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認同與建構(gòu):西安碑林中的康熙書法

2020-12-17 09:28:26常建華
江海學(xué)刊 2020年6期
關(guān)鍵詞:碑林康熙書法

常建華

內(nèi)容提要 清朝統(tǒng)治成功原因的討論中有漢化、滿化的爭論,這種將滿漢關(guān)系對立起來的分析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的認識??滴醯劾觅p賜御制書法作品建構(gòu)了新的滿漢關(guān)系,從而實現(xiàn)國家認同。西安碑林坐落在原孔廟,在大成殿后自南向北延伸,清朝御碑晚出排在后面,然而這卻象征著清朝接續(xù)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西安碑林較多地保留了康熙帝的御書碑刻,這與西安的邊陲位置、康熙帝愛好書法以及表達崇儒重道的文化認同有關(guān)。陜西地方官為清廷的西征貢獻較大,康熙帝賜予前后擔(dān)任川陜總督的佛倫、吳赫以及陜西按察使何嘏書法,佛倫、吳赫、何嘏則將這些書法作品刻石,表示與康熙帝的親密關(guān)系以及歌頌皇帝的書法造詣和對漢族文化的深入理解??滴跛氖?1703),康熙西巡,這為康熙君臣互動以及展示康熙帝才藝創(chuàng)造了好機會。康熙帝的御書展示具有博得官民政治認同的深意。

在中國歷史上,當(dāng)中原漢族與周邊少數(shù)民族交流頻繁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所謂胡化或漢化的問題,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作為統(tǒng)治者的王朝,這種情形更為明顯,清朝就是這樣的朝代。總結(jié)清朝的成功原因,傳統(tǒng)的看法視作清朝漢化的結(jié)果,而美國新的清史研究則反對這種看法,認為清朝堅持滿族本位、保持滿化才是其成功真正的原因。①我以為雙方均有各自的理由,但是如果將自己的看法推向極端,則不免產(chǎn)生一葉障目之效。清朝的成功,不妨說在處理滿漢關(guān)系問題上,較好取得了政治合法性,從而實現(xiàn)國家認同,維護了清廷的統(tǒng)治秩序。②

相對而言,清順治朝屬于武力統(tǒng)一時期,而康熙朝則是從武功轉(zhuǎn)向文治的時期,漢文化成為康熙帝的愛好和統(tǒng)治策略,文化認同服務(wù)于政治認同,從而建構(gòu)了新型的滿漢關(guān)系及其之上的國家形態(tài)。我們可以通過本文討論的事例,論證上述觀點。

名聞中外的西安碑林,藏有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的作品,也有古代帝王的書法作品,然而這些帝王的書法作品比起古代“書圣”的作品來說,名氣就遜色多了,甚至所知者甚少。不過近年來有所改變,康熙帝的作品受到重視③,但研究則很薄弱,筆者試作全面探討,從中觀察康熙帝賞賜御制書法反映的漢文化取向以及滿漢君臣關(guān)系。

西安碑林里的康熙書法碑刻概述

碑林在1937~1938年整修④后不久,西安碑林管理委員會編了兩種碑目⑤,現(xiàn)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圖書室。其中第二種《西安碑林碑石目錄》(二),1938年12月編定,記載整修后西安碑林第一至第七室所藏碑石,總數(shù)為486種,1227石。其中康熙帝御書作品共有14種,37石。為了方便閱覽、分析,我們將原目錄中的康熙帝御書作品整理成下面的一覽表(其中分類中序號、位置類目系筆者新加,其余為原稿的類目,內(nèi)容則為迻錄):

西安碑林中的康熙書法碑刻

表中的存放碑刻位置,系整修后的陳列室,不同于整修前的位置。整修前碑林的狀況,據(jù)研究,“當(dāng)時的省立圖書館為了便于識別,將整個碑林劃分為十區(qū)。第一區(qū)以石臺孝經(jīng)為主,余為清康乾以來碑志。第二區(qū)在石臺孝經(jīng)亭與開成石經(jīng)陳列室之間,多陳唐宋古碑,顏、柳、歐陽諸名家碑碣均在其中,但亦有清人碑石及后人重摹者雜于其間。第三區(qū)完全陳列開成石經(jīng),分為左右兩室及兩房,不過兩廊壁上嵌有后代移入的明清碑石。第四、五、六區(qū)在開成石經(jīng)陳列室后,雜陳宋、金、元碑碣,清刻孟子十七石也在這里,墻壁上還嵌有清代及近人所書碑石。第七區(qū)指的是嵌于八區(qū)前兩廊墻壁上的碑石,時代相當(dāng)雜亂。第八區(qū)以重摹淳化閣帖為主,其他明清碑石或立室中,或嵌墻壁。第九區(qū)中座為孔子像,余為明清碑石,多數(shù)是法書題記勸善文之類。第十區(qū)位于碑林大門旁,其中碑石皆為明清以來的圖像題贊歌詩等”⑥。整修后,存放康熙帝御書碑刻的陳列室與原來的“區(qū)”以及現(xiàn)在碑林陳列室的關(guān)系如下:

第四室(原第八區(qū),現(xiàn)在碑林第三室)

第五室(原第九區(qū),現(xiàn)在碑林第四室)

第六室(新建,現(xiàn)在碑林第五室)

第七室(新建,現(xiàn)在碑林第六室)⑦

可見原來碑林中的康熙帝御書碑刻較為集中存放在原第八、九兩區(qū),整修后相對分散,各室所藏康熙帝御書碑刻,有分類上的考慮,但并不嚴格。如第四室的康熙御書屬于法帖類,同為何嘏所?。坏谖迨业挠袌D畫;康熙帝御書碑刻半數(shù)在第六室,賜書、圖畫都有,較雜;第七室的三種碑有兩種是題字,一種為御敕,性質(zhì)不同;此外游廊上還有一種。

