊的桂花樹生成的,幼兒能關注身邊美好的事物,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積極性和主動性,觀察能力有所發(fā)展,并且能借助成人、網(wǎng)絡等方式開展自己的調查研究,能積極與工作人員溝通合作,有很強的任務責任感。幼兒與教師對班本課程實施中設計的調查表、搜集的資料、相關的圖書等課程資源,利用得較好,幼兒得到了發(fā)展。教師還反思課程活動的不足,即投放在生活區(qū)的桂花被“冷落”了,是因為制作桂花糕需要揉面團,孩子掌握不好水與面粉的比例,失敗率較高是桂花受冷落的重要因素等。教師在審議過程中實現(xiàn)了觀念的碰撞和能力的提升,班本活動更加貼合幼兒的需求,為幼兒在活動中的發(fā)展提供了有益幫助。
一年來,大家盡情“玩”,努力學,深度研,他們的學前專業(yè)知識強化了,學習也從被動轉為主動了。我們更可喜地看到,一個個學習型團隊誕生了:美術工作室、足球工作坊、信息技術團等。教師在團隊中相互學習,逐漸成長,促進了幼兒園保教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外省市姐妹園一批批來園跟崗學習,多名教師的教研論文在《好家長》《早期教育》等刊物上發(fā)表。
今后,我們還要繼續(xù)學習陶行知思想,邊行邊知,邊知邊行,以陶行知思想為指導,更好地服務并推動教育改革發(fā)展,更好地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