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金勇
摘要:從杉木生長特性入手,參考相關研究資料,在闡述了保留密度與修剪強度直接影響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的基礎上,重點從人工修枝的角度出發(fā),對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中的技術要點進行了簡要分析,提出了合理選擇林分、控制修剪強度、規(guī)范人工修枝等方法,以助于優(yōu)化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成效。
關鍵詞: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20)13-0128-02
1 引言
在培育杉木人工林時,如果缺乏科學正確的培育技術,未能對杉木人工林培育的影響因素進行準確把握,則容易導致杉木材在生長過程中出現眾多節(jié)子,進而嚴重影響杉木材的美觀性與自身經濟價值。因此本研究可有效豐富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領域的理論研究,并為真正落實其培育工作提供相應實踐指導與幫助。
2 杉木的生長特性分析
杉木屬于典型的亞熱帶樹種,喜光且適宜在溫度、濕潤的環(huán)境下生長,所在地區(qū)的平均溫度宜在15~23 ℃之間,年降水量在800~2000 mm。在氣溫寒冷或是高溫濕熱、多風干旱的環(huán)境下,則極易出現生長不良甚至徹底死亡的情況[1]。杉木也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其極端最低溫度可達-17 ℃,杉木的水濕與土壤條件直接影響著杉木的生長與杉木材的質量水平。相較于普通樹種,杉木對土壤有著較高要求,其適宜種植在肥力較高、土壤深厚且具有一定濕潤度與良好排水性能的酸性土壤中,杉木無明顯主根,但其擁有較為發(fā)達的側根與須根。這也使得杉木具有較強的再生力,由于杉木生長速度相對較快且產量頗高,同時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因此我國正在大力發(fā)展杉木人工林培育事業(yè)[2]。
3 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的影響因素
3.1 保留密度
在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當中,保留密度是影響其整體培育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3]。筆者通過選擇本地區(qū)國有林場作為試驗地,設置面積為600 m2的20塊固定標準地,選擇20~30株品質上乘、生長良好的單株杉木作為目標樹,進行實驗分析。實驗中通過分別選擇3種密度處理方式,即900株/hm2、1200株/hm2與1800株/hm2對選定林分的目標杉木進行處理,處理年限為3 a。根據最終得到的相關實驗數據顯示,在實驗1 a后,當保留密度為900株/hm2時,杉木人工林木的樹高與胸徑分別為5.45 m與12.45 ?cm,在實驗3 a后,該保留密度下的杉木樹高與胸徑則分別增長為7.80m與17.62 cm。在實驗2 a后,當保留密度為1200株/hm2時,杉木人工林木的樹高與胸徑分別為5.50 m與12.20 cm,而在實驗3 a后,同樣保留密度下的杉木樹高與胸徑則分別增長為7.52 m與16.50 cm。在實驗1 a后,當保留密度為1800株/hm2時,杉木人工林木的樹高與胸徑分別為5.40 m與12.58 cm,在實驗3 a后,該保留密度下的杉木樹高與胸徑則分別增長為7.15 m與17.18 cm。根據相關實驗結果可知,從整體上看,基于各保留密度下的杉木并未出現顯著分化,杉木生長差異性并不顯著。
3.2 人工修枝
人工修枝是影響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的另一大重要影響因素,包括修枝強度、修枝方法等在內的諸多因素,均會對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產生相應的影響作用[4]。目前在相關領域研究中,已經有諸多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的方式,證明當修枝強度不斷增大時,杉木胸徑反而會越來越小[5]。筆者以本地區(qū)國有林場作為試驗地對目標樹進行為期5 a的修枝實驗中,通過比較分析各強度下的杉木冠幅與枝下高,也發(fā)現隨著修枝強度的逐漸增大,人為修除枝條的總數也明顯增加。如修枝強度為6 cm,重復修枝次數為4次時,未修枝樹木的樹高與胸徑分別約為11.3 m與16.65 cm,而修枝后的樹高與胸徑則分別為10.45 m與14.41 cm。當修枝強度過高時,杉木將難以進行正常光合作用,進而不利于其積累大量養(yǎng)分實現健康生長,同時也不利有效提高杉木材的質量[6]。另外,根據筆者的長期實踐觀察,在氣溫較高的炎熱夏季進行人工修枝時,杉木中的樹液將會快速流動,不僅容易導致木材出現變色的情況,同時也會對其正常、健康生長產生阻礙影響。而在實際對杉木進行人工修枝時,如果相關工作人員未能結合實際,合理選用與之相適宜的人工修枝方法,并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要求進行規(guī)范操作,導致修枝切口呈或凹或凸的形狀,則也會使得杉木出現眾多節(jié)子,進而直接影響杉木的材質[7]。
4 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技術的要點
4.1 合理選擇林分
為了使得我國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能夠獲得良好的培育效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杉木林分。所選杉木林地在立地中,其林分應當具有較高的地位指數,如果林地缺乏較高的立地質量,則工作人員需要在前期對其進行適當施肥處理[8]。所選杉木樹齡應當控制在5~10 a,選用此類中幼齡杉木,當其進入快速生長時期后,杉木主干部分可形成眾多無節(jié)用材。本文通過參考相關資料,發(fā)現絕大多數研究人員通過采用實驗等方式,認為當杉木初植密度不超過1800株/hm2時,若杉木林分未達到8年生,則保留密度的大小并不會對杉木個體生長,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作用。但也有研究人員也指出,當林分為8年生時,開展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工作時,應當適當增大保留密度[9]。此次筆者在試驗地對目標樹進行人工修枝實驗時,發(fā)現當林分密度相對較小,如林分密度為900株/hm2與1200株/hm2時,相較于從未進行人工修枝的杉木,經過修枝的杉木的胸徑與樹高更大,其生長情況也相對較好。例如在林分密度為1200株/hm2時,未修枝的杉木樹高與胸徑分別為11 m與15.85 cm,單株材積約為0.1145 m3,而修枝后的樹高與胸徑則分別增大至11.35 m與16.89 cm,枝下高則達到4 m。根據這一實驗結果,可知在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過程中,可將林分密度設定為1200株/hm2,但在實際培育時,同樣需要工作人員結合實際情況對林分密度進行靈活調整[10]。