原陜西省立圖書館長張知道的《西京碑林》(1935)一書所收《碑林略圖》,標(biāo)示了當(dāng)時的碑林建筑和分區(qū)情況。西安碑林坐落在原孔廟,劃分的各區(qū)在大成殿背后依次排列??滴醯塾鶗梯^為集中的第八、九兩區(qū)靠后,顯然刻石的排列大致按照朝代的先后形成。第四室位置相當(dāng)于第八區(qū),說明室的劃分也考慮到原來刻石存放的位置。

西安文廟附設(shè)府學(xué),歷史上碑林一直附屬于文廟與府學(xué)。清乾隆年間的陜甘總督畢沅在其《關(guān)中金石記》中說:“西安府學(xué)大成殿后,舊為碑林?!雹辔膹R坐北朝南,大成殿背后的碑林則是自南向北延伸,清朝御書碑刻晚出,自然排在后面,然而這卻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即象征著清朝接續(xù)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

此外,今天進入孔廟,可以看到從載門到大成殿的路兩側(cè)總共有建于清代的七座形狀相同的碑亭,此因康熙、乾隆等朝出動大軍平定西北地區(qū)的御書慶功碑多豎立于此⑨,且每個碑都加蓋碑亭。御書慶功碑彰顯著清朝開疆拓土的大一統(tǒng)武功,為清朝統(tǒng)治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據(jù)。

清廷統(tǒng)治期間,對碑林、文廟和府縣三學(xué)的整修有文字可考的共14次,其中分別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乾隆三十七年(1772)、嘉慶十年(1805)、道光二十一年(1841)對碑林進行了4次專門整修。⑩乾隆三十七年畢沅改建碑林時,在碑林北面的“堂五楹”中“恭奉我朝列圣御書貞石”。

為了便于分析,以下依據(jù)文體、摹寫者、賜書對象等因素,分別論述康熙御碑。

關(guān)于何嘏摹寫的康熙御碑

碑林中有四通由何嘏摹寫的康熙御書石刻,具體是《千字文》《御書法帖》《御書耕織圖序并詩》《御書高松賦》。

關(guān)于何嘏,未能檢索到他的傳記,只發(fā)現(xiàn)雍正修《陜西通志》有兩處記載,一是:“何嘏,鑲白旗滿洲,康熙四十七年任”;另一處:“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西巡,賜按察使何嘏‘清慎勤’匾額”。新出版《康熙行草書三種》收錄了《御書高松賦》,知其為臨董其昌書南朝齊王儉《高松賦》?!陡咚少x》碑題《御書高松賦》,碑為橫長方形,共四石,拓片均高34厘米,寬度不等。文45行,行4至5字,行書。標(biāo)題后刻有“康熙御筆之寶”篆字印。

該碑落款中的康熙壬午,即康熙四十一年(1702),當(dāng)時何嘏已是陜西按察使,因此《陜西通志》記何嘏康熙四十七年任陜西按察使當(dāng)是失誤,何嘏至少在康熙四十一年已是陜西按察使。該賦著名,原題《和竟陵王子良高松賦》,唐歐陽詢、令狐德棻等奉詔編撰《藝文類聚》卷八十八、唐人徐堅《初學(xué)記》卷二十八、清人嚴可均輯《全齊文》卷九均有收錄。

康熙四十二年(1703)十月十一日至十二月十九日,康熙帝有途經(jīng)直隸、山西、陜西抵達西安的西巡之旅。上引《陜西通志》說,康熙皇帝西巡賜按察使何嘏“清慎勤”匾額,因此,我們推測康熙帝御書《千字文》《御書法帖》《御書耕織圖序并詩》可能也是在康熙四十二年西巡前后由何嘏摹寫的。可能何嘏的書法很好,故康熙御書由其摹寫。

康熙帝喜歡臨摹《千字文》?!痘食ㄖ尽酚涊d,內(nèi)府刻石有康熙帝“御書《千字文》(康熙十八年正書)……御書大字《千字文》(康熙三十九年行書)。臣等謹按:《御書大字千字文》系臨米芾賜吳琠者,今沁州另有石刻”?!痘食ㄖ尽酚钟涊d,“御臨米芾千字文賜吳琠(康熙四十二年行書)”。陜西碑林的康熙帝御書《千字文》,或與臨米芾賜吳琠者同一版本。當(dāng)時其他省有向皇帝請求《御書千字文》,如貴州,“又學(xué)臣孫勷于康熙四十九年疏請御書《千文》榻本、《日講四書》《易經(jīng)》《書經(jīng)》諸書頒發(fā)到黔,令各學(xué)士子熟加誦讀”。

《御書法帖》,前揭表中何嘏所摹行書6石,西安碑林博物館編《西安碑林全集》,“御書法帖”編號從(一)到(七十一),或可以視為71石,刻錄康熙御書32種,實為系列作品。數(shù)量之多,引人注目。其中一些碑石上刻有“陜西按察使臣何嘏恭摹”標(biāo)識。我們分別介紹:

第1種,開頭刻有“御書法帖”四字,引首章刻“康熙御筆之寶”篆字方章,內(nèi)容是:

五老峰前,白鶴遺址。長松蔭庭,風(fēng)日清美。

我時獨游,不逢一士。誰歟棋者,戶外屨二。

不聞人聲,時聞落子。紋枰坐對,誰究此味。

空鉤意釣,豈在魴鯉。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優(yōu)哉游哉,聊以卒歲。

檢出此為蘇東坡《觀棋》詩,最后一句通行本作“聊復(fù)爾耳”。

第2種,內(nèi)容是:

