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 練 成
少先隊活動是以隊集體為單位,面向全體隊員進行的一種重要的德育形式。筆者認為,現(xiàn)如今的少先隊活動有如下幾個“誤區(qū)”——主題不鮮明,“假”“大”“空”現(xiàn)象比較嚴重;過于重形式,隊活動成了“曲苑雜壇”;部分隊員特別活躍,其他隊員成為“群演”“觀眾”。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輔導員已經(jīng)意識到了隊活動的“偏離”,開始追求隊活動的本真狀態(tài)和切實的德育效果,筆者也如是。筆者以《尋善、知善、行善》主題隊會為例,談談少先隊活動的本真態(tài)與實效性。
很多輔導員在設計隊活動時,把隊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作為考慮的主要問題,至于為什么要組織這個隊活動,組織隊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很少作為考慮的重點。事實上,隊活動的主題,需要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筆者認為,隊活動的主題首先應該滿足隊員的需求。從隊員的真實生活中來,符合隊員的真實需求,要遵循“從隊員的實際出發(fā),為了隊員的健康成長”“從中隊的實際出發(fā),為了形成友善的集體”這兩個原則。
我們學校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名就出自一句古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習近平主席教導兒童要從小學習做人要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與人為善;“核心價值觀”中要求我們做到“友善”,所以學校曾開展過許多以“善”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今年,學校正在開展“善行一百”的爭章活動,希望大家多多行善。到底什么是善呢?隊員們是如何理解的呢?我們面向五年級全體隊員進行了一個問卷調(diào)查,匯總224名隊員的問卷后,發(fā)現(xiàn)93.30%的隊員都認為善就是助人為樂。這讓我們看到,隊員們對于“善”的理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有一定基礎(chǔ)的,但是膚淺、片面。這正是隊員們存在的“真”問題,才是真實的教育起點。所以,運用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反思問題,通過分析問題聚焦主題,我們最后確定了本次隊活動的主題為“尋善,知善,行善”,啟發(fā)隊員們分別從傳統(tǒng)文化中、隊集體中、家庭中、大自然中去尋找善,在此基礎(chǔ)上開展隊活動,以交流各自的收獲,希望真正拓寬、加深隊員們對善的理解。
德育追求“使學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學生感覺有人在教育他”。對于少先隊員而言,枯燥的道理,一味地灌輸,會讓他們本能排斥。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最喜歡的是“故事”,尤其是貼近他們生活的真實的故事。在這次隊活動中,我們充分發(fā)掘和運用隊員自己的故事,通過表演、講述等方式來演繹,實現(xiàn)了情境與真實生活的聯(lián)結(jié)。隊員們在故事中通過共感、反思、移情等實現(xiàn)了全面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他們自覺、自省、自悟、自得,實現(xiàn)了德育潤物無聲的理念。
例如第二小隊的情景短劇,就是根據(jù)本中隊一個隊員參評追夢好少年落選的故事改編并演繹的。在一位隊員落選后,周圍的隊員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有的隊員比較冷漠,事不關(guān)己;有的隊員會大肆嘲笑、諷刺;有的隊員落井下石;有的隊員同情安慰;有的會幫助落選隊員跟嘲笑她的人爭吵……“改編”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將平時的種種狀況歸結(jié)起來,在同一個情境中呈現(xiàn)。隊員們通過反思、探究,將自身的經(jīng)歷和演繹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尋找到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進而產(chǎn)生了新的理解,形成了新的道德理念。
而第四小隊則講述了本中隊隊員救助流浪小貓的真實故事——《我和“小灰”的故事》,重現(xiàn)了和“小灰”初相識的場面,陪伴救助的過程,以及最后“小灰”成為了他們家庭新成員的整個過程。由于是真實的故事,所以很容易觸及隊員們的真實內(nèi)心,激發(fā)隊員的情感共鳴,而且有些當事者現(xiàn)在變成了旁觀者,換了角度,也就產(chǎn)生了新的感受,蘊含在故事中的道理,也就自然而然滲透到了隊員們的價值體系中去了。
理想的隊活動還應該讓隊員通過參與事后評價,學會總結(jié)和評價集體活動以及在集體活動中個人所起的作用,所獲得的感受,從而讓隊員們進行主觀反思。真正參與了總結(jié)評價,隊活動的教育效果才有可能延伸到隊活動之后,才能將新的認知,新的理念真正運用到生活中去,遷移到類似的情境中去,實現(xiàn)我們隊活動“理念性、導向性、教育性”的目標。
本次隊活動后,隊員們有以下反饋:
“我原本一直以為善就是助人為樂,所以當學校舉行爭章活動的時候,我還想,哪來那么多善事做呢?又沒有同學天天需要幫助。隊活動后我知道了,原來孝順長輩也是善行,愛護花草也是善行,突然我就覺得,我知道該怎么做一個善良的人了。”
“當我看到情景劇里的小B在嘲笑落選同學的時候,我差點哭出來,因為我也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后來小D說‘誰讓你平時那么兇’的時候,我大概明白了,我落選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我覺得,在我平時管理同學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到用合適的語句,沒有‘善解人意’?!?/p>
“平時我們一直說尊重是相互的,今天我明白了,善也是相互的。老師說的那句‘善人者,人亦善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原來認為善就是善良,就是助人為樂,今天才知道,原來善的內(nèi)涵這么豐富。我曾經(jīng)對學校后面巷子里的流浪狗非常討厭,今天聽了《小灰的故事》,我覺得我對小動物有偏見,覺得自己還不夠‘善良’,或者說是有選擇地‘善良’,我想以后我會用更多的善心來對待大自然,對待小動物?!?/p>
隊員們的反饋讓我們看到,這次隊活動的開展,切實地使他們對“善”的認知從膚淺走向了深刻,從片面走向了全面。隊員們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獨特的方式來重新理解“善”,進而認同、接納、內(nèi)化,把“善”融入到他們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去,變成了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念、道德品質(zhì),從而將“善”真正落實到行動,更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善行一百”爭章活動中去。
召開少先隊主題隊活動,目的是讓隊員們有所收獲、有所提升、有所改變,所以主題隊活動應該摒棄華而不實的形式,返璞歸真,回到隊員身邊,回到真實的本真狀態(tài)。在活動中,深入挖掘隊員自身的故事,引發(fā)隊員真實的情感體驗,才能讓隊員心有所悟、情有所動、行有所變,真正體現(xiàn)我們少先隊活動的德育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