4.2 明確修枝強度
根據筆者此次在所選試驗地中,針對目標樹開展的為期5年修枝實驗中得到的相關數據記錄顯示,林場內杉木人工修枝超過10年,且所采用林分密度為900株/hm2或1200株/hm2,當其選定修枝強度為10 cm、8 cm與6 cm時,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比例基本穩(wěn)定在在20%~25%之間。根據這一實驗結果,本文提出為有效保障杉木具有良好的生長情況,同時為獲得較理想的人工修枝效果,在培育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時,應當將修枝強度控制在10 cm。要求相關工作人員每年需進行一次杉木修枝,此外根據我國制定的杉木制材相關標準要求,可知在實際對杉木進行人工修枝時,修枝不應超過杉木枝下高7 cm處,否則將會出現過度修枝,而影響杉木制材,同時也會出現杉木資源浪費的情況[11]。
4.3 規(guī)范修枝方法
鑒于人工修枝對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立足實際,合理選擇相適宜的修枝方法,并對其各項關鍵要點進行嚴格把控。通常需要在晚秋或是早春時節(jié)對杉木進行人工修枝,這主要是由于在該時節(jié),樹液流動速度極其緩慢,幾乎不流動,因此并不會對修枝杉木的正常生長造成實質性影響,可從根本上避免杉木材出現變質的情況。另外,在人工修枝中,建議采用齊樹干截枝法,該種人工修枝方法下,切口能夠在短時間內愈合,所形成的木材節(jié)疤相對較少。為此,工作人員應當選擇較鋒利的修枝工具,防止因修枝工具銹蝕、鈍化等,而導致在實際修枝過程中,對杉木皮層造成損傷。具體而言,在對杉木進行人工修枝時,工作人員首先需要按照由下向上的順序,從枝條下方開始逐漸向上進行砍、鋸,再從上方砍、鋸段[12]。修枝切口應當和樹皮相平齊,并具有良好的光滑度與平整性。在科學人工修枝下,工作人員可以及時將杉木生長中出現的枯枝或是瀕死枝徹底去除,為林木生長集中更多養(yǎng)分,令其可以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在促進杉木健康生長的同時,確保杉木材具有較高的質量水平。
5 結論與建議
在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當中,林分選擇及其保留密度以及人工修枝是影響整體培育效果的關鍵因素。在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過程中,人工修枝中的修枝強度對杉木生長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當修枝強度相對較大時,杉木胸徑與樹高以及啥木材積生長均會出現明顯的下降變化趨勢。但通過對杉木進行適當人工修枝,則對于提高杉木樹高、增加其胸徑也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
為此,在實際開展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工作時,可將林分密度設定為1200株/hm2,但在實際培育時,要在充分結合杉木生長特性的基礎上,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選擇林分。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要求對修枝強度進行統(tǒng)一明確,建議將修枝強度控制在10 cm,且每年進行一次杉木修枝,修枝不應超過杉木枝下高7 cm處,以防止出現修枝過度的情況。對人工修枝方法流程進行規(guī)范化,從而有效保障杉木人工林無節(jié)材培育能夠獲得理想的培育成效。
參考文獻:
[1]吳天順.杉木大徑材培育技術措施探討[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0(3):130,132.
[2]潘碧文.杉木大徑材定向培育技術[J].林業(yè)科技通訊,2020(2):85.
[3]程友松.提高杉木用材林撫育采伐成效的若干思考[J].華東森林經理,2020,34(1):25~28.
[4]許冠軍,鄭 宏,林開敏,等.間伐密度管理模式對杉木大徑材生長的影響[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8(6):753~759.
[5]楊桂娟,胡海帆,孫洪剛,等.林分年齡、造林密度和林分自然稀疏對杉木人工林個體大小分化和生產力關系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2019,55(11):126~136.
[6]楊顯清.杉木種植管理技術及應用實踐[J].農業(yè)與技術,2019,39(16):74~75.
[7]趙永剛.提高杉木植苗造林質量的主要措施[J].新農業(yè),2019(14):41~42.
[8]徐洪芳.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初探[J].現代園藝,2019(14):27~28.
[9]李 剛.杉木速生豐產林經營技術措施分析[J].綠色科技,2019(11):257~258.
[10]岑建成.杉木種植技術要點與病蟲害有效防治分析[J].農家參謀,2019(6):118.
[11]俸蘇春,王曉波.林業(yè)生產中的杉木種植技術要點探討[J].綠色科技,2019(1):177~178.
[12]龍 欣.建設杉木速生豐產林的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yè),2018,12(3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