天階雪后凈氛埃,月上龍樓寶仗開。

盡道圣恩深似海,觀燈都向午門來。

此詩為明代大學(xué)士金幼孜《元夕午門觀燈應(yīng)制三首》之二,收入明代王錫爵《增定國朝館課經(jīng)世宏辭》。

第3種,內(nèi)容是: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月落子規(guī)歇,滿庭山杏花。

此為唐五代人溫庭筠《碧澗驛曉思》詩,詩末書“董其昌”三字,為臨董作品。

以上三種連續(xù)刻寫,為“御書法帖”(一)到(五)。

第4種,內(nèi)容是:

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

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回。

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臺。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

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臺。

此為唐李白《送友人尋越中山水》詩,詩末書“臨米芾”。此為“御書法帖”(六),引首似有刻字,看不清楚。

第5種,內(nèi)容是:

老樹成雙便作扉,山光晃晃耀人衣。

西村有叟入城去,倩喚借書牽子歸。

此詩未能檢出作者。

第6種,內(nèi)容是:

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人,寄書家中否?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此系唐代詩人王維《雜詩》二首,第一首第三句中“江南人”,通行本作“江南船”。

第5、6兩種為“御書法帖”(六)中間到(十二)止。

第7種,內(nèi)容是:

云暗蒼龍闕,沉沉殊未開。

窗臨鳳凰沼,颯颯雨聲來。

此為唐人楊師道《中書寓直詠雨簡褚起居上官學(xué)士》詩,開頭刻有“御書法帖”四字,引首章似刻“康熙御筆之寶”,詩末刻“臨董其昌”,為“御書法帖”(十三)到(十四)。

第8種,內(nèi)容是:

樣標(biāo)龍鳳號題新,賜得還因作近臣。

烹處豈期商嶺水,碾時空想建溪春。

芳于九畹幽蘭氣,圓似三秋皓月輪。

愛惜不嘗惟恐盡,除將供養(yǎng)白頭親。

詩為北宋王禹偁《恩賜龍鳳茶》,詩中第三句“商嶺水”,通行本作“商嶺外”,第五句“芳”通行本作“香”,第六句“圓似”,通行本作“圓如”。為“御書法帖”(十四)中到(十五)止。

第9種,內(nèi)容是:

雨余空翠轉(zhuǎn)霏微,杜若洲邊小艇歸。

久為故人臨野閣,江雪入暮濕秋衣。

此為元代趙孟頫大德二年(1298)作山水手卷(設(shè)色絹本)彭年題跋。彭年(1505~1566)明中葉蘇州人,好學(xué)工書,以詞翰名。此為“御書法帖”(十六)。

第10種,內(nèi)容是:

月下潮生紅蓼汀。殘霞都斂盡,四山青。柳梢風(fēng)急墮流螢。隨波處,點點亂寒星。

別語寄丁寧。如今能間隔,幾長亭?夜來秋氣入銀屏。梧桐雨,還恨不同聽。

此為宋人汪藻(1079~1154)《小重山》詞,詞末書“汪彥章小重山詞一闋,臨董”。此為“御書法帖”(十六)中到(十八)止。

第11種,內(nèi)容是:

鳳篆文初定,龍泥印已開。

何須生羽翼,始得上瑤臺。

此為“御書法帖”(十九)至(二十)。在(二十)開頭有小字“臨米芾書”。該詩系唐代韋渠牟《雜歌謠辭·步虛詞》最后四句。

第12種,內(nèi)容是:

紹興乙卯初夏十九日,自溧陽東游苕川,忽見此卷于李振叔家。實余兒戲得意作也。世人知余喜畫,競欲得之,鮮有曉余所以為畫。非具頂門上慧眼者,不足以識。不可以古今畫家者流求之。老境于世海中,一發(fā)毛事,泊然無著染。每靜室趺坐,忘懷萬慮,與碧虛寥廓同其流,蕩夢生事。折腰為米,大非得已。振叔此卷,慎勿以與人也。

文末書“米芾”。此乃宋代米芾《跋自畫云山圖》之文,通行本文字與此有異,即無第四句首字“實”,第八句末字多一“者”字,第十一句第九字后多一“畫”字,第十五句中“趺坐”二字作“僧趺”,第十八句中“蕩夢”二字作“蕩焚”。為“御書法帖”(二十一)中到(三十)止。

第13種,內(nèi)容是:

設(shè)險諸侯地,承平圣主巡。

東君朝二月,南旆擁三辰。

寒出重關(guān)盡,年隨行漏新。

瑞云叢捧日,芳樹曲迎春。

舞詠先馳道,恩華及從臣。

汾川花鳥意,并奉屬車塵。

此為唐人張九齡《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詩,詩末書“臨黃庭堅”,為“御書法帖”(三十一)至(三十四),引首章方刻“康熙御筆之寶”。

第14種,內(nèi)容是:

紅旗映綠荑,奉丈漢豐西。

侍蹕浮清渭,揚舲降紫泥。

近臨鈞石地,遙指釣璜溪。

岸轉(zhuǎn)帆飛疾,川平棹舉齊。

傅舟來是用,軒馭往應(yīng)迷。

興闋菱歌動,沙洲亂夕鹥。

此為唐人蘇颋《扈從溫泉同紫微黃門群公泛渭川得齊字》詩,別本首句首字或作“虹”字,第二句或作“春仗”二字。詩末刻“臨米芾書”。為“御書法帖”(三十四)至(三十六)。

第15種,內(nèi)容是: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此為唐人王維《山中》詩,詩后有數(shù)字,漫漶不能識。為“御書法帖”(三十六)至(三十八)。

第16種,內(nèi)容是:

