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莎
摘 要: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文中,記敘文占比非常高,作文的體裁也多是以寫人、寫事的記敘文為主,老師、學生因為說明文所占篇幅較少,常常不夠重視甚至忽視這種類型的文章,這就導致了多數(shù)小學生只會記敘,不會說明。如何讓學生享受到學習說明文的樂趣,使學生從被動轉(zhuǎn)向主動,從“厭學”變?yōu)椤皹穼W”,從而能深入了解小學階段的說明文,會寫簡單的說明文,是我們語文老師必須深思的問題。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自己的課堂實例談一談在說明文教學中如何讓讀寫結(jié)合有效展開。
關鍵詞:讀寫結(jié)合;有效方法;說明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6-0038-01
語文學科實踐性很強,學以致用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所以在說明文教學中,老師們對于說明方法講得再好,面面俱到,而忽視讓學生活用這些方法,也就達不到教學的目標了。因此,我們在說明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提供語文實踐機會,恰當?shù)剡w移文本的表達方法,讓學生說一說、 寫一寫,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習得說明的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準確性、生動性和靈活性。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把握說明文的寫作特點,讀寫訓練時巧妙合理而有側(cè)重地將這一內(nèi)容安排進去。例如,《埃及的金字塔》這一課,筆者設計的教學目標的重點是:讓學生走進文本,細細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偉、精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如何將金字塔宏偉、精巧的特點寫準確、直觀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把作者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好處一一陳述出來,在此基礎上,通過先引導后實踐,先說后寫,逐步讓學生完成讀寫結(jié)合的過程,讓他們在以后寫作時,能夠抓住事物的特征,選擇合適的比較對象,運用準確的語言、組合不同的說明方法把事物寫得真實、可信。在說明文教學中有效地展開讀寫結(jié)合可以在教學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有更豐富更立體的感知。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具體地談一談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實施讀寫結(jié)合,讓學生會寫說明文。
1.巧選材,抓特征
說明文主要是對物體或物品進行介紹,事物的特征包括物體的外部形態(tài)、內(nèi)在性質(zhì)、功能用途等。一篇說明文寫得好不好,主要是看作者有沒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寫出來的文章是不是使讀者得到具體而明確的認識。在說明文教學的課堂上有效地進行讀寫結(jié)合訓練是很有難度的。學生往往會有一種無從下筆的茫然,不知道怎么寫。記敘文有六要素,可說明文該怎樣寫呢?做為老師的我們在備課時就要把課文中說明的事物與讓學生要寫的事物巧妙聯(lián)系起來。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的特點是宏偉精巧,說明方法的運用主要在寫“宏偉”這個特點上,學生很容易就找到胡夫金字塔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宏偉”,因為這個特點最為直觀,所以選擇一個視覺特點明顯的說明事物讓學生下筆,會讓他們有一個簡單的切入點。因此,筆者在讓學生寫的材料選擇上就從史實的南京明城墻改成了紫峰大廈和玄武湖,因為紫峰大廈和玄武湖都非常出名,它們的特點很明顯,一個是高,一個是大,這是學生一下子就能抓住的,知道了要寫什么,學生就不會感到無從下筆。
2.說明方法組合運用
知道了說明事物的特點是什么之后,該怎么寫,才能寫得好呢?這就需要運用說明方法?!栋<暗慕鹱炙返牡谌」?jié)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如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有單獨使用,也有組合運用。其中“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這句話就是列數(shù)字和作比較的組合運用,這樣的描寫不僅準確寫出了金字塔的高,還給人以直觀的感受。我們在課堂做說明文的讀寫結(jié)合訓練時,也要和學生強調(diào)這一點。如前文所述,學生根據(jù)材料在寫玄武湖時,第一個同學運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寫出了玄武湖的大,但是360萬平方米多到底有多大呢?這里如果把作比較和列數(shù)字組合起來,就會讓人們對玄武湖湖面面積的大有具體而鮮明的印象。當然,不僅僅是列數(shù)字和作比較之間的組合,列數(shù)字和打比方,舉列子和列數(shù)字等其他說明方法都是可以組合使用的,不同的說明方法可以兩個組合,也可以多個組合,只要使用恰當,就會一加一大于二。
3.運用準確的語言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shù)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zhì)、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特別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的術(shù)語和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比如,《埃及的金字塔》第三小節(jié)“古埃及各個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開羅近郊的胡夫金字塔”“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這三個句子中的三處數(shù)字說明,由于年代久遠,只能用推測的方法,看上去似乎不精確,實際上正好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所以,在讀寫結(jié)合的訓練中,當一個同學寫出了“玄武湖真大!有360萬平方米,相當于3.6個莫愁湖的湖水面積”這句話時,筆者給予了適當?shù)奶崾?,馬上就有思維嚴謹?shù)耐瑢W對這句話做了修改:玄武湖真大!有360萬平方米多,約相當于3.6個莫愁湖的湖水面積。這樣一改,語言明顯準確得多,也更符合所寫事物的實際情況。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學會運用。說明文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體裁,可在小學階段卻不夠被重視,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想方設法讓學生感興趣,通過有效地讀寫結(jié)合形式教會學生方法,讓他們能逐步掌握這種體裁的寫作特點,能實踐,會運用。