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第一中學
我不知道該怎樣評價民謠,也不知道該怎樣用言語表達民謠的好,只知道我那并非充滿童稚的童年,略帶一點憂傷。民謠伴隨著我,走過一輪輪春夏秋冬。
初聽民謠,是在小學時代,那盤我偶然聽到的《安和橋北》給我很奇妙的感覺。已不記得當時有沒有聽懂,有沒有明白,只覺得歌聲空逸而縹緲,給人以心靈上的觸動;無聲無息地、莫名地被感動。
光陰荏苒,微風吹過的時候,一切都已改變,才想起自己已經慢慢長大。獨自一人抬頭仰望天空,忘記了所有的語言,在音樂中陶醉,在民謠中迷失。這時,我覺得民謠是一種無聲的傾訴。
聽過宋冬野的《安和橋》嗎?“讓我再看你一遍,從南到北”,宋冬野的歌中總有一種夢碎的不舍、一種離別的感傷。那“安和橋”,或許就象征著一種遺留中的不舍,或許是每個人都會害怕、都不想再回憶的過去。即便如此,歌中仍被他微妙地調和進一種仿佛暗夜一角的黎明一般的、絕望后的希望。而那句“所以,你好,再見”中隱藏的感傷,是一種沒有經歷過離別的人所無法讀懂的感傷;而這一句中那深切的感傷,若細細品味,可以品出一種離別過后對新生活、嶄新邂逅的希冀。從歌詞中那似有似無的故事,想到以前,想到時光的流逝,喚起對青春的留戀。那個夏天,可能真的一去不歸。他只是用詩人般的靈魂和才情將生活淬煉成詩句,在這個無人讀詩的年代,以歌為媒,唱出永不凋零的旋律與永恒不朽的歌詞。他以既樸實又華麗的心靈,一種情緒、一種對故事的幻想,譜寫出理想化的樂譜,佐以運用萬種才情與詩者的靈魂寫就的歌詞,激發(fā)出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最沉郁、最難忘的感傷。
聽民謠時,總覺得身邊不再有喧囂,只有旋律的回旋、靈魂的飛升。那旋律如同海中的細浪,向枯槁的心田涌來。只覺得有一種悠閑的愉悅和恬淡的放松。沒有壓力,沒有繁華,沒有喧囂,沒有躁動,只有內心深處的澎湃和心田深處的折服?!案≡屏鯚o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民謠帶給我的總是一種飛翔于天際的感覺……
民謠,記載著我們每一個人最純真的年代,或許是另一種真誠,抑或是另一種感傷。它早已不只是一種回憶,還是一種對于過去的升華。它開啟了對過去形象的拓展。銅打擊樂、宮廷禮樂的印記,伴隨著滿載情感的填詞,華麗地展開這青春之殤;在回憶之余,用一場場華麗的悲鳴,擊打出前世的美好。
民謠,載著青春的駝鈴,揚起華麗的羽翼,伴著塵世喧囂的風兒,翱于天際;去追逐,追逐那我們永遠也追逐不到的、無限的美好……
老師留言
音樂,可以讓人忘卻憂傷;音樂,也可以讓人融進故事的海洋。民謠,作為一種“類敘事體”的音樂形式,追求聽眾感官和心靈上的統(tǒng)一、協(xié)調,讓人在瞬間穿越時空,尋找那曾經的青澀和美好。其實文字也可以如同音樂一樣,在閱讀之間喚起人聽覺、感覺等多種神經末梢的反饋,全身心地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思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