蘋風(fēng)忽起吹舟悍,雨打圖書衰裹亂。

閶門咫尺不安流,何況盟津與江漢。

非無輕揖與長梓,逆風(fēng)流水適相遭。

須臾風(fēng)回水流順,星宿浮槎問月高。

此為宋人米芾《閶門舟中戲作呈伯原》,詩末刻“臨米芾書”。為“御書法帖”(三十八)至(三十九)。

第17種,內(nèi)容是:

仕倦成流落,游頻慣轉(zhuǎn)蓬。

熱來隨意住,涼至逐緣東。

入境親疏集,他鄉(xiāng)彼此同。

暖衣兼食飽,但覺愧梁鴻。

此為宋人米芾《苕溪詩》,乃“御書法帖”(四十)至(四十二)。

第18種,內(nèi)容是:

一樹寒梅碧玉條,迥臨村墅傍溪橋。

應(yīng)去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春雪未銷。

此為唐人張謂《早梅》詩,通行本與此文字有異,首句“碧玉”通行本作“白玉”,二句“村墅”通行本作“林村”,三句“應(yīng)去”通行本作“不知”。詩末刻“臨董其昌書”。為“御書法帖”(四十二)至(四十四)止。

第19種,內(nèi)容是:

贈我白毫筆,報以木蘭酒。

我書將示誰,汝筆稱我手。

此為宋人米芾《雜詠》詩,詩末刻“臨米元章”。為“御書法帖”(四十五)至(四十六)止。引首章刻“康熙御筆之章”。

第20種,內(nèi)容是:

禁門煙起紫沉沉,樓閣當(dāng)中復(fù)道深。

長入暮天凝不散,掖庭宮里動秋砧。

此為唐人王涯《宮詞三十首》部分,詩末刻“臨其昌書”。為“御書法帖”(四十六)至(四十八)止。

第21種,內(nèi)容是:

葉向朝霽密,花含宿潤開。

幸承天澤豫,無使日光催。

此為唐人李乂《奉和春日游苑喜雨應(yīng)詔》詩,奇怪的是在第四句“無使”與“日光”之間,夾有唐杜甫《水閣朝霽奉簡云安嚴明府》詩:“東城抱春岑,江閣鄰石面。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雨檻臥花。”詩未完,缺句:“叢,風(fēng)床展書卷。鉤簾宿鷺起,丸藥流鶯囀。呼婢取酒壺,續(xù)兒誦文選。晚交嚴明府,矧此數(shù)相見?!痹娔┛獭芭R米芾”。為“御書法帖”(四十九)至(五十一)止。

第22種,內(nèi)容是:

叢,風(fēng)床展書卷。

鉤簾宿鷺起,丸藥流鶯囀。

呼婢取酒壺,續(xù)兒誦文選。

晚交嚴明府,矧此數(shù)相見。

此為杜甫《水閣朝霽,奉簡嚴云安(一作云安嚴明府)》殘詩,所缺前面部分的內(nèi)容是:“東城抱春岑,江閣鄰石面。崔嵬晨云白,朝旭射芳甸。雨檻臥花?!睘椤坝鶗ㄌ?五十二)、(五十三)開頭有“臨米芾”三字。

第23種,內(nèi)容是:

門巷青苔隔路溪,小桃開滿磬池西。

枕書眠著無人喚,花里東風(fēng)百舌啼。

此為《列朝詩集》明代53:丙集第五《魯祭酒鐸四十七首·春日書院》,詩末刻“臨董其昌”。為“御書法帖”(五十三)至(五十四)。

第24種,內(nèi)容是:

漾舟尋水便,因訪故人居。

落日清川里,誰言獨羨魚。

石潭窺洞徹,沙岸歷行余。

竹嶼見垂釣,茅齋聞讀書。

款言忘景夕,清興屬涼初。

回也一瓢飲,賢哉常晏如。

此為唐人孟浩然《西山尋辛諤》詩,詩中第六句中最后二字“行余”,通行本作“紆徐”。詩末刻“臨米芾”。為“御書法帖”(五十四)至(五十六)止。

第25種,內(nèi)容是:

手執(zhí)黃金印,心游白玉壺。

請看麟閣畫,有許璧人無。

此為董其昌行書五言詩,立軸,水墨絹本。詩末刻“臨董其昌”。為“御書法帖”(五十七)至(五十八)止。

第26種,內(nèi)容是: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此為唐朝詩人李嶠的《風(fēng)》,引首章“康熙御筆之寶”,詩末刻“壬子書”。壬子,為康熙十一年(1672)。為“御書法帖”(五十九)至(六十)止。

第27種,內(nèi)容是:

六龍齊軫御朝曦,雙鹢維舟下綠池。

飛觀仰看云外聳,浮橋直見海中移。

靈泉巧鑿天孫渚,孝筍能抽帝女枝。

幸愿一生同草樹,年年歲歲樂于斯。

此為唐朝詩人趙彥昭《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yīng)制》,詩末刻“臨董其昌”。為“御書法帖”(六十一)至(六十二)。

第28種,內(nèi)容是: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此為杜甫《秋興八首》其五,詩末刻“康熙甲戌夏夜臨”。甲戌,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為“御書法帖”(六十二)至(六十四)止。

第29種,內(nèi)容是:

星斗疏明禁漏殘,紫泥封后獨憑闌。

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闕寒。

天襯樓臺籠苑外,風(fēng)吹歌管下云端。

長卿只為長門賦,未識君臣際會難。

此為唐五代韓偓《中秋禁直》詩,詩末刻“臨子昂書”。為“御書法帖”(六十五)。

第30種,內(nèi)容是: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此為唐韋應(yīng)物《聞燕》詩,詩末刻“臨其昌”。為“御書法帖”(六十六)至(六十七)止。

第31種,內(nèi)容是:

郡樓乘曦望,盡日不能回。

遠色將秋至,長風(fēng)送雨來。

此為唐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北樓》,詩末刻“臨其昌”。為“御書法帖”(六十八)至(六十九)止。

第32種,內(nèi)容是:

門前宮槐陌,是向欹湖道。

秋來山雨多,落葉無人掃。

此為唐裴迪《宮槐陌》詩,詩末刻“臨董其昌”。為“御書法帖”(七十)至(七十一)止。

綜上,康熙所臨詩詞作者,可判斷出唐代有孟浩然、李白、杜甫、王維、溫庭筠、楊師道、韋渠牟、張九齡、蘇珽、張謂、王涯、李乂、韓偓、韋應(yīng)物、韓愈、李嶠、趙彥照、裴迪等17人,宋代有蘇軾、王禹偁、汪藻、米芾等5人,元代有趙孟頫,明代有金幼孜、魯鐸、董其昌等3人。主要是唐詩,可見康熙帝對于唐詩的熱愛。書家可判斷出的有臨董其昌11次,米芾10次,趙孟頫2次,黃庭堅1次??滴醯巯矚g董其昌、米芾書法顯而易見。值得注意的是,御書中有兩種署有書寫年代,為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康熙甲戌(三十三年,1694),我推測這兩個年份只是書寫時間,不一定是刻石的時間,因為這兩個年份都遠在何嘏任職陜西之前。如此數(shù)量可觀的康熙御書集中于碑林,大概率是康熙帝集中賞賜西安地方官的結(jié)果,作品是其所藏平時練筆作品中選取的。

《御書耕織圖序并詩》,《耕織圖》是南宋紹興年間畫家樓璹所作??滴醯勰涎搏@得《耕織圖詩》,傳命內(nèi)廷供奉焦秉貞在樓繪基礎(chǔ)上重繪,計有耕圖、織圖各23幅,描繪了從浸種、播種到入倉,以及從育蠶、采桑直到成衣的耕織過程。每幅康熙帝親筆題寫七言詩一章,并親撰序文,也是康熙帝的書法作品??滴醯塾n《耕織圖》,表達對重農(nóng)與對小康生活的禮贊?!犊滴跤聘棃D序》落款“康熙三十五年春二月社日題并書”,圖序前有引首章“佩文齋”方印篆字,落款鈐“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之章”方印二。

關(guān)于賞賜大臣佛倫的康熙御書

康熙帝賞賜大臣佛倫的作品有兩件,分別是《賜佛倫詩畫扇碑》《賜佛倫詩》?!顿n佛倫詩碑》內(nèi)容如下:

賜佛倫詩碑

玄燁

東表聞風(fēng)化,西秦作雨霖。

揚清知疾苦,激濁勉官箴。

曠世孤芳節(jié),超倫千古心。

封疆資大吏,撫育代憂深。

癸酉夏書

總督川陜兵部尚書臣佛倫

《賜佛倫詩碑》為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川陜的總督佛倫刻立于西安碑林。據(jù)介紹,該碑呈豎方形,高302、寬83厘米。碑為蟠螭首,碑額署題方筆篆書“御賜”。碑側(cè)線刻云龍紋,碑身L下側(cè)邊刻飾渦卷云紋。碑左右兩側(cè)中段浮雕對稱的披麟長爪的神龍戲珠,上下段浮雕對稱狀卷云紋。方座,座的正上面浮雕披麟長爪的二神龍戲珠,四角浮雕卷云紋,左右兩側(cè)邊飾纏枝花,座左側(cè)浮雕披麟長爪的神龍戲珠;右側(cè)無雕飾,座后邊浮雕一只展翹飛翔、搏擊風(fēng)云的朱雀,四角以浮雕卷云相陪飾。詩首押一方印,陰刻:“康熙御筆之寶”,篆書3行、行2字。

佛倫(?~1701),舒穆祿氏,滿洲正白旗人,初由筆帖式遷兵部主事??滴醵四?1689)為山東巡撫,康熙三十一年十月至三十三年三月(1692~1694)為川陜總督,三十三年遷禮部尚書,三十八年(1699)授文淵閣大學(xué)士,三十九年(1670)三月致仕,翌年卒?!顿n佛倫詩碑》表達了康熙帝對佛倫為官的贊賞,稱其敢于激濁揚清,具有“孤芳節(jié)”與“千古心”,可“封疆資大吏”。

《賜佛倫詩畫扇碑》康熙御筆,張國忠畫。張國忠,事跡不詳。筆者懷疑“張國忠”為“強國忠”之誤。檢《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強國忠條:

(清)字大年,號琢庵,奉天(今遼寧沈陽)人(八旗畫錄作漢軍旗人)。官至郎中。工書,善細筆山水。墨竹師法吳鎮(zhèn),年八十余尚能作尺幅小景。嘗與王原祁及樹峯同侍內(nèi)廷,共講論書、畫,有三家合作山水。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自記有“二十年來,書慚茂苑,畫愧婁東”之語。

強國忠系康熙時宮廷書畫家,其存世作品又明證他可以接近皇帝并受到信任。2007年5月13日,中國嘉德拍賣了一件《康熙帝 強國忠 扇面雙挖 立軸》,尺寸:16.7×51.2cm×2,該扇面的形式類似《賜佛倫詩畫扇碑》?!犊滴醯?強國忠 扇面雙挖 立軸》上:

