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語·
教學主張,已經成為當下教師議論的熱詞。不知從何時開始,優(yōu)秀教師尤其是特級教師都給自己的學科教學冠之以“某某語文”“某某數學”之類的標簽,甚至出現無主張不成名的怪象。如果你再細細琢磨“某某”的意蘊與內涵,更是異化現象迭出:有的已經溢出學科的范疇,有的生造一個令人費解的概念,有的與自身的教學實踐完全脫節(jié)……教學主張即是對教學所持有或倡導的觀點,當然這樣的觀點是居于教學思考的核心地位的,影響著教育價值判斷與教學實踐反思;同時,教學主張也是對教學行為的見解,當然這樣的見解是穩(wěn)定的、持久的、一以貫之的,照耀著課堂教學的設計、組織、評價等。
由此可見,教學主張并非“空穴來風”,也不可“七寶樓臺”。它深深地扎根在教育實踐的土壤里,是自然生長起來的教學思想之樹,是滋養(yǎng)課堂教學行為的源源不斷的精神“活”水,是形成教師“這一個”的獨立教學品格與課堂氣象的靈魂支撐。
我們的視野還可以再宏闊點,從教學主張向上仰望,就會發(fā)現它其實是教師個人教育哲學在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或領域中的具體體現與生動表達;從教學主張向下張望,就會發(fā)現它其實是教師個人教學風格得以積淀形成的思想聚力與行為聚焦。如果再詩意點表達的話,其實教學主張是教學風格“遙遠的目光”,是教學哲學“水中的倒影”。
那么,教學主張從何而來呢?我們既可以依托個人的教學優(yōu)勢進行總結和概括,它更多的是基于確定性的穩(wěn)定結構;也可以從個人的立場觀點進行演繹和闡述,它更多的是朝向可能性的開放結構。教學主張又該如何表達呢?無論是“關鍵詞”,還是“主題句”,抑或是“闡述語”都要力求抵達三個特質:一是標識度,即能夠彰顯“我”的獨特思考、獨創(chuàng)探索、獨有表達;二是黏合度,即能夠遵循“我”的教學行為準則并且并行不悖;三是張力感,即能夠包容“我”對教學思考的迭代,也能包容“我”對教學探索的進階。
本期獨家策劃,我們邀請了高校教授、研究學者、指導專家、全國名師、優(yōu)秀教師等作者,基于不同的立場,透過不同的視角,來呈現教學主張的應有之義與抵達路徑,以期引起大家的反思與爭鳴,從而讓教學主張更有定力、更有張力、更有生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