鈐?。嚎滴?、稽古右文、暢春,臣強國忠(1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玄燁》1印,223頁)題識:(一)戰(zhàn)馬初閑甲士歡,揮戈早已破樓蘭。彌弓星斗銷兵氣,照澈邊山五月寒。班師之作。(二)皇上親御戎衣,遠討逆寇。玤期百日,凱旋班師,誠萬世不朽之鴻烈。臣叨豢養(yǎng),雀躍歡迎。道由居庸出獨石,見山川歷歷,俱含嵩祝之靈;草木欣欣,咸有向榮之色。趨馳之際,默記于懷。竊惟我主神文圣武,光被遐荒之德,于此可見。若非恭遇大捷之盛,安能一睹山川之奇秀,關(guān)隘之雄壯耶。歸圖鉗面,仰備御書。倘得天顏有喜,則臣犬馬微忱,欣幸逾常矣。臣強國忠恭記。簽條:圣祖御書親征朔漠班師之作,強國忠畫居庸□□扇面。庚申臘月,臣廷夔敬志。鈐?。嘿缬 hb藏?。簝x徵張重威鑒藏書畫印質(zhì)地:水墨紙本。

廷夔所志的時間“庚申臘月”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季冬,則強國忠畫居庸關(guān)的扇面時間在當(dāng)時或此前。此圖立意在于歌頌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凱旋班師??滴醯郯鄮熁鼐┦略诳滴跞?1697)五月,則強國忠此畫當(dāng)作于康熙三十六年五月至三十九年臘月之間。

強國忠還有其他畫作歌頌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凱旋班師。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03年春季拍賣會拍出強國忠《迎駕圖》手卷,該畫規(guī)格:49.5×108cm。在卷末題識中,強國忠自述在宮廷典司翰墨二十余年。與平時所畫內(nèi)容不同,此圖是軍事方面的,原因在于本來申請跟隨康熙帝征討噶爾丹,未獲準,愿意以此圖獻給皇帝,歌頌平定之功。該圖的作圖時間當(dāng)與上圖同時。

檢《秘殿珠林》,強國忠的書法作品5件,即:

《強國忠書藥師經(jīng)一冊》。羅文箋本,款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次乙未三月十八日薰沐,敬臨御書《藥師瑠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恭祝圣壽無疆。

《強國忠書藥師經(jīng)一冊》。羅文箋本,款識同前。

《強國忠書心經(jīng)一冊》。墨箋本,泥金書款識云:甲午陽月,恭遇千秋壽誕,敬書金經(jīng)一冊,叩呈睿覽,蓋強國忠于世宗藩邸時進也。

《強國忠書心經(jīng)一冊》。墨箋本,泥金書款識同前。

《強國忠書心經(jīng)一冊》。磁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在癸巳,恭逢圣壽六十大慶,薰沐敬臨御書《心經(jīng)》,慶祝萬壽無疆。

這些作品表明強國忠也是一位書法家。

檢《石渠寶笈》,知強國忠有畫作山水一冊:

素絹本,著色畫,凡十二幅。末幅款云:臣強國忠恭畫,每幅孫岳頒小楷書唐人七言律詩各一首。

強國忠還為《宋蘇軾書滿庭芳詞一軸》作跋:

素絹本,大楷。書款識云:調(diào)中呂滿庭芳,元祐六年十月二日眉山蘇軾書,邊幅有匪懈堂跋一。又張英、勵杜訥、胡會恩、史蘷、顧藻、孫岳頒、張廷瓚、陸肯堂、強國忠、葉長芷諸跋。

強國忠可以與張英、勵杜訥這些著名文人一起為名畫作跋,可見其文學(xué)藝術(shù)的水準不同一般,也是深得康熙帝信任的表現(xiàn)。

強國忠在宮中究竟擔(dān)任何職?北京的國子監(jiān)志中立有康熙《御書圣經(jīng)石刻》,康熙三十三年(1694)仲夏御書,立石在彝倫堂正中兩柱間,碑陰刻排類校對官若干,其中有“養(yǎng)心殿監(jiān)造兼內(nèi)務(wù)府廣儲司司庫臣強國忠”,而養(yǎng)心殿監(jiān)造一職,校對御書石刻自是分內(nèi)之事。這進一步證明,強國忠作為書畫家與內(nèi)務(wù)府官員,受到康熙帝信任,其畫作得到皇帝題詞是可能的,實際形成了君臣聯(lián)袂書畫的事實。

關(guān)于賞賜大臣吳赫的康熙御書

康熙帝賞賜大臣吳赫的作品有三件。其中《賜吳赫書》兩件,《賜吳赫寧靜致遠四字》一件?!肚逋ㄖ尽そ鹗浴酚涊d陜西省的康熙御書,有這三件的記錄:御書寧靜致遠四字賜吳赫(康熙三十六年行書),御臨米芾帖(行書吳赫恭刻),御臨董其昌帖(草書吳赫恭刻)。新出版《康熙行草書三種》收錄臨明董其昌書唐杜甫詩《秋興八首》之五、臨宋米芾書唐李白詩《送友人尋越中山水》,均為賜書給大臣吳赫而由吳赫摹勒上石。臨董其昌書杜甫詩,無碑題。螭首方趺,通高315厘米,寬84厘米,厚21厘米。文4行,行16字,草書。額題“御賜”二字,楷書。文后刻有“康熙御筆之寶”篆字印。內(nèi)容是: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璅點朝班。

其昌

該詩為杜甫晚年身居夔州,遠離朝廷,懷念京城長安之作。送給身處西安的吳赫是適合的,表達了康熙帝對于邊臣的理解。

臨米芾書李白《送友人尋越中山水》詩(前文已有迻錄),亦無碑題。螭首方趺,碑身長寬厚同前碑。文5行,行16字,行書。額題“御賜”二字,楷書??逃小皽Y鑒齋”三字引首章,文后刻有“體元主人”圓章、“稽古右文之章”方章各一。此件碑刻的原作紙本存世。

前一首詩臨董其昌杜甫講西北事詩,此一首則為臨米芾李白談東南景詩,兩首詩堪稱配對,或許是康熙帝贈詩所想吧,如此可見其甚為用心。

《賜吳赫寧靜致遠四字》拓片均高130厘米,寬44厘米。四字正楷,豎書。碑首刻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碑刻右上方書“康熙三十六年閏三月初十日”,碑刻左下方書“總督川陜兵部右侍郎臣吳赫”?!皩庫o致遠”為三國時諸葛亮名句,流傳甚廣,往往被人用來作為座右銘,康熙帝以此勉勵吳赫。關(guān)于吳赫,檢索《清圣祖實錄》可知,康熙二十六年(1687)三月辛巳升兵部郎中吳赫為陜西按察使,三十年(1691)八月丙戌升吳赫為山西布政使,旋調(diào)甘肅布政使,三十一年(1692)二月癸卯升為甘肅巡撫,十月甲辰調(diào)陜西巡撫,三十三年(1694)十月丙申升為川陜總督,三十八年(1699)九月癸丑為刑部右侍郎,三十九年(1700)革,旋死。吳赫,鑲藍旗滿洲,接替佛倫為川陜總督,三十八年七月解,這期間三十五(1696)、三十六年(1697),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君臣在西北互動甚多,三十六年康熙帝賜吳赫“寧靜致遠”四字御書,正是康熙帝對身處西北的吳赫的鼓勵,估計康熙帝另外兩件賞賜吳赫的御書也在此時。

關(guān)于其他康熙御書碑刻

下面討論碑林中上述御書碑刻之外的《古文淵鑒序》、《唐句》、“水鏡堂”三字、《訓(xùn)飭士子文》、《御書大寶箴》(康熙臨趙子昂書)5件御書作品。

《御選古文淵鑒》,是集歷代散文為一書的文學(xué)總集,六十四卷,康熙帝親選并逐篇品評,內(nèi)閣學(xué)士徐乾學(xué)等奉旨編注,康熙四十九年(1710)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卷前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御制古文淵鑒序》。西安碑林所藏《御制古文淵鑒序》文后署“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題并書”,刻康熙御書“體元主人”圓章與“稽古右文之章”方印。康熙皇帝御選古文,如其所說是“帝王之道,質(zhì)文互用,而大化以成;圣賢之業(yè),博約并施,而性功以備”。客觀上也表明他熱愛中國古文,對于古文的掌握達到了可以為人之師的地步,為自己與清廷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唐句》??滴醯巯矚g唐詩,御書唐句多種。此碑乃錄唐朝詩人韓愈《游城南十六首》之二《嘲少年》:

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

只知閑信馬,不覺誤隨車。

是為歌詠長安春色美景的詩句,表達康熙帝對西安的關(guān)心。該碑引首章刻“淵鑒齋”三字,詩后有方章二,字跡漫漶不清。落款“賜陜西西安府管”,后面的幾個字漫漶,不能辨識。

“水鏡堂”三字,意為以水為鏡,如水如鏡。唐初官員張?zhí)N古諫言唐太宗所作《大寶箴》中有“如水如鏡”之句,喻為政清廉、為官清明。文人有以水鏡命名堂號者。如唐代草書大家懷素的《自敘帖》,明代有陸氏水鏡堂刻本,后文徵明根據(jù)陸氏藏本雙鉤入石。康熙帝御書“水鏡堂”刻石,豎書,前有“康熙御筆之寶”方章。

《訓(xùn)飭士子文》,康熙四十一年(1702)正書,立于京城國子監(jiān),各省文廟學(xué)校多有拓者。如廣西“四十一年,《御制訓(xùn)飭士子文》鐫石建亭于大成殿月臺之東”。再如江西,“四十一年《御制訓(xùn)飭士子文》頒勒各學(xué)”。又如山西,“四十一年《御制訓(xùn)飭士子文》頒發(fā)并鐫石明倫堂”。陜西碑林中的《御制訓(xùn)飭士子文》,估計也是康熙四十一年或稍后刻立的?!肚迨プ鎸嶄洝肪矶鸢擞涊d,康熙四十一年六月初八日(戊午)御制訓(xùn)飭士子文,頒發(fā)禮部,命勒石太學(xué)。

康熙帝臨趙子昂《御書大寶箴》,立志做一位符合帝德的好皇帝?!洞髮汅稹窞樘瞥豕賳T張?zhí)N古諫言唐太宗所作。西安碑林《御書大寶箴》引首章刻“康熙御筆之章”方印,文末署“三十八年夏臨趙孟頫書御書大寶箴”。

唐代史學(xué)家吳兢作于開元、天寶之際的《貞觀政要》,記錄了唐初貞觀年間君臣討論政治得失的重要政論,在該書刑法第三十一記載了張?zhí)N古與《大寶箴》。又,五代后晉時官修劉昫(887~946)編纂的《舊唐書》亦收錄。唐太宗以納諫著稱,除了魏征諫言故事外,張?zhí)N古上《大寶箴》諷太宗,而世民納諫并將諫言者升官,亦成為古代的政治佳話,流傳后世??滴醯蹖Α洞髮汅稹酚懈叨仍u價,說:“張?zhí)N古《大寶箴》炳炳瑯瑯,如觀禮樂之器?!倍蟪家灿欣o《大寶箴》以對明君的內(nèi)疚。如康熙十二年(1673)十月十二日特賜講官紫貂、白金、文綺,同賜者學(xué)士熊賜履,侍讀學(xué)士楊正中、杜臻、陳廷敬,侍講孫在豐,編修葉方藹、史鶴齡、張英八人。張英有詩表其心情:

清班日侍禁庭陰,溫飽無求本素心。

珥筆方慚糜重祿,承恩況復(fù)賜南金。

九齡曾上千秋鑒,蘊古還陳大寶箴。

自愧涓埃全未答,但鏤銀管效謳吟。

康熙帝重視張?zhí)N古的《大寶箴》,還在《御選古文淵鑒》卷三○予以收錄。由于《大寶箴》在中國古代政治中樹立了明君賢臣的規(guī)范,成為政治經(jīng)典。元朝書法大家趙孟頫有書寫《大寶箴》的作品。康熙帝臨摹趙孟頫書《大寶箴》,既是研習(xí)書法,更是表達對于君臣良好關(guān)系的期待。以這樣的作品放入西安碑林,在當(dāng)時政治條件下是非常適宜的。不僅如此,《大寶箴》中的用語“為君實難”“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深受雍正帝重視,雍正帝在處理政務(wù)的養(yǎng)心殿西暖閣御書對聯(lián),“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又在圓明園勤政親賢殿書寫楹額“為君難”,他的《夏日勤政殿觀新月作》即是證明,詩云:

勉思解慍鼓虞琴,殿壁書懸大寶箴。

獨攬萬幾憑溽暑,難拋一寸是光陰。

絲綸日注臨軒語,禾黍常期擊壤吟。

恰好碧天新吐月,半輪為啟戒盈心。

詩中第二句“殿壁書懸大寶箴”即指上述之事。雍正帝還刻有“為君難”印章,說明他對于此三字的喜歡。雍正帝非常熟悉、喜歡《大寶箴》,或許是受到皇父的影響,也隱喻了自身對康熙帝政風(fēng)的繼承。

結(jié) 語

西安碑林較多地保留了康熙帝的御書碑刻,這一情形的形成,與西安的邊陲位置、康熙帝愛好書法以及表達崇儒重道的文化認同有關(guān),而康熙帝的御書展示則有博得官民政治認同的深意在焉。

清初的西北邊疆控制在額魯特蒙古噶爾丹手中,西安要保障邊防前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康熙帝對于在西安辦公的陜西地方官很重視,注意與這些官員互動,密切關(guān)系,贈送御書作品成為康熙籠絡(luò)官員的一個手段。康熙三十年代,正值清廷用兵西北、征討噶爾丹之際,陜西地方為清廷的西征貢獻較大,康熙帝與陜西地方官也互動較多??滴醯圪n予前后擔(dān)任川陜總督的佛倫、吳赫書法,佛倫、吳赫則將這些書法作品刻石,表示與康熙帝的親密關(guān)系,歌頌皇帝的書法造詣及其對漢族文化的深入理解。特別是將漢文化的書法賜予佛倫這些滿臣,起到溝通滿漢文化、認同漢文化的作用。

康熙四十二年(1703)皇帝西巡,這是康熙君臣互動以及康熙帝展示才藝的好機會??滴醯蹫槲靼擦粝铝瞬簧贂ㄗ髌?,陜西按察使何嘏將康熙帝御書《千字文》《御書法帖》《御書耕織圖序并詩》摹寫刻石,除了展示康熙帝的書法才華之外,亦表達皇帝對于農(nóng)業(yè)的重視。

康熙帝其他的御書作品,表達了同樣的意義?!队乒盼臏Y鑒序》展示了康熙帝對于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御書大寶箴》表達了對于明君賢臣清明政治的追求,《訓(xùn)飭士子文》要求士人恪守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唐句》《水鏡堂》顯示了對漢文化的熱愛。

康熙帝的書法,有臨摹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人的,也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放入碑林,與唐宋時代的著名書法家一起,共同發(fā)揮著傳承中國文化之功??滴醯壅J同漢文化的做法,為清朝取得政治合法性奠定了基礎(chǔ),從而建構(gòu)了新的國家認同。

①徐泓:《“新清史”論爭:從何炳棣、羅友枝論戰(zhàn)說起》,《首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6年第1期。

②常建華:《國家認同:清史研究的新視野》,《清史研究》2010年第4期。

③參見王其祎等整理《康熙行草書三種》,系依據(jù)西安碑林博物館藏舊拓本剪裱整理并釋文標(biāo)點,列入“中國珍稀碑帖叢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④⑥⑦參見路遠《1937~1938年整修碑林始末》,《文博》1987年第5期。

⑤三秦游網(wǎng)載有《民國時期:〈西安碑林管委會所編的碑林碑石目錄〉》(1)(2)。

⑨陳財經(jīng):《〈平定青海告成太學(xué)碑〉芻議》,《碑林集刊》第六輯,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版;路遠:《西安孔廟舊藏碑刻敘錄》,《碑林集刊》第十五輯,三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249頁。

⑩路遠:《清代西安碑林、文廟和府縣三學(xué)整修概述》,《碑林集刊》第4輯,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6年版。

猜你喜歡
碑林康熙書法
書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書法欣賞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書法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康熙:陽剛雄健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0-08 08:54:18
書法欣賞
吐魯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劉鄩:西安碑林最早的“守護者”
大眾考古(2015年2期)2015-06-26 07:21:36
左寶珍傾盡家資建碑林
中國火炬(2012年10期)2012-07-25 10:10:39
康熙愛讀《武經(jīng)七書》
軍事歷史(1988年4期)1988-01-18 06:41:08
达尔| 东海县| 蓬溪县| 临夏县| 十堰市| 新平| 安陆市| 凉山| 辉南县| 雷波县| 桃园市| 五峰| 盘山县| 宝兴县| 岚皋县| 循化| 特克斯县| 兴宁市| 贺州市| 屏南县| 嫩江县| 若羌县| 雅安市| 建昌县| 钦州市| 沁水县| 北海市| 偏关县| 金华市| 蕉岭县| 大洼县| 兴业县| 西乌| 赤峰市| 嘉鱼县| 白水县| 亚东县| 渝北区| 苍山县| 乐